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教材论文

化学教材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化学教材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化学教材论文

教材建设医用化学教学论文

1加强与医学专业的联系

医化与其它专业(如理、工、农等)所开设的化学课程既有共性的内容,也因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而有其自己的特点。医化课程的特点是在讲透一般化学基本理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强与医学专业的联系,突出其医学特征。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化学理论的理解,也可以做到今后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多年来,无论是教材编写或课堂教学,医化都很难密切地联系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实践。医化与医学的联系,也仅仅是蜻蜓点水地解释极个别生理现象及疾病症状的发生原因,浅显地介绍某些物质的毒性和药用价值等,所有的这些与理、工、农等专业的化学课程差别无几,使学生感到医化是一门脱离医学实际、枯燥乏味,医学实用价值不大的课程。实际上,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化学过程,在当今化学理论与技术不断完善与提高的基础上,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也在飞速发展,使许多过去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及医学难题在分子水平上得以阐释。人体的物质代谢、体液交换、酸碱平衡、生命表达、遗传与变异、药物或毒物的作用机理、临床检验诊断与质量技术等等,都为医化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适时、恰当地应用这些素材,并有机地贯穿于医化教材和教学的全过程,将会使医化教学更加情趣盎然,并成为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2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

通过医化知识这一载体,把化学中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不失时机地与临床相结合,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医化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传授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引导学生以科学思维来理解医化,应用医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化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一切理论来源于实践。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简单的叙述性内容留给学生自学,而尽量加强引用一些著名科学家突破某些重大问题的思路和实验,启发学生,培养他们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同位素时,比较详尽地介绍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理论的正确性的实验,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讲解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克服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讲酸碱理论时,从酸碱电离理论到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等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进步往往需要克服一些误区,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迷信书本上的教条,要敢与在实践中质疑经典理论、突破常规,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善于开动脑筋,有所发现、创新。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对此,每一个教师都负有重要的责任。

3加强医化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备课、教学的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当前国内医学专科院校的医化教材普遍存在两个不足:

点击阅读全文

材料化学科技英语与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材料化学科技英语与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根据武汉工程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特色,以及其对科技英语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要求,对该课程的建设做了有益的改革和实践,主要内容包括选择适合以化工和高分子为特色的材料化学科技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教材;探索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探索本课程的实践方案,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材料化学科技英语与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材料化学;科技英语;课程建设

材料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材料相关化学问题,在新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全国各地一共有一百四十多所高校开设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为我国的材料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高技术人才。目前材料化学专业85%的专业文献和专利是用英文撰写,社会对高等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的网络时代,上网查阅国内外文献已经成为科技人员了解国际最新动态和学术前沿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的科技英语与信息技术技能是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材料化学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还没有关于材料化学科技英语与信息技术的经典教材。

目前出版的与材料化学相关的专业英语教材大多是高分子材料或无机材料的专业英语教材,教材的内容并不能完全体现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和需求,例如:材料化学专业包含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内容,选择高分子材料或无机材料专业英语教材,显然不能满足材料化学专业英语的要求。另外,各类专业英语教材也很少涉及英文文献、专利的检索和阅读。而英文文献检索与阅读是高技术人才的必备素质,因此科技英语与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有必要补充该内容。我校的材料化学专业开设于2005年,以化工和高分子材料为专业特色。在开办专业之初,苦于没有完整的、科学的材料化学科技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体系可供参考,但经过近十年在材料化学科技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与实践上不断探索,逐步摸索出适合本校特色的材料化学科技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体系,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的整合改革,突出化工与高分子材料化学的特色和实用为主的教学理念

材料化学是一个年轻的专业,材料化学科技英语与信息技术目前没有统一的经典教材,各院系都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我校材料化学专业以化工与高分子材料化学为特色,教材选用的是《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显然这并不能完全满足本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必须补充大量教学内容。例如材料化学专业的构词法、命名规律,进口试剂、仪器英文使用说明的阅读,国外专业文献、专利的检索等等。此外,根据我校本专业每年有近一半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的特点,还补充了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语言特点分析和写作的内容,这将非常有利于学生将来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点击阅读全文

发挥学会职能 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一、提高对学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开发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化学学会要充分调动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传播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会不仅人才荟萃,而且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学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学会组织调动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为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同时通过理论研讨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改革和推进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会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有过一段稳步健康发展的历史,不仅学会组织发展较快,在学术理论研讨方面也取得过一系列的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近年来,学会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由于理事会新老交替,一部分理事对于学会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服务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有些行政部门对学会工作不认可,如学会的评奖在考评和竞升职称时不算。其次,由于活动经费困难,学术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召开会议讨论学会工作的发展方向,对学会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端正了对学会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改革和发展的信心,重新确立了学会工作的地位。学会是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技文化传播、服务和转化的载体,是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同时,学会是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但承担有一定的社会职能。学会工作要树立“三种意识”,即学术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服务和促进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是学会的宗旨,贯彻“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思想,开展学术交流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也是学会树立权威性、增加凝聚力和提高影响力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中,学会只有为政府、为社会、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认可,获得支持,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研究需求,提供好的服务,应该成为我们学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离开了群众性,学会的科研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会要充分发挥学会人才和智力优势,担当起教学改革主力军重任。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科技创新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改革学会活动内容和方式,认真研究符合时代要求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

学会既然是一个群众性的学术组织,那么要加强学会的组织领导,促进学会工作的正常运转,建立健全学会的组织机构,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市科协的安排部署,学会于2003年9月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改选,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由特级教师、兰州四中校长杨昌文担任,副理事长由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徐大仁、兰州十中校长张德友、兰州二中副校长卢世平担任,理事会由11人组成,他们从高等院校、示范性高中、普通中学、厂矿中学中产生,老中青相结合,并根据学会工作的性质将理事会的理事分为科普组和教学组,使学会工作得以正常运转。近年来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很多青年教师对学会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把学会看得很神秘,我们通过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增加他们对学会的了解,从而对青年教师产生吸引力。近两年来,加入兰州化学会的青年教师近百人。青年教育工作者朝气蓬勃、思想敏锐,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引导和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研究活动,写作活动,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荣誉感。三年来,有的青年教师被充实到学会理事会中,有的进入兰州市教育局化学中心教研组,有的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有的成为学会热心志愿者。

每年的年底召开理事会,总结前一年的工作,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并对新一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酝酿产生新的研究方案。凡是学会的大事,都有理事会集体决定。在学会的不懈努力下,学会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两次被市科协评为先进集体,有11人次被评为市科协先进个人。

点击阅读全文

诠释高校化学课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应用化学专业课涵盖面广,学科交叉性强,给双语教学实施带来相当难度。应根据专业特色自编教材,重视给出课外教材与参考文献,忌将中文教材硬译,忌将教材整理成会议论文集;尝试讨论式和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及采用workshop、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增加平时考查环节,以推动双语教学有效发展。

关键词双语教学应用化学教学模式场景模拟互动教学教学方法

1自编外语教材

应用化学研究范围涵盖了整个化学领域,并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包括精细化工、无机化学、药物化学、应用电化学、应用光化学、能源化学、工业分析化学等。各高校往往是在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及适应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设置学业发展方向,开设学科交叉课程。加之国外教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从而加大了外文教材选择上的难度。然而在另一方面,应用化学专业领域的相关著作及资料却层出不穷,时效性很强,又为教材的选择与编写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因此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授课学生的情况来编写教材,除了注重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语言规范性以及图文并茂等一些基本原则外[6],还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忌将教材编撰成会议论文集

专业课的开设对象是本科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后,学生们具备了本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专业课的讲授让他们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应用当中,并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动态。应用化学专业知识更新快,前沿性强,但本科学生缺少实际科研经验,过分关注热点而忽略与基础理论的衔接,反而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因此那种一味强调最新科研动态,关注研究中反常现象的会议论文似的教材并不可取。任课教师在选择素材时,一定要注意收集与专业基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目前研究热点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又会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

点击阅读全文

矿物材料工程学科课程建设探讨

矿物材料是以天然矿物或岩石为主要原料,以利用其理化特性为目的,通过物理、化学等加工工艺方法制备的具有一定应用功能的现代新材料。矿物材料工程是以矿物学、结晶学、矿物加工学、材料学及化学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相互交叉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工科学科,其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矿物选矿提纯、功能化加工、矿物材料学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我校矿物材料工程专业是依托于矿物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拓展而成的一个特色学科方向,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博士和硕士学科点之一,主要进行煤系伴生矿物材料的开发与工业应用技术以及以非金属矿物为基本原料的矿物材料的性能、加工与应用研究。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我校矿物材料工程学科在创新人才培养、教材建设、师资队伍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主要介绍了我校矿物材料工程学科在多年建设过程中针对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建设方面所开展的教学体系优化及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一、“矿物材料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课程教材建设

矿物材料工程学科主要教学体系包括矿物基本特性、材料研究基础、材料制备与分析测试、材料功能化设计等内容,据此编写了《非金属矿物材料》《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超微粉体加工技术与应用》《超细粉碎工程》《粉体表面改性》等系列教材丛书。系列教材的编写主要是结合学科特点,一方面注重矿物材料结构与组成、加工工艺、材料性能与应用性能等材料科学要素内部关系,另一方面融合了矿物学、结晶学、矿物加工学、化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突出矿物材料的功能性与应用特性。教材深入浅出,内容翔实,注重新的技术发展以及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融合。由于矿物材料相关产品的加工技术与应用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新的国家、行业标准不断更新,相关教材也在不断修订,例如《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已于2013年完成第三次修订,及时补充了相关内容的新变化与新发展,删除了已不再先进或已淘汰的技术和已废弃的产品标准,这些教材建设工作保证了本学科发展方向的前沿性,从而能够满足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矿物材料领域专业高级人才培养的需要。

2.课程内容优化改革

在矿物学、矿物加工学等相关理论课程基础上,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优化改革,删除了重复和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建立了以《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课程为核心,配合《粉体表面改性》《非金属矿物材料》等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课程考虑到矿物材料的加工与应用开发重在其功能性的开发,着重通过课堂教学介绍我国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技术的一些共性规律,并通过联系当前我国非金属矿加工技术的实际生产与技术发展水平,突出介绍非金属矿物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新产品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上有意将矿物的应用特性、结构与组成特性及功能性相结合,注重新的技术发展。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强调不同相关学科之间的融合,脱离枯燥乏味的原理与理论知识,通过更多的实例,尤其是生活中所熟悉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例子,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的教学目的。建立以“矿物材料结构与组成-制备与加工-材料性能-工艺原理”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而且也培养了该学科学生的就业能力。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