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文学

红色文学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红色文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红色文学

思想政治学科加入红色文化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简单地遵循教材的统一性照本宣科,单向地对学生硬性“灌输”,会使科学的理论变成抽象空洞的教条和呆板无趣的说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教材理论的骨架需要现实感性材料的支撑,刚性教材体系需要转为柔性教学体系,而高校所在地的本土红色文化正是实现这一转换的绝佳桥梁。本土红色文化包括当地的革命遗址遗迹、革命文献资料、革命人物故居、革命纪念馆、革命故事、革命歌曲、革命精神传统等内容。这些分布于高校当地的物态的和非物态的本土红色文化,是一种近在身边的经济、独特、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其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引进课堂和教材,能够充实课程内容,拓展教学体系,增强理论说服力。

一、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意义

(一)激活学生认知兴趣,提高理论感染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内容多、课时总量偏少、大班集体上课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现实困境。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教师一言堂灌输,就教材讲教材,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缺少生动性和感染力,很难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失去学习了解理论的兴趣,甚至反感排斥。高校周边的本土红色文化往往是学生熟悉或听说过的,他们对发生于当地的名人大事有着天然的好奇、亲近和接纳感。教师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这种乡土亲近感、地域零距离及“红色教育直观生动、感染力强”[3]的优势,把本土红色文化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有效化解教学资源单一、教学内容单调、课堂气氛沉闷的尴尬,拉近理论与学生的距离,激活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兴趣,提高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拓展教育教学方式,增强理论自觉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质、高尚道德修养、良好政治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优良素质的形成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教化,而红色文化就是这样一种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品格养成教育于一体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它承接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质,是当代大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4]。挖掘内涵丰富、价值恒久的本土红色文化,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拓展创新教学方式。例如,改变课堂单一讲述法,用多媒体技术以影像、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当地革命历史人物事迹,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震撼冲击;鼓励学生课前搜集地方红色史料并在课堂上讨论,在师生互动、学生参与过程中给学生以精神教育;改变坐而论道、足不出户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直观感受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的足迹。这些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使本土红色文化的精神气质与力量得到彰显和印证,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的自觉自信。

点击阅读全文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价值浅析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所形成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加深大学生的“红色记忆”,引发情感共鸣,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校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校园文化;育人

我国高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应然平台,亦应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接班人的理想摇篮。因此,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应充分发挥在引领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先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内生动力,以期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红色文化资源“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对培根铸魂、协同育人作用特殊,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1]《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政育人功能,为校园文化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行动指南。因此,高校应深入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并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这对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引领作用,丰富和优化校园文化,不断开创新时代育人新格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其特征

红色文化资源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种形态。物质形态,主要包括革命遗址、旧址、旧居,革命文物,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精神形态,主要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包括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谱系,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灵魂所在,还包括红色人物与红色故事。红色文化资源范畴内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是相互联系、互为渗透、彼此作用的有机统一整体,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红色文化资源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充满民族智慧的文化[3],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先进文化价值”[4]。她蕴含着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凝结着时代的核心价值元素,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5],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

点击阅读全文

文化强省战略下红色文化保护探究

[摘要]河北省作为文化大省,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尤其是在红色文化方面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知名度较高,这些都为河北省“文化强省”战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当前河北省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红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和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同时在承载爱国主义教育和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两个保护与利用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乏后续基础配套设施、追求“高大全”和思想观念上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未来的保护与利用中河北省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广泛吸引红色人才,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将河北省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做大做好做强。

[关键词]文化强省;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将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1]党中央在2011年10月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之后,河北省委省政府紧跟党中央步伐在河北省内提出了“文化强省”战略,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充分的保护与利用,推动了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强河北省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对于推动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为打造文化强省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体系

河北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其跨度时间长,分布范围广,不仅涵盖了从1923年到现在的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红色文化资源,而且在红色资源的分布位置上也呈现出了广泛性的特点。因此要想对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研究,就必须对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有细致的了解。

(一)红色文化资源种类多

点击阅读全文

文化强省战略下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

[摘要]河北省作为文化大省,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尤其是在红色文化方面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知名度较高,这些都为河北省“文化强省”战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当前河北省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红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和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同时在承载爱国主义教育和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两个保护与利用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乏后续基础配套设施、追求“高大全”和思想观念上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未来的保护与利用中河北省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广泛吸引红色人才,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将河北省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做大做好做强。

[关键词]文化强省;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将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1]党中央在2011年10月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之后,河北省委省政府紧跟党中央步伐在河北省内提出了“文化强省”战略,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充分的保护与利用,推动了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强河北省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对于推动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为打造文化强省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体系

河北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其跨度时间长,分布范围广,不仅涵盖了从1923年到现在的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红色文化资源,而且在红色资源的分布位置上也呈现出了广泛性的特点。因此要想对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研究,就必须对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有细致的了解。

(一)红色文化资源种类多

点击阅读全文

环境育人理念下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校园景观环境凝练着学校人文艺术及自然历史文化,承载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景观营造中融入环境育人理念,提炼高校校园文化内涵,进行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打造特色文化主题景观,一方面实现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另一方面实现环境文化育人目的。让校园景观环境成为文化课堂,探索文化传承与发扬新途径,实现以文化人,以景育人。

关键词:环境育人;校园特色文化;主题景观

文化是人类智慧在传承、创造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高职院校校园景观环境作为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实践场所,是知识产生和传播的源泉,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着育人的重要功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新一代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1]。研究表明,校园景观承载的文化精神对学生道德追求与价值取向有重要影响作用,如华南农业大学的《力耕不息》开荒牛雕塑诠释了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为人品质[2]。

1文化育人内涵提炼与表达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全球绿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水桥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匀市,是贵州省唯一一个3A级研学校园景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都匀毛尖茶手工制作非遗培训基地”和“士官直招培养基地”。校内山水环绕,绿树成荫,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文化浓郁。如何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提炼营造校园景观环境,潜移默化实现环境文化育人目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现拟着力从学院红色文化基因育人、工匠精神操守育人、军旅文化纪律育人、生态文化山水育人、民族文化和谐育人、传统文化滋养育人、典型标杆示范育人“七个育人”模式出发,提炼文化元素,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打造文化景观。

1.1红色文化基因育人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