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混合式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高校音乐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运用微课、慕课、云课堂等线上教学模式使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是研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分析了优势及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为例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创新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实践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课程方案等等都是和普通本科颇为相似,缺乏创新。其次,专业课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专业课程都是以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互动较少,学生也基本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使学生面对以前传统教学时,不再有兴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每学期都会到学校或者培训机构见习,导致本课程的课时量也不足,达不到集体授课的教学目标。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来看,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教师队伍的“双师”较少,结构尚未完备。教师队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得太少。第二,目前最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符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需求的改革之路。经调查研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所学内容与毕业以后的实际工作岗位脱节,大部分学生都从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他们毕业以后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符合专业音乐教育教学需求的改革之路。第三,学校的实训基地、实践基地等条件需要进一步地打造,进一步加强和培养职业精神。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即学生在课外进行线上自主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上传的网络资源,获得初步的知识,自主完成知识点和概念的学习。课中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就不懂的或有疑惑的问题进行研讨学习,在最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习效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教育教学也迎来了智能化。教育信息化促使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不断发展,需要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细致和全面地研究,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音乐教育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性,加快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快教学模式的发展,提高学生在专业课中的获得感。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1.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在许多高中院校中,地理教学还没有把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起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高中院校也有足够的经费为学校置办硬件设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但是,许多高中教师还是没有把教室的多媒体、投影仪等合理地运用起来,他们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给学生传授知识,甚至还是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也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经纬度”讲解一定会让学生充满各种各样的疑惑,但是他们在课堂上没有精力去思考、去实践,这会影响他们的听课效率,还会让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大打折扣,而且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也很少与学生互动,这些因素会逐渐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磨灭,最后学生就会感觉到地理课堂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会失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影响他们对地理课堂内容的掌握,还会影响他们学习的态度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提升等,这些结果都是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的。
2.地理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够。混合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数字化教学方式的优势体现出来,并能够很好地将这些优势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但是,在现在的许多高校中,地理教师对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识还是不到位,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有时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多媒体的应用上做文章,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只能将学生听课的重心转移到多媒体上来,利用多媒体进行娱乐,而不是达到学习的效果,这样,在高中地理课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就不能很好地显现出来。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明确教学对象的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即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地理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然后设计出能够满足学生身心需求的教学方案。在分析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深入了解他们对待地理课程的心态。其次需要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根据他们的学习习惯设计地理课程,因材施教,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去掌握知识。再次,教师的教学设计还需要与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对地理环境等的理解也是需要相应的能力的,所以,教师在开始新的课程时,一定要明确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他们的理解程度设计课程。
2.明确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任务。新课程改革后的地理教学内容是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倡的是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完成地理教学的改革完善以及创新。另外,还要学生掌握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并且能够深刻地认识人地关系,做到保护地球、善待环境。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循序渐进,明确地理教学的任务,争取让学生掌握到最新、最全面的地理知识。
摘要: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对高校公共体育开展混合式教学进行理论审视,探讨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尤其是操舞类课程健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线上教学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研究发现,接受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对啦啦操技能的提升幅度远优于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混合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极大提升;操舞类公共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除了线下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利用线上教学资源。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操舞类体育课程;体教融合;教学改革
2020年,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指出:“体教融合概念的提出是对新时代我国教育和体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对于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体育课程,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探讨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尤其是操舞类课程的可行性;在疫情防控常态下探求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策略势在必行。
1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现状
如今,“05后”已是大学生主体,他们出生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成长、学习与生活依傍在信息化中,他们对技术、信息、科技具有天然好感,他们习惯于借助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话等移动设备探索有趣或未知领域。因此,能够利用好“05后”大学生手中的移动互联网设备,并将它们转化成为学习平台,势必成为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突破口。问卷结果显示:80.9%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中,“在线学习会帮助掌握动作”(图1)。可见,大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接受度极高。
2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现实问题
摘要: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的新常态,虽然混合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及挑战,如操作平台不熟练,学习任务时间紧迫,网络教学平台不够智能等,高职院校应从课程资源、教学管理、制度保障等方面着手,确保混合式教学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保障
2020年,信息化教学由之前的“探索性”教改活动,成为全体高职院校师生必须面对的“日常性”活动,不少高职院校教师在思想意识、教学资源储备、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准备不足,陷入了“在线游泳池深水区”。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常态,线上线下“混合式”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新趋势。
1混合式教学背景分析
随着“互联网+”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兴起,传统教学模式因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对学生能力的新要求,正在逐步转型,信息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教育变革。当前,在课程与教育教学中,将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运用得最突出的就是翻转课堂与慕课。自2011年开始,翻转课堂在全球大范围内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并成为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研究文献总量较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三变、三新”的发展目标,“三全”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即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即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三变”即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三新”即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在2019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做了《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改革开放40多周年以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改善,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渐成常态,教育资源供给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身教育信息化积极性日益高涨,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从1.0到2.0的转段升级,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初现端倪。2019年6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教学平台与资源,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充分融合了网络在线教育的优点,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有效整合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资源,为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在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因其符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日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虽然当前混合式教学取得诸多成效,但部分高职教师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及挑战。为充分了解目前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总体实施情况,本文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以问卷的方式对混合式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欢迎,教师把网上和网下两个手段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扩充课堂知识和构建良好的互动模式。在思政课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改革思政课长期以来的弊端,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知识,还能够在课后利用网络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又提高了思政课的实用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在思政课中引进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从当下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需求,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寻求改善,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改革既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又要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这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因此,课题组基于前期问卷调查的研究内容,在学校积极扶持下,考虑本校高职生的学情及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必然性
(一)网络信息化助推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其中尤其以移动网络技术、课堂媒体技术、网络云计算等为代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一国教育水平中的作用。美国在1993年率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指的是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于教育中。由此开始,一些国家逐渐实施了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案,我国也从1994年开始大力倡导实施教育信息化。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职业教育也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二)“网络课程”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2012年,“慕课”出现在美国,它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载体,并且迅速席卷全球,标志着教育进入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高校思政课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模式不利于学生自由学习,“慕课”突破了时空制约,采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在平台上共享学习资源库,用户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章节的限制,提升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更满足高职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师生间、学生间可以方便地互动交流;同时存储下师生互动的相关数据,便于实施学习效果、行为的综合梳理,较好地推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三)混合式教学模式自身具有的巨大优势。虽然网络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网络资源,更有利于知识传播,但这种网络学习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学习。因为网络学习在实施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反馈,对学生深入学习知识不利,这就不容易达到既定的学习效果。同时传统课堂学习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沟通,实现了教师对课堂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等。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学习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融合,达到优势互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更好学习体验。
二、基于网络环境进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