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与会计学

会计与会计学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会计与会计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会计与会计学

财务报表辨析管理

从维普资讯网中收索查得,2000-2006年4月论文题目中,财务报告类1392篇、会计报告292篇(其中财务会计报告184篇)、财务报表555篇、会计报告1302篇(其中财务会计报告20篇),可见,在会计学界多数学者对财务报表(报告)、会计报表(报告)与财务会计报表(报告)使用不分。同时,在会计法规中也使用混淆,如2006年新的新会计准则中,基本准则第45条称“财务会计报告”、具体会计准则第32号和第33号又称“财务报告”,第35号更简便称“报告”。由于实际工作中,财务与会计机构合二为一,工作职责与范畴相互交织,因此对这些专业术语使用更是随便。对此,笔者谈点个人看法。

一、财务≠会计

长期以来,关于财务与会计的联系和区别的争论一直未停止过,此类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谁大谁小”的问题,即是“大财务”和“大会计”的争论。前者认为财务包含了会计,后者则认为会计包含了财务。通过长期的争辩,大多数学者认为,财务与会计是两门学科。财务是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它从一产生就担负着筹集、组织、监督、正确处理和调整资金各种经济关系的重任;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的运营,还向外汇风险防范、国际避税等方面拓展。而会计则是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活动,并向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所用的会计信息。(刘晓棠、孔凡莉,2004)财务与会计的区别,综合起来有:

(1)会计与财务的概念不同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财务是“通过合理的财务制度安排、财务战略设计和财务策略运作,有效地培育和配置财务硬资源和软资源,以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和协调化,维持理财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课程设置上,还是实务操作、职能科室的安排上,都是既有会计又有财务的,比如科研室有财务研究室,会计研究室,课程安排上有财务学和会计学.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和会计功能也是分设的,这些都说明财务与会计是相并行而存在的,不是同一个事物。(刘晓棠、孔凡莉,2004)

(2)会计与财务的职能不同

点击阅读全文

审计学科与审计职业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审计学科与审计职业、审计学与会计学以及审计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审计职业化发展离不开审计学科建设提供的强力支撑,审计完全有资格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科学殿堂中拥有一席之地。审计学科是集中研究审计理论和审计活动规律,为审计实践提供指导的专业领域。

迄今为止,审计学科建设并没能取得令人信服的进展,人们对审计学科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比较极端的论点则认为审计没有什么理论可言,是职业化才使审计拥有了今天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审计只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审计称不上是一门有学问的职业,没有资格登上科学的神圣殿堂。审计学科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尴尬局面,值得审计界深思。但这是审计世界的真实吗?审计将往何处去?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子如何看待和处理审计学科与审计职业的关系、审计学与会计学的关系、审计学与科学的关系。

一、审计学科与审计职业

1.审计职业对审计学科理论的矛盾心态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协会开创审计职业组织的先河以来,审计就作为一门受过良好教育并遵循高标准的职业而存在。审计职业制定了良好的执业标准,强制性要求所有成员承诺遵循道德准则,终身接受后续教育和培训,承担起保护公众利益的社会责任,最终通过纯洁和提高自身队伍的素质抵制了外来的利益威胁,确立了牢不可破的社会地位。审计职业,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即使不是世界上组织得最为成功的职业,至少也是组织得最为成功的职业之一。与审计职业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审计学科的地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审计忙于职业筹建和被社会承认而无暇顾及学科建设的苍白托词背后,实际上是实用主义的强烈倾向在作怪。任何可行的均被采用并得到有力的推崇,而那些具有潜在可行性的东西却被忽视,成为一种合乎自然的倾向。审计更多地被认为只是一个实务性问题,而将注意力偏向日常的应用业务,以致忽视了自身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但审计并非完全是实务性那么简单,并不能只靠审计实务就能保持和提高社会地位。由于学科理论是在人们认可的结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于解释事实或现象的命题,是说明在一个学科领域中观察到的事实的一般规则和原则,或引起这些事实的原因(Schandi,1978),因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唯一的积极的办法,就是建立和运用理论(MautzandSharaf,1961)。可以断言,任何职业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理论结构来支持,都是难以确立的。而通过审计学科建设,使审计理论取得快速的进展,可以引导审计职业检验和优化审计实务,为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探求合理的解决办法。不容否认,学科理论应该走在职业实践的前面,优秀的审计职业实践背后必然有审计学科理论的支持,而极大地损害审计社会形象的审计失败正是科学审计理论的缺乏等原因造成的。

2.审计学科理论对审计职业的促进如果我们忽视了审计的理论基础,让它后退到审计早期那样的机械程序和实务资料的收集中去,那末,审计不仅不会得到社会的重视,而且也不会成为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最佳办法。在审计发展的最初阶段,采用的是详细审计,没有也不需要什么审计理论,相应地,审计的社会地位也很卑微。事实上,几乎是与审计职业化发展同步,涌现出了众多的审计理论大师,他们进行审计的观念总结、思想形成和智慧传播,致力于审计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反过来为审计职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注册会计师职业1853年创立后不久,英国的Pixley就在1881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审计基础文献和实务的著作:《审计人员—他们的义务和职责》,而Dicksee也在1892年出版了现代审计理论的奠基作:《审计学—审计人员的实务手册》。20世纪初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重心刚转向美国,Montgomery就在1912年出版了《审计理论与实践》,以后又随着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再版并更名为《蒙哥马利审计学》。该书标志着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民间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最高成就,成为审计人员的标准实务参考,堪称审计人员的“圣经”。随后,Mautz和sharaf在1961年出版了《审计理论结构》,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将审计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论述的著作,与1972年AAA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和1978年Schandl的《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一起,成为审计理论研究史上的三座里程碑。内部审计更是开创了学科先行的奇迹。1941年1月Brink出版了《内部审计—程序的性质、职能和方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内部审计并宣告内部审计学科诞生的著作,直接推动了当年n月内部审计职业的形成。到1973年“现代内部审计之父”sawyer出版《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一书,内部审计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实务体系,为内部审计职业的迅猛发展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3.审计学科理论与审计职业实务的交融审计职业实务与审计学科理论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审计学的合乎逻辑的理论框架中,审计环境、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观念、审计规范、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质量、审计责任、审计案例等审计理论要素,同时又是审计职业实务的内核。审计环境是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审计的外环境决定了社会对审计的需求,而审计的内环境即审计职业的自身条件决定了审计对社会的供给。从审计内环境出发,可以决定对审计职能、作用和根本属性的认识,即审计本质。而审计外环境和审计本质则共同作用于审计行为活动需要和所能达到的理想境地或状态,即审计目标。审计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借助于在审计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对审计工作的理性化的感性认识,对审计工作条件和审计人员条件等进行限定,这就是审计假设。审计假设是进行任何审计推理的前提。

点击阅读全文

会计学

【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会计问题,应当把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关系作为逻辑起点。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会计学,西方经济学与西方会计学,西方经济学与中国会计学三个角度论述了经济学在会计理论发展道路上扮演的重要角色。指出在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会计问题时,应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借鉴、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容,更多地研究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的会计问题,以繁荣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

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使人通过经济现象看本质。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会计问题,可以揭示会计“面纱”背后的本质。在会计理论的发展道路上,经济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里所讲的经济学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研究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又研究具体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和运行。西方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和运行作了系统的解释。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它们对社会具体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分析都是研究会计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会计学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集中体现在《资本论》中。《资本论》侧重研究基本生产关系旨在批判资本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同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邓小平的经济理论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已经走上现代市场经济的轨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难认识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理论,而且是市场经济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关系,直接表现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理论与会计学的关系。此处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指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邓小平的经济理论。笔者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论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本质及会计计量的内容。

(一)从商品货币理论看会计本质

商品货币理论是认识会计本质的理论基础。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比例叫作交换价值。当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又区分为现实的货币和观念的货币,观念的货币也称计算货币。以计算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观念价格。(于光远、苏星,1997)

点击阅读全文

会计理论逻辑

1、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概述

1、会计假设起点论。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为了进行会计实践而对会计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和现象所做的合理推断。会计假设最早由W·A·佩顿于1992年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提出,但直到50年代末才引起美国会计界的高度重视。其观点是既然把会计假设视为来自客观环境对会计的约束条件和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那么会计假设就必须作为公认会计原则的最高层次概念或命题。按照演绎法,以会计假设为出发点推导出会计程序和方法。

2、会计本质起点论。会计本质起点论认为,本质是决定1事物区别另1事物的根本属性。会计本质是由会计的内在矛盾构成,是会计这1事物比较深刻的1贯的和稳定的方面,它从整体上规定会计的性能和发展方向。会计本质也是确定和解释其他会计概念的依据,会计研究首先应解决会计本质问题。这1观点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风靡我国,并在会计研究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存在于我国会计理论界的对会计本质的3种认识“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管理活动论”和“会计控制论”就是其长期研究的结果。

3、会计环境起点论。会计环境系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工作水平,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审计、财务的客观历史条件及其特殊情况。会计环境起点论认为,会计的历史发展始终受环境的影响与支配,会计环境不仅是会计研究的必经之地及深入展开研究之依据,而且是探明会计原理、本质及规律的出发点。会计环境决定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及会计职能等,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4、会计目标起点论。会计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会计目标起点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在会计信息系统论基础上,以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的思路深入人心并占据西方会计理论的主导地位。会计目标起点论认为,会计作为1个信息系统,应首先明确目标,再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确认、计量,指导会计实务。

2、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具备的特征

点击阅读全文

基于结构方程的会计学专业满意度

摘要:会计学专业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度量学生对会计学专业满意度对促进高校会计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部分高校收集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会计学专业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感知质量、专业软硬件感知和学生预期对会计学专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学生感知质量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会计学专业软硬件感知和学生预期。为此,文章从“会计+”教育模式、学生就业信心、会计学专业软硬件配置及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提出了提高会计学专业满意度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满意度感知质量结构方程模型

一、引言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2015年《中国会计年鉴》显示,全国共有630所高等院校开设会计学专业,在校生规模达156.7万,2014年届毕业生43.6万,各高校培养的会计学专业人数剧增。与此同时,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人才的需求与要求日益提升,因此,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话题显得尤为重要。满意度的研究最早应用于美国学者对“顾客满意度”的研究,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对学生满意度的研究源于美国的顾客满意度研究。而专业满意度的研究是在学生满意度的研究中得到灵感,在学生满意度的研究中,美国Noel-levitz公司开发的SSI(StudentSatisfactionInventory)量表已普遍应用于衡量学生满意度,美国已进行过二十余次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从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来看,Li-WeiMai(2005)认为学生对学校的预期,尤其是总体印象和教育质量对满意度的影响最大。杨兰芳(2011)以南京市8所高校835名学生为对象,对学生满意度进行研究,认为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对满意度影响较大。专业满意度作为学生满意度研究的一个分支,二者有共通之处。如果把学生比作高校的“顾客”,专业的满意度就是学生对高校教育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感受相比后产生的心理感知。专业满意度是测量学生对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学生对其所读专业的一种特殊态度。在专业满意度指标体系设计方面,刘燕(2012)根据美国顾客满意度理论建立了评价高校本科生满意度的指标体系。燕展等(2012)从师资力量、未来发展、实践环节、课程设置和专业前景五个方面建立学生专业满意度影响指标体系。在专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中,王婧等(2012)认为专业满意度是学生感知的主观感受,主要受到学生对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教师的工作态度及软硬件设施等因素影响。樊明成(2012)经过研究认为学生的高考志愿录取、自身兴趣及专业本身,是影响专业满意度最主要的三个因素。高洁等(2014)基于河北省四所高校调研得出结论,高考时期的专业选择指导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同时,Deemer研究发现大学生专业满意度受到内部动机的影响。从所研究的专业来看,戴菲(2013)对扬州大学艺术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得出该校艺术类学生专业满意度较高的结论。孔亚丽(2014)在内蒙古高校学生旅游管理专业满意度研究中发现该专业满意度较低。陈思等(2016)对南疆地区高校学生专业满意度实证研究发现,外语系专业满意度最高,工科类专业满意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类专业。从研究角度来看,虽然国内外不少研究对专业满意度进行过探索,而大多都是从学生择业的角度出发;从研究地域上看,其他省份对专业满意度研究较多,而对江西省内高校专业满意度的研究较少;从专业满意度的研究对象上看,多集中于英语、旅游管理、艺术类等专业的满意度,而针对会计学专业满意度,尤其是与其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研究会计学专业满意度影响因素,不仅能了解影响会计学专业满意度的因素,更有利于改善我国高校在会计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有效培养学生的同时,为完善我国高校会计学学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综合国内外学者相关专业满意度的研究,并针对会计专业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学生感知质量、学生预期、会计学课程设置感知及会计学专业软硬件感知等四大因素会对会计学专业满意度产生重大影响(图1)。但这四大因素均无法直接测量,需通过其他可直接观测的变量来间接实现,而结构方程模型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有效工具。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