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责任制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区审计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坚持“依法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二十字方针,全面贯彻“人本审计”理念,不断加强审计机关文化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审计机关凝聚力、提高审计队伍战斗力和扩大审计工作影响力,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当地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一、突出“态度、责任、奉献”,构建审计核心价值观
XX审计长在20__年新任新任公务员培训上指出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为“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自开展审计文化建设年以来,博山区审计局把“感恩就是奉献,责任就是成长”作为审计文化的核心内容,有力地引导审计干部努力拼搏、创新创业。在工作中强调审计人员将审计作为贡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事业来对待,要具备优良的从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严守工作纪律,提升胜任能力。工作中要锤炼依法执审、诚实守信、正直坦诚、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职业品格,严格遵守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和其他廉政规定,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在工作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从事审计所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自开展审计文化建设年以来,该局坚持每周一的“审计论坛”制度,集中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审计知识。购置政治、经济、审计、法律方面的书籍开设审计图书角,开展以“书香机关”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打造“道德讲堂”将责任与感恩渗透到每名审计人员心中;积极参与全市审计业务能力大赛,取得团体成绩也在全市区县排名中位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二、倡导“民本与发展”,打造文化强审新思路
围绕全区工作中心,自觉地将审计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深化审计工作科学转型,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和科学理财,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当好“经济卫士”、“政府谋士”。 高度重视党委、政府关注的项目,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主要工作做法是:一是加强预算执行审计,努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开展20__年度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坚持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共安排区财政局、区地税局、区园林局、区农业局等部门预算执行审计7项,并努力将绩效审计贯穿于财政审计全过程。二是加强政府投资审计,提高财政投资效益研究出台了《博山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办法》等一系列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的制度和措施,规范了政府投资审计行为,对12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全市投资审计暨扩内需审计现场会在我局召开。三是树立民生审计观,始终把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重点,始终把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重点,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突出专项审计调查,将全区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专项审计调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自6月份开始,我局组织审计力量集中开展了“扩内需、保增长”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方法
众所周知,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调整和完善,建筑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迎来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而建筑市场的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竞标价格的持续走低、暗箱操作、内定现象的泛滥,使得大多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重威胁,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属成本经济的控制最为关键,也是企业投资建设的核心目的,其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又是重中之重,因此,为了增强建筑企业的自身竞争力,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发展,深入探讨与研究施工中的成本控制的管理方法拥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成本管理的基础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投资的特点,让经济成本的控制成为了建筑企业的重点管理部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针对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也要拥有一定的先决条件来作为管理基础,进而有助于经济成本控制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那么,为了更好地进行施工成本的控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严格实行标准化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进度的关键时期,为了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加强成本控制管理极为重要,而实行施工标准化管理模式,有助于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进而取得更好的管理成效,尤其针对经济成本控制中的质量、价格、数据以及计量等方面的标准化形成,显得尤为必要。
第二,做好定额管理与相关制度的建立
在施工项目的整个经济成本控制活动中,均要参考定额来作为重要依据,无论是材料成本、机械成本、工时成本的控制,还是项目成本预算、决算、分析与审核的实施,定额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相关制度的建立也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比如:常见的定额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会使得施工中经济成本的控制更加得心应手、有据可依,为进一步标准、规范化管理打下基础。
二、建筑施工中成本控制的重要价值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经济成本的管理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根本经济效益,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体系中,占据有利的竞争优势,通过成本的分析以及经济投资的控制,以便减少企业的经济浪费,当然,施工中成本控制的合理与否,也反映出建筑工程质量、经济的管理水平,能够有效验证建设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对企业工程项目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加强施工中成本的控制工作还有利于建筑企业经济责任制度的建立,使企业人员的责任意识更加强烈。
三、建筑施工中成本控制的有效管理办法
(一)施工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由于成本造价控制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针对以往施工人员重视技术忽视成本管理的错误行为,必须加强对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如此才能降低经济成本,因而构建一套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施工成本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鉴于目前我国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管理控制,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得成本经济的控制一直难以奏效,管理工作不够细致化,很多工作流于形式,分工不明确,粗枝大叶现象严重,以科学合理的施工成本管理体系来约束企业人员,使其自觉、主动地遵守并执行,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成本的控制质量,优化管理结构,实现成本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提升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理念与技术水平
正所谓:“思想支配行动”,在工程项目的建设当中,对于施工成本控制工作,首先必须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理念,增强经济意识,转变错误的思想观念,对成本经济管理工作真正重视起来,端正其态度,并通过制定一些激励制度来鼓励相关成本管理人员,使其能够积极地为企业着想,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彻底摆脱懒撒消极的不利状况,使施工中的各项工作协调统一,成本控制意识得到广泛传播,与此同时,对施工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经济成本业务知识的培训,巩固其所学知识,扩展知识面,补充自身的不足,例如:某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保障施工过程中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采取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成本业务知识的培训与考核的方式,来不断提高其成本控制技术水平,进而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使实际工程中的成本控制变得更得有的放矢。由此不难看出,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的成本业务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成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前提。
(三)加强经济成本责任制度的落实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个道德规范法律标准来约束和判断,加强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势在必行,而第一步必须要在造价成本的控制中落实责任制度,让工程中的每一笔费用都做到清晰合理、有据可依,为财务部门审核检验提供方便,落实经济成本的管理责任,不仅有利于施工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而且让整个工程的大目标化简为一个个的小目标,有助于成本的分析核算与经济成本细节的把控,这种责任成本的管理办法会使得成本控制工作更有层次和秩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值得推广与实行。
(四)注重经济成本的预控工作
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意外,导致经济受到损失,所以提前做好防范,未雨绸缪,针对施工中成本的管理做好预控工作十分关键,而经济成本的预控工作内容也非常广泛,比如:常见的工程计量、定额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均属于成本预控工作的范畴。以定额管理为例,从前建筑企业在进行定额时,往往忽视了现实客观因素,没有联系实际情况,使其科学准确性得到怀疑,无法发挥出原本的作用,所以要密切结合实际,遵循平均先进原则来对定额实施制定,同时严格规定材料的耗费数量标准,保证价格与数量上的合理正确,进而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使经济成本控制管理能力得到质的飞越。
总结
综上所述,追求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是企业进行开发建设的最终目的,做好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显得异常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经济成本,而且有利于促使企业的经济投资实现最大作用。伴随着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关于施工中经济成本的管理控制仍需进一步完善,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而迅速提高施工成本管理的水平,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
参考文献:
[1]肖瑛.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 科研项目绩效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069-02
科研经费是指各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而支出的费用。科研经费通常由政府、基金会、民间组织或企业等通过委托或者评估筛选等方式来分配,用于解决特定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愈来愈大。科研经费是高校提高科技水平、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学科发展、提升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增强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如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的绩效是科研和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家、社会和项目管理部门十分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不科学。许多高校还没有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范围,没有明确界定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也没有设置专门岗位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项目决算工作,对不同层次、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经费,没有针对性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使用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缺乏应有的规范。财会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科研经费预算大多是由项目负责人凭经验编制,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对成本要素考虑不周,预算不科学、不准确,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
2.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灵活,沟通、协调失衡。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估测、预算计划编制、中期项目评估和项目结题决算等各个环节,都缺乏财会人员的专业指导。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到经费入账、中期评估以及项目结题结账的整个过程内高校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协调不足,信息、资料反馈不及时,从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上难以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普遍缺乏共同督促项目组按项目进程合理使用经费的理念,没有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意识。
3.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经费管理混乱。多层次、多渠道的科研经费收入现状对财会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和经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及时对财会人员进行国家科技政策、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财经制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财务部门内部控制管理不严格,未设置专门岗位管理科研经费,岗位职责不明确,长期不轮岗。到账科研经费不及时入账。财务部门不按照经费来源对不同项目单独建账或分类设账,将同一项目负责人的不同渠道、不同项目周期的项目经费打包处理,或者对不同经费来源的科研项目采用一样的管理办法,造成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混乱,无法监控各个项目的财务进展情况,更谈不上项目决算。财会人员在科研经费支出核算时,对政策把握不准,业务能力有限或责任心不强,审核不严格,不能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项目经费预算控制经费支出,造成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账目混乱。
4.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低下,绩效评价体系缺失。由于普遍实行科研项目组负责制,科研经费开支主要由项目组长安排、审批。项目组往往自行计划开支,为了便于本项目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购买所需要的仪器设备,造成大量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合理配制和资源共享,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对于已结题的科研项目,验收时关注的主要是论文、专利、标准等技术层面的成果等,很少开展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
5.科研成果的价值观念淡薄,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流失严重。科研成果包括专利权、著作版权、软件等,高校对上述知识产权的价值观念淡薄,大多停留在知识产权登记和档案管理层面,没有纳入学校财务的无形资产的管理体系。项目组购置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办公用品大多由项目组自行保管使用,发生校内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一般不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物随人走。个别科研人员擅自将专利权、著作版权、软件等与外单位进行项目合作和成果转化,造成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流失严重。
6.对科研经费监督审计不够,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学校监察、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乏力,科研课题的预算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不少科研人员开支科研经费的随意性大、主观性强,将科研经费用于旅游、福利、私人消费和与课题研究无关的活动,或者以协作费、测试费等名义转拨科研经费和违反有关规定将科研任务外包等行为,或者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科研项目经费。许多报销票据名不符实,旅差费中有许多“探亲旅游费”,会务费中有不少“礼品费”和“招待费”,办公费中有“日常生活品费”等。甚至张冠李戴,巧立名目套取现金,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二、改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措施
1.转变和更新观念,树立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正确认识,自觉遵守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改变个别项目负责人存在的“项目是我申请争取得来的,经费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错误思想,改变有些科研经费支出存在无序性和随意性的状态。树立“不同渠道项目资金来源的科研经费均为学校收入,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正确观念。通过举办讲座、发放手册等形式,宣传有关政策和制度,使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重要意义,提高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增强遵守财务制度自觉性。
中国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为中国新兴铸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兴铸管),从1994年开始在企业内部推行预算管理,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在全国57家地方钢铁骨干企业中,新兴铸管规模居第29位,但是通过推行预算管理,其利润总额却由1994年的第5位,上升到1995年的第4位,人均利润由1994年的第2位,上升到1995年的第1位,至1998年6月,新兴铸管人均利润仍居第1位。
新兴铸管预算管理中编制的企业预算,无论是总厂的年度预算还是各级责任预算,其主要的指标都是货币计量价值指标,这样增强了预算的可比性,有利于各环节预算衔接,形成"全方位联系、全方位考核"的局面;新兴铸管把企业预算管理的着眼点放在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资金管理上,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规划、控制和协调的功能,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调度,有效地将资金管理从被动应付转为超前控制,体现了预算管理的中心地位。
新兴铸管预算管理的特点为:(1)针对冶金行业生产不中断和产品品种不易转换的特点,提出"赶三超一,争上台阶"的具体要求,在确定目标利润和各部门上预算中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时,进行综合测算,使每一项指标都要求进入同行业的前三名,争取达到第一名。以此框架下再进行指标之间的微调;开展军钢杯管理大奖赛,鼓励各单位"赶三超一";每季考核一次,半年评比兑现一次。(2)以销售为龙头,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以资金平衡为准绳。全厂预算编制首先由销售部门分析市场走势,制定销售预算,以销定产。推行预算管理时,始终把成本费用控制作为重点;首先抓生产一线的物料消耗,将成本费用指标层层分解到各车间班组,在预算指标分解时,贯彻指标与措施同步的原则,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并建立了保证预算落实三项制度,即正常的追踪制度、正常的评价制度、严格的考核制度。同时提高成本费用指标的考核力度,将其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数提高到20%,使成本高低与俱的经济利益挂钩。其次,对期间费用大到各单位资金占用,小到各部门电话费、办公费、招待费都科学预算,落实到部门、科室、个人,使成本费用控制扩展到企业每一个员工。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新兴铸管"量入为出",编制现金预算,实行日计划、周调度的统一管理,增加现金回笼,减少资金占用。(3)制定合理的配套管理制度。新兴铸管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和颁布了公司的《预算管理规则》,明确了预算的要求以及产品物资购销、经费开支、非生产性开支、分厂(车间)技改和设备大中修开支权限,使之成为推行预算管理的"宪法"。根据这个《预算管理规则》,各单位又制定了各自的《预算管理办法》,具体指导各自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形成一套多层次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①。
二、对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点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20年来,国有企业及企业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预算约束化,企业内部统一性差。但国有企业有搞得好的,如新兴铸管、宝钢、邯钢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靠集体确定的预算统一协调,从而完善了机制,规范了运作,严格了管理。企业预算管理是国外大中型企业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关于这种现代管理模式的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日益被我国企业所重视。新兴铸管的经验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现代化水平的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出资者、经营者与各部门及职工之间关系有了更加复杂的变化,如何有效的规范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有力的预算制约手段。
其次,资产的安全完整需要严谨高效的预算管理。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光靠单一的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显然不够,必须辅之必要的预算手段。否则资产管理孤立于预算管理之外,资产管理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第三,优胜劣汰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具有法律效力的预算管理。任何一个预算管理松懈的企业必然难寻降本增效之源,注定要在低效率和低效益中走向失败。如果企业真正严格预算管理,就会责、权、利明晰,也就不会存在诸多的"懒汉"部门和"懒人"。因此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离不开规范化的预算管理。由此可见,学习新兴铸管,在我国大中型企业推行预算管理是多么必要和紧迫,但预算管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一)企业预算管理本质的认识
第一,预算管理是一种权利控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预算不等于预测或计划,预算制定后如同企业内容的"宪法",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预算使各责任单位的权利得以用表格化的形式体现,这种分权,是以不失去控制为最低限度。预算是权力控制者采用的合理方式,即在为实现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单位的权力范围。在此范围内,各预算单位既有权利又有义务为自己该为之事,且多为不行,少为亦不行。因此,预算的决定性作用是权力控制。这种权力控制是通过机械化程序形成的激励与约束并存的制度控制。不认识这一点,预算就可能形式主义的东西,空是花架子。新兴铸管制定的《预算管理规则》权责分明"违者必究",就很好地体现了预算的权力控制的内涵。
第二,预算管理是一种"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控制的能力。企业预算既是由企业销售、采购、生产、盈利、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又是公司的整体"作战方案",还是到期(年终)奖惩的标准,激励和约束制度的核心。它通常以企业目标利润为预算目标,以销售前景为预算的编制基础,综合考虑市场和企业生产经营诸因素,按照目标明确的原则,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的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和经济责任约束依据,这种依据用于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领域,并将各个预算统一总预算体系,所有是"全面预算"。它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新兴铸管预算管理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则在于新兴铸管贯彻"全面预算"的原理,并加以合理运用。
(二)企业预算管理的运作技巧
1.通过预算管理,落实"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体制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必须在母子公司权限划分方面,按照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预算明确母子公司的不同职权范围。其次,建立三个层次的预算规范体系:(1)建立董事会层次的预算规范,如体现在《公司章程》各股东大会决议中的关预算条款;(2)建立在经理层次的预算规范;(3)建立在各管理部门层次的具体预算制度与管理办法。
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强调协调,并使责、权、利三结合原则能真正落实到实处。预算管理从董事会、经营者、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管理角度出发,明确他们各自的权限"空间"从而科学地管理和可靠地执行,使预算决策、预算行为与预算结果得到高度的协调与统一。可以说,正是由于不同主体在预算管理上的"分工",才强化了预算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使最高决策层的战略思想得以细化落实,并最终带来效益的提高。
(2)选
择适宜的预算起点,夯实预算管理的基准。公司预算起点的模式主要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以生产量为起点的模式;改革开放至今以销售为起点的模式;以成本为起点的模式;以成本为起点的模式;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模式。随着产权主体的明晰化,以及出资者对经营者约束的强化,出现了以利润(或出资权益)为起点的预算模式。
我们认为大型企业集团应该以一个起点为主,其他为辅,实行"一国两制或多制"。如以平均利润为标准的利润预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销售预算;以强化内部管理为基础的成本费用预算;以发展创新为目标的投资预算;以财务务收支为主体的现金流量预算。按照目标利润-销售预算-成本预算-采购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程序,遵循三结合的原则,即由总到分和由分到总相结合、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相结合、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相结合,在反复策划、调整的过程中,寻求实现预算目标的最佳预算组合。新兴铸科"赶三超一"的需求确立目标利润,并测算和分解销售、生产、采购、技术开发、行政管理等具体预算约束指标,然后由部门分别编制单位预算,有力地促进了预算指标的实现。
(3)围绕实现企业预算,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预算一经确定,在企业内部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营销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充分地按预算办事,围绕预算开展经济活动;企业的决策执行机构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按季滚动下达预算任务;建立每周资金调度会,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等例会制度。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控制管理,重点是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主题,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馈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于预算执行过程中,最终像新兴铸管那样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
[关键词] 费用控制有效性管理过程
一、正确划分各会计期成本的费用界限
应计人生产经营成本的费用,还应在各月之间进行划分,以便分月计算产品成本。应由本月产品负担的费用,应全部计入本月产品成本;不应由本月负担的生产经营费用,则不应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
为了正确划分各会计期的费用界限,要求企业不能提前结账,将下月费用作为本月费用处理,也不能延后结账,将本月费用作为下月费用处理。
为了正确划分各会计期的费用界限,还要求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本月已经支付但应由以后各月负担的费用,应作为待摊费用处理。本月尚未支付但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应作为预提费用处理。
二、规范费用控制程序
1.明确费用管理的责任。企业加强费用管理,降低费用,也就是企业对内部各层次的费用责任中心,根据其控制费用的职责,分解可控费用指标(计划费用规定达到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见图1)。
图1-费用管理的责任
2.控制费用的程序
图2-费用控制的程序
费用管理是以价值规律作指导,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工作。一般包括:预测、计划和预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
三、做好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为了保证费用核算的真实性,必须做好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1.定额管理。对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及工时、设备利用等费用,应按平均先进的原则,按照国家(行业)规定或装置设计资料制定定额,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补充和完善。凡是能够计量和考核的费用费用,按照重要性原则和核算级别确定定额管理核算内容。
2.计量管理。一切物料的进出、消耗,都要认真办理验收、计量、出入库手续。各种计量设备、仪表和工具必须配备齐全、手段先进,并经常进行维修校正,确保灵敏准确。
3.财产盘存。必须建立健全财产的盘存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有财产进行清查,及时报批处理各种财产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手续,经公司总部批准后作出账务处理,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
4.内部结算价格。为明确经济责任,各企业应根据核算和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管理制度。对各种互供的原材料、内部联产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燃料、动力和劳务等要制定企业的内部结算价格。为使内部结算价格尽量贴近市场实际,当与市场偏离较大时应及时修订,原则上应一年或半年修订一次,并将修订后的差异上报有关部门。
5.原始记录。对产量、材料消耗、在产品及半成品的转移、产成品的入库与发出、财产及物资的报废和毁损等都要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并规定科学的原始记录传递程序。
四、明确费用管理的分级责任
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的费用管理工作负责。总会计师及财务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费用管理与核算,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企业要在财务会计部门内设置费用管理岗位;车间要设置专职(兼职)费用核算员,负责车间费用管理与核算工作。费用管理岗位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企业要建立健全部门、分厂、车间的各级费用管理责任制,把费用管理的任务落到实处。
1.专业公司。(1)按照股份公司的授权,拟定专业公司的《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办法》。(2)编制、汇总板块内所属地区公司的年度费用预算并组织上报、下达、实施o(3)按年向所属地区公司下达费用、费用预算指标,并检查、督促、帮助其实施。(4)组织板块所属地区公司的费用、费用分析。(5)组织板块所属地区公司开展加强费用管理、降低产品费用的经验交流和推广工作。(6)对板块所属地区公司的费用、费用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o
2.地区公司。(1)在不违反股份公司《费用、费用核算与管理办法》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费用管理和核算实施细则》。(2)编制年、季、月费用、费用预算并组织上报、下达、实施。(3)按年向所属单位下达费用预算指标,并检查、督促、帮助其实施。(4)核算产品费用、车间(装置)费用,编报费用报表o(5)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内部结算价格。(6)组织开展班组经济核算。(7)组织费用、费用分析。(8)组织内部加强费用管理,开展降低产品成本的经验交流和推广工作。
五、降低费用的主要途径
任何一家公司都应不断地挖掘企业内涵潜力,同时扩大外延,提高费用承受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通过科技进步、创新管理,降低费用;通过发展(生产力)降低费用s要注意保护企业的后劲,特别是要注意研究公司成长性问题,对扩大经济规模有增量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有一个所费所得、付出回报的比例,投入产出只要回报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就可以做大增量的投入和耗费。
参考文献:
[1]高陛珍: 关于提升企业费用管理控制力的探索――兼论费用管理与预算控制系统.中国总会计师.2010-07-15
[2]齐晓华: 关于企业费用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