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审计论文

环境审计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环境审计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环境审计论文

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论文

一、在信息环境下出现会计审计问题的若干主要原因

1.信息不具备对称性

当前出现企业会计审计诚信这种问题的基本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具备对称性。信息不对称实际上是指就掌握会计信息来说,经营者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处在一种比较有利的位置,然而所有者则在信息环境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导致企业内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上都呈现出分离的状态,所以,若在进行会计审计的过程中,难以提供具有对称性的信息,那么就极易造成强企业经营者出现逆向选择现象。

2.没有具备完善的会计制度

当前的市场经济已经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信息技术也变得越来越成熟,所以,会计运作方式也相应的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很多新的经济事项也因此在其运行的过程中相继的涌现出来,然而因为我国当前还实施着相对较为落后的会计制度,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

3.安全防范工作没有做到完全到位

点击阅读全文

环境绩效审计论文

一、环境绩效审计的证据收集方法

环境绩效审计的证据收集方法与一般的绩效审计方法基本一致,其中专家咨询法是环境绩效审计比其他绩效审计用得多的一种,因为对环境事项的评价涉及专业的监测指标和设备,一般审计人员未能纯熟掌握。各种证据收集方法的做法和技巧如下:

1、审阅法审阅的书面资料

一般包括单位管理制度、重要事项会议纪要、项目实施计划、采购招投标材料、合同、各重大事项的申请与批复、财务报表账册等,审计人员需要对其中相关、有用的部分进行取证。

2、实地调研法

通过实地察看建设现场,审计人员可以判断建设进度、财产物资的真实性、相关管理的有效性;与当地工作人员或周边群众交谈,可以获得最感性、真实的答案,有时还能从他们口中获得线索或灵感。实地调研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采取录音、录像、拍照、索取笔录和签名等方式来取得审计证据。

点击阅读全文

环境审计论文:环境审计的界定及素养研究

作者:严伟单位:邕江大学

国内关于环境审计的定义张以宽认为:“环境审计是指审计组织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保护项目计划、管理和实施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查鉴证以及评价法律责任的一种监督活动[4]。”包强提出:“环境审计是由审计组织依法对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与治理环境的经济活动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独立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揭露违法行为,促进加强环境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监督、经济管理、经济评价活动[5]。”陈正兴提出:“环境审计是对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抑制、消除或改善环境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鉴证、评价,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种独立监督行为[6]。”以上定义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把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责任履行情况作为环境审计的核心,通过审计的职能来实现环境保护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目标。

笔者对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定义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分支,其定义既要符合一般审计的基本要求,又要体现其独有的特点,与我国的宏观环境和制度保持一致。笔者对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定义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综合鉴证,评价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责任,揭露违法行为,促进和加强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的一种行政或经济的监督活动。这一定义具有如下特点:1)符合审计定义的基本要求。按照我国审计学界的看法,审计的定义要包括审计的主体、客体、依据、职能等系列要素。2)揭示了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本质,即“独立的监督活动”。3)表述精炼,易懂,逻辑严谨。4)符合我国实际,可操作性强。我国政府在开展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内涵框架主要包括审计的目标、依据、主客体、内容体系、程序、方法(图1)。内涵框架的建立离不开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构成了其理论基础。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目标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目标是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工作的行动指南、出发点和归宿,是联系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它的确定受审计的对象、属性、职能、技术手段等的制约。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目标应包括:1)评估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2)确认环境、生态与资源法律条例和政策的符合性;3)验证环境、生态与资源报告中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4)评价环境、生态与资源工作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具体目标随着审计的主体、客体、内容等的变化而不同。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直接目标是评价、鉴证被审单位的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责任履行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最终目标是保护环境、生态与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对象与内容环境审计的对象包括政府部门及企业单位的环境管理责任和企业环境管理活动。我国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内容既要贴近我国实际,又要与国际接轨,既要考虑现实情况,又要把握未来变化。政府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内容我国政府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内容应该参考国外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内容,结合我国环境、生态与资源管理体系和审计监督体系的具体特点来确定。政府应以环保资金的财务审计为线,以环保项目审计为点,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审计工作:1)环保资金的财务审计;2)环保投资项目审计;3)环境政策、法规、制度执行审计;4)对重大非环境投资项目的环境审计;5)对环境部门的绩效审计;6)清洁生产审计。

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已有所提高,对于正在推动的环境标志与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活动,不少企业正积极准备或已通过了认证[7]。我国的内部环境审计内容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来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审查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通过审计,了解企业环境管理系统是否恰当地管理了环境风险,在运行上是否经济、高效,这是环境审计的重点。2)审查企业的环境政策,评价其合规性和执行的有效性。3)审查企业环境报表,对企业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环境收益等的确认、计量进行审查。4)审查企业遵循环境法规方面的情况。5)环保资金审计。6)产品审计。审查产品是否符合法律和公认环境政策。7)交易审计,即企业在取得某项不动产之前,要对与该项财产转让交易有关的环境风险和负债进行评估。

点击阅读全文

审计环境下的内部审计论文

一、我国内部审计环境分析

(一)内部优势分析

1.内部审计职能的多样性。内部审计愈来愈多地涉足战略审计,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扮演好治理变革促导者这一角色,而且最终有益于组织营运的改善。

2.内部审计的信息优势。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可以获取许多外部审计所无法获取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更加真实、客观。

(二)内部劣势分析

1.内部审计服务领域的拓展带来的问题。确认和咨询是内部审计的两大服务领域。确认服务和咨询服务存在差异,确认服务具备传统审计的完备要素,而咨询服务由确认服务衍生而出,它冲击了原有的内部审计概念体系及实务过程。内审人员需在主观的顾问角色和客观的鉴证角色之间寻得平衡。但是,内审人员往往难以明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点击阅读全文

环境价值绩效审计论文

一、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审计署曾指出

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应该立足于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模式,对于我们国家的资源,比如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必须加强保护,加强合理开发和审计。而发展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对于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政策的坚决实施,借助于种种政策,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正面影响。而实施的重点应该放在对环境保护方面资金的投入、有效的管理、实际的使用情况以及环境保护方面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节能减排的合理方针,从而借此推动企业对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认识,使企业主动承担起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对于经济效益审计,我们国家曾对其做出过含义解释,即为“所谓的环境绩效审计,指的是借助于相互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企业或项目的环境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和审查,在此基础之上,参考我国的标准去合理的对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潜力进行评定,从而提出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方针和方法,促使其改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审计活动”。我国目前的审计工作,其工作主体依然是财务审计,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绩效审计变的越来越重要。对于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基础还在于促进规划合理有效的实施,其发展基础为合理的、科学的审计,从而使得绩效审计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普及。从我国的整体发展来看,处于萌芽阶段。环境绩效审计技术方法属于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前沿的审计业务,而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参考较多方面的因素,审计人员对于审计环境中的所有要素都要给予充分的考虑,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审计手段,这样才能合理科学地理解审计过程中受环境影响的问题。

二、企业的发展包含很多部分

比如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而价值链就可以用来概括企业的所有活动,前期的生产、后期的销售以及售后活动等。针对不同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开展必须因地制宜,从不同企业的环境价值链出发,对不同环节给予不同的审计标准。环境价值链分析方法较多,主要使用的方法为层次分析法(AHP法),即所谓的AHP法,也就是针对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分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而得出比较合理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环境价值链分析方法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分析方法,对于我国传统价值链的成本观念也造成了影响。首次将环境作为一个因素带入到审计中去,从而被环境绩效审计合理使用,一般形式下的合规性的审计方法也得到了转变,绩效审计模式成为主体,从而可以使得审计过程中的“免疫系统”得到有效使用。对于环境绩效审计,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目前来看,其中的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对环境绩效审计的轻视,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环境因素给财务和未来的发展能力带来的影响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者认为应该借助于多重方式,来唤起人民对环境因素在环境审计中的重要性,让人民认识到当前以财务状况为主的审计方式的不足,从而在现有基础之上加大环境绩效审计的力度,基于此,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有效加强。我国针对审计工作拥有ISO14000标准,配合以不同企业的不同审计中的实际问题,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满足自己需求的新标准。

三、总结

除此之外,审计机构也应该跟上发展步伐,开发出新的满足发展需求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目标和绩效标准。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标准的合理性,从而创造出一个最合理的、最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审计框架和标准。对于环境审计工作的成功与否,环境会计工作扮演重要角色,而他们两者之间的连接点在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其制度的建立是环境保护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会碰到较多困难,因此,只有借助于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为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提供更广的舞台。针对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和运动系统论、辩证唯物论等知识,借助于外国发达国家的现有的成果,开发出适合我们国家的方法和制度,从而使得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绩效审计体系得到建立,对于我们国家的环境绩效审计的实践给予合理的指导。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时间上必须建立起可持续发展观念。间接性、持续性以及先隐后显的特征是污染损害的主要表现方式,对于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才能得到慢慢地消退,所以针对我们国家的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进行持续审计。环境绩效审计的基础在于数据,也就是环境监测的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收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评估和预测,使得绩效审计得到持续开展,改善环境。除了数据之外,空间上也应该树立整体性的观念。所以,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环境项目综合性的、合理性的评价,来维护生态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