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专院校;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退休人员的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退休人员个人经历、工作表现、政治思想、专业水平、资格认证、工作调动等具体情况,是单位劳动、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招聘、分配、培训、考核、选拨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是全面、真实反映退休人员情况的主要依据。因此,做好新时期大专院校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剖析了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希望为提高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更好地推进大专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大专院校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大院校的领导管理层将工作重点放在的生源的扩招、教学及科研等方面,而对档案管理这项基础性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是针对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其年代久远、各项资料繁多,整理的工作量很大并且各个环节较为繁琐,加上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相应的管理设备与硬件环境建设都不完善,导致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偏低,未及时有效的对档案进行归档,档案丢失情况严重,究其原因就是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造成的。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大专院校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一是退休人员的档案仍由学院档案室保管,并没有及时的移交给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这就容易出现档案管理多重化的问题。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管理退休人员的参保资料,退休档案则由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保管。二是副县级干部退休后人事档案在州老干局保管,而专业技术档案仍在原学院保管,存在二者档案分离不在一起保管,在二者之间的沟通协调上容易出现问题,造成退休人员各项资料的调查不完整。不同的机构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管理退休人员的退休档案与参保资料,不利于档案管理的高效开展,无法充分保障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进一步加大对从事管理退休档案人员的培训和学习)。目前,大专院校的从事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存在认识误区,或者根本不重视档案管理,缺乏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意识,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态度不端正,甚至消极,随意排放档案资料,认为档案管理只是简单的资料摆放,并且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管理,缺乏现代化管理系统与技术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要。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身兼数职,缺少专业素养和文化知识,难以满足新时期档案管理建设的需求。
二、改进大专院校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视。只有深刻认识到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学校应通过各种媒介积极开展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使各个组织机构及人员都能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丢失或损坏这些档案资料,无论是从校方角度来说,还是从某个人角度来说,都会为其未来的发展和生活带来不便。以此来加强对退休员工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从而更好的维护广大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健全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在完善档案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的前提下。大专院校应提供充足的资金来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规范管理流程,提高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其次,建立专门档案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的有效管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系统与数据库,建立电子档案,将退休人员的信息存储到管理系统中,在使用档案资料时可通过检索系统便捷化地调取档案信息,提高档案检索与使用效率。
(三)加大资金投入。大专院校在经费中可以划拨专门用于档案管理的经费,增加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所需的软、硬件建设,防止发生虫蛀、霉化等问题损坏档案资料。同时加强防盗方面的措施,保证资料房管理的安全性,最终确保退休人员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增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专业业务技能的提升,完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首先,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档案管理人员,选择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政治可靠,素质高的工作人员;其次,针对现有管理人员要加强其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奖惩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队伍,来有效提高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大专院校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应提高对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大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切实提高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波.新形势下做好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4,04:62.
1.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的种类
目前,全国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摸索,主要建立了三大类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电子档案。一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的人事电子化档案。就是将每位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用数码相机逐页拍照,建立个人数码数据档案,而将原始档案封存。二是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基本信息电子化档案。就是采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时间、退休时间、退休种类、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便于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三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健康状况电子化档案。就是将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在每次体检时的基本信息收集起来,建立起个人健康状况电子档案,有助于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质量。
2.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的优势分析
一是提高办公效率。一般的企业退休职工也就是几十人几百人,大的企业,退休职工也就上千人,若是由原企业管理完全可以不用电子化。但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一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人数那就是一个庞大数字,几万人甚至是几十万人。要管理服务好如此众多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单靠用原始的手工作业台帐,显然是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而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这就大大提高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办事效率,能够及时迅速快捷地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咨询、查询、养老金调整等社会化管理服务。
二是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原始档案的管理。 企业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是企业退休人员在职期间招用、调配、学习、培训、考核、选拔和任用等方面形成的有关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工作变动等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它是企业退休人员在职工作期间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其办理退休手续的依据和调整养老待遇的原始凭证。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数量增长比较快,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破产兼并以及私有企业的增加,一些企业退休人员失去了原单位的依托和人事档案代管部门,其人事档案管理较为混乱,出现遗失、损坏、霉变等。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若没有好的库房和设施,加上人工查询增多,使档案容易受损。而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经过数码相机翻拍建成电子档案后,就可将原始的档案进行无菌化处理,真空封存,提高原始档案保管质量,延长保管时间。非特殊的情况,不再打开封存的原始档案,一般的查询,在电子档案中查询即可。
三是可以拓展和提高社全化管理服务的质量。为了防止出现养老金冒领,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每年都要进行一至两次的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任务重,工作繁,还有一定的难度,而建立完善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就可能克服很多问题。通过对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姓名、头像、身份证号、居住地、联系电话、亲属姓名及联系方式等数据采集和补充,建立起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方便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有条件的经办机构可以通过现场摄像、QQ视频远程摄像等手段,建立并保存离退休人员头像信息,能够有效解决了身份证复印件、传真件不清晰的问题。这样对行动不便的离退休人员进行认证时能够有更便捷的手段,提高认证的精确度,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
3.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潜在的问题
一是对系统依赖大。原来办公都是手工作业,效率虽低,但却留下最便于保存的各类手工作业台帐。现在办公都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电子档案大大提高办事的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旦我们的信息系统出问题,或网络受到攻击,就可能导致办公瘫痪。从如此众多的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档案中查找手工作业台帐,那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二是存在泄密的风险。各类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电子档案中存在着大量的有价信息,如个人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社会关系等等,一旦流落社会上不法分子手中,就可能会被利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三是容易忽略手工作业台帐的保存。有了各类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电子档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容易依赖系统办工,有些同学还会认为系统是绝对安全的,对手工作业台帐重视不够。
4.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管理的几点措施
一是严格接程序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在接收、归档时,要有手工作业台帐,并将退休人员档案基础信息录入计算机,以方便档案的查阅、管理,做到当天接收的档案当天录入,当天上架,当天可以进行信息查询。建立电子档案时要改变以往要件排放序列,要求按扫描要件整理排序,本着服务查询的原则,结合对外服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适时增减扫描内容,尽量减少调档,提高了电子档案的利用率。
二是做好数据备份和档案盘点。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移交表、协议书等进行专门装订存放,对录入、扫描的电子信息进行了计算机硬盘和光盘备份,以此保证基础数据安全。为规范库房管理,还要定期对库存档案进行盘点,确保了档案管理“零差错”。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退休 档案管理体系
一、办理退休申报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1)档案模糊致使出生日期难以认定。在山东省相关人员来油田鉴定退休职工档案过程中出现过以下的情况:例如某一退休职工的出生日期不好认定,2010年省相关鉴定人员认定该退休职工的退休日期应该为2011年的某月,但是到了2011年审查退休档案时,该退休人员的退休日期又被认定为2010年的某月,前后认定的出生日期不同,该职工的退休时间也出现了不同,这样对于单位和职工来说都造成了麻烦,与职工的协调工作不好做。
(2)档案资料不全工作时间不好认定。由于档案管理不善,部分职工的人事档案中缺少相应的资料,例如每年办理退休时都会有一些退休职工的工作时间不好认定,多数发生在赤脚医生、下乡知青、民办教师等拟办退休职工身上,这些都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情,原始资料很难找到的,这就造成了部分职工本人到处去寻找材料而未果的情况发生。
从以上两个案例来看,档案管理工作是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记载不清或者档案却是都会给职工、单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在做得好不好有可能要到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才能体现出它的效果。
二、申报退休遇到问题的原因分析
(1)表象原因。一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职工的档案不全,或者丢失档案。遇到这种问题是比较难解决的,因为职工工作期间,或多或少的都有过工作单位变动情况,有些单位档案意识淡薄,档案材料收集不齐,不能及时补充新材料,职工的档案在岗位跨单位调动时极易导致部分档案材料内容不完整,跟不上个人经历变化,职工个人接触到自己档案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即使丢失了档案也不知道,等知道档案丢失时也就到了退休的年龄,而岗位变动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之前的事情,要找回档案几率微乎其微,这就导致了职工的出生日期和工作时间难以断定或者和职工本人的认定不同。二是职工人事档案记载不清。大多数单位没有专职人员分管人事档案工作,档案长期无人整理,没有经过严格鉴定,个别职工的档案有涂改现象,人事档案中工作经历记载前后不一致,部分证明和档案记载又有差异,增加了档案审查鉴定工作的难度。
(2)本质原因。在办理职工退休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只是一种表象,除了历史原因造就外,追根溯源是档案管理环节严重不规范所导致的结果。过去将创造经济效益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人事档案却不重视,档案意识薄弱,没有建立良好的档案管理体系,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个人档案意识更是薄弱,“弃档”现象严重等原因导致了人事档案出现各种问题,并且这一现象仍然还没有彻底改变,可见人事档案管理仍然需要关注,建立全局意识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是必要的。
三、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体系
(1)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档案是职工退休时的基本依据,对于每一位职工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资料,如果保存不善就会导致职工的切身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要提高各单位组织、劳资等人事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程度,配备符合规定的软硬件设施,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确保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提高档案的质量和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2)建立专职档案管理队伍。当前油田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不规范,受到缺员的影响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事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数职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是组织干事、劳资干事兼任,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了工作的薄弱环节。材料入档不及时,借档、查档程序不规范的现象时常存在。因此各单位配备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成为保障档案管理的条件之一。
(3)加大档案管理的培训工作。各单位档案管理队伍状况、素质参差不齐,专门学习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不多,因此油田应该适当的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适时培训,提高各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在油田范围内建立一支专业的档案管理队伍,为高质量的档案管理提供基本的人力保障。
(4)建立职工知悉人事档案的相关机制。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人事档案属于保密内容,除了负责保管和收集人事档案的管理者能接触到档案外,个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档案里有什么材料。人事档案作为职工个人经历和德才能绩的客观记录,应当对职工公开、透明,每个职工也都有权利知晓自己档案的内容状况和保管状况,让职工及时知道档案中缺少了那些材料,及时补救,可以避免事后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因此积极探索增加人事档案透明度的方法,建立相关职工知悉人事档案的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高质量,避免出现十几年之后才发现档案缺失的现象。同时应该重点考虑确保人事档案的安全性,杜绝人事档案造假等问题,以及维护职工的隐私权,有条件的开放部分相关信息,
(5)建立人事档案监督检查机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头绪多、琐碎繁杂的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多层面、立体化的监测考评制度,检查机制可以起到督促作用,是高质量人事档案管理的辅助工具,因此周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各单位档案进行检查、抽查,可以确保人事档案管理的及时性和规范性,提高职工人事档案的质量,狠抓落实。
【关键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当今时代人事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办公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按照《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各个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都依据各自实际情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施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高校人事档案的内涵及特征
(一)人事档案的概念。人事档案是机关、单位准确记录和反映一个人成长历练、学习、工作经历的文件材料,是个人信息的储备库,并且能够给用人单位、组织部门提供人事、劳资、工资、学历、职称等方面的原始记录,为考核每一个人提供最有利依据。
(二)人事档案的基本特征。人事档案具有全面性、现实性、流动性、机密性四个特征。
1.人事档案的全面性特征。人事档案是与任何一个社会人的行为极为密切的一种档案。包括员工的学历学籍档案、专业学习情况、工作履历表、自传、年度考核表、职务任免决定、评优决定、职称评聘材料、入团入党申请书,因此具有全面性特征,它既能如实记录每个员工的个人信息,又能从侧面概括出员工工作经历及全貌。
2.人事档案具有现实性特征。人事档案是由各级人事、组织、劳动各部门,在现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为单位建立的,由专门反映员工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所组成,人事档案始终依据个人岗位职责的现实分工,真实记录员工在工作、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现实状况,按档案管理要求和规范组建个人档案材料,在用人单位提拔、任免、职称评定方面及时提供和反映真实显而易见的情况,凸显人事档案的现实性特征。
3.人员档案兼具流动性的特点。人才市场是流动的,人才也是流动的,人事档案更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如今高校人才流动频繁,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也要顺应时代的步伐,按照人事档案的管理原则,不管人员调动到何处,档案一定要同随调人员一道,转入到新的主管接收单位,在职人员到规定退休年龄、或者有去世的人员,档案的保管部门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在保管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进行整理收集。
4.人事档案管理内容的机密性。人事档案对于个人和各个单位都十分重要,具有机密性特征。因此对于从事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恪守档案的保密制度,对涉及到个人和单位的人事档案的内容,不管在任何场合都要按照档案保密制度做好保密工作,对于确因工作需要必须查阅人事档案的,要严格按制度规定审批和登记程序,对查阅事项办理登记手续。
二、研究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实现档案科学化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一个学校的人事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合理、公平选拔任用人才,通过人事档案工作对预选人员进行有计划地筛选、调配、考核、聘任直至对其委以重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度重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今后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信息化建设既能为高校选用人才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又为加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传统人事档案主要以手工操作与纸质管理为主,由单位专门人员对所需表格、资料进行手工填报、整理,为今后提供服务利用,随着现阶段档案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还继续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管理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还容易造成差错率的增加。为适应形势所需,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方法、转变管理理念,提高人事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及时将原始人事档案材料通过扫描、刻录,逐一录入计算机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并建立相应的个人档案文件夹、目录,实行个人人事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对今后的及时查阅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更好地促进对高校人事档案的服务利用。
三、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高校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都会大量运用到计算机,但由于目前所建的人事档案系统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数据库功能各有不同,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一)高校档案管理采编方法落后。档案事业的发展对原始的档案信息采编方法是一个较大的冲击,落后的采编方法并不能适应人事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都需要得到进一步改进。学校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加之从事具体事宜的档案人员个人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都不是很高,因此会造成对档案信息工作采编整理不规范和不完整,造成较多的缺陷,不能适应社会对人事档案的查阅利用。
(二)人事档案管理领导重视不够,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数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领导都不够重视,在此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很难做出显著的成绩,领导对此项工作不太重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就会极少,基础设施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会直接影响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档案管理水平的发挥。
(下转第90页)
(上接第86页)
【关键词】人事档案;信息化;问题及对策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健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大体可以分为人事材料归档制度、查验核实制度、档案资料传递制度、保密制度和统计制度五部分。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查验核实制度不仅仅是指对于人事档案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核查。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和档案使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现阶段人事档案管理分析
(一)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从事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仅应具备较高的档案管理技能,同时对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要求较高。现实中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多数并不是档案管理相关主业出身,虽然在长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档案管理能力,但是计算机技术多数仅限于简单的应用,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撑。由此导致在建设信息化的人事档案过程中,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信息的检索和录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是难以规避的存在,这也是进行档案管理所必需承担的风险。在信息化人事档案的建设中,一旦发生信息泄露,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现阶段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体制机制问题是制约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原因。良好的制度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基础,但是,目前条件下相应的保障制度不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设施环境得不到保障,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欠缺,管理模式落后,管理信息不通畅,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无法高效运行,不能为单位和组织发展提供积极动力。在制度建设层面,虽然《档案法》和《全国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已经颁布并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落实不足,也没有相关的档案管理细则以供参考。因此很多单位内部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成体系的制度,在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指导的前提下,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长期停步不前,多数单位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停留在口号中并没有落实在具体的实践上。
(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纸质档案管理是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显然这样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纸质档案管理和保存难度大,而且更新不及时,人事调整,人员成果不能及时反映到纸质档案上,导致人事档案陈旧,信息准确性不高,而且难以对纸质人事档案进行全面监控管理,一些人员私自更改人事档案资料的现象难以杜绝。实现人事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及时更新人事档案,提高人事档案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传统纸质档案查询、检索效率低,而且反复查阅还会造成对纸质档案的损坏,增加了档案保管的难度。而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相应的人事档案信息库及检索目录,可以大大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传统的纸质人事档案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分析作用甚微,不能快速完成人员的比对与分析,因此,纸质档案的作用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经常被忽略。但是经过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能实现快速的信息筛选和分类对比,完成多个角度的工作人员能力分析,从而为人员工作岗位调整和人力资源配制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在建立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的过程中,通过人事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对于提高资源的整合能力具有突出作用。
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措施分析
(一)增强安全管理。信息化人事档案的安全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严格控制档案信息的访问权限。其次,无关移动存储器不能与信息存储计算机链接。再次,安装杀毒软件并进行定期升级。最后,内部网络特别是存储管理网络不得与互联网链接,建立物理隔离。具体来看应制定详细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和惩罚手段,明确具体负责人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安全责任制。
(二)重视系统的定期维护。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信息录入完整详细,数据的完整性是后期管理的基础。其次,培养数据定期更新意识,委派专职人员对数据库进行信息更新和系统维护,人员变动和成长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将最新的信息录入系统才能保证系统在使用中的可靠性。
(三)重视人事档案的利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人事信息收集和统计、数据日常维护、信息检索和统计分析。在信息收集和统计过程中应对工作人员按照工作性质进行分类,并按照姓氏和编号分类,然后依据人事部门和组织部门在人员入职、培养和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建立个人电子档案,主要包括学历、社会关系、业务能力和奖惩情况等。便于在后期的工作人员职称评定和升迁中进行比对、同时在离退休人员办理手续的过程中也能提供全面详尽的信息。
三、结语
人事档案的信息化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级单位负责人提高认识,同时在管理的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增强安全性、重视系统维护、充分开发利用等是今后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
【参考文献】
[1]唐书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