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教师绩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教师绩效工资的性质;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潜在风险等进行讲述,包括了从工作报酬的构成来看,教师绩效工资是一种高激励的外在报酬、从变动程度上看,教师绩效工资是一种高争议的变动性工资、绩效工资的实施是否能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绩效工资的实施是否会对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研究认为,教师绩效工资具有正向激励功能,但也会对教师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在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时应对其负面影响进行控制。
【关键词】教师绩效工资
1研究背景
2008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目前所实施的绩效工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绩效工资,而是以职称工资为主、绩效工资为辅的一种组合性工资。这主要是因为,在未推行绩效工资改革之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结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贴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四部分组成。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后,也仅是将原有的津贴补贴部分替换为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在工资总体中的比重并不大。因此,本研究所指的教师绩效工资并不是与学校发展状况完全联动的严格绩效工资,而是在政府财政支持下,依据教师业绩对教师部分工资所实施的一种再分配。
一、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培训有着强烈的中国特色,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教师培训过程中地位僵化
一段时期,基层的教师培训在组织实施上具有从上而下的命令式硬行性,在某种角度上带有强烈的行政性和权威性,导致基层教师的地位只能处于盲目顺从和消极服从的位置,长期的被动地位容易形成一线基层教师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懈怠。
2.教师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的范围较广、人数众多,进行一般的教师培训只能选择共性的问题进行强化和解决,这使得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缺乏对一线教师、新进教师等不同层面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作用,丧失了教师培训应有的价值。
1新时期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要求
高职教育主要是教授能力为主线,为行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包括应用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主要是针对人才的实践技能和一线工作能力培养,教学强调的是实际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教师在设计教育方案和传授教育知识都要系统化、规范化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育模式来制定符合要求的教学计划,要让学生感受到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来安排好高职教学内容。因此,高职教师除了具备“传道”的道德素质和“解惑”的专业知识外,更要具备“授业”所需的高超的专业技能。高职教师重点体现在“职”字上,要求具有很强的职业技术能力、动手能力、实践经验,并且具有将职业技术能力与经验传授给学生的一整套教学方法。高职教学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高职的课堂就是“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就是教学的阵地。因此,新时期要求高职青年教师扮演好五种角色:导师、教授者、管理者、咨询者和师傅。
2高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现状
2.1教学绩效评价没有体现
高职教育的特点因为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教师教学绩效也有不同的要求。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但目前,高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缺少系统的工作分析,没有体现出高职教师的特点,主要采用惩罚性评价为主,评价只重视结果,缺少对能力的关注,不重视过程,不重视教学潜力的发掘。
2.2评价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一、传统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特征与问题
1.传统教学绩效评价特征
我们对部分高校进行了走访,通过调研发现了高校的现有教学评价制度设计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存在目标导向的偏差,已经成为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的严重障碍。具体来说,现有的教学评价活动呈现如下特征:其一,从评价对象上看,重视对教师个体评价,忽视对学科或教学单位的评价。多数学校的内部教学评价对象仅限于教师个体,对下属教学机构基本不作评价和考核。这导致很多教师教学活动缺少团队合作精神,浪费了资源,不利于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其二,强调对课堂效果的评价,忽视教学过程其他环节的评价考核。课堂效果是教学绩效的核心要素之一,但对课堂效果进行准确评价存在很多困难。因此仅限于对课堂效果的评价,容易导致对教学绩效评价的扭曲和误判。其三,评价主体单一,部分学校存在过度重视学生评教的倾向,学生的意见能在一定侧面反映教师教学情况。但不能否认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的不足,对教师授课情况的判断能力存在局限。因此单一学生评价难以全面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弱化了教师对学生引导作用的发挥,削弱了教师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其四,对教学的评价结果存在过度使用的倾向。部分学校将教学评价结果直接用于学校年度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这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高校职称评定涉及广大教师的根本利益,这种做法导致青年教师对评价结果过度关注,师生关系因此异化。教师间的恶性竞争,也影响到教师间合作,不利于教学团队建设,从而制约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2.传统教学绩效评价的消极影响
由于评价主体单一化,过分重视学生评教的情况带来了一些恶果。其一,师生关系异化。很多青年教师由于顾忌学生的评价打分对自己的影响,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现象疏于管理,不管不问,助长了学生的不良习气。其二,抑制了教学改革,导致教师上课过度追求趣味性,忽视科学性。学生对教师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学生评价以课堂效果为主,重视课堂的趣味性。根据我们的调查,部分学生对研究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不适应,由不适应到抵触。不适应的原因在于受到了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认为老师讲得越多越好,越具体越好,越详细越好。对教学方法创新也是有抵触的。老师讲的多学生看的就少,学生花时间少了,学习就轻松了。所以,当教师希望通过少讲而让学生自己更多地去阅读、思考和研究的时候,学生就不愿意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了,学生就不高兴了;若再给他一点有挑战性的问题,他还会觉得老师在难为他们。其三,将学生评教作为对教师奖惩的唯一标准,恶化了教师关系。教师为了取得好的评价结果,彼此间协作关系演化为竞争关系,甚至恶性竞争,影响到团队合作。为了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彼此在教案、课件的使用上防范,相互封锁,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及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过程导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高校教师主要任务仍然是教学,培养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对教师的绩效考核更应较多考虑教师在教学改革或课程设置上花了多少精力,在培养学生方面投入了多少心血,在育人的方式方法上采取了多少措施等,因此,在建立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能定量的教师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任务绩效,也应考虑不能定量的工作态度、育人效果等周边绩效,围绕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态度与行为进行综合考核。
注重个人绩效考核,团队绩效关注不够高校教师工作特点决定其离不开团队合作,因为个人知识能力的局限性,单个教师很难独立完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一般需要广大教师的通力合作。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具有团队的意识是教师周边绩效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当前国内高校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只注重个人绩效考核,忽视团队绩效,这样的考核体系必然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唯我独尊,抹杀团队的作用,长此以往引起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工作满意度下降,不利于高校营造团队和谐的工作环境。
过分强调任务绩效与奖惩的关系,忽视周边绩效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教师绩效考核的做法仅局限于制定表格、填写表格、考核打分这个层面上,用不同的数学量化方法来评价教师绩效,形式和内容单一,教师单方面完成,缺乏考核对象的相互评价,看不到绩效差距,除考核结果量化的不同外,其余整体划一,一视同仁。这样的考核是缺乏整体性的,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绩效水平。考核过程中,绩效考核的主导方向往往是偏向教师的任务绩效完成情况,以教学课时和科研成果来评价教师绩效,缺乏对教师个体发展的指导,缺乏对教师已取得成绩的表彰和激励,缺乏相互交流学习的开放平台,导致教师的潜能得不到重视和开发,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降低,教师养成急功近利的德风、师风和教风,造成在绩效管理中教师更重视任务绩效的完成,而忽视周边绩效的提高。
完善周边绩效考核内容通常我们的绩效考评都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这已经成为考核的“规范”动作。笔者认为,这四项内容其本身就是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的综合考核。在实际考核中,对任务绩效的考核基本已形成模版,易于操作,但对于周边绩效很少考核,甚至不考核,在考核体系指标中,规定得较为模糊。因此在完善绩效考核内容时,必须正确处理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在考核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在实际考核中,可将周边绩效从上述四个层面进行细化,再予以量化,确定为考核指标。
明确周边绩效管理流程开展周边绩效管理时,首先要明确其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标准,这使学校拥有考核的依据,教师拥有自己的行动指南;其次对周边绩效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分析,对检查分析结果要及时公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断促进绩效改进;最后,要及时合理地进行奖励,激发教师参与管理的热情,这样有助于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协调趋同,从而使教师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健全周边绩效反馈程序考核结果的公布并不意味着绩效管理过程的完成,还应有健全的长效反馈机制,周边绩效的反馈机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周边绩效的内容定性描述居多,容易给被考核者主观性较强的感觉。考核者应根据考核结果、教师个体特性,设计反馈面谈计划,要充分考虑教师对考核过程有疑虑的问题,并加以澄清说明;第二,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进行面谈,就达成共识的问题,应制定改进计划,明确改进重点。对于暂时有异议的问题可再次协商面谈。这样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教师更能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同时明确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面临的困难,并更好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将问题和矛盾消除在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