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滑坡实训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工程地质野外实习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野外实习、丰富实习资源、录制指导教师现场教学视频和拓展新的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为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提供参考。通过改革完善实习教学环节,达到让学生将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实习教学资源;技术手段
一、概述
工程地质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工程地质包括理论教学、室内试验及野外实习三个教学环节。其中,野外实习主要是对各种地质现象及地质作用的实地观察分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质及能力目标等),以顺应市场化需求[1⁃2]。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工程地质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应进行对应的调整和改革。从目前来看,已有部分教育从业者积极响应,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和经验。如宋盛渊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从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等方面对工程地质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3]。龙慧等在新工科背景下讨论了利用互联网+和VR等信息化手段对工程地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4]。刘勇健等基于OBE⁃CDIO模式提出了“四层阶梯式”的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模式[5]。王盛年等探讨了在工程地质野外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实现虚拟地质实习的应用前景及优点,分别从实习内容、模块构建、技术框架及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6]。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在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教学中,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及其他智能手段被引入教学改革中,充分体现了当前智慧教育的发展优势及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
二、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
根据工程地质课程的主要内容,野外实习主要涉及造岩矿物和岩石的野外识别、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野外识别与分析、第四系地层勘察、水文地质现象、不良地质作用(如风化、斜坡灾害、岩溶及地震效应等)、地质图的识读与绘制、工程勘察技术手段训练等内容。就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来看,很难覆盖所有内容,传统的野外实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摘要】毕业设计对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而言,是全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选题脱离生产实际、缺乏实践环境、指导教师工程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以西南某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为例,以就业为导向,以全方位锻造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目的,探析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创新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应用型;工科专业;分段体验式;毕业设计;改革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收集资料、确定选题、开题、实验、写作、答辩等过程。它既是对本科阶段学习的一次全面总结,也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全方位综合检验[1]。毕业设计根据创作形式和内容的不同,一般分为论文类和设计类。对于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而言,一般采用设计类的毕业设计。不同于论文类,设计类不只是针对某专业领域进行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而是要求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或设计出相应产品、或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实际对策,或完成新技术的研发并得到研发成果等,且主要针对实际运用研究[1]。
一、应用型高校毕业设计的研究现状
围绕应用型高校毕业设计改革课题,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2]。董文娜等学者提出要从毕文设计定位、时间安排和要求上加强改革,用激励机制保障毕业设计环节发挥应有功能[3];相军指出应用型高校更应重视毕业设计环节,要从选题开始,加强过程监控、改革考核方法,以控制毕业设计质量下滑[4];王钟庄等学者提出把毕业设计时间前移、结合创新竞赛课题来确定设计选题,以提升毕业设计质量[5];黄雪征等学者提出毕业实习要与毕业设计统一、毕业设计选题要与工程实际结合、设计过程进行综合考核等对策,以提高该环节的教学质量[6];顾涵等学者也提出将毕业设计时间前移、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结合、校企多元化指导、过程管理信息化,以保障毕业设计育人效果[7];刘卫国等学者提出要严控毕业设计选题,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重视产学研结合,执行双导师制,以提升应用型工科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发现,目前大多数关于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都比较零散、浅显,虽然有针对毕业设计各环节出现的问题的对策,但是对策大同小异,比较理论化,没有具体详实的操作方案。这些对策成效如何,也没有相应的实践印证。更没有真正从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出发,没有有效的结合地方特色。
二、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性
摘要:在高职教育会计教学中,会计教材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会计课程应根据教学目标来设置,突出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时数,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设施,促进教学良性循环。应以能为本,构筑讲授、练习、讨论、操作四大块的新框架,以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专业上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就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是摆在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会计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改革;高职教育;模拟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各国的经济发展相互交融,经济全球一体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高职教育会计学是一门技术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因此,会计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会计专业作为一种传统的专业,在高职教育新兴模式下,无论是教育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凸显滞后。为此,改革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深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能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实际操作的大学专科层次的高级技能性人才。因此,探索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已迫在眉睫。
1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弊病
1.1会计教学目标不明确,目标定位不一致
一、牢固树立法制意识。精心组织安排法制教育
1健全领导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有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认真落实校长责任制,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着力主抓,政教处、保卫处、团委具体抓,构建了由各部门及政治组、年级组等分工负责的工作网络,各司其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领导小组明确了三统一”即:事前先统一认识,办事统一步调,事后统一评价标准,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2法制教育走向深入化、规范化、科学化。以“四五”五五”普法教育为抓手。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水平。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要求,制定普法工作的年度计划。抓住课堂主阵地,由教务处牵头,从安排教师、课时、教材入手,重点组织学生学习《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坚持做到教材、课时、人员三落实;做到施教与考核相结合;做到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做到提高实效上下功夫。
3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由校长办牵头,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政教处、团委积极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如主动联系公检法领导和专家来校开展法律咨询、法制专题讲座、法制图片展览、法制文艺演出等活动;聘请县检察院副检察长为我校法制副校长,聘请富水派出所所长、富水交警中队队长担任法制辅导员,定期来校开设普法讲座;定期邀请县关工委领导来校给学生做法制讲座。积极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普法方面的知识;还组织“法在身边”主题征文、法制知识竞赛、以普法为主题的板报评比活动,把普法宣传搞活搞实,使广大师生受到生动形象、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提高了师生学法、懂法、用法、遵纪守法的水平。
4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重实效”地将“成人”教育当作德育工作的旨归,实现了双赢”教育效果。该校深入贯彻落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校“低起点。将德育工作分成“规范养成、潜移默化、自我升华”三个阶段来实施:
1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考评跟上,采取了引导先行。绩效挂勾”工作方法;首先,积极利用军训、入学教育活动月、国旗下讲话和“两课”组织学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让制度进头脑。其次,细化、实化学生衣、食、住、行、学等方面评分标准,逐日评分,累计公示,奖优罚劣;还倡导开展了家讲孝敬、校讲勤奋、对人讲礼貌、对己讲仪表”系列道德教育活动,规范了养成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为依法治校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条件。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指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四大要素,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根据素质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纲要,需建构“能力本位、应用拓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向实践应用倾斜。《水利工程管理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主编李宗尧、胡昱玲,副主编王同如)一书于2016年1月出版,阐述了水利工程中水工建筑物的巡查、观测、养护、维修、防汛抢险以及工程管理信息化等内容,包括土石坝的监测与维护、混凝土坝及砌石坝的监测与维护、泄水建筑物的监测与维护、输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堤防工程管理与抢险及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等。该书颠覆传统书籍章节式编排,以项目为基础,引入数个实操任务,从实践中提炼理论要素,有助培养读者实践能力。该书于笔者最深刻的印象是:内容全面性不仅体现在知识覆盖面,更体现在对重点的解读及对难点的例解;结构合理性不仅体现在内容的编制,更体现在编者布局时思想的活跃度及创新度。
一、颠覆式布局,打破常规书籍固化编制理念
常规书籍以章节划分,其优点为:结构清晰,各小节内容用标题总结,读者可依题寻文,便于查阅。为何提出颠覆一词?该书在保留常规书籍“结构清晰”特点的基础上,未按照章节划分,引入6个项目,分别提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不同模块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提取理论要点。各项目自成一体,每个项目以读者理解为核心,按照循序渐进与深入浅出的原则科学论解。经编者巧妙构思,适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从工程实际入手,帮助学生架设完整知识框架。该书在结构构思层面有如下优势:项目一为土石坝的监测与维护,沿用常规书籍论述手法,搭配大量工程图片、表格。根据编者多年从业经验,通过实地调研,按照土石坝运行特点、巡视检查、变形监测、渗流观测、资料整编、养护、裂缝处理、渗漏处理、滑坡处理、破坏修理、检修的顺利合理排布。项目一整体分为三部分,借理论破题,据此引入工程案例,带领读者了解土石坝监测与维护要点及操作流程。凭借流畅且渐进的论解理念,便于读者理解,并让其掌握实践技能。项目二承继项目一内容,引出混凝土坝及砌石坝的监测与维护。项目二从巡视检查和日常维护入手,列出8个任务剖析混凝土坝及浆砌石坝的变形观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温度监测、资料分析、稳定措施、裂缝处理、渗漏处理。经比对可见,项目二任务名称与项目一大体一致,看似“词穷”,却是编者精心设计。该书考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交叉性,为让读者了解不同管理模块的操作要点,从工程中抽取共性监测事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与升华,该书充分考虑实践教学所需,结合专业特点,在普适基础上尽力做到工程实际的教学转化,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技能。
二、从实践提取理论要素,理清实践教学路径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测量实验、水工实验、地质实验、钢筋混凝土实验、建筑材料实验、工程仿真模拟实验、水文参数核算等。该书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需求,结合“项目式教学法”,在不改动工程流程的同时,可将书中项目转化为项目式教学案例;创新设计水工仿真实验,借助VR技术模拟工程场景。该书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论解可谓独到创新。项目三相比项目一、项目二有所精简,根据泄水建筑物特点,指出水闸监测、闸门启闭与控制、水闸养护、溢洪道养修4个知识点。以维护管理为侧重点,剖析闸门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关系。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偏重设计与施工阶段,对竣工维护与保养层面的研究相对匮乏,该书弥补了这些不足,理顺实践教学流程,并结合综合案例拓宽实践教学涉及面。该书通过工程实例设计多个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设计能力。项目四为输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结合隧洞、渠道养修、渠道防渗,从实证角·Ⅰ·度分析输水建筑特点、运维手段。该项目可培养学生观察、学习、思考等能力,进一步深化与活化课堂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让其与顶岗无缝衔接,便于学生及早进入角色,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项目五任务布置与项目四大体一致,但任务1概述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其优势有二:一是便于思政教育改革;二是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明晰防洪工作的重要性。项目六基于上述5个项目,在运维基础上,论述水情自动测报与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设计、部署与实现,分析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及河道堤防信息化管理路径。本项目立足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程建设、管理及服务人才。
三、对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