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护理研究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急救
经静脉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是对严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等有效的紧急抢救措施之一,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心率以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因而需要迅速准确,分秒必争的抢救。作为急诊监护室,临时起搏器用物应呈备用状态,固定位置放置,做到第一时间用物、器械、配合人员全到位。争分夺秒而又有条不紊地实施各项抢救和护理措施,是保证床边心脏临时起搏器正常运作,预防各种并发症证病人安危的重要环节。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安装永久起搏器知识缺乏了解,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疑虑心理。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是个体对所面临的潜在性威胁产生的一种复杂、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能引起个体的痛苦体验,并借一定的生物学机制影响个体的生理平衡,其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功能亢进,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脉搏增快、面色苍白、烦躁、坐卧不安等。
2.2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善各种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摄胸部X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备齐急救物品及药物,术前纠正患者身体状况,积极治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2.3物品准备特制的漂浮电极导管、静脉切开包、除颤仪、多功能监护仪、吸痰器、局部麻醉和各种抢救药品、临时起搏器、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导管、18号普通穿刺针、6F和7F动脉鞘。
1对象与方法
1.1成立研究小组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来自某医科大学附属三级甲等医院及护理学院,由2名临床护理管理专家、3名护理教育专家、4名临床护理教育实施者及2名研究生组成。研究小组定期召开集体讨论会,对Delphi专家函询问卷制定及有争议条目的筛选等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做出决定。
1.2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2011年9月—2012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75所拥有护理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医学院校中抽取25所,选取6所国外高校,包括3所美国高校(密西根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辛辛那提大学)、1所澳大利亚高校(弗林德期大学)、2所泰国高校(清迈大学和东方大学)。通过面谈调研法和媒介调研法(包括电话、网络和书面调研等)对这31所大学的护理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分析其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要素特点,并进行比较和综合;同时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成要素,制定专家函询问卷,数据库来源包括维普中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OVID-BIOSIS、EBSCO-MEDLINE、Highwire-Press和Google。经课题组集体讨论,初步拟定以培养目标10个条目及课程体系78个条目为主体,并包含致专家信、填表说明、各级指标、专家情况调查表的完整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专家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领域、工作年限、对内容的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条目的评价采用Liker5级评分法,并在每个条目后设计意见及建议栏,收集专家对条目的意见。
1.3遴选函询专家进行函询
1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长期高血压使脑小动脉形成微动脉瘤,主要分布与基底神经节豆纹状动脉供应区及桥脑,在血压骤升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引起出血;(2)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痉挛可能造成其原端脑组织缺氧坏死,发生点状出血和脑水肿;(3)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远较其他器官的动脉为薄弱,可能是脑出血比其他内脏出血多见的一个原因;(4)高血压可加重、加速或导致脑小动脉玻璃样变或纤维样坏死,它使血管内膜大为削弱,促使形成夹层动脉瘤,继而破裂出血。
2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2.1病因及诊断长期高血压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病变血管为直径100-400微米的脑穿支动脉。脑穿支动脉以直角发自供血动脉,无侧支循环,所以血压升高时无分流血管。随血压的升高,穿支动脉出现Charcot-Bouchard(粟粒状)动脉瘤,从而易出现脑出血。豆纹动脉、丘脑穿支动脉、中脑周围基底动脉分支、小脑上动脉及下后动脉供血区均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发区。其他最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及其它血管畸形、肿瘤。
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它能清楚地区分是出血还是缺血性卒中,动脉瘤能确定出血量的大小和部位,显示引起脑出血的结构异常,如动静瘤、动静脉畸形和脑肿瘤,还可显示并发症,如脑病、脑室内出血或脑积水。应用造影剂能进一步显示可疑的血管畸形。MRI和MRA和其有效检查方法一样有助于查明血管畸形和动脉瘤等病变。MRI诊断海绵状血管畸形明显优于CT及血管造影,并能提供有关脑出血时程的详细资料。
2.2早期观察和处理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骨科护理的发展,本文总结了骨科在疾病谱与病种、诊疗手段、护理对象需求、康复地点与护理模式方面的一些进展,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关键词】骨科护理发展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科医学也在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护理对象的转变,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骨科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和患者的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想出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骨科护理的发展。
1骨科护理的新发展
1.1疾病谱与病种的改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受伤的患者成了现代骨科主要的护理对象,他们往往表现为多发骨折、粉碎性骨折,甚至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此类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单纯的四肢骨折、脱位等则以老年人为多。
1.2老年骨科护理需求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占骨科患者数的30%~35%,老年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患者增多。以往老年四肢骨折的保守牵引治疗也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年龄从50~60岁扩大至80~90岁。同时高龄与手术后非手术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而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这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12例脊柱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作出总结。结果31例Ⅰ型患者无1例在急诊科死亡或发生神经损伤加重。30例Ⅱ型患者无1例加重神经损伤,均顺利入院。18例Ⅲ型患者中,5例脊柱的稳定性差,有神经损伤倾向,转入骨科治疗;5例出现迟发性神经症状转入骨科治疗;另8例经72h观察无异常变化,回家进行保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实施各项护理措施,能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关键词】脊柱损伤;急诊;护理
脊柱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4.3%,多发生在青、壮年,绝大多数都是间接外力所致,直接暴力相对少见。脊柱损伤常见于T12~L1,其次为C1~2、C5~7,但约有20%脊柱损伤是多椎体骨折。脊柱损伤除椎体骨折外,常伴有附件骨折、韧带断裂等联合损伤,若伴脊髓损伤可产生截瘫。临床上对于创伤性脊柱损伤除了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外,急诊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本文就创伤性脊柱损伤的急诊护理做出相关阐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2例,男64例,女48例;年龄17~75岁,平均35岁。单节段椎体损伤86例,两节段及以上椎体损伤26例。合并脊髓马尾神经损伤36例,其中完全性脊髓损伤4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l8例,脊髓震荡l2例,马尾损伤2例。合并躯体其他部位损伤36例、其中多处合并伤5例、颅脑损伤10例、血气胸4例、腹部实质脏器伤6例、四肢骨折7例、骨盆损伤4例。
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