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核心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品牌课程日益重要,其中课程建设是关键。课程建设是一项多要素、系统化、可动态“改进”的周期性工程。从“品牌商品”打造得到启发提出课程的全生命周期建设理念,分别从市场期、建设期、运营期三阶段结合品牌课程特点,总结在各阶段的建设要点,为高校品牌课程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品牌课程;课程建设
品牌课程建设是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院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品牌课程一般是指在高校进入市场大环境下,以实际培养目标为核心,建设具有时代教育理念、教学品质、课程特色以及自身文化等元素的课程体系,与其他课程相比有显著差异,教学效果为学员甚至是社会公众所认同,以独有特色获得良好的口碑,在一定范围内起到示范作用。品牌课程体现了知识教学的高价值理念,而品牌课程建设则是实现该理念的基础。课程建设可看作是一个长期且可持续调整,包括从萌芽到规划、建设、发展、完善等的周期性建设活动。本文大胆从课程的全生命周期建设理念出发,梳理了品牌课程打造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建设环节,致力于为品牌课程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品牌课程打造市场期
(一)找准课程定位与目标,做好课程建设顶层筹划
课程建设首先需要做好顶层筹划,顶层筹划是课程建设工程的“图纸”,是明确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框架、课程内容以及设计思路等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建设具有核心指导地位,而做好顶层筹划首先要找准课程的定位与目标。课程教学的宗旨是为人才培养而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制约着课程建设的发展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又是根据学员认知基础、专业能力需求等学情因素确定。此时可借鉴反向设计的思想,从专业能力需求开始,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这样的设计思路同时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成果导向标准。另外,课程与课程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专长;同时,课程本身是一门包括教材、多媒体、条件、试题卡库、配套设施、师资团队等多要素构成的系统性教学体系,各要素之间应该互相关联、互相配合、彼此衔接,共同为培养目标而服务。所以,课程建设的顶层筹划要根据课程之间的人才培养逻辑,找准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以确定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开设时机。同时也要明确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什么资源与条件,相互之间如何配合,以体现课程的系统化设计理念,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已经推进了多年,一直以来倍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我院在2004年就制定了《课程建设工作条例》,开始规范学院重点课程建设的立项、建设、评审等工作,推动学院的课程建设。学院在2004年有二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2006年有一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2008年有三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二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三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成教精品课程,2009年我院建成了二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二门教指委精品课程。为了配合我院的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本课程建设小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为切入点,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并紧密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强调技能培养的教育理念,反复研究课程的内在联系,对课程进行了全面、有效的建设和整合。课程建设小组经过多年的不断教学实践和探索,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的创新,于2010年申报并通过评审成为江苏省精品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课程,其目标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和法制修养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指出: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要“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根据这一原则指导,结合课程内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课程整体设计理念与思路方案: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以问题导向为主的研究型学习。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一:培养大学生的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价值性、异质性、不可模仿性、难以替代性、延展性”的特质,我们认为个人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就是由其价值观所决定的基于道德和人格所产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能力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内容。以问题导向为主的研究型学习把知识的学习融于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学习知识,并获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自觉转化为基于道德和人格所产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问题导向为主的研究型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使用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学习,要求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和对资料的筛选运用,用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和使用能力的目标。同时,问题导向为主的研究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该学习模式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团队,共同学习,互相合作;在展示学习成果时,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与人沟通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与人合作共事能力的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二: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仅仅在一些具体的方法上设计,也许有一些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只有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上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切实保证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见表1)。
三、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体系与内容的改革教材内容重组。以问题导向为主的研究型学习覆盖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教材共8章,我们按其内容设计为4个模块,每一模块在内容组织时贯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互补、小组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基本精神并用40个问题(问题设置是动态变化的)覆盖全部内容,学生以40个问题为依据进行学习,既明确了学习的范围,又明确了学习的方向(见表2)。
2.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导向的研究型学习为统帅,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以专题研讨法为主,综合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同时结合包括网络在内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案例教学法、主题演讲法、调查研究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或手段,增强了教学效果。我们探索并实践的教学方法有:专题研讨法、案例教学法、主题演讲法、调查研究法、体验式教学法。理论教学子模块,全程采用研究型、参与式、体验式、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方法;实践子模块根据各模块的不同内容和特点,采用主题演讲、访问名师、学习邓建军活动、法案旁听、社会实践、调研企业、参观华西村、法案旁听等方法,以期达到知行统一、人格完善的学习境界。我们探索和总结出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六个原则即:一是把教学内容优化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二是把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心理特征相结合;三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四是把对大学生的修身、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相结合;五是把真理启迪和人格力量相结合;六是把把课内育人和课外育人相结合。
一、课程建设质量监控的基本思想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质量立校的必然要求,建立一个高效的质量监控体系,是能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
(一)体现民办高校特色,强化以人为本的质量观
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解决问题多应用行政手段,科学、规范的制度在民办高校更显重要。于是有人大胆地想象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民办高校,以推进构建学校内部质量管理平台。ISO提出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强调职责明确,突出预防为主,这对民办高校质量立校是有很强的适用性。只是在移植时一定要注意学校提供的是教育服务,对象是人,这是与企业不同的,因此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其弹性。
(二)体现专业特色,强化实训教学的质量观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监控体系要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课程设置要强化专业特色,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实践教学,坚持公共课适用,基础课够用,专业课能用的原则。鼓励教师探索各种有利于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强化以人为本的质量观,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文摘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供用电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改道路.以“立足岗位、工学结合、突出应用、培养能力’为基本原则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宗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以工学结合为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双师队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突出应用型为核心建设教学资源,编写富有高职特色的配套教材。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供用电系统
随着社会各领域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课程是构成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课程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供用电系统”是高等职业教育“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主干课。课程综合应用“电路、电子、电机”知识,构建电力系统知识体系,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够用、实用”的知识平台,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在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确定了“立足岗位、工学结合、突出应用、培养能力”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基本原则。围绕这一原则,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宗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以工学结合为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双师队伍闼;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突出应用为核心建设教学资源,编写富有高职特色的配套教材。
一、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宗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作者:王申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有了好的创意,还需要创作者诉诸于动画特殊的镜头语言与表现手段来叙述情节故事。与此相关的动画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剧本创作、造型美术设计、电影镜头预言、运动力学原理、时间的掌握以及试听语言等内容。在传统的动画课程中,这些内容也是作为动画创意基础课程设置的。造造型型基基础础的的培培养养由于动画本体影像构成是以造型塑造为主要方式、区别于实拍电影的基本特性所规定,造型基础成为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动漫的角色造型设计、道具设计、场景设计造型,都是以绘画造型能力为基础来完成的。因此,重视造型基础课程的安排也是动画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速写、色彩、透视、解剖、构成等美术基础课程以及动画速写、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建模基础、模型制作等动画专业课程。
动动画画知知识识和和技技能能的的培培养养如今的动画创作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在掌握动画本体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计算机软件技能的学习。动画专业基础知识相关课程包括:动画概论、动画历史、动画编导、原动画技法、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制片管理等。而计算机软件运用基础课程包括:平面软件基础(如Photoshop、Coreldraw)、二维动画软件基础(如Flash、Animo、TBS)、三维动画软件基础(如Maya、3Dmax)、后期合成与特效(如AE、Premiere)以及音效编辑。
生源对动画课程建设的影响
动画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在以往的动画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延伸,该课程体系已经无法适用于所有形式的动画专业教育。因此,必须针对动画专业和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必要的调正。随着国家扶植动漫产业发展至今,高校动画专业的生源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动画专业由只招收美术生的传统招生形态,发展到逐渐扩大文科生、理科生等非美术生的招收比例的招生形态。这种生源结构的变化是由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所引起的。
1.动画专业生源结构变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首先,从动画自身的特点来谈。动画本身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融合了文学、电影、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艺术形态。因此,除了美术与造型能力外,动画人才还需具备创意构思能力、营销管理能力以及电脑编程能力。从这个方面来说,动画教育也不能局限于美术人才的培养,应同时注重非美术人才的引进和教育,以适应动画行业不同领域和方向的需求。其次,从我国动漫产业现状来谈。目前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极度不平衡,这也和之前的动画教育在生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动画行业中美术领域的人才过于饱和,早已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形势;而动画软件开发和电脑动画编程领域却人才紧缺,致使国产动画始终与国外动画在技术层面上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动画产品营销和管理领域同样人才匮乏,许多公司受困于缺乏良好的商业渠道,许多优秀作品惨遭埋没;而制约我国动画发展的最核心的问题则在于缺乏优秀的动画导演和剧作人员,作品内容和内涵上无法比肩国外优秀动画。从动画教育来看,改变生源结构,同时调整培养计划,对于解决动漫产业发展失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从其他专业的局限来谈。虽然高校其他专业的教育涵盖管理学、营销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内容,但是这些学科和专业不能直接培养出动画行业所需要的相关人才。这些专业的学生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动画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而这些专业能力又是很难在社会实践中系统的理解、掌握和获得的。因此,这些相关领域的动画人才依旧需要高校动画专业教育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