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焦虑心理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为了解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焦虑与压力状况,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约22%的本科毕业生存在焦虑情绪。同时,分析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焦虑和压力来源,并提出了缓解焦虑和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毕业论文;情绪;压力
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1]。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的情景时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模式,它是个体的生理、心理反应和刺激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2]。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考核大学生专业素质、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压力和焦虑被定义为一种症状,表现为情绪疲惫和个人目标实现程度降低[3]。压力和焦虑可能是导致本科生学习成绩不佳的最早原因[4]。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从论文完成的主体角度,探索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焦虑和压力的因素,并提出缓解焦虑和压力的措施,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教高函〔2018〕8号),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振兴本科教育,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焦虑的状况
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于2020年4月通过问卷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本科毕业生的焦虑状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36名本科毕业生,男生11名,女生25名,该问卷有20题,从“没有或很少有时间有”到“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分别给予1~4级评分。反向计分后将所有题的得分相加得到粗分,用粗分乘以1.25后取整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SAS标准分以50分为分界值,50~59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焦虑,70以上为重度焦虑。结果显示,36名被试者中,轻度焦虑4人,中度2人,重度2人,毕业生中存在焦虑的占22.22%。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焦虑和压力的主要来源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资料与方法;心理特点;心理护理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紧张恐惧部分患者进入医院就会产生不同程度地恐惧、抑郁焦虑冠心病对患者是一个很强的心理刺激、多疑自卑患者住院后对自己的病情都很关注、否认心理部分患者不承认、不能接受自己患病或病情加重、盲目乐观部分患者缺乏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责任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健康教育通过在病室内针对性地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录像、板报等形式对患者进行介绍冠心病的病因、病理、发作诱因、治疗和预后等知识等,具体资料请详见: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有效地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3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论文关键词】冠心病;心理特点;护理
2007年1月一2009年1月期间,我们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加以分析,积极采取疏导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3例患者均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确诊,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42~8O岁,平均年龄58.4岁,病程1h一20年。心绞痛71例,心肌梗塞9例,心力衰竭3例。文化程度:大学23例,中学4O例,小学14例,文盲6例。职业:干部21例,工人33例,农民29例。
研究目的
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发展对其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开展是培养我国体育人才和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本论文拟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体育学、心理学为主要学科背景,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基础研究。把全面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和青少年儿童核心竞争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推动和促进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开展。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用于研究全过程,参考和借鉴学界相关研究成果为我所用;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形式,主要用于教练员对身体影响理论分析的框架搭建;3.测量法:主要通过搭建的身体影响指标对实验对象身体形态数据采集,收集身体影响指标;4.心理测试法:主要采用心理投射(HTP)测试实验对象心理影响指标;5.数理统计法:主要运用SPSS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验结果。通过对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搭建训练对身体形态影响的指标;向13名体育舞蹈运动训练专业教师、教练发放问卷,对实验组(150名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学生)和对照组(50名未接触过体育舞蹈训练的学生)进行基本身体形态测试和心理投射(HTP)测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探寻体育舞蹈训练对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1.体育舞蹈对女子的体重、腿部形状的改善明显;2.参与体育舞蹈运动训练能显著提升青少年的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和50米跑等项目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柔韧、速度、力量和爆发力等身体素质,从而达到提高整体身体素质的效果;3.数据显示参与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对青少年在情绪焦虑维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具体对青少年的稳定性、强迫性、冲动性、主观片面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对急躁和压力感有影响。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负担等因素,数据显示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焦虑总分均随被试年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参与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实验组焦虑得分增速较缓慢,而对照组增速较快。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焦虑程度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参与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可有效缓解此阶段的焦虑心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青少年的焦虑度,并使焦虑心理维持在较低的范围内,提高焦虑情绪测试的合格率;4.数据显示参与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对青少年在情绪抑郁维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分别对接受训练者的压抑性、忽略性和情绪抑郁具有显著的影响,对动力低下、没耐心、情绪低落有所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参与者的抑郁程度:实验组和对照组按年龄求抑郁总分求均值,得出年龄段的抑郁平均分。数据显示实验组抑郁总分波动较小,有所增长,但增长非常缓慢;而对照组的抑郁总分数据随年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且增速显著。说明青少年的抑郁程度会随年龄的增长逐年递增,参与难美项群运动能有效控制抑郁程度的增长趋势。数据显示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对青少年的情绪抑郁有显著优化作用,并在人格维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对接受训练者的不稳定性、社会向性、支配性和人格总体上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对接受训练者的活动性、随意性和自卑性有所影响上降低了参与者的抑郁度。5.参与体育舞蹈运动训练,能显著发现参与运动训练的青少年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改善情况,通过对身体形态和素质的促进作用,使其大脑和神经起到刺激作用,训练者能在训练中熟练掌握动作,在竞赛中提高自信和自我肯定程度,从而对其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结论
1.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对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有显著优化影响,尤其是在体重和腿部形态。2.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对青少年在柔韧、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对提高整体身体素质有显著的优化效果。3.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的发展有显著优化作用,并同步对其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4.参与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可减缓青少年在8-14岁阶段焦虑、抑郁情绪随年龄递增的趋势。5.青少年在8-14岁阶段的人格发展呈现分散紊乱状态,参与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对其人格影响具有显著有效的稳定作用,利于促进培养良好的社会性健全人格。
论文关键词:生活方式;社会转型;社会焦虑
论文摘要:社会焦虑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以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和建构功能,为我们解释社会焦虑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而其固有的范式又为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常伴随着社会诸多方面变革的社会事实,这些社会事实一方面孕育了具有现代性特质的价值因素,促成了现代性社会的渐进生成;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并解构现代性社会生成的不和谐因子,社会焦虑便是其中之一。社会焦虑不仅给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烦恼,而且也给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带去了尴尬。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建制,提醒着人们必须对焦虑的社会事实进行关注并诉求适时的理论来解释,进而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路和办法,以此减少转型时期的社会动荡。
一、社会焦虑的一般性分析
1.“精英症”及其焦虑的社会事实。2004年均瑶集团总裁王均瑶英年早逝;爱立信中国区负责人杨迈猝死在跑步机上;2005年初中国社科院学者萧亮中,猝死时年仅32岁;2005年4月10日著名画家陈逸飞又“突然”的离我们而去。像这样的事例最近这几年屡见不鲜,他们大多数人是企业家、学者、艺术家等知名人士,他们是成功的象征、社会的中坚。从群体分析来看,他们是社会中的精英群体(社会地位比较高,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某种意义说都可以列入其中),可是,现在他们中的一些人却病了,过劳死、亚健康、心力衰竭、心理危机、抑郁、焦虑困扰着他们的生活,由此成了“精英症”患者,面临着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危机。[1]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显示,这类群体的健康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从阶层理论来看,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浓厚精英文化氛围的国度里,他们的能量和影响力是其他社会阶层所不可比的,他们的示范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他们中一些人却被焦虑的情绪所纠缠着,有的甚至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本文之所以关注精英群体并以“精英症”这一现象为切入点,来关注社会焦虑问题(社会焦虑是指在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2]),原因在于,一是引起人们对焦虑问题的高度重视和警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精英们关注更多的是“鲜花”和“掌声”,而对精英们焦虑等病症关注的却很少,在我们的意识里总以为焦虑更多地发生在弱势群体里,但就近几年的资料显示(如零点调查公司对415位北京“白领精英”的社会心理调查显示,心理疲劳程度在等级3及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了61.4%[3]),他们的生活状态却出现了问题,很多人长期在一种焦虑状态下进行生活和工作。二是精英们在整个社会评价系统所处的顶级地位。他们的角色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牵动着整个社会的趋势走向。精英们尚且如此,其他群体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新完成的一项调查(2134人参与)显示,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常态——34.0%的受访者经常产生焦虑情绪,62.9%的人偶尔焦虑,只有0.8%的人表示从来没有焦虑过。[4]“郁闷”、“烦恼”已成为当今人们的口头禅,这也在进一步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已不再为我们所满意,生活已失去了往日的平静,进入了一种“焦虑”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于社会中的不确定因素而在民众中产生的压抑、烦躁、不满、非理性冲动、抑郁等紧张心理的集合,这一集合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社会张力,最终以社会冲突或其他方式释放出来。”[5]一定意义上,焦虑的社会事实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和思维世界。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高职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预防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等进行讲述,包括了自卑感强,情感极其脆弱、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程度高、自身对就读高职认识不明确,悲观、厌学,心理压力大、完善思想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增强其就业信心、加强学习指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各种竞争日益加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显,作为当代大学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学生,除了具有和其他青年大学生一样的心理问题外,由于社会、家庭、个人认识水平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产生了自卑、焦虑、悲观、厌学等一些独有的特点。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职;心理特点;预防建议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2O世纪8O年代初的“职业大学”开始,迅速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分支,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来自身心发育、情绪变化等方面的心理困惑与不平衡,使许多学生陷入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其自信心、学习能力、人际交往、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解能力等方面都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研究和探讨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并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把高职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
1高职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
作为青年学生,高职生与其他同龄的在校大学生一样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人格特性的可塑性较强,心理冲突表现明显,有许多的心理问题亟待解。如世界观和理想的缺失、意志力和耐受挫折力缺乏、内心依赖感和孤独感强、嫉妒心和虚荣心严重、自负与自卑两极倾向严重、价值观和成才观偏离、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协调等。但由于传统偏见、高职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及青春期人格发展的局限,致使高职学生形成了一些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