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保概论论文

环保概论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环保概论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环保概论论文

佛教思想和生态哲学

1996年1月,台湾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结集出版《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收释传道《菩萨社会关怀的二大任务----庄严国土、成熟众生》、释恒清《草木有性与深层生态学》、王俊秀、江灿腾《环境保护之范型转移过程中佛教思想的角色----以台湾地区的佛教实践模式为例》、张维安《佛教慈济与资源回收----生活世界观点的社会学分析》、陈玉峰《台中市放生文化的初步研究》、释悟殷《佛教的医疗保健--以<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广律为主》、洪启嵩《器官捐赠与佛教的生命关怀》、林朝成《心净则国土净----关于佛教生态观的思考与挑战》、杨惠南《从“境解脱”到“心解脱”----建立心境平等的佛教生态学》、陈清香《当代佛教建筑所反映的佛教生态》、王淳隆《当前台湾寺院建筑之困局与转机初探》、王镇华《庙宇的空间组织----以山西五台山的庙宇为例》等十二篇论文。按杨惠南的看法,台湾的环保运动,在1970年才开始萌芽;而台湾佛教界之参与环保运动,则是近几年的情形。(杨惠南A)但从上述论文题目来看,台湾学者对佛教思想与环境保护的研究,已经涉及相当具体的领域,在理论探讨上也进入比较深入的层次。

台湾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暨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王俊秀与台湾大学历史所博士生江灿腾合写的《环境保护之范型转移过程中佛教思想的角色》一文,基本上是对西方环境保护理论模型的介绍,但从中亦可一窥台湾佛教环保实践及思想演变的概况。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杨惠南的《从“境解脱”到“心解脱”》和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林朝成《心净则国土净》二文,则对佛教环保思想的理论基础作了比较有份量的论述。照王俊秀与江灿腾的说法,这两人在环保思想上的研究,不仅是对西方知识界“环境范型”的思想回响,而且也可以视为此一领域在台湾地区的先驱性研究。社会关怀,是推行人间佛教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环境保护则是佛教关怀社会的重要方面。笔者主要根据上述三篇论文所提供的资料,对此略作介绍。所用资料,悉据从国际互联网下载的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所建佛学资料库电子文档,特此志谢!

佛教思想如何为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所谓“范型”(paradigm),是指用以检验人类社会现象的观念及假设,可用来提供一种世界观或宏观视野。长期以来,人类以自身创造的文化,自许为“万物之灵”,“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一直是社会运作的基本路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认为“科技万能”,人类可以向自然索取一切,“成长无限论”一再被认为是人类自我肯定及超越的一种表现。在这种“环境侵略思维”笼罩下的人类生活方式,创造物质文化的过程对人类而言是“文明化”,对其他万物而言则是“野蛮化”。人类对其他万物“野蛮化”的过程间接、直接地影响人类自身安危及生死的各种“生态反弹”,并体会到“万物之灵”有可能会变成“万物之零”。(王俊秀、江灿腾)

自1989年起,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年年列入“世界末日”指标。从此环境污染不再只是“脏”的问题,更是“生与死”的问题。治本之道在于改变世人的思考模式及生活方式,因此“范型转移”(paradigmShift)乃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必要过程。王、江的论文首先介绍了四组对比的观点:一、由“万物之灵”到“万物的一支”;二、由“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三、由“科技万能”到“科技有所不能”;四、由“成长无限”至“成长有限”。以上所述“范型转移”观念,可见近百年来,人类社会(特别是指欧美社会)如何从“成长范型”(HEP)逐渐转移成为“环境范型”(NEP)的思考和体认。

回顾战后近五十年来台湾佛教的环保思想,则倾向于传统的护生和惜福。例如著名的佛教目录学专家蔡念生,从1950至1980年,在各种佛教刊物及报章杂志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护生与戒杀的文章,并在1983年集结为《如是庵学佛賸语----护生百讲》、《如是庵学佛賸语----鸟兽春秋》,由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但佛教界从环保角度对放生活动本身进行反思,则要迟至八十年代后期。1988年4月,释圣严在《人生》第62期发表《为何放生?如何放生?》;1989年3月,文化大学生物学系在《人生》第67期发表《请勿随意放生》。而且这两篇文章,都未进一步提出如何保护生命或生态的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

市场经济企业文化创新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市场经济新经济时代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研究备受关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应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建设和塑造企业文化,将备受关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方面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之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要以一种全面、动态、历史和全球的经济战略眼光,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经济战略发展与科学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目前,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迄今为止对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赋予现代企业管理者一种全新的意义。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现代企业文化的研究

从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来看,应该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使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成果,直接指导企业建设与发展。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应侧重于以下方面:(1)在中国五千年文明背景下,探讨和研究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研究现代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适合中国基本国情、民情、社情的企业文化理论;(2)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量、诊断和评估.首先企业凝聚力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在一起,把企业的利益和广大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凝聚力,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其次是导向方面;导向包括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再次是激励和约束功能,企业文化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能够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起来,能够将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要有制度来约束,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完成的作品,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对企业文化追踪研究的价值不可低估。

二、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关系

点击阅读全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

摘要:初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承前启后,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初中教育界正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强德育工作力度。我国初中教育要求广大初中学校在德育过程中要根据具体需要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

对于一个班级来讲,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班主任扮演着班级管理工作舵手的角色,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班主任不但起着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沟通并共同教育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日常卫生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可以说工作是繁杂而至关重要的。但不管班主任的工作多么繁杂,都应该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真正做到五育并重、德育为首。

1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减少对父母看护和管理的依赖,但是尚未达到高中乃至大学阶段能够完全自立进行自我管理的程度。只有调动起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工作积极性,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一种以初中青少年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的德育方式,才能实现德育观念转变,完成德育工作改革。

2理解学生能避免疏远、对立,理解能化解矛盾

点击阅读全文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科研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介绍将科研项目成果融入教学、科研学术论文融入教学、科研工作融入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案例。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科研促进教学;教学质量

一、引言

科研是高等院校活力的源泉,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高校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又要进行科研,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促进教学。笔者非常重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紧密地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硅酸盐学报》《耐火材料》《人工晶体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论文4篇,主持市级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6项,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科研项目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参与校级教改课题1项。同时,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科研项目获得的成果传授给学生,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科研促进教学的案例

(一)将科研项目成果融入教学

点击阅读全文

论广东开放大学法学概论教学团队建设

【摘要】从“网络环境”到“互联网+”时代,开大远程开放教育又一次面临全新挑战。作为新型高等教育的开放大学(原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级电大),尤其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致力于适应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指尖上”的学习需求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本文借鉴广东开放大学《法学概论》教学团队建设为例,探讨了开大应如何在远程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基础上,进一步致力于“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团队组成,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各专业教师之间的协作,节省师资,实现跨专业教学,教学平台资源共享,拓展教学时空。

【关键词】“互联网+”;远程开放教育;师资;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团队

建设“互联网+”已经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它正强有力地推动着各种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那么,“互联网+”这股新的信息革命浪潮对教育又有其对开大远程开放教育,将产生怎样的冲击力呢?开大(原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最初是依靠广播电视,90年代中后期进行网络平台教学建设,到目前愈演愈烈的“互联网+”信息革命时代,作为构建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所属各级开放大学(原中央电大系统),系统办学优势已经受到强大挑战。我国在2019年颁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互联网+”与远程开放教育的进一步融合,将成为实现开放大学长期致力于“有支持的学习”目标和远程开放教育内涵建设、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互联网+”时代,以开放教育为核心的区域全民终身教育服务支持体系的必然要求。

一、互联网时代特征与开放教育的融合

1.“互联网+”时代特征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几年,互联网发展迅猛,技术公司应运而生,信息终端增加,高校网络课程激增,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更加便捷。互联网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开放性,它是向所有大众开放的,只要拥有互联网上相应的资料,任何群体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互动,呈现出典型的商业化、生活分享等特征。“互联网+”时代,开放大学应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各环节的挑战,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及新型服务在学生学习支持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促进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创新。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