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治理专业

环境治理专业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环境治理专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环境治理专业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人员分流问题思考

摘要:矿业人员分流问题是当下我国矿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矿业人员结构性失衡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矿业企业改革、矿产行业产业升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本文分析了目前矿业人员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了解了目前我国矿产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矿山环境治理解决矿业人员分流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矿业人员;结构性失衡

矿业人员分流问题是当下我国矿业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就煤炭去产能征求意见稿显示,2016—2018年我国仅煤炭行业分流人员就高达100万人。矿业人员分流问题的实质是矿业人员结构性失衡,在矿业发展模式上体现为矿山开采与矿山环境治理结构的不平衡,开采多、治理少,导致我国矿山环境治理不足。据《2015中国矿产资源报告》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矿山损毁面积为303万公顷,本文根据2003—2012年《中国矿业年鉴》数据测算,全面整治矿山环境问题需花费约7111亿元。通过矿山环境治理解决矿业人员分流问题,是实现矿业经济绿色化、环境治理专业化、人员安置规范化的新出路。

一、当前矿业存在人员结构性失衡问题

我国矿业在发展黄金阶段,吸收大量人员、尤其是基层员工以满足生产需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市场需求下降、产品价格下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等综合因素导致矿业人员结构性失衡问题浮出水面,直接表现为产能过剩、库存高企,而矿业专业人员缺乏,无法适应国际竞争。生产效率低而劳动力富余的矛盾,使企业陷入生存困境、生态危机局部爆发。矿业人员结构性失衡具体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1、矿业一般性人员过剩,专业化人员不足

点击阅读全文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研究

摘要:环境监测是帮助人们了解环境现状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打牢环境治理基础,促进环境治理措施更具针对性,提升环境治理工作效果反过来也会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取得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促进性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物质因素进行代表值测定,推导确定环境质量及其污染变化趋势。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帮助人们了解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对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环境监测内容、类别和目的

1.1环境监测内容

环境监测一般包括现场调查、设计监测计划、优化布点、采集样品、运输/保存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过程。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监测各种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自然因素、各种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人为因素,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具体来说,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水、污水的监测;大气和废气的监测、噪声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和放射性污染监测。除此之外,环境监测还包括振动、电磁辐射、热、光和卫生监测等内容。

点击阅读全文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实施情况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实施情况

1.1专项起步阶段

为了积极稳妥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2000-2002年,在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启动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示范工作。三年共投入治理资金2350万元,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的湖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四川省、北京市等16个省(市)的老矿山,安排了18个项目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治理矿山类型包括铁矿、煤矿、铅锌矿、铜矿和石材矿等,治理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修复和土地复垦。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目标,为下一步全面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借鉴。通过项目示范,理清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的总体思路、投资方向和重点。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点多面广,成因类型复杂,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所需资金巨大,必须按照新老问题区别对待的原则分清治理责任,明确中央财政资金的治理重点,依轻重缓急分步实施,逐步消化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充分发挥中央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其它资金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矿区地质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点是解决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采矿活动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二是矿区地下含水层的破坏;三是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破坏;四是矿区土地资源的破坏。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划分,主要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以2006年为界限,2006年以前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都归属为历史遗留问题。

1.2专项快速推进阶段

点击阅读全文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

摘要: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在不断的加深,而环境的自愈能力却远不及人类的破坏能力,因此,加强对环境的检测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基于此,本文主要的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中的分类及其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促进性

环境检测主要是指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物质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环境监测主要包括背景分析、现场标本采集、确定布点、整理数据等环节。首先对管辖区域进行样本采集,之后再对所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测,在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对整个区域内的环境信息进行判断和评估,从而对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环境监测的分类

1.1监视性监测

监视性是一种常见的监测手段,其监测的范围主要包括对区域内污染物的监测、对污染排放量的监测。主要的监测方式为对监测区域进行长期定点监测,并将监测的数据进行记录,通过对这些监测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得出该区域内现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和趋势,一旦发现有恶化的现象,那么就必须要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

点击阅读全文

跨区域环境司法联动机制探索

摘要:跨区域环境纠纷案件逐年增多,对于国家环境治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依赖行政解决跨域纠纷收效甚微,借助司法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正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借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试点运营,探索跨区域环境司法联动机制,对于解决当前的跨行政区域环境纠纷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巡回法庭;跨区域环境司法联动机制;司法改革

伴随多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国家正处在严重的生态危机时代,环境保护备受关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要求在改革和发展中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运作机制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因此决定了区域环境保护的整体性特点。[1]在这完整的生态系统下,水、空气等环境因素的流动性,使得跨区域污染问题在所难免,近年来频发的跨界污染纠纷更是待解难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2014年12月中组部批准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圳、沈阳的两个巡回法庭试点,负责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基于此,在巡回法庭由理念走向实践之际,探索设立跨区域环保法庭也具有了现实可行性。

一、跨区域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困境

环境本身具有的整体性、开放性、空间外延性等特点,决定了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行政区域内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稳妥,跨界污染又让脆弱的生态系统雪上加霜。弄清跨域环境问题源头,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所在。

(一)跨界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引人深思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