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风家训内容

家风家训内容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家风家训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家风家训内容

优秀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德育浅析

【提要】大学生德育是大学教育的关键一环。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家风家训对人的影响极为重要。优秀的家风家训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要充分融入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之中,助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新时代青年。优秀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德育,可以促进道德教育生活化,丰富道德教育的形式,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优秀家风家训与大学生德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相近,教育方式相通,将其融入大学生德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此,我们要多措并举,通过滋养自我道德以提高融入效能,优化家庭教育以筑牢融入根基,推进家校联动以搭建融入桥梁,促进优秀家风家训融入当代大学生德育。

【关键词】家风家训;大学生;德育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位个体都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关系是他们最亲密、最稳固、最久远的社会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的道德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人们通常将个人的道德表现归于家教的优劣。由此可见,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①因此,家风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其作用不容忽视。

一、优秀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德育的意义

(一)促进道德教育生活化

道德教育与知识讲授不同,它是对人思想和习惯的影响与调节,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育人目标,甚至有时会被误解为说教,从而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将优秀家风家训融入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道德教育生活化。优秀家风家训如涓涓细流,长期滋养着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优秀家风家训经过长辈口口相传,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并且细化于生活的诸多细节之中,形成了对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约束与矫正。生活化的道德标准贴近实际,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预期,更易被其接受、信服。

点击阅读全文

优秀家风与学生德育有效性提高策略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传统家风的重要性,强调“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齐家”而后“治国”,充分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情怀。优秀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阐述传统优秀家风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提出把弘扬传统优秀家风作为学生德育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有效手段,并就如何以中国传统优秀家风提升学生德育效果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家风;学生;德育;有效性;提升传统

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一个家庭的家风,决定着家庭成员的做事态度和处事准则,优良的家风会伴随着个人一生的发展。对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应该注重传统优秀家风家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领作用,以家庭教育为依托,弘扬传统优秀家风家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 传统优秀家风的内涵

家风是“在家训的规范下,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风尚。”家风是“一个家族的传统风俗习气,是在家长和主要成员的影响下自然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传统习惯和生活作风。”家风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遵守并且世代相传,如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耕读文化,体现的是家风的传承与家族精神的延续。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主要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为价值取向。南北朝以后出现的家教一类书多数都有耕读结合的理念,《颜氏家训》提出要“当穑而食,桑麻而衣,”张履祥在《训子语》里说“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这些都体现出耕与读紧密结合的深刻内涵。传统优秀家风既是精神的,又是历史的,精神的所体现在家庭里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作风,如体现的勤俭持家、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的思想。历史的所体现在对优秀家风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久而久之便成为家庭的信仰与价值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优秀家风家训在继承与发展中所蕴含的家风精神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从个人角度来说,体现为面对困难时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培养个人形成勇敢坚毅、顽强不屈的品质;第二,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传统优秀家风会影响着家庭未来发展的趋势,好的家庭会继承传统家风家训并将其作为家庭成员的处事准则,在成员间懂得和睦相处,在与其他人交往时懂得以礼待人、诚信为本,家风精神是个人与家庭发展的重要因素。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优良的家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国家及每个家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要求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他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向焦裕禄、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重视家庭、强调家风,弘扬家风已经深刻地烙印在治国理政思想中。

2 弘扬传统优秀家风是初中生德育提升的有效途径

点击阅读全文

公民道德素质

中国古代的家训,主要是指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父祖对子孙的教诲训示,但也有一些是夫妻间的嘱告、兄弟姊妹间的劝谕、诫勉。传统家训的教化的内容十分庞杂,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但究其根本,却始终是围绕齐家治家、教诫子弟、处世指导三个方面展开的。

第一,齐家治家。

与儒家倡导的“齐家”思想相适应,传统家训都把家庭和睦,“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气团结”作为“家道隆昌”必不可少的条件(参见孙奇逢:《孝友堂家训》),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对于“齐家”、“兴家”的极端重要性。在强调睦亲齐家的同时,传统家训特别是宋代以来的家训大都总结、传授家政管理、家业置办等方面的具体经验及详细措施。

传统家训在论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调适时,主要是论述父子、兄弟、夫妇“六亲”(“六亲”也有其他说法)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家之亲,此三而已也”(《颜氏家训》)。当然,家训也谈及亲属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如司马光《家范》中就论述了甥舅、舅姑等姻亲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传统家训基本上以儒家家庭伦理思想为依据而加以阐述和发挥。

在父子关系上,强调父慈子孝。由于封建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家庭财产的继承,家庭权力的转移都是由父辈决定的,因而子辈绝对地服从、孝顺父辈就成为最根本的家庭道德规范。《袁氏世范》说:“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犹卒伍之于将帅,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值得提出的是,尽管家训的作者们无不将“子孝”作为处理父子关系的主要方面,有的甚至宣扬“愚忠”、“愚孝”,但也有不少家训同时提出了“父慈”的要求,要家长在不失权威的条件下,对子女家人宽以待之。如明仁孝文皇后所言,“上慈而不懈,则下顺益亲”,否则“父不慈则子不孝”,于己于家都不利。许多家训还对家长提出了正身率下、爱子贵均的要求,认为假如家长持心不公,家庭必然不和。

点击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对个人品德养成的影响

摘要: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但由于受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的改变及市场经济的影响,当前社会出现了一些不良家庭教育形式,如祖辈宠溺孩子、长辈难以身作则、父母爱的“过度”等。本文将具体分析这些不良家庭教育形式对个人品德养成的负面影响,并深入探析消解不良家庭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不良家庭教育;个人品德;负面影响

个体在社会中所展现的品德特性间接反映了家庭教育的好坏。好的家庭教育标准是“和”,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也包括家庭与外部关系的和谐,即家庭成员具备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尊老爱幼等健康向上的个人品德;不好的家庭教育形式会导致孩子形成好逸恶劳、不忠不孝、贪婪享乐等不良性格。本文主要分析不良家庭教育的表现形式,以及对个人品德养成的负面影响,以探求消解不良家庭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不良家庭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

点击阅读全文

教育心理学下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与意义

【摘要】曾氏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深刻,有一定社会价值,我试图从两个方面论述这个问题:首先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其次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他的家教思想为现代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多的有益启示,当然,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立场,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曾国藩;家庭教育;社会价值

一、曾氏家庭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

(一)曾氏家庭教育思想对子孙的影响

曾国藩对子弟的教导是成功的。其长子曾纪泽诗、文、画俱通,通过自学,兼通英文、数学、乐律,成为清末著名的外交家。历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户、刑、吏等侍郎。1878年出使英法,1880年兼任驻俄公使,1881年赴俄京彼得堡谈判修订《中俄伊犁条约》。中法战争主张抗法。又与英人议定洋药税厘,为清廷“岁增银六百余万”。次子曾纪鸿虽早死,但在研究算学方面有相当成就。“与兄纪泽并精算术,尤神明于西人代数术,锐思通进创立新法,同辈多心折焉。他撰《对数详解》五卷,始明代数之理,为不知代数者开其先路。中言对数之理,末言对数之用,明作书之本意。”孙子曾文钧是诗人,曾孙曾宝荪、曾约农是教育家、学者。从政治上看,其家训亦有消极的一面,如其弟弟曾国荃、曾国葆、曾国华在曾国藩的影响下都成为镇压太平军的将领,曾国华战死;曾国葆病“卒于军”;曾国荃因有功成为清朝大臣,历任陕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其孙曾广汉官至副都御使。

(二)曾氏家庭教育思想对世人的影响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