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在学习中,我发现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习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习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 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 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b、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a 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 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 进行多指标竞

d 提倡团体竞争。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 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儿童从以“自我为中心”走向与“同伴友好相处”,心中有他人,试着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学会体谅”,他的世界观、认识观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从主要课程语文课入手,相应地联系横向的课程研究开设心理辅导课,晨会、班会等和纵向的环境熏染、榜样激发、同伴摹仿,老师、长辈的以身作则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辅导。

一、利用英雄模范、伟人、名人的事迹引起学生内心的同化

英雄、模范、伟人之所以出名,往往是由于他们对某些事设想周到,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碰到某些人侵犯了他们的权力或需要他们做出牺牲时,他们又往往无私地给予谅解和做出牺牲。因此,他们具有明显的榜样示范的作用。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英雄、名人等在这部分学生心目中是被神化了的人物,因而他们的事迹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学生极其愿意去模仿他们,并且会乐此不疲。实验教师抓住契机,帮助学生认识,英雄、模范等人物做出牺牲时会想些什么?他们曾经考虑过自己吗?既然已经考虑了自己,他们为什么还会选择后者?至此让学生明白,英雄们已把他人放在了心中,周全地替他人设想,涉及侵害英雄们的行为或利益的,都给予他人以谅解。同时,还让学生去采访现役部队,通过军人的现身说法,以活生生的事实让学生深切感受军人保家卫国、公而忘私的崇高思想。还通过搜集伟人的有关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英雄、伟人。是学习他们的什么?是具体行为还是他们的精神?激起学生的内心同化,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谅的含义。

二、通过体谅教师与同伴,教学生学会体谅他人

1.体谅教师

小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他们认为,教师的一切都是崇高的。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加上他们每天在校时间大大多于在家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教师的人格魅力、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同时,父母、亲戚和社会各界媒体都在宣传教师劳动的艰辛。因而对于教师,学生大部分能体谅。但是有极少数学生却不能正确对待教师的劳动成果。如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圈出学生作业本中错误的地方,字迹潦草的,需要学生重写。有的学生却认为这是教师在与他们过不去,不能设身处地地体谅教师。

开展体谅教师的活动:1.谈谈教师劳动的艰辛。2.说说教师的劳动体现在什么地方。3.议议为什么要体谅教师。4.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体谅教师。5.畅谈打算怎样去体谅教师。使学生正确地明白教师的一切工作,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他们往往抱着“不求全才,但求成才”的目的,孜孜不倦地教育着学生,希望学生能做个对自己起码有用的人。

2.体谅同伴

同伴之间因为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有时一天相处五、六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相处时间久了,往往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或纠纷,有时有些学生因为处理的方式方法过于激烈,一时失控下会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学会交朋友”,填写“好朋友档案”,正确对待同学的错误;开展公开同伴的心声,邮发“心理之约”信件,“真情对对碰”等活动,公开当事人当时的想法或其思想斗争,又或者是当时的客观环境因素或事后的后悔,希望能获得对方的谅解,并通过教师和其他同伴的穿针引线,使双方互谅。同时,表扬学生当中时刻有他人,时刻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的学生,为学生树立身旁的榜样,引发学生积极摹仿。

三、通过体谅父母与长辈亲人,让学生能正确地体谅他人

1.体谅父母

父母是子女最亲的亲人,他们对待子女,往往捧在手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也舍不得让子女做,那也舍不得让子女动手。正因为最亲近,因而遗忘往往也更强烈。有些子女无视父母的辛勤劳作,有些子女变着法子要求父母做这做那,满足他们强烈的虚荣心,有些甚至还认为父母的做法理所当然,混淆了相应的责任。更别谈能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了。更有些父母,因为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过得不是很好,有些才能可能没有得到培养,有些抱负过早地夭折于摇篮中。现在他们做父母了,就将自己的抱负、希望强加在子女身上,逼着子女学这学那,无视子女的兴趣、要求,造成子女的不理解。

通过发放调查表,调查、观察父母一天劳累的程度,为整个家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采访父母辈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工作那么辛苦,我们能为父母实实在在地做哪些事?怎样对待父母的批评教育?父母为了促使子女成才而将子女送进各类学习班,我们怎样做才能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2.体谅长辈亲人

随着素质的提高,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多,对孩子的疼爱当然也就多了些,特别是作为祖辈的对待孙子女辈,真是要天上的太阳不敢给月亮。已经可以培养晚辈们独立生活了,有些还是给他们实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政策,导致有些学生养成颐指气使的习惯,甚至对祖父母们指手划脚。“尊老”反而变成了“尊小”,谈何让晚辈们去体谅祖父母辈们的辛苦,平日里孝敬他们,让他们安度晚年?

通过学习讨论,学生明白了祖父母辈们已培养了父母这一代,他们已经为父母的成长操碎了心,身心已够疲倦了。他们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教育、培养孙子女辈,则不是他们的责任,但是他们仍旧悉心地照顾孙子女,那正体现了他们对小辈们的关心爱护。作为晚辈,不仅要尊敬他们,更应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体贴他们,对他们嘘寒问暖,使他们安详地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而不应对他们提出无理要求。

四、通过体谅其他人,让学生能达到全面体谅他人

社会是个大家庭,个人、家庭只是其中的一个极小的细胞,但这些家庭不是孤立存在的,或多或少地都要与其他人发生关系。家庭之间的关系维系着社会的安定团结。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能为别人着想,设身处地地想到他人,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剂良药。通过模拟社会,设置实景,必答与抢答题,利用节日、假日小分队等,以实际行动,为他人送去温暖,关心、爱护社会公共设施,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2]二、三、四、五、六年级教师用书.

[3]国家教委《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编.心理素质教育.时事出版社.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时下,很多地方都在中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这是大好事,但就笔者看来,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还有我们平常订阅的教育教学杂志,多数选题只是与教材教学或者班主任工作相关,却很少看到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如何上好这门课,令不少教师都感到头疼。笔者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与学生交流思想的最好机会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课程,无章可循。学校只配发一本课本,没有任何参考书。而学生们正处于心理、生理特别活跃的时期,只按部就班讲课本,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更新与他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知识。如果教师授课流于形式,只是应付式地讲完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并不能起多大正面影响,那学校专门开设这门课程又有何意义?作为心理健康课教师,我始终牢记一个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的授课,要真正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着想,这样才无愧于学校,无愧于家长,无愧于这门新课程。

没有辅助的资料怎么办?我自费订阅了《校园心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杂志,购买了不少与青少年心理有关的书籍,例如,知心姐姐卢勤的《告诉世界我能行》、《卢勤谈如何爱孩子》,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等。上网时,我最爱光顾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站,并做了大量笔记。为了使自己理论知识扎实,我还参加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资格培训。

我所任教的初一学生,年龄普遍在12~14岁这个阶段。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身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我都尽量想周全。因此我并不一味遵循课本编排,而往往会另编教材。每准备一堂课,我都会翻阅很多资料,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给他们上课。学生们很感兴趣,课堂上也积极参与,我所要传授的知识他们也就轻松接受了。我的课时不多,但在很多学生心里,却变成了一种期盼。

二、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或活动让学生懂得道理

例如,通过集体按摩活动,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室座位推到两边,请自愿参加的10名学生站到场地中央,排成一个纵队。后排学生给前面学生敲背,时间一分钟。有些排在后面的学生认为自己拥有主动权了,就使劲捶打前面同学;而有的却是因为受了后面同学的重击,满腹委屈,只好把它发泄到前面同学的身上。他们都把前面的同学敲打得哇哇直叫唤。一分钟到,我招呼大家停下。又请学生们一律向后转,同样请后面同学给前面同学敲背。这下可热闹了,因为顺序倒了过来,刚才饱受重拳的同学,反过来都在狠狠地还击原来的施暴者,自然又轮到那些同学在尖声怪叫了。只有那些原来很友好的同学得到的是同样温柔的敲背。游戏结束了,我问第一次用力过大的同学有什么感想,他们都自嘲说,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人家敲打的对象。如果让他们再来一次,他们就会自觉轻轻地敲背,再也不会那么用力了。

我告诉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大家改变处境的机会都很多。“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的地位往往会随时光而改变。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特别是有权有势的时候,不要仗势欺人,也不要把自己所受的委屈施加在另一个弱者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定要心存善良,这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

三、建立学生详细档案,密切关注学生发展

在我所教的12个初一班级中,我给每个学生都建立了详细档案:班级、姓名、特长、缺点、苦恼。这些材料的取得有两个渠道,一是我要求每个学生交上来自我简介,包括优缺点,特别要写出他们现在最大的困扰。另一个,来自同班同学,他们给每个学生做个评价,包括最喜欢他(她)的优点,还有最不能容忍的缺点。

这些资料,我按班级打印成《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上课时就随时带着。下课后,我都要找其中问题较大的学生谈话,把同学对他(她)的评价交给他(她)自己过目。并告诉他们,这些优点证明你是一个多么讨人喜欢的孩子,但还有同学提到你的这些不足,你更要引起重视。这种单独谈话,很有震撼力。从一次次反馈信息来看,这样处理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学生普遍的自律性提高了不少。

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我每周只有一节课,相处时间不多,但我随时在关注他们,并经常与他们班主任和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平常的情况。一有波动,我就立即找他们个别交流,告诉他们,出现了反复不要紧,老师相信他(她),老师永远在关注他(她),希望他(她)能稳稳走过这段青春期的泥泞路。

四、互找优点。增强学生自信,融洽彼此感情

期末的时候,我请每个学生给班上别的学生写张纸条――《特别的欣赏给特别的你》,找出他(她)至少三条优点,并一一举出例子。有位女生成绩不好,长相不佳,家境也不行,一直感到很自卑。但她没想到,她认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同学眼里却特别的珍贵。有同学给她写下了这样的话:“我觉得你特别善良大方――那次我没钱回家了,你主动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伙食费借给我作路费;我觉得你特别会关心人――还有一次我生病了,你一直提醒我要按时吃药……”诸如此类的小事,别的同学也写了不少。这位女生接到同学们给她的留言后,当场就哭了。她说,自己一直以为从自己身上找不出什么优点,可是没想到同学们会那么在乎她,让她觉得眼前的天地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她告诉我,这是她进初中以来收到的最好礼物,要一辈子好好珍藏。

很多学生收到别的同学给他(她)写的纸条后,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就是好像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自信,还感觉到同学与同学的距离也拉近了不少。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样的相互交流,我们的学生会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他们也会更自信,更爱这个班集体,更加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五、多渠道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我除了课后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还利用做校值日的机会,深入学生宿舍。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包括他们的吃穿用带,他们的家境好坏,他们在宿舍里的人缘状况等。这些情况,往往是那些只停留在教室里的老师所不能知晓的。而掌握了这些,对于教师辅导学生,特别是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更容易找出问题的症结,因此效果更明显。

很多学生有心事都愿意找我聊天,或者塞张小纸条,把他(她)们心里的苦闷告诉我。我本着保密的原则,与他们倾心交谈,站在他们的角度,体会他们的苦恼。并把自己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告诉他们,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困惑。

我还把自己的QQ号码告诉学生,他们如果有什么不方便直接对老师说的事情,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作不见面的交流。在网上,他们可以不必担心暴露自己的身份,更有勇气向我说出他们对功课、对同学、对人生的看法,以及他们心里那些未曾解开的青春之结。

更有学生觉得她的心事只有写信才能更好地表达。心里难受了,在信中尽情倾诉,偷偷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并要求我的回信就放在原来位置,她自己来取。就这么来信回信,她心中的烦恼慢慢消散了。在最后一封信中,她也终于把自己的班级和姓名告诉了我,并且在信封上写了几个大大的字:“刘老师,谢谢您!”这个事例我把它整理成教师随笔《孩子,你的心事老师懂》,寄往《教师报》,上了2008年8月31日的第四版“成长”栏目的头条。

在这两个学年里,我所教过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自杀或者离家出走,就连学生之间打架斗殴、沉迷游戏等现象也大为减少。对此,我深有体会,要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单靠一本教材、几节课、几天、几句话就能达到的。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料,并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尽自己最大的爱心和耐心,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样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最大程度地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小学体育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线,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以及协调性、灵敏性、观察力和表现力等,增强体质,并学会正确的动作,为将来学习较复杂的动作和技能打好基础。

2.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比赛因素,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传播奥运理念,可以培养学生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使其在不断的挑战中发展自我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3.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些体育游戏,能起到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的作用。把某些教学内容换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某些基本技术,运用体育游戏进行诱导教学,可缩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并且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体育游戏的选择及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根据课程的不同部分及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游戏

游戏除了单独作为一个教材上课以外,大部分在上课时为辅助教材。这就要考虑到与其它教材搭配的合理性,不然就起不到游戏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在准备活动中,为了活跃上课情绪,或者为了配合主教材,可以编一些游戏性辅助练习。在结束部分中,为了达到轻松愉快的目的,也可选择一些活动量不大而轻松快乐的游戏。在基本部分中,为弥补主教材的不足,可采用一些与教材相反或是相关的游戏。例如,一节课中主教材是跳高,在准备活动中除了自编有利于跳高的起跳摆腿游戏以外,在基本部分就不再安排下肢跳跃性活动过多的游戏教材,而应安排一些发展上肢力量的游戏,如“看谁力量大”“抛实心球比赛”“推手比赛”等。在主教材是垒球投掷时,因其主要是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就可以安排下肢活动多的游戏,如“接力跑比赛”“跑台阶比赛”等。为了主教材技术进一步的巩固提高,也可以安排与主教材相关的游戏,如主教材是弯道跑,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实践弯道跑技术的要领,也可以安排“十字接力”游戏等。当然,当今流行的利用一个游戏情境贯穿整堂课的选择方法也是可取的。

(二)根据人数多少选择相应的游戏

根据实际人数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可使游戏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游戏,要考虑每个学生都有活动机会,既要保证课的密度,又要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如人数多可选择“大鱼网”和“警察与小偷”或分若干队进行“火车赛跑”等游戏。相反,人数少选择“双人对抗”和“攻堡垒”游戏就较为合适。

(三)根据本校的场地、器材实际及季节变化选择相应的游戏

场地大小,器材多少是游戏的必备条件,要求实事求是地考虑游戏教材的安排,有些游戏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如学校场地比较小,在做“黄河长江”游戏时,可把两队的间隔距离缩短,要求学生快速反应。气候变化也是做各种不同游戏的一个因素。冬季,冰雪类游戏就比较合适,或者选择取暖类体育游戏,使学生身体发热,动作灵便,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夏季就要格外注意游戏的密度和强度,一般密度和强度小些为宜。另外,要善于利用教学中各种器材,随机应变地选择学生喜欢的游戏。

三、课堂体育游戏的一般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提出游戏的名称

通常是教师提出游戏的名称、目标、任务和通过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哪些精神和品质,同时教师提出本课要求。

(二)讲解游戏方法、规则及注意问题

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讲解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精于点拨、启发、引导,并提出有趣味耐思考的问题,促使学生集中精力,边听边思考,诱导学生对游戏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示范,分组练习

教师示范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戏的成败。示范要根据游戏的特点,选择完整示范法、分解示范法、正误对比示范法、夸张示范法等。同时,要掌握示范的时机、距离、方向和位置。教师示范后,根据小学生理解程度,考虑是否选用学生示范,如选用学生示范应以中等生为宜。学生示范后应及时指出优缺点,做得成功者应顺水推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做得较差者,也应以鼓励为主,帮助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必要时在教师辅导下帮助完成示范动作。

分组练习。教师要合理分组,鼓励学生情绪,争取第一次练习成功。游戏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增强体质。运动负荷要符合学生生理承受能力,过大的负荷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反之则收不到效果。

(四)分组比赛

这是游戏教学的。一般来说,游戏新颖,竞争性强,比赛的气氛就越激烈。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进行一至二次游戏比赛,以满足他们的欲望。这期间,教师应注意活泼性与组织管理的科学性相结合。如游戏队形站位注重合理性,手势和语言提示应注意正确性,组织纪律、执行规则强调严肃性,使游戏比赛形成团结紧张、生动活泼的场面。

(五)宣布结果

课已尽,趣犹存。游戏结束时的评判工作,是游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小学生对游戏活动的结果,即胜与负极为关注。因此,教师在评判时,必须根据规则要求,实事求是地做出明确公正的裁决,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在评判中还应注意鼓励那些失败者,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表扬在游戏中勇敢顽强、积极拼搏、遵守纪律、关心同学、热爱集体的同学,并教育大家向他们学习。对获胜者,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勉励他们更谦虚谨慎,争取继续领先。同时,还要启发小学生把游戏教学中的收获,迁移到平时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去,以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国强,张健忠.体育游戏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2]刘福林.体育游戏.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