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化学实训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基于“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目标,文章以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为例,从明确操作要领、转变教学方法、完善评价制度三方面阐述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以期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就业;实训技能
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实践可以将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带回到实际之中,通过再认识的方法,将感性和理性的专业知识融合起来。作为职业教育,中职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应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本文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探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以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理实结合,明确操作要领
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中职学生,每个人都必须学好一门技能才能适应就业需求。面对学生在动手操作前无从下手的窘境,教师要发挥好示范引导作用,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在学生进行实习操作前,边讲解边进行清楚正确的示范动作,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操作要领。对于步骤较多的操作,教师要分步演示,每个步骤都要单独讲解,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再完整地演示操作全过程,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茫然,打消因操作复杂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对于重要的操作,教师要放缓操作速度,采用“慢镜头”加以分解示范;对于易出错的操作,教师则要反复强调操作要领,强化学生的记忆。在演示过程中要做到理实结合,理实有度,切忌两个极端:一是教师理论叙述过多,而演示动作过于简单,把实践课又变成了“理论课”。二是教师只顾埋头操作,而缺乏必要的讲解与引导,实习课变成教师的“演示课”。这两种极端表现,难以很好地完成实训任务。
二、以生为本,转变教学方法
[摘要]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人才类型,模块化课程体系是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的课程体系。教育部推行和倡导新建本科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模块化课程改革。本文介绍了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在模块化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做法,为完善应用型课程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能力培养;模块化课程;改革
为了适应新常态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模块化课程建设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尝试。教育部推行和倡导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模块化的课程改革,在安徽合肥学院试行的模块化课程改革已初现成效,我校教务处也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这些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药学院在制药工程专业(校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药学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药物制剂专业(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行了模块化改革的探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认真优化整合,积极推进模块化课程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基础实验化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成效显著
2008年,药学院开始基础化学的实验课模块化整合改革,将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剥离,打破四大化学实验各自为政的壁垒,构建独立的基础实验化学课程体系。从2008级本科生教学中实施到现在,基础实验化学的模块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经验,为推进药学院模块化课程改革开创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1构建完整独立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1专业课程单项实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繁多,大多数都是一些验证性、重复性的实验,这些实训内容大部分都是条块分割,只要按照实训指导,用指定的方法,完成固定的步骤即可。这种实训教学模式对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只在规定的框架和既定的思维下进行实训操作,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将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圆,同时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出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为培养出跨世纪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必须对传统实训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革,而作为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实训教学就成为改革的新方向。
2综合实训的内容和意义
2.1综合实幸唷的内容
为了体现综合实训的综合性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结合目前医院临床检验科的实际情况,经专家反复论证,选择了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等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实训项目整合在一起构成综合实训项目,这些项目综合性强,与临床检验科常规的检验项目紧密联系。综合实训的内容包括:血液常规检验;尿液常规检验;粪便常规检验及隐血试验;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乙肝两对半检验;肝功;肾功;临床常见标本(血液、尿液、粪便、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等)细菌学检验等20项。
2.2开展综合实铡的意义
2017年,国家教育部“十三五”规划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基于人才培养定位可设置为研究型普通高校、应用型普通高校、职业技能型高等职业院校三大类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食品安全管理课程与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企业管理等课程均有内容交叉,如何突出该课程的特色,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成为这门课程授课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沙盘模拟以体验式的教学为主要特点,比传统教学更加灵活,比案例教学更贴近实际,是培养实战能力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基于沙盘模拟的理念,教师可以设定各种各样与工作职责相关的场景,促进学员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并提出对策,拓展学员的食品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强化学员的食品安全管理实践技能,注重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沙盘模拟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融合,突出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使学员在亲身参与、亲自体验中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职场技能[1]。
1基于沙盘模拟的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意义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既可以是一门课程,也可以是代表几门密切相关的课程。食品安全管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等。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该课程的学时分配通常设置为理论课占2/3,实践课占1/3,传统的实践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是开设微生物检验、农药残留检验、重金属检测等实验操作训练。但这类实验内容又与食品微生物检验学、食品分析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相重复,造成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实践课程因与之前学习的实验内容相重复而被取消,全部改成理论课[2]。这就违背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理论兼顾实践的学时分配,无法体现应用型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课程与学时设置特色,很难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食品安全管理课程对于教学的实践性有较高要求,因此在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时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设计。而沙盘模拟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的问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内容、方法、条件等方面同质化的局限,拓宽了实践教学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集体验性、实践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为应对工作职场复杂多变的场景打下牢固理论和实践基础,使实践教学课堂更具吸引力、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沙盘模拟的应用型高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将更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应用型专业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目标
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是食品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标准与法规等课程为基础,课程内容有相近和交叉之处,这就需要统筹把握好各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抓住各自的重点和精髓,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农产品和食品的原料生产、贮藏、运输、加工、销售及消费等环节可能涉及的各种安全因素进行系统和详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解决办法,并系统论述食品的安全生产规范与现代安全控制体系及其应用、中国食品安全市场监管体制机制、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等,使学生全面了解和熟练掌握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其控制方法。学生经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既夯实未来职业发展基础,又促使其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的理念与思路,熟练掌握食品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技能[3]。
3基于沙盘模拟的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摘要: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手段之一,合理的教学设计,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方法、资源等组织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以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中的实训项目“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其他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药物分析;教学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促进了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1-2]。尤其是近年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各种信息化教学大赛和教学能力比赛,更促进了国内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恰当运用技术、方法、资源等组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利用课前、课中和课后多维度学习,拓展了学习时间和空间,实现了差异化和个性化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实现了生生间和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提高高职教学水平,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3]。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一门研究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主要对药物及制剂的组成、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内容进行检验,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依据教学内容、学情和教学目标分析,对内容进行信息化设计,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以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中的实训项目“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其他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参考。
1教学分析
1.1内容分析
依据现行药品质量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紧密结合质检工作岗位,将药物分析实训教学分为3个模块:基础技能模块、单项药物分析模块和综合检验模块,共11个实训项目。本次教学内容为“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选自单项药物分析模块的项目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