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会计舞弊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间审计目标演变过程的论述,指出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查找被审计单位舞弊行为应一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作者针对当今社会上上市公司管理舞弊案的盛行,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查找舞弊审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自民间审计产生伊始,查找舞弊就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当今社会公众对民间审计所持的思维范式,从而成为诉讼爆炸与期望差距的一大成因
民间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1720年,英国的南海公司破产案件标志着民间审计的开端,也表明了民间审计是基于查找舞弊的要求而产生的。南海公司创建于1710年,从事盈利前景诱人的殖民地贸易。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可将约1000万英镑的债券与南海公司的股票进行转换。由于南海公司对外大肆宣扬公司的利好消息,促进了债券转换,进而带动了股价的飞速上升。但结果是由于南海公司经理的舞弊行为以及当时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好景仅持续了1年,南海公司便宣布破产。
南海公司破产后,债券人和投资人纷纷要求国会严惩欺诈者,并赔偿损失。面对舆论压力,议会聘请精通会计实务的查尔斯•斯耐尔对南海公司进行审计。查尔斯通过对南海公司账目的查询、审核,于1721年向英国议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在该报告中,查尔斯指出了公司存在舞弊行为、会计记录严重不实的问题。由此可见,民间审计的产生,直接迎合于社会公众要求确证公司管理当局是否存在舞弊行为的社会需求。这一期间的民间审计,以详细检查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会计账目和财产清单为主要方法,以揭露其中记账差错与舞弊行为为主要目标。因此,可以说,民间审计从其产生开始,即打上了查找舞弊审计的烙印。这一历史现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查找舞弊的审计目标一度减弱,退而成为次要审计目标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查找舞弊的审计目标便退居二线
各个阶段的审计目标具体陈述如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复苏,资本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银行信用业务有了很大发展。为了保证信用资金的安全,对资产负债表审计成为了首要目标,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各有关项目余额的真实性、公允性进行审计,以确认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还贷能力。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相继爆出了会计造假和舞弊丑闻,使得人们对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了疑虑,企业的会计舞弊及针对舞弊行为的舞弊审计也就成为社会公众和会计审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其原因。
关键词:公司会计舞弊
一、会计舞弊原因
1.收益与风险分离,股东和经营管理者的目标利益不一致,是导致经营管理者会计舞弊的动因。
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的情况下,财产所有者(股东)将其财产交付委托给他人代为管理或代为经营。此时,股东授予经营者管理或经营的权力,而经营者则应对财产所有者担负起代为管理或代为经营的经济责任。公司的利润通常是不确定的,因而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也是公司风险的承担者。正是收益与风险分离,经营管理者在委托与受托的制度安排下,利用其专业技术和组织知识以及其在公司的合权威,获得了难以制约的权力。从而导致股东(或公司董事会)往往无法控制公司;加上公司在规模扩张中的层级增多,部门分立甚至跨国经营,使某些重要岗位上的管理者的行动得不到应有的考察和监督,这种情况为管理者进行非法操作、会计舞弊、以权谋私提供了条件。
2.信息不对称为经营管理者实施并掩饰会计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商业银行会计舞弊的原因
舞弊动机研究是理论界关于舞弊最先研究的领域。多年来,随着人们对舞弊动机研究的不断深入,舞弊理论逐渐丰富,人们对舞弊的认识也愈加深刻。舞弊动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二因素说(舞弊冰山理论),三因素说(舞弊三角形理论)以及四因素说(舞弊GONE理论)、风险因子理论。风险因子理论是G.JackBologana等人在GONE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财务舞弊理论,是迄今为止关于舞弊最完美的学说。它把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个别风险因子即指人与人之间有差异的地方,风险因子因人而异,由个人自身来控制,它包括道德风险和舞弊动机。一般风险因子即由组织或者实体来控制,它包括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概率,舞弊被发现后舞弊者受罚的性质和程度。根据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商业银行会计舞弊的原因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
(一)道德品质方面
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员工水平低端化道德品质是指管理层、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道德反映了一个人所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表现为对个体价值的判断。在不良的道德观作用下,舞弊者不良道德意识占据上风,会计舞弊因而就成为一种符合其自身价值判断的行为,而没有认为行为已经违背了法律或者道德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不断扩大其业务范围,扩增分行支行,导致员工队伍迅速扩大,有些员工未接受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训练,造成其人员构成状况良莠不齐,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深刻。员工自身道德的低下是银行经营中的蛀虫,会束缚银行的发展;法律意识不深刻,导致员工不了解违法犯罪行为,也不知道该行为要受到的行政或者刑事惩罚,员工心无所惧,就会增大员工舞弊的可能性。
(二)动机方面
市场竞争加剧,业务竞争恶性化动机,是指舞弊者产生舞弊行为的原因。动机的产生出于某些压力,所以动机也可称为压力。舞弊者具有舞弊动机是舞弊发生的首要条件。随着金融事业的加速发展,银行金融机构规模的不断扩大,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迅速壮大,银行间及银行与非银行业竞争加剧。银行片面追求业务发展,片面追求高利润,但又缺乏合理的竞争手段,使得银行压力倍增。迫于同业竞争的压力,又迫于上级对下级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银行不得不违规经营,进行虚假会计核算,以致会计信息失实。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坚持有效的审计程序;关注管理层逾越内控的行为等进行讲述,包括了要有审计职业怀疑倾向、要进行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也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深入执行了解程序、充分运用分析性程序、重视实地调查和请求专家协助程序、检查特殊分录及其他调整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键词]舞弊审计;职业谨慎;审计程序
[论文摘要]会计报表审计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会计报表一般审计程序中,了解程序、分析程序、询问程序、实地调查程序和向专家咨询等,在查找舞弊事项中都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应该针对管理层逾越内控行为执行专门测试程序。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公司管理舞弊案的发生,使会计报表审计中审计师查找舞弊事项的责任越来越大,舞弊及其审计问题受到了审计职业界的普遍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计人员应当如何查找舞弊事项呢?笔者认为,应当在做好有关工作的同时,注重以下3方面。
一、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舞弊审计中审计师的重点不是重大错弊的查找和公允性的判断,而应该放在例外的、异常的,以及会计违规事项的舞弊行为上。有资料显示,90%以上的财务舞弊是偶然被发现的,而不是通过一般会计报表审计发现的。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是舞弊审计最基本的要求。
[提要]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务的工具。本文在分析该模型的逻辑结构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讨论了如何使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特别指出由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的次优级状况决定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83年提出的。该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可以解决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的错报,发现经济交易和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发现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知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从而将审计风险(此时体现为检查风险)控制在比较满意的水平。但如果存在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也就是战略和宏观层面的风险,运用该模型便会捉襟见肘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审计。因此又被称为经营风险审计,或被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将由于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行评估,是评估审计风险观念、范围的扩大与延伸,是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和发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了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重新描述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IAASB,2003)。由此,我们可以将目前审计执业界普遍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称之为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而将新模型称之为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却扩大了。其中重大错报风险(riskofmaterialmisstatement)包括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overallfinancialstatementlevel)和认定层次(assertionlevel)。
(一)认定层次风险
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错报主要指经济交易的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