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活动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位优秀的教师必然懂得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并且注重教学反思,不断纠正教学错误,优化教学活动,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育学生创造条件。从历史学科特点来看,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应当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如此才能够准确的、详细的、全面的反思历史教学活动,明确教学亮点、教学不足、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为不断创新和优化中学历史教学做铺垫。
一、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认识自己的途径就是反思和实践。而教学活动水平的提高就是教学活动反思。可以说,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为:
1.明确教学亮点,可以作为以后教学参考。
历史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存在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而对历史教学活动反思的作用之一就是找出历史教学活动的成功做法,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后续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
2.找出教学不足之处。
在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利用教学反思对教学活动进行再思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也应通过理性地回顾教学过程,创新应用教学反思,对于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反思学习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老师们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一些新型的学习方法。高中生物教学中也不乏这些学习方法的应用。老师在完成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时,首先要针对这些学习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分析。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时,老师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3人学习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实验之后,老师在对生物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时发现,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组建学习小组,学生通常会找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建立学习小组,在进行小组合作实验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交流偏离了学习内容,不能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老师通过对于这节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及效果的反思,发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在老师的参与引导下,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灵活地应用各种学习方式。由此说明,对于高中生物课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老师通过对于教学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反思,可以发现学习方法应用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二、反思教学资源应用存在的不足,创新开发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材料。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教学资源已经不再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高中生物老师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老师还需要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不足、及时改进。例如,在学习有关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的知识时,老师通过网络平台下载了一些有关视频资料,非常生动直观,上课一开始,老师就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们看得非常入迷。但在最后课堂小结老师让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时,学生只能简单地说出细胞分化、衰老和死亡这些概念,对于细节、过程还没有掌握。老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对于运用视频教学资源进行了反思,认为这种教学资源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还需要与传统的讲解整合运用,老师可以在观看视频前明确地列出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观看,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这种反思的基础上,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由此看来,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老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应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应用效果等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经验,发现问题探寻原因,积极应对。
三、反思教学活动中师生精彩表现,不断提升教育机制
一、教研组长的任务
作为一个学科的教研组长,肩负着三大任务:第一、提高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组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二、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第三、积累本学科教学经验,形成本学科教学特色。
这三大任务是相互联系的。组织全组教师不断地学习、总结、探索、反思、积累本学科教学经验,才能持续地提高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本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共同提高了,专业发展了,才能可持续的实现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研组长的要求
教学教研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反思的工作,因此,作为一个学科领军人物的教研组长,首先必须做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教研组长要向书本学习,广泛地阅读。除了本学科的专业书籍,教育名著、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报刊等等,都是应该阅读的对象。除了阅读,向书本学习,还要向他人学习,向身边的教师学习,向专家学习。即使是水平和能力比自己低的人,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总结他人的失败,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反思,是要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他人,反思自己。在反思中领悟,在反思中提高。只有教研组长首先成为学习型、反思型教师,才能更好的带动全组教师的学习和反思,引领大家向“研究型”转变。
三、教研组长的工作
摘要:校本教研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日志、专家评课、同事交流、自我评估、行动改进等步骤,不断深化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校本教研;数学教学;教学反思
作者简介:徐树富,任教于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监督人,也是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者。教师需要在组织、参与和监督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对自我和他人的教学进行观察,收集有关教学以及自身在课堂扮演角色的资料,通过内省(回忆、分析)教学过程,对自我进行评估,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力求教学更臻完美。
一、我院“种子计划”项目的特色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和后备军,青年教师的素质体现出学校的后劲和实力,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未来的整体发展。随着我院教师新老队伍的自然交替,使得青年教师的群体越来越大,加强青年教师的素质修养和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是我院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首要工作。为建设一支熟悉高等教育规律,道德品质好,爱岗敬业,既能胜任教学,又能开展科研活动的教学能手。我院教务处(2011年78号文件)设立了青年教师“种子计划”(为期两年)专项基金,开展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专项培养活动。青年教师“种子计划”的组织及实施部门为教务处和相关二级学院。教务处负责组织青年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重点是近五年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指导教师的申报和遴选,各二级学院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进行年度考核。
(一)培养目标明确,颇具可操作性
1.确立教育理念,“教书育人”“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投身教学的热情。
2.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
3.提高自我认知,情景知识,策略性知识及教学反思等教学实践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