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权;档案;管理;镇巴县

1  林权档案的重要性

林权档案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是林权发证的前提和成果资料,更是林权权利人拥有各项林权权利的原始材料;是依法管理林权的基础,也是发展现代林业要求。

完整、准确、系统的林权档案,是林改工作的客观反映和重要历史凭证,对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维护林权权利人拥有合法权益、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都具有重大意义。

2  林权档案的分类

2.1 综合类

(1)机构设置、人员调配、人事任免、启用印章等文件。(2)会议文件,包括通知、名单、议程、报告、讲话、决议、纪要重要的影像资料等。(3)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性文件,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下发的文件。(4)宣传和培训资料,重要的影像资料等。(5)林改进行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请示和批复。(6)上级领导检查林改工作时形成的材料,阶段性验收材料。

2.2 资源调查类

(1)乡镇资源调查摸底表。(2)调查汇总表。(3)资源调查结果公示表、公示记录。(4)对公示的异议及处理记录。

2.3 承包合同类

(1)林地承包小组成立记录、林地承包方案、林地承包方案讨论记录及“四签”记录、公示记录。(2)村组林地承包方案的审批文件。(3)林地承包合同。(4)外业形成的村组林地宗地图。(5)联户发证委托材料。(6)集体山林股份制章程。(7)集体林地拍卖公告、拍卖协议书等。

2.4 林权登记类

(1)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生效的林权登记申请表及其附图。(2)林权登记人申请林权登记的权属证明材料。(3)林权登记人的人身证明材料。(4)涉及的异议材料和登记机关的调查材料和审查意见。(5)林权发证登记表。(6)林权发放登记台帐。(7)林权登记发证前公示表。(8)林权证管理信息系统林权发证数据备份。

2.5 纠纷调处类

(1)群众来信来访材料。(2)纠纷调处记录。(3)纠纷调处协议。(4)上级批转的纠纷材料及调处结果。

3 林权档案的管理

3.1 建章立制

制定林权档案收集、保密、保管和利用的规范化制度,建立健全包括库房管理制度、档案查阅利用制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来办好事、管好人,为档案的永久保存和利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

3.2 规范整理

林权档案作为文书档案整理。按照林权档案归档分类的要求,以村(组)为单位立卷整理,一村(组)一卷或数卷。林权档案按专门档案单独排列,单独编号,单独编制归档文件目录或案卷目录。整理档案使用的档案盒、卷皮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对于以电子载体的林权档案,要做到双备份,确保电子林权档案数据不得丢失。

3.3 完善设施设备

林权档案作为重要的历史依据,这就要求对档案管理设施设备加大投入。必须建立专用档案库房和专用档案柜等设施和设备,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来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污染、防鼠、防虫、防高温等工作,以确保林权档案的安全

3.4 加强培训

林权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非常熟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过程和常规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和工作程序进行认真地学习,掌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阶段所产的相关林权档案和档案归案范围及有效期。并对常规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也要进行认真学习,来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技能。

3.5 社会化服务

档案的管理最终落脚点是为社会服务。林权档案在确保保密的情况下,应当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林权改革档案,不得借出档案室外,档案管理人员对借阅林权档案人员的身份证明要认真核实登记,并对归还的林权改革档案在借阅者面前进行认真查验,发现案卷有被拆、卷内文件材料有被抽取、涂改、勾画、增删、污损或短缺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追究查阅者的法律责任。

安全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和办事规程,“体系”是各种制度之间存在的相互监督、制约与补充的关系“集合”,体系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良好的体系能够体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首先是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档案管理也当如此。档案是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历史纪录,这些档案记录了过去与现在发生的各种活动、组织机构调整等信息,成为了为未来各项事业发展做出规划或进行各项决策的依据,或成为维护团体或个人合法权益的凭证,所以,档案是一笔宝贵财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使各类档案都得到有效保管和利用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在目前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当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问题,例如: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仅以档案管理业务的需要为导向,而很少兼顾到与管理制度相关的各方利益主体的需要,档案管理理论仍停留在“单位本位”上,而没有顾及档案管理的目的与目标,没有树立起为社会服务的档案管理理念;许多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都没有听取与档案管理制度相关的利益主体的意见与建议。在这种档案管理理念下制定出的管理制度自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制定的管理制度也由于缺乏外部约束力而使其执行力大打折扣,弱化了档案制度管理的效力。

二、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构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没有现成模式用来“克隆”,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出认真规划。在“向管理要效益”社会发展背景下,档案管理效果的评价标准,已不再以上级部门或上级领导的标准作为依据,而取决于建立的档案管理制度能否中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度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当代的管理潮流是“创新”,档案管理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制度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如何实现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创新”呢?笔者认为:第一,从开发“管理层”入手。档案产生于各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档案的作用是记载历史事件,为维护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凭证,所以,档案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无形资产。当前,部分档案管理单位仍缺乏对档案管理在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对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切实举措,这同与整个社会发展趋势及行政体制改革形势不相适应。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主要是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层缺乏重视,所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首先应提高档案管理层的现代管理意识,树立档案管理是服务社会、提高社会效益管理理念。第二,从管理“规范化”切入。“10号令”的出台,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就是要依据这一法令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宜的档案管理规范。该当今强调了档案资料收集的重要性,将档案收集视为档案管理实现规范化的关键环节,没有完善的档案收集管理,档案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对档案收集管理应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中做出明确规范,使档案收集管理目标落实到实现管理部门和具体负责人。第三,从优化“档案员”队伍抓起。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得到切实落实,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执行者具有关键性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等环节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同时,要精通档案专业知识,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要做到这一点,档案管理人员应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技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档案收集管理中,对各类档案资料做到认真查验和及时收集,对发现的档案信息源认真追查,并对收集的档案资料按所属类别进行归类整理。在档案保存管理中,保证档案资源的安全、完整、并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查阅方便,使档案资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做到以上几点,才是符合现代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员。

三、结语

安全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在我国的经济与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批各类档案材料,怎样依据一定的原则与规范要求,构建起一套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使这些档案得到合理的保管和应用,并有效开发档案当中蕴藏的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和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档案管理的理念、管理技术、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都应适应形势的变化,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也应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改进。

一、加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背景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和办事规程,“体系”是各种制度之间存在的相互监督、制约与补充的关系“集合”,体系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良好的体系能够体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首先是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档案管理也当如此。档案是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历史纪录,这些档案记录了过去与现在发生的各种活动、组织机构调整等信息,成为了为未来各项事业发展作出规划或进行各项决策的依据,或成为维护团体或个人合法权益的凭证,所以,档案是一笔宝贵财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使各类档案都得到有效保管和利用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在目前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当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问题,例如: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仅以档案管理业务的需要为导向,而很少兼顾到与管理制度相关的各方利益主体的需要,档案管理理论仍停留在“单位本位”上,而没有顾及档案管理的目的与目标,没有树立起为社会服务的档案管理理念;许多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都没有听取与档案管理制度相关的利益主体的意见与建议。在这种档案管理理念下制定出的管理制度自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制定的管理制度也由于缺乏外部约束力而使其执行力大打折扣,弱化了档案制度管理的效力。

二、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构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没有现成模式用来“克隆”,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出认真规划。在“向管理要效益”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档案管理效果的评价标准,已不再以上级部门或上级领导的标准作为依据,而取决于建立的档案管理制度能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度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当代的管理潮流是“创新”,档案管理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制度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如何实现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创新”呢?笔者认为:

(一)从开发“管理层”入手。档案产生于各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档案的作用是记载历史事件,为维护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凭证,所以,档案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无形资产。当前,部分档案管理单位仍缺乏对档案管理在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对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切实举措,这与整个社会发展趋势及行政体制改革形势不相适应。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主要是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层缺乏重视,所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首先应提高档案管理层的现代管理意识,树立档案管理是服务社会、提高社会效益的管理理念。

(二)从管理“规范化”切入。“国家档案局10 号令”的出台,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就是要依据这一法令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档案管理规范。10 号令强调了档案资料收集的重要性,将档案收集视为档案管理实现规范化的关键环节,没有完善的档案收集管理,档案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对档案收集管理应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中做出明确规范,使档案收集管理目标落实到实现管理部门和具体负责人。

(三)从优化“档案员”队伍抓起。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得到切实落实,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执行者具有关键性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等环节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同时,要精通档案专业知识,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要做到这一点,档案管理人员应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档案收集管理中,对各类档案资料做到认真查验和及时收集,对发现的档案信息源认真追查,并对收集的档案资料按所属类别进行归类整理。在档案保存管理中,保证档案资源的安全、完整、并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查阅方便,使档案资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做到以上几点,才是符合现代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员。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是一种多元、灵活、高效的统一体,主要由档案规范标准、档案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和各职能部门档案管理岗位职责组成,其中档案规范标准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档案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是落实档案规范标准的组织保障,职能部门档案管理岗位职责是落实“档案规范标准”“档案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 盛志喜, 钟国文. 略论展览档案的有效管理[J]. 兰台世界. 2014(14).

安全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测绘单位普遍存在生产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人手少等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经常被忽视,各单位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在需要查找和利用人事档案资料的时候,出现人事档案资料查找不及时、更新速度慢等问题。(二)流程缺乏规范性。在当前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有些单位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缺乏对规范性流程的认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随意性较大[2]。测绘人事档案存在部分档案没有进行分类管理、缺少档案清单、档案查阅记录不完整、归档目录没有专人管理等问题,使档案管理流程不够规范。(三)制度不够健全。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来说,测绘人事管理制度是相对滞后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制度更新不够及时,现有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能满足新时期测绘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人事档案制度的不健全阻碍了测绘事业的发展。(四)测绘人事档案资料的基础不完善。近年来,测绘人事档案资料的基础工作在逐年完善中,但仍未做到通过调阅档案各项工作可倒查可追溯,档案管理工作可无障碍交接,测绘人事档案资料的基础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导致人事工作整体管理水平下降,无法更好地为新时期测绘工作的发展提供服务。(五)信息化水平落后。目前,测绘系统尚未建立测绘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人事档案信息补充和更新速度慢,补充和更新工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费时费力。此外,测绘系统有大量的涉密人员,测绘人事档案信息保密工作做的不到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二、做好测绘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人员对测绘人事档案的认知。加大测绘单位管理层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组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国家、省、市档案局组织的培训课程,加大档案资料管理宣传力度,提高每一名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对干部职工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保证每个人在工作过程中都“不乱为、不妄为”,全面提高新时期测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水平。(二)规范测绘人事档案管理流程。在新时期,要不断提升测绘人事档案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水平,规范测绘人事档案管理流程,为完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进行人事档案资料收集、归档、检索、查阅的过程中也要制定配套制度,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同时要提高安全性,避免人事档案资料的泄露[3]。(三)完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保证档案原始资料完整的同时,不断完善干部职工人事档案信息及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必要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及办法的编制和修订,通过学习调研、征求意见、组织研讨等方式,逐步完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且认真按照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办事。(四)规范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基础。夯实测绘档案管理基础,打造严谨规范的内部测绘档案管理体系,完整反映工作开展情况及干部职工成长历程。根据工作内容,分别建立干部任免及批复、干部选拔任用纪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党费收支及公示、组织人事规章制度等6个档案体系,全面准确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如实记录工作开展过程。做好鉴定类、考核类、任免类等普遍材料的收集以及职称评定、年终表彰、干部审查、违纪处分等阶段性材料收集,在收集材料的同时,注意鉴别人事档案资料的真伪,确保测绘人事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五)提升测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对于测绘人事档案的管理,应该更好地借助新媒体工具,借助扫描仪、信息系统、自动识别系统等工具,将现有的档案信息数据化。应建立测绘干部职工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有效降低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物力成本和人力成本。信息化的同时,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确保干部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及真实性。

三、结束语

目前,测绘事业处于刚刚完成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做好测绘人事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测绘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更加高效的措施和办法,完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为测绘事业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妤.如何做好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人才资源开发,2019.1

2.吴启瑞.新时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9.317

安全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1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档案网络建设平台等,科学合理的处置、管理和应用档案信息资源,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共享等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充分挖掘档案的社会价值,以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

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档案管理信息化具有明显优势:第一,利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档案存在形式由传统的“纸质形式”转变为“以电子文件为形式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档案资源的收集、储存、分类、统计和查阅更为便捷,档案资源更易于保存、检索,提高了档案传输速度和传输安全性。第二,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发生变革,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第三,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保存和传递,有利于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第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档案工作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和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从而全面推进我国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

2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对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认识

当前,虽然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档案管理工作中“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依然存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往往怠于配合、协助。

2.2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以高性能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来保证,但目前因缺乏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关的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全,且维修、更换、升级等未及时跟上,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

2.3 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低

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信息化建设的保证,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各地、各系统档案信息和网络建设的形式尚未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规范性有待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落后,无法全面实施。

2.4 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

由于缺乏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严重阻碍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部分从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其技术能力、管理经验等不能适应新时期n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由于人员的稳定性不足,阻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展。

3 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基础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配备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软、硬件设备。

另一方面,综合考虑馆藏规模、档案管理软件运行要求等诸多因素开发档案管理软件,提高档案管理软、硬件的安全、正常运行。同时提高档案管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建立和健全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管理网站,以有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而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资源体系建设,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全面整合档案信息资源,重点加强档案目录中心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及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3.2 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档案管理部门应不断建立和完善档案工作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简明实用性和制度约束的双向性。

同时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维护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另外,鉴于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资源共享性,应重点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警惕性,自觉遵守和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与标准,依法对档案资源进行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可采用防范病毒的网络系统、数据库自动备份、身份认证、查阅权限、加密保护等安全防护措施,提高档案数字化的安全性,维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

3.3 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建设

档案管理信息化决不仅仅是档案的录入、扫描和网络传输,每个步骤都应有其相应的标准,以防止各自为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制定重点行业档案工作规范,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建设。具体而言就是对档案资料的归档、管理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转化、存储、查询、交换与使用等过程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如音频文件按照统一格式进行转化、扫描件要达到统一清晰度,以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有统一的工作规范可以依据,确保档案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另外,在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避免档案信息资源的重复开发,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4 加强认识,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摒弃传统工作理念,积极改变工作思路,树立现代性的档案管理理念,可通过培训等手段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及服务方式,以更好的适应时展的新需求。另外,高素质的人才支持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应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有必要加强定向培训力度,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可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及专业技术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局域网、网络设备、数据库、网站、软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档案管理学等档案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的档案专业人才。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总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档案部门应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