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语言

建筑语言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建筑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筑语言

视听语言在建筑动画专业教学中的改革

摘要:视听语言作为影视类专业的主干课,在建筑动画专业的教学中也被设置为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视听理论及技法,并用相关的概念与方法传情达意。建筑动画与传统动画的视听理论本质相同,但其形式和用法却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建立在建筑动画特有表现内容的基础上的。因此,固有的视听语言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建筑动画专业教学的需求。该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对建筑动画专业中视听语言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动画;视听语言;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的重构———适应专业特点

视听语言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是基于对教材中理论的解读。而业内的视听教材归属电影语言的范畴,一般包含的内容有景别、构图、角度、镜头运动、光与色、剪辑、声音等方面。开设建筑动画专业的院校也试图将电影的语言应用于建筑动画制作,它们为建筑动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促进行业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一些学者认为建筑是动画场景设计的一个元素。但从建筑动画的角度来说,建筑形象替代了影视动画中角色的位置,成为动画表演的主题。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对影视语言的研究来分析来进行建筑动画的习作,这种参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但是,建筑动画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影视作品,它基于实用功能,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主观动画艺术手段来塑造客观建筑形象,表达作者对建筑文化空间的解读。由于在常规教学状态中,简单的使用摄像机进行推拉摇移等去表现建筑使得动画作品看起来仅像产品展示。缺少了故事情节、角色的表演和调度等内容的引导支撑,导致了大部分建筑动画作品变得缺乏生命力,很难吸引观众,也很难给人留下印象。为了真正的吸引观众,我们需要努力研究内容和主题。因此拓展课程理论研究的视角是迫切需要。建筑动画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建筑本身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对象,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结合专业特色,确立建筑表达的主体地位。可适当引入:1)建筑摄影的技法与策略,可用在影视拉片的学时中剖去人物角色表演部分,将场景设计与建筑摄影关联分析,提高学生对建筑场景的审美表达;2)光学镜头的美学,通过了解每一种透镜带来的特殊视觉感受,并通过模拟这些微妙的视觉感受去更准确的捕捉情感;3)照明风格,照明风格一般与特定的影片类型相关联,通过不同的照明来设置光影及色温的使用,从而确立影片风格的整体基调;4)陈设与配景,通过建筑内部陈设与建筑周边配景来交代建筑文化、塑造建筑空间等,亦可通过铺设陪衬情节线索来引导建筑表达的层层推进。

2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会议式课堂的构建

我们长期以来都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积极性都不高。因此根据课程特色,可以引入会议式课堂的构建,其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教师可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状况去模拟具有真实情境意义的任务,以任务目标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并相互协作,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去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提高。在会议式课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如:提出任务执行计划、讲述制作思路、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组织成员对自选方案进行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组别出现的问题以小组会议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并以全体会议的形式树立典型问题,让全体同学可以进行思维碰撞,提倡用多元的角度去解决同一类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来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可培养其高级的认知能力:1)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案例分析,为任务实施作准备;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任务;3)分组实践,实施任务———学生自主组织完成任务;4)任务汇报,多元评价———通过评价反馈进行再实践;5)实践修正,提交任务。

点击阅读全文

建筑符号图像性特点分析论文

摘要:建筑符号的图像性特点使它与单一化的逻辑语言符号有很大区别。它包含众多“内容雾状体”,使它在总体上成为一种复杂的文本,有着丰富的意义层次。这就涉及一个建筑最小意义单元的界定和意义层次的划分问题。借鉴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的符号分节理论做出分析,并藉此探讨其对建筑创作的方法论意义。

一建筑符号的图像特征

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语言学转向,语言研究几乎对各个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在建筑界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建筑符号学的产生。符号学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以符号现象作为中介的,这一思想得到了建筑理论界的响应,产生了众多建筑符号学派,学者们在各自理论范围内做出了不同的探索。建筑符号学认为,一切建筑的意义都是由于符号表达而产生的,建筑符号的意义是文化的象征,它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建筑符号同时表达了“能指”与“所指”两方面的功能,建筑符号的能指是其具体形式,所指则是其象征意义。符号的象征作用对建筑创作极为重要,它是建筑获得意义的关键。需要说明的是:建筑符号学在创立之初,仍然有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突出地表现在机械地搬用语言学的概念、术语,照搬语言研究的分析方法,关注语言意义的共时分析等方面。与之相对应,建筑符号学也正是试图在能指—所指的二元对立关系中对建筑形式进行代码化,寻求形式的所谓精确含义。正如某些学者指出的那样,这样做必然使建筑符号学在探究建筑意义的传达机制时过分依赖逻辑化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学的概念范畴,就必然把建筑形式的多义化的类比隐喻关系纳入单一的概念化、逻辑化轨道,于是建筑的艺术层面就在对其意义加以逻辑化的硬性规约中被无情阉割了,建筑符号学的理论探讨也就由此相当程度地远离了建筑作为艺术的重要层面———审美。建筑能够通过诉诸人类意指活动,产生丰富多样的文化意义。在这一点上建筑与语言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建筑又与语言有着本质不同,因为建筑不是通过概念化的逻辑语言,而是直接诉诸具体的图像来传达意义,由此形成的图像与意义的关系不是语言式的一一对应的严格的逻辑关系,而是多样化的隐喻类比关系。在这一点上,建筑作为符号事实上是“图像符号”,与逻辑化的符号与其所指的联系方式不同,它更加隐蔽、微妙。建筑的这一图像性本质在理论界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二建筑符号的文本特征

进一步而言,图像作为符号与语言符号的不同还在于它只在某些层面具有明确编码关系,这使它仅在局部层面上具备逻辑化象征特点;而众多尚未明确“编码化”的个人化因素的不断渗透则使图像符号在总体上表现出复杂的“文本”性质。图像并不和单词一样具有单一的功能含义,它更类似语句所具有的功能即能传达多样的意义,它是某种非语词性句子,可以被称为“超符号”。“超符号的典型例子是一种‘图像’陈述,诸如某人的照片;它不仅仅意味着‘某某人’,而且指‘如此如此微笑,戴眼镜,等等’(它可能仅仅是一种描述),或‘如此如此走路’,这显然对应于一条语词性语句”。在这里,符号传达的是多种编码关系共存导致的多义性以及由于某些编码阙如所产生的歧义性,即“有些‘符号’导源于模糊的表达组织联系,并传达大面积无法分解的内容片段;有些表达手段依据不同语境而传达不同内容”,因此,图像符号“就属于一种复杂文本,其内容范围所及,乃是从编码过的可靠鉴别单位到一段不确定话语或一块内容雾状体。建筑在总体上并不能够像语言那样传达什么具体而微的含义,这是最明显不过的事实。在建筑符号中诚然存在着某些要素,对之我们已经有某种类似语言式的象征编码,如圆拱被视为罗马建筑的象征,尖券被用来作为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象征;但建筑中也同样存在着众多“内容雾状体,对之我们目前尚难以依据既定的编码关系予以把握,正是这一点使建筑符号仅仅在局部上具备逻辑化的含义或象征,而在总体上则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复杂性”的文本。“甚至最基本的建筑构形总是文本”。

三建筑“第三”层次的意义与符号学的“能指”、“所指”等概念并行,语言学对建筑学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结构”或句段组合概念。在语言中,符号的结构表述是依据这样一种方式进行,即单字组合成词,词又组合成为句子,由此实现叙事和传达意义;这一点在建筑中也有类似反映,建筑构件组合成为符号,符号组合而成为建筑“文本”。对此需要指出:就建筑作为空间艺术而言,这一类比具有相当程度上的正确性,而其局限性则在于它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建筑审美的“时间”之维。长期以来,每每谈及建筑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人们一般总是把建筑与绘画、雕塑等静态艺术相类比,这诚然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出了建筑与各艺术门类的丰富联系,但建筑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表现为它不仅是静态的空间艺术,而且是动态的时间艺术,即人们可以在行进中体验建筑在变换的角度中呈现出的不同情境效果。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与绘画、雕塑等静态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与电影艺术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对此,正如爱格瑞丝特指出的,当代建筑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建筑与城市的关系问题,而人们徜徉在城市街道中观赏建筑,与观看电影时的体验十分相似,由此可以认为电影作为一种动态视觉艺术,和建筑有着更大的相关性以上我们谈到,建筑符号的图像性使它表现为一种复杂的文本特征,具有丰富的意义层次。这就涉及到一个建筑最小意义单元的界定和意义层次的划分问题,据此,本文拟借鉴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的符号分节理论做出分析,并藉此探讨其对建筑创作的方法论意义。在关于图像符号的意义分节的论述中,艾柯指出,图像符号就是作为最小意义单元存在的,因为它不能进一步分解为符号,而只能分解为“格”,它是某种非能指单位,不带有意义。

点击阅读全文

建筑英语词汇记忆策略探析

词汇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既普通、又重要。说其普通,原因在于所有人类语言经历解构、拆分、精简之后,最终都会落脚于词汇层面,可以说词汇是语言的原子级别构成要素,也是一种语言文化在微观尺度上最小的构成单位。说其重要,原因在于词汇是深度掌握及有效利用一门语言的基础,任何一门语言学习逻辑的起点,几乎都是从识别词汇、背读词汇、书写词汇开始的。而英语作为一种典型的表音文字,其对词汇掌握的精准度要求更高,否则更容易产生语义混淆、张冠李戴的现象。建筑英语进一步限制了英语词汇的范围,更强调高超的记忆策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建筑文化语境中,同一个英语词汇可能产生不同的内涵,甚至是建筑学范畴内专属术语。因此,从高校建筑工程类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角度出发,优化建筑英语的词汇记忆策略显得至关重要。由郭二莹、姜华主编的《建筑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2版)一书聚焦英语词汇知识,遵循英语学习规律,旨在培养建筑职业人才的实用性英语能力,有效夯实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英语的能力。全书包括三方面特色。

一、图文结合训练英语词汇记忆

《建筑英语》一书在词汇选择上紧扣建筑主题进行多维拓展,既体现出建筑专业英语的特色,也丰富了词汇类型。整体上,全书所涉及的建筑英语词汇包括三大类,分别是建筑文化类英语词汇、建筑技术类英语词汇、建筑生态类英语词汇,虽然直观上英语词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但主编人员充分考虑了识别记忆困难等问题,在每一单元都设置了大量的图文结合栏目,以图片的生动性、形象性促进英语词汇对号入座。如在第一单元关于世界建筑史的内容中,书中设置了Warming鄄up栏目,提供米拉之家、狮身人面像、君士坦丁凯旋门等建筑图片和英语词汇,模拟语文教材中看图填词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这些建筑名词。表音文字的词汇在未指明表意对象之前,是无法看出其所代表的语义的,该书采取图文结合的训练方式,非常契合英语作为一种表音语言的特点,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非常友好,可实现短时间内掌握大量建筑学名词、术语,降低学习难度。

二、基于口语练习提升英语词汇记忆

《建筑英语》一书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组织结构是相同的,包括TextA、TextB、OralPractices及TranslationSkills四部分,其中OralPractices(口语练习)是针对建筑英语词汇记忆提出的具体策略,很好地迎合了中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习惯。简单地说,英语词汇是基于若干字母构成的,所谓词汇记忆策略,就是记住字母组合顺序和字母对应音标,基于这一语言训练逻辑分析,口语是最直接的建筑英语词汇记忆策略。该书提供的口语练习均以对话文本呈现,可供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分角色演绎,在互动对话中增强对重点词汇的识别度。同时,口语练习模块一分为二,基础训练中注意突出陌生词汇,用加粗、引号的方式标明;拓展模块取消词汇标明符号的方式,采取长难句子表述方式。该书不同难度的口语练习,有助于建筑工程类专业英语教学中分层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词汇量。

三、基于翻译技巧强化英语词汇记忆

点击阅读全文

现代艺术对地域景观演进的益处

1斯堪的纳维亚概况

地处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是描述北欧国家的地域性名词,因此也称之为“北欧”,其中包括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和冰岛这五个国家,现有人口2500多万,是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达的现代高福利地区,所以人民享有较平均的、良好的生活水准,社会各阶层生活水平相对靠近。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均处于北极圈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春秋两季较短促,冬季漫长寒冷,气候反差大,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人与产品、室内、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产生了所谓的冬日设计。该地区整体的植物林缘、平静众多的湖泊、缓缓弯曲的海岸和柔缓变化起伏的地表,构成了平和、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众多设计师的灵感源泉。

2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地域性景观的演进历程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景观设计发展历程与欧洲大陆其他的国家相似。在20世纪以前,他们的园林多模仿欧洲的流行风尚,园林运用的设计要素和规模大小也有着一定的变化。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景观设计经历了启蒙、探索、雏形和成型四个阶段,受到了一系列艺术设计风格和设计运动的促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民族浪漫主义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和现代设计中的功能主义。1980年景观设计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景观的重复利用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1990年艺术和设计领域中极简主义的兴起,将斯堪的纳维亚景观设计中艺术与功能统一的传统推向了新的高潮。总体来说,北欧的现代设计有着普遍追求朴实、美观和实用的特点,形成了具有本土特征的、符合时展的地域性景观和园林,在现代设计中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其中尤以瑞典和丹麦在景观设计上的发展最为突出。

3现代艺术对斯堪的纳维亚景观演进的益处

纵观西方艺术的历史,园林设计的最佳状态体现在对当时的艺术、哲学、美学的全面研究和诠释时期。20世纪初,形形色色的视觉艺术运动不断涌起,园林对其引用和诠释大幅度地推动西方园林的发展,景观设计师成功地将艺术与园林融合。

点击阅读全文

宇源建筑学复杂性探讨论文

摘要:宇源建筑学是查尔斯•詹克斯在研究西方当代建筑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在这个理论中,詹克斯试图借助当代科学的最新概念解释西方当代建筑发展中所出现的复杂现象。相对于其前期的后现代建筑理论,宇源建筑学更加重视现代科学作为建筑创作源泉的合法性,并部分承认了高技派、解构派建筑的价值。查尔斯•詹克斯,一个总是与建筑界的是是非非联在一起的名字。

他曾经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不遗余力的鼓吹者,现在则正致力于建立一门“新”建筑学:宇源建筑学。一宇源建筑的概念关于宇源建筑,詹克斯写道:“如果说建筑必须源于自然和文化,它还应该拥有一个更大的源泉,即作为整体的宇宙。”并且,“在传统文化中,建筑总是具有某种宇宙的向度”。詹克斯所谓传统建筑的宇宙向度大概是指普遍见于东西方传统建筑文化中对宇宙的象征性指涉。他认为当代建筑也应当具有这方面的内涵,建筑的诉求对象应该转向宇宙发生论,其价值核心是进化与跃迁。詹克斯不是高技派,所以即便在这个大量借用现代科学概念的新理论中,他也不喜欢给予技术特殊地位。宇源建筑概念的提出表明,詹克斯开始关注现代科学发展对建筑学科的巨大影响,但并不等于他将放弃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他最关心的仍然是形式和形式的象征性意义,这一点决定了他在著作中选择实例的标准:所有被用来说明宇源建筑的作品都具有非常复杂的形式。詹克斯这样概括这些作品的特征:“通过波动的、流动的或结晶体的形式以及计算的模糊性表现了发生过程,其参照对象非常广泛。更符合宇宙发生论特征的建筑的下一个挑战是如何创造真正能够运动的局部,使居住者或参观者与建筑建立共生关系,积极反映宇宙发生的过程。”

显然,詹克斯寻求的只是一个建筑尺度的宇宙模型,这种模型与塑料制作的Sl5链式模型并无不同。它们并不是真正的宇宙,而只是针对外行的简易图像或简化图式。现代建筑运动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对居于建筑之上的特权范畴的颠覆,只有“人”被赋予建筑本源的特殊性,其结果是形式的简单化和建筑价值判断的历史性转向。詹克斯的做法刚好相反,他要求建筑重新对所有这一切表示敬意,在他的后现代主义理论阶段,这些范畴包括流行文化、历史样式、装饰和象征,现在则加进了生态、水滴、地形乃至宇宙———一切看上去很复杂和事实上很复杂的东西。二复杂、复杂,还是复杂密斯的“少就是多”同柯布西耶的“房屋就是住人的机器”一样是引发争论最多的现代建筑经典“教义”。最著名的抗辩是文丘里的“少就是烦”(m2((83(89"-2R)。詹克斯则将双重代码和复杂性置于建筑价值的核心,其早期的后现代建筑语言虽然表述复杂,但说白了,其实也只是要求建筑具备复杂的形式和容易理解的意义。在查尔斯•詹克斯的早期研究中,双重代码概念始终占据着核心位置,从]\世纪a\年代以后,复杂性概念转而被突出强调。

但不难看出,詹克斯最为关注的始终是建筑的形式,他所强调的意义与诺伯格•舒尔茨所强调的意义不同,更加注重从流行文化的角度来解释建筑。詹克斯曾经非常激烈地模仿尼采的口吻宣布:现代建筑已死。但这个预言却落空了,现代建筑虽历经艰难却顽强地生存下来,不仅牢牢占据着建筑创作受关注的极少主义等最新形态。反倒是詹克斯亲手“接生”的后现代主义在不过!"余年的大红大紫之后,骤然没落,而今已无法在建筑界主流话语中觅其踪迹。当然,詹克斯不可能甘心为后现代主义陪葬,为此,他就必须接受现实,接受科学技术影响建筑发展的合法性。科学技术作为建筑创作的基本推动力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核心观念之一,但詹克斯显然不愿意承认现代建筑对这些观念的占有。他认为,现代主义的建筑学是关于过程的。它关心的是建筑的形状———功能、技术、构造、光、空间以及使用建筑的手段,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在!#$%年出版的&’(*(+,-.(/01中,詹克斯将现代主义的气质归结为“创造2破坏”的精神分裂症,称它是现代城市和建筑异化的罪魁祸首345。所以,当他不得不接受科学技术影响的合法性时,他宁可选择能与更复杂、但更容易看懂的形式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概念。现代复杂科学似乎符合这一要求,因为它们很复杂,而用于描述复杂科学理论的图像却神奇而漂亮,很容易吸引公众的目光。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所引起的轰动效应应该是促使詹克斯理论转向的重要因素。以前,他大概从未想过复杂科学理论的简化版本能如此吸引公众。复杂科学所描述的世界观使詹克斯欢欣鼓舞,他认为:“我们获得了第一个后基督教的新型综合世界观,一个能使科学家、理论家、建筑师、艺术家以及普通民众联合起来的结合点。它是由所谓‘复杂性科学’阐明的新世界观。这种科学包括复杂理论、混沌科学、自组织系统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

高谈混沌学、非线性、大爆炸、分维几何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好莱坞电影中动辄开讲黑洞蒸发、奇异吸引子、蝴蝶效应、*维空间。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科学家与公众、既复杂又有吸引力的结合点。但不幸的是,由于复杂科学在技术方面的复杂性,艺术家、建筑师、民众通过媒体或科普读物所了解到的充其量只是这些理论扭曲了的流行影像。面对芒德勃罗集合的计算机模拟图,我们只是为这复杂、漂亮、神秘的图形所吸引,谁真正理解分维几何学的原理,或什么是芒德勃罗集合?作为宇源建筑学的倡导者,詹克斯本人又何尝能够真正理解复杂性科学呢?复杂性科学理论被詹克斯看做解释当代建筑现象的最佳依据,由此他也改变了对许多建筑现象的评价。詹克斯曾是解构主义的坚定反对派,因为他从解构主义中看不到任何可以理解的意义。正如埃森曼所表达的:建筑只是其自身,不必在建筑之外寻求其意义的解释。所以,在01中,他对包括解构主义在内的新现代主义冷嘲热讽:“新现代主义充斥着熟练的游戏和玩笑,有时候其创造者自己都被蒙蔽了。……每当想到现代主义两百年的舞蹈演变为足尖旋转的表演,你不由得要发笑。”345但在后来的《跃迁宇宙的建筑》中,解构主义却被当成体现新世界观的最佳建筑形式,因为詹克斯从解构派的作品中发现了复杂性、非线性和自组织系统。“突然跃迁在自然界的所有尺度上存在,并且与自组织过程相联。”

同时,“由于积极的反馈,自组织系统对最小的信号也非常敏感”。那么,符合这种原理的建筑必然是极为复杂的、多重的和矛盾的。解构主义恰好具备这些特点。因为同样的理由,詹克斯也曾为一部分高技派的作品平反,但不包括福斯特的建筑,大概是嫌它们的立面太简单了吧。当然,詹克斯所谓的复杂不是无限制的,他仍然强调整体。所谓的复杂性是有组织的复杂性。后来他又用“组织深度”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因为自然和文化总是向更高的组织水平跃进,其基础是差异,是差异保证系统远离平衡态,避免完全的混沌。组织动力和丰富性的最主要来源是“想像力”,“想像力对‘灵魂及其能力全体’的控制成就了具有丰富的多重意义的新艺术作品”“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可以融合无关的事物,为分散的材料建立整体。”3!5简而言之,建筑创作就是“一种追求艰难整体的努力”詹克斯的后现代建筑理论的重心在“意义”上,他的新理论则更加倾向“复杂”。三宇源建筑学的语言詹克斯从现代复杂性科学中借用了大量概念,用来限定宇源建筑学的语言,其中的核心概念是:突变、自组织和自相似性。自相似性是指分形系统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结构的相似性。但“自相似性是一种变形的模拟,而非严格的复制”./0。所以,自相似性不是单调或雷同,其结果是整体结构下的丰富形态。芒德勃罗图中的无穷变化可以证明这一点。詹克斯认为当代的“有机建筑”表现了自相似性,它通过模拟自然事物将对象的自相似性结构转变为建筑形态的自相似性。显然,詹克斯重视的是建筑造型,也正因为如此,他有些牵强地将一些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实验作品拉进宇源建筑学,其共同特征是具有相当复杂的外观或仿生形式。奇异吸引子是有组织混沌的动力来源,是混沌系统获得秩序的基础。詹克斯当然不会放弃在建筑中为其寻求对应物。从他对戈夫设计的拜文格住宅的平面中的螺旋坡道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他是如何理解这种转换的。拜文格住宅的平面中不可能有什么奇异吸引子,只要将其理解为渐开线就可以理解这个平面的组织关系,只是与混沌学家用于描述奇异吸引子的图形有某种相似之处。这种图形或表象上的相似性正是詹克斯确定建筑语言的基本法则。对于与非线性和突变概念对应的建筑语言,詹克斯的处理方法是一样的。“波状的平滑增长”结合“折形的突变”,建筑中各种波形曲线和突然的皱褶成了非线性和突变在建筑中最有力的表现形式。他用这种方法来阐释埃森曼、哈迪德、甚至中国传统冰裂纹装饰。也用自己的设计来解释这种对应的原理。这些设计挺有趣,很容易理解,但看不出有什么必要非得与玄奥的非线性和突变扯到一起。那么,这些复杂观念的表现形式如何才不至于导致混乱呢?詹克斯给出的答案是:组织深度,真正具有创造性的建筑设计不能消灭差异。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