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进行的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成长的研究都指向了教师的反思,认为教师的发展就是经验加反思。在我国,倡导教师对自身实践的反思,已逐步成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话题。下面主要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就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谈一谈我的实践与思考。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依据的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出发,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实现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的改善和优化,从而促进自己专业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过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教师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教学活动,才能不断改进自己。记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即使20年的教育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也曾在一本教育专著中看到一段令我感慨颇深的话,文中说:“教育重在反思,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反思性实践过程是一个有效的动机激发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也是做出新计划产生新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目的。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和方法
1、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学反思作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为广大幼儿教师所接受,一些幼儿园也已经把教学反思作为一项教学日常制度。但是,教学反思的效果如何呢?笔者发现,相当数量的幼儿教师并没有通过教学反思实现改进教学的目的,更不用说通过教学反思迅速成长为教学名师。究其原因,多是教学反思脱离了其本质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学反思进行反思和追问,以回归教学反思的本真。
一、何谓教学反思
杜威认为,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这一概念清楚地揭示出,反思的对象是问题,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问题的反复思考,以获得对教学更加科学、准确的认识,从而改进以后的教学。如果要给教学反思下一个完整的定义,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之后,联系相关教育理论,对自己完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尤其对其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批判性思考,寻求补救措施,提高今后的教学能力的思考过程。教学反思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思维,它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问题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杜威也认为,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事实也证明,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进步多是从对自己教学中产生的问题、疑难和困惑开始的。反思就是对这些问题、疑难和困惑进行反复思考,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简言之,教学反思始于教学问题。没有围绕并致力于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反思活动,不是真正的教学反思,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和效果。
(二)研究性
摘要: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1,可见高素质的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反思。可以说,幼儿教师想要得到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在教学中贯穿反思。本文以教师自身出发,以强化反思意识和提高反思能力为切入点浅谈反思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反思策略
申继亮,刘加霞认为教学反思的含义: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对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2因此,我们可以从此定义中看出教学反思要求教学主体主动的、审慎的、积极的、持续的、深入的去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一、强化反思意识
舍恩理论证明,既然人们不可能在每种情况下都重新设计自身的行动,那么,个人必须掌握一种能在任何情况都有效的行动理论,而这种行动理论来自目的明确的个人意识。人们的行动理论存在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名义理论,即人们宣称自己的行为所遵循的支撑理论,通常是以一种固定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甚至自己也信以为然,这即是反思意识的培养;第二种则是应用理论,即人们实际运用的行动理论,这只有通过观察人们的实际行动才能够推断出来,此即是对反思意识的良好运用。笔者认为,关于反思意识的强化,莫过于投入自主性,增强责任感,二者相辅相成,能共同作用于意识。
1.自主性
一、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形式
(1)写教学后记。新课改后,音乐课堂日显丰富与动态,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非常需要教师课后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把满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地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为进一步交流与反思提供第一手的素材。如某一初中音乐教师在其公开课《采茶舞曲》后,颇有感触地写下:歌曲《采茶舞曲》若单纯作为歌曲教唱,会略单调,我因加入了茶文化知识介绍,茶道表演,及采茶歌录像片段,并科学进行引导,使整堂课内容变得丰满起来了,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真正让学生体味到课改教学给学习带来乐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从中体味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及茶歌与劳动的密切关系。她写的这些正是她这堂课成功之所在。
(2)做案例分析。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教学现象,及时收集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反复的分析与研究,并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也是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某一教师的欣赏课《春节序曲》,教师先以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场的画面导入,使学生沉浸在过大年的喜庆气氛中,而后以小组为单位、以各种表现手段创设春节的气氛,有的小组表演小品,有的小组表演舞蹈,有的小组写春联、贴窗花、放鞭炮┅┅真是好不热闹。但听课教师对本课却颇有争议,认为本课从表面看,学生又作诗、又表演、又舞蹈、又写、又画,什么都有了,惟独没有音乐。课后该教师对本课作了认真的反思,认识到本课中自己没有处理好“综合性与音乐性”之间的关系,“音乐课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音乐课的综合,要把握好‘度’”,并写成案例存档,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观摩他人教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促进发展。笔者每次听优秀教师上课归来,总是感触多多,想想同样一节课,自己会怎么上,别人怎么上,其中的差距在哪里?通过不断反思,提高自己。
(4)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有条件的教师每学期把自己的一节课或数节课的教学过程用摄像机摄下来,通过再现自己的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是教学反思的一种较好的手段。笔者曾请一同事帮我拍一节课教学录像,看后简直“大跌眼镜”,“毛病”竟如此之多!之后有意识去改掉这些“毛病”,例如很多的“口头禅”,再看自己后来的上课录像,感觉顺眼多了。
(5)用网络论坛交流。现代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教师的交流反思提供了新的手段。在教师网络论坛中,来自大江南北的老师们可以消除地域屏障、学科界限、身份高低、平等的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是一种很好的反思交流形式。目前各市区教研室多有专门的网页和论坛,如*区音乐教研网,*教师教研网等,都是教师很好的交流平台和精神家园。
教师眼里的学习困难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缺点和不足,是由于教师习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如衡量学生的发展.只有分数做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只用上课是否乖乖地听课、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作为惟一标准:衡量学生是否聪明.只用反应速度的快慢作为衡量标准。而事实上.衡量不能单单只有学习成绩一个标准.还有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的价值观等等。衡量学生学习方式的好坏也不能用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作为惟一的标准.对一些孩子来说.坐下来静静地听教师讲课是比较适宜的方式.而对另外一些孩子来说.也许通过争论或者讨论来学习更有效。对一些孩子来说.他们希望动手操作、动手实验来获取知识.还有一些孩子希望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学习。至于衡量学生是否聪明.单凭脑子反应速度的快慢更是不科学的。由于人天生就有气质的不同.有的人反应速度快.忘却的速度也快,而有的反应速度慢.但是掌握以后忘却的速度也慢,我们很难说哪种气质的人更聪明。那么教师该如何看待学习困难学生的一些特点呢?
第一。建议教师换一种思维方式。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那么他可能是一个发散性思维比较好的学生有的学生写作业很拖沓,那么他可能是一个仔细周全的人;有的学生非常懒惰.那么他可能是个非常放松的学生等等。如果把学生不可忍受的缺点换一种角度去看.就会变成了一种积极的品质.教师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多好的期望.而教师的期望是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
第二.教师要成为学生强项的发现者。在教育发达的国家.如果你要问老师“你们班谁是最好的学生”7他们都没办法回答.因为在他们眼里,所有的学生都一样.只不过他们表现在不同的方面而已。如有的学生是语言高手.有的是写作高手.有的是画画天才.也有的是运动健将等等。他们把学生的特点分得很细.每一方面都有不同的学生擅长。
第三.建议教师为学生建立档案袋。虽然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档案.但传统的档案里面只有薄薄的几张纸.记录学生的成绩。但是在国外一些学校.档案袋里面的内容却丰富多彩.有学生的作品,如学生写的作业,画的画、制作的小手工.还有学生得到的奖励等等。这些内容.详细地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轨迹.成为发现学生优点和长处的重要资料。档案袋还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为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方式奠定基础。
第四。教师要多反思自己的问题。有关教研机构曾对200名中小学教师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形成的原因.只有2.7%的教师认为是因为自己教得不好。大多数教师都归因于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
这表明.教师对自己在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并没有足够重视。而学生却认为.学生有学习困难.有35%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的专家更是提出一些这样的观点.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些表明.教师在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过程中是有一定责任的。有一位数学教师.诉说他的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在区里有名.而不好的学生只能得几十分甚至十几分。后来听了他一节课.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这位教师讲课速度很快.而且很少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他的课是教师拽着学生往前跑.有一些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掌握所教的内容,而且思路也快.所以学习成绩非常好.而跟不上的学生.就落得很远。这个例子说明.教师本身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很大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