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和谐教育论文

和谐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和谐教育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和谐教育论文

营造和谐家庭教育论文

一、学龄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一)80后家长陪孩子一天时间少

80后大人们曾自由自在,现在要赡养家里四位老人,还要照顾孩子的成长。使他们工作压力大,百分之八十的年轻家长感觉到抚养孩子不容易。当调查到家长周末会怎么安排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数家长会安排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但在安排内容上,家长说会带着孩子出去玩。

(二)多数儿童接受隔代养育

在如今的工作环境下,80后年轻的父母迫于生活和经济等诸多压力,只能将自己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抚养。老人虽然在养育孩子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毕竟在思想观念上跟年轻的父母是不同的。我们要正确认识隔代养育优点和缺点。

1、优点一方面

点击阅读全文

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教学开放教育论文

1“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古代“夫子教人,各因其材”的教学思想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朱熹曾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由于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中,很多人年龄差距大,知识结构基础参差不齐,专业水平差异大,对同一问题的观点往往难以统一,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模式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学记》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教学论著,就最先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它提出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认为“学然后知不足”,即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在知识方面的贫乏,才能力求上进;同时认为“教然后知困”,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方面的差距,才能鞭策自己进步,进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此外,《学记》还特别重视启发式教学和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以上理论,这就强调教学模式应在一种开放式和自主性较强的环境中进行,而案例教学就比较适合。同时,在教学中的“导—学”活动应是一种动态调整的过程,不应一成不变。双主体教学论双主体教学论最早是由甘其勋老师提出的,他将现代科学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双主体”的观点,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样是主体,是“进行着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要经历从不知到有知再到不知,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并循环往复、不断向前运动的认识与实践过程。“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就强调,教学过程应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当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作用。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将教学过程看作主系统,将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等看作一个个子系统,要求系统中的每个要素、每个部分都应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并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从整体上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在设计时就体现了这种思想,要求教学过程中的所有要素互动融合,和谐发展。人本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人本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他强调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培养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同时注重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只有这样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个性充分发展,具有灵活的适应能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同时他还极力批判传统教学中将教师和书本置于教学活动重心的做法,认为这样只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在他看来,在课堂中应创造一种自由的可接受的氛围,并围绕发展个人或小组的目标进行,同时不断转变教师的角色。按照这种理论,如果将“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应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那学生和教师都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2“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的实践操作

“诱导”—“试学”1)教师课前“诱导”。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应做好预习引导工作。可以将课前预习的东西放在论坛里或QQ群中,并提出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诱发学生产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课程的难度、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个体差异进行差别教学,分别建议试学范围并为基础差的学生适当补充专业知识,方便学生自主预习;并可以通过论坛交流、个别电话沟通和试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试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后期的教学奠定基础。

2)学生自主“试学”。学生可以在教师建议的试学范围基础上学习相关资料,专业基础薄弱的可以适当补充专业知识,并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留待后期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解决。

“引导”—“探学”1)教师课上“引导”。对于学生在课前试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进行总结归纳,挑选典型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目标,在课上或课后集中进行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可以先讲解知识点,然后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等方法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在学生探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供记录学习情况的表格,作为后期考核的依据,如团队学习情况记录表、网络资料搜集记录表。

点击阅读全文

和谐社会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提出的战略目标。青年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从理论上提高青年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的认识,帮助青年树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信念,培养其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认真重视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和谐社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对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和灌输,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青年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去指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传家宝,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生命线”,这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之所以把思想政治工作比作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因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都是以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作指导的。而正确思想的树立,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的觉悟,统一人们的思想,才能促进各项工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发展,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社会整合最有效也是最为根本的方式和途径。党的奋斗历史证明,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断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勤于和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大特色,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在现阶段这个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传家宝,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实现。

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这是由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所决定的。首先,青年肩负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任。青年是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青年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风貌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社会和谐,而且直接关系未来社会和谐。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证明,青年离不开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只有在现代化建设提供的历史舞台上,青年才能大展宏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离不开青年,没有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其次,青年代表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可见,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面貌;再次,青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青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思想活跃但辨别力相对较弱,有正义感但容易冲动和盲从。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针对青年的这一特点,把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点来抓。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引导、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使之自觉团结在党的周围,使党的主张和方针政策成为青年的自觉行动。青年又是一个联系社会、家庭的特殊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党拥有了青年也就影响、带动着亿万家长及周边的人群,和谐社会也就有了载体。这就决定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居于战略地位。

点击阅读全文

建设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日益加深,而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质将影响到未来的社会。因此,高校必须积极响应社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工作的号召。以加强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快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而且,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门,建设和谐的校园是高校的社会责任。因为,高校本身就是社会知识和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高校应当通过自身工作的努力,构建一个和谐而文明的校园环境,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和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当然,建设和谐校园,必须要科学而正确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并要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原则,将高校的每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能够完美的完成。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

建设和谐校园并不只是一种理论和口号,它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这种现实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校园本身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是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和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其培养人才的任务更是承担着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实际上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高校继续发展的一个必要的趋势。而当我国的高校被建设成为和谐校园,又能够为教育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科学的组织结构与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在这种状况下接受教育,必然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此外,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能够帮助社会提供一个更加规范的和谐指导理论,这必然会大大丰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与此同时,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本身就为思想的激烈碰撞和知识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途径。而且,学校作为社会思想传播的风向标,其所具有的带动性和标志性特征,还将推动社会其他行业和领域的思想政治文明建设,从而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客观事物都有其本质的发展规律,尊重这一规律能够实现事物更好的发展,而违背这一规律,必然会阻碍社会主义的发展。教育机构作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最为关键的途径,要想真正实现其培养人才的目标,就必须遵循其固有的客观规律。通常情况来讲,一个学生的成才,必然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需要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所以,学习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学生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将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完成教育思想和和谐思想的完美结合之后,高校必然会走向一条以育人为本、尊重劳动、知识和创造的教育道路。而这条教育之路,也正是和谐社会所倡导的,是能够统筹各方面资源,并将这些资源的利用程度发挥到最大的科学教育之路。在这条道路之下,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也必然能够获得最大的保障。最后,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校园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就目前来讲,我国有很多高校没有将自身的资源整合起来,完成最大化的利用。这种状况之下,我国的高校在进入新时期的发展之时,就会出现诸多的问题,甚至会以为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造成发展的停滞。而构建和谐校园,其本身的要求就是要挖掘学校内在的资源,并通过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将高校的发展推上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而且,和谐校园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它的宗旨在于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为学生提供一个教育队伍优秀,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目标明确的校园环境,真正为培养社会的顶尖人才配备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建设和谐校园,还能够提升高校内部的文化品位。就目前来讲,我国有很多的高校在内部的文化建设上存在很大的误区。一个高校的文化建设不只是宣传板或者文化角的存在,更多的是需要将高校的内部文化转为影响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力量。而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将高校文化建设成为一个具备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力量。而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一个和谐的高效校园,正是能够满足高校文化建设的需求。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措施

由上述论述不难看出,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建设和谐的校园对于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而且,随着国家环境的变化,高校也必须进行革新,以适应社会的变化。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点击阅读全文

教育题目写作技巧

教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撰写教育论文,既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种具体的展示,又是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然而,不可忽视的现实状况是部分中青年教师对撰写教育论文认识不够、信心不足。因此,笔者——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发表文章数百篇的老教师,很想与大家谈谈撰写教育论文的实践与认识,期望本人的拙见能对读者有一点启发。

一、对教育论文界定的认识

论文是指系统地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讨论或研究就是论,论者,分析问题、说明道理也。通俗一点讲,你写的文章是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并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这就是论文。如果研究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的范畴内就称为教育论文。

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敢写论文,无非是把论文看得太神秘,太玄乎,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现在教育界对论文的要求并不很高,论文的内涵被缩小了,外延被扩大了,报刊上常见的教材分析、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解题研究、课例评点、教学一得、育人一得等等,均看成是教育教学论文。

二、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

1.教育论文是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