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化学生活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食品安全知识
所谓渗透,就是在进行相关课程教学时,对教学中涉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内容进行及时的、适当的知识加深、更新以及思维拓展.通过画龙点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既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食品安全教育,又不对紧张的教学时间安排造成新的冲击.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1有机物对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学污染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如农药、添加剂、包装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教学过程可以根据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有机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诉学生化学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讲烯烃的化学性质———聚合反应时,可以插入包装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内容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作为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较安全,而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说明如果食品包装材料选用不当,会造成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为了提高食品的色泽,吸引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学习,并介绍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红素等.在有机化学中,类似的例子很多,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经将人类包围.然而,人们却忽视它的存在,并且将这种威胁置之度外,这与人们的错误观念和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以及对食品污染危害的认识有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防范,从而增加他们的忧患意识,消除食品污染带来的隐患.曾经震惊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俣病”,原因就是汞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最后危及到人们的健康.把这个事件与乙炔水合反应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乙炔水合反应的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猪肉、猪内脏,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后被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类化合物的学习中插入瘦肉精事件这一生活实例,讲述食品污染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更容易增强学生的食品忧患意识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陈荔,男,1971年10月出生.1992年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化学教育专业大专毕业,1997年洛阳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函授大专毕业,200*年苏州科技学院化学教育专业函授本科毕业.*年被评为中学化学一级教师,现申报中学化学高级教师职称.
一,思想政治方面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的"三个代表"的理论,认真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时刻注意把自己的言行与"八荣八耻"对照,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以宽容,友爱之心与同事相处,同事间的关系相处非常融洽.
二,教学教研方面
(一)教学方面
从教以来,不断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通过向同事的虚心请教和自己的逐步积累,拥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参加多种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省级化学骨干教师培训,逐步掌握了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巧,并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应用.在教学中善于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层面上,以新课知识点为源头,引导学生寻找新学知识点和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间的联系,或者是发现新的问题,使知识点变得生动,知识点间相互关联,既增强了理解,又能加深了记忆,最终将相关知识点串联成线,并在实际应用中使线状的知识结构转化为网络状的知识结构.从实践的的结果来看,学生学得自主活跃,课外的课业负担减轻,中考成绩优秀.教学中既能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又能关注到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的乐趣,始终保持住他们也一样能学好化学的热情和信心.多年的教学成果,获得了领导和同行的认可,在200**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坛新秀十佳,200*年10月,获得大市评优课一等奖,200*年被评为市区中青年化学学科带头人.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开放性习题;综合能力
论文摘要:开放性习题是一类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题,本文从开放性习题的概念出发,详细论述了开放性习题的特点,提出了开放性习题的编制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综合能力及表达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程已经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五省(自治区)全面推广,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化学基本操作技能,发展化学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领会课改精神,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新教材,全身心投入课程教学改革。应该说,他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困惑。许多教师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思维过程、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训练和评价等感到很难操作,也很难把握。
笔者认为,开放性习题是一类很好的训练和考查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分析化学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题目类型,开放性习题又是一类兼顾各种版本教材的好题,它也将会是化学高考中的一大特色题。
1开放性习题的概念
化学开放性习题是与封闭性习题相对应的,是指条件确定,而结论不唯一的习题。这类习题要求解答者充分利用题设条件进行大胆思考,由过去解唯一答案的定向思维,拓展转变为多方位的发散思维。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化学习题的不足,在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着封闭性习题无法取代的优点。
教师述职报告
一、基本情况
婉君,女,一九六八年七月生。一九九0年七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本科学历,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南海市第一中学任教,有十三年教龄,八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担任化学备课组组长工作。现任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高一(8)班班主任及高一(6)到(10)班共五个教学班化学课。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经佛山市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具备“中学化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至今已任职七年。根据职务晋升条例,符合申报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条件。
二、本人述职
任现职八年来,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正确的政治立场。遵守法规法纪,关心集体,团结同事,作风正派,从严治教,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全心全意从事本学科的教学,力求精益求精;全心全意去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绝对服从上级和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任劳任怨,诚诚恳恳,从工作中去体味教育工作的崇高,从工作中去获取人生的奋斗意义,在工作中享受为人师表的乐趣,在工作中逐渐充实了自己。
论文关键词: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空间,使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我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创新平台,本文主要阐述了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以及如何实施的具体情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责无旁贷,下面我结合自己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体现。
创新能力培养是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任务之一。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以探究性活动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认识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探讨能力,培养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及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多种多样,我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是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活动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1.通过做“趣味化学”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自身的特点,老师只有把实践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新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实践中产生。老师讲述有关生活、社会与化学的联系话题,而后教师和学生配合变“化学魔术”.根据安全、简易、新奇和学生实际,选择“魔棒点灯”、“吹气生火”、“空瓶发烟”、“茶变墨水”、“滴水生烟”“烧不坏的手帕”、“水下蜡烛”等节目,变幻莫测的化学魔术不仅能使学生大开眼界,而且从师生的介绍中懂得了科学道理.学生亲自动手做趣味化学实验,如“彩色温度计的制作”、“水中花园”“喷雾作画”、“一触即发”、“自动长毛的鸭子”、“防火布”“大飞泡”等实验,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有引导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制作和小化工产品.如自制肥皂、自制气水、除去衣服上的各种斑迹、配制去墨灵、冰箱除臭剂,粘蝇纸等.自制这些小产品,经济实用、简单易行,易激发学生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