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内容摘要】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多元文化的日益繁荣,人们对环境艺术的需求更加多样,在此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针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思想,各高校要以开放性的教学体系为核心,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文章围绕技艺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了环境艺术专业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方式,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艺术技艺型人才高校教育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建立在环境科学和设计艺术之上的新兴学科,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多个层面,在崇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今天,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高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艺术思维能力,最终塑造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技艺型人才。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早期室内设计相关专业的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近年来,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生态环境设计等分支,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以环境为主体,围绕建筑内外空间展开的规划将景园和家居都纳入到了环境艺术的设计范围。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美术设计理论为主的公共基础课程;第二部分是以建筑、园林、计算机等领域的相关技术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设置上来看,为了让教育紧跟时代的发展,各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还要从生态科学、材料科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技术上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技术与艺术并重的教育模式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环境,因此对环境美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从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若干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动力,社会发展的任何方面都离不开创新。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人们审美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周围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由此,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环境艺术设计内涵理解不深刻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属于文科范畴,但实际上与工科的联系也非常紧密,需要重视工程建设与人的关系,其涵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室内设计也包括室外设计,如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过去的重视硬件设施环境逐步转变为今天的重视人的生理、行为、心理活动等,内涵更为广泛而深刻。因此,要想做好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工作,首先应当对它的内涵有所了解,而当前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之所以缺乏优秀的创新设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够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如,在设计滨水景观时,只注重景观的艺术性,而忽视了滨水景观兼具蓄滞洪水和保护河岸的作用。在雨季,这些滨水景观很容易被上涨的河水淹没,导致景观的观赏作用丧失。创新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也应该是体验上的创新,一旦景观设计丧失了其必须具备的功能,给游览者带来不佳的体验,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理念;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培养艺术设计创新人才与高校教学改革分不开,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命最终要靠本专业的创新课程体系来完成。艺术设计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为背景和依托,以人类的需求为条件,不断探索出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办学模式。民族院校要充分发挥其民族性与地域性特点来建设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更改教学体制,调整目标和服务方向,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边缘性学科。艺术设计与区域性传统文化、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将极具特色的地域特点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人文景观、生活理念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时代特征相结合,推陈出新,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是每一个设计师毋庸置疑的责任,因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因此,高校环境艺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要做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及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
一、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之比较
1.国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美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以不同的形式去开设,而且课程内容和范围也不重叠。许多课程都属于欧美国家室内设计史类的一级课程,建筑史、装饰美术史、家具史、美术史等课程属于二级课程。美国是由欧洲多民族移民形成的国家,因此难以区分或定义出美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各民族传统的东西都属于美国的传统文化。据统计美国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里课程共有77个,其中84.4%的课程讲授的内容与美国传统文化有关。虽然美国的历史很短,但对本国文化的动脉——欧洲文化和17世纪以后的美国传统的教育与研究很深,在传统的理解与继承方面比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家更为重视。教育方法上,美国采取实际的接近方法积极运用地区博物馆,并且通过实地考察的方法来理解和见证传统文化和地域性文化。
一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与景观设计史
1环境艺术设计史与园林设计史
1.1环境艺术设计史
人居环境的营建历史与建筑史、规划史有一定的区别,它是以人类对环境的营造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设计史。何为环境艺术史?虽然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史学家对此概念持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但是可以从中总结出,环境艺术设计史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即是一部研究“人类栖居形态演变、营造技术进步和环境艺术思想发展的历史”。事物越往前发展,其研究也就愈深入和进步,其研究门类也就越来越多,对设计史的研究也应如此。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史其本身继承了其他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跨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研究是环境艺术设计史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在江滨编著的《设计概论》一书中将室内设计史、公共艺术史、园林设计史、景观设计史等统一规为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范围。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它不仅涉及史学框架和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研究,还涉及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方面。总之,它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工程科学之间的持续不断的对话,它提供了一种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新视角和方法,即一种新史学范式和新通史观念。”
1.2园林设计史
园林设计史包括园林设计、园林历史和园林设计史三个方面的内容,但它们三者之间即相互作用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别。一方面园林设计史是对其具体的园林设计所进行的一门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又是以人类文化形态史研究作为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出发点。从狭义上来说,园林设计史是研究园林设计的渊源、演变过程、发展规律及其设计特征,以物化来阐析园林设计的外部形态、格调、体系,以及园林设计师与园林工程技术发展的一门学科。从广义上来说,园林设计史即是在一个人类历史的框架范围里,以尽可能宽广的人类活动为背景去探索和理解园林设计的研究。以园林设计为出发点,来研究园林设计的历史特性和其研究线索是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内容。园林设计史它不仅只是研究园林设计的历史,还是一门研究一系列园林设计手法的学问。
1.设计素描概论
教学课程第一步向学生介绍设计素描理论概述,帮助学生理解设计素描本质内涵,学习方法与意义,通过讲授使学生理解设计设计素描的概念、目的、作用等方面知识,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对设计素描重要性的认识。但是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是要明确学生准确理解设计专业造型基础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一个为自己本专业即环境艺术设计为目的的价值取向,通过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作品图片的对比,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清楚区分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的造型需求,进入真正的专业设计素描。
2.具象设计素描
具象设计素描是设计素描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现实形态为依据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分析、表现的素描造型手段。其表现方式是综合性的,以设计的表示与表现为目的,注重培养设计意识及结合审美,追求对具象形式及视觉要素的领悟与理解,来掌握必要的设计造型语汇和综合表现能力。教学课程第二步具象设计素描的培养。以设计的表示与表现为目的,培养设计意识,通过对具象形式及视觉要素的领悟与理解,培养学生面对物体或主题能准确的该快有力的线条进行造型的能力。通常将物体的线条、明暗、结构、形状、透视、比例、质感、肌理等作为衡量素描表现三维空间的重要依据。但是作为绘画的素描和作为实用为目的的设计其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绘画素描和设计素描二者在具体表现物象时,都不能离开素描必备具象的元素和表现规律。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环艺学生的造型能力、结构推理能力与空间组织能力,通过静物写生,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不施明暗和无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强调理解、剖析结构物体,注重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的培养。
3.表现设计素描
教学课程第三步变现设计素描的培养。学会在绘画中透露某种感情和体验,运用强烈的色彩、特定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一种特定的思想或情绪特征。最终实现造型能力,想象力与空间组织能力,创新精神。在这个阶段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专业指导,通过命题(多个命题)或给出题目范围,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进行选择,以主观方式进行草图绘制,最后在通过教师审定后方可进行作业绘制,最终完成环艺设计素描的表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