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教师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论文关键词:声乐教师角色特征双重性育人性复杂性长效性
论文摘要:声乐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征具有双重性、育人性、复杂性、个体性、长效性等特征。声乐教师只有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些特征的前提下,才能相应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人格素质,同时也在提升着自己的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声乐教师的素质结构和素质的完善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艺术情操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完善,与声乐教师的素质直接相关。“教师素质”的内涵很丰富,国内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不胜枚举。声乐教师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角色的特点、合格的声乐教师的心理素质、声乐教师的威信与人际关系及其声乐教师素质的完善与建构等,都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仅就声乐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征方面谈一些管见。
一、职业角色的双重性
古今中外,教师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职业而存在的。声乐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有着自身的特点,从事声乐教师的人也自然会形成相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角色特点。
声乐教师是艺术工作者,创造和传播着人类的声乐文化;声乐教师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者,从事的是审美教育,为社会培养和塑造歌唱人才。因此,声乐教师既属于知识分子,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分子;声乐教师既是社会职业者,但又是特殊的社会职业者。这就决定了声乐教师的双重性特征。
论文关键词:继续教育职业成熟度发展过程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根据教师的成长规律,指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成熟度。
职业成熟度是指某种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相关经验、成功动机、事业心责任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完善程度。衡量一个教师的职业成熟度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成就感的向往水平。这种向往越充实,越强烈,越实际,则其成熟度就越高;二是承担责任的愿望与能力;三是对其工作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教师职业成熟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影响质量期(25一30岁)、迅速进展期(30一35岁)、高原期(35一45岁)、成熟期(45一55岁)四个发展阶段。如下图:
如何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是我们继续教育工作应探讨的课题之一。
一、影响质量期(25一30岁)的职业培训
高师毕业的教师,在任教的2、3年内,处在影响质量期。虽然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新,学历层次比较高,基本素质比较好,但是他们缺少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能力。表现在课堂上组织教学不好,讲课的速度过快或过慢,抓不住重点、难点,控制不好教学局面,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这是新教师影响质量期的一些特征与表现。调查中,校长们普遍反映,青年教师骤增,教学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则是教学基本功薄弱。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青年教师要把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必须首先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数学,无论在国内教育中,还是在国外教育中,对于职业技术教育而言,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欧美教育中,例如德国的义务教育长达12年,很多职业教育已经在中学课堂里实施的,这也造就了德国在一些专业化设备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此外,一旦德国的受教育青年完成了中学教育,还必须接受一定时长的义务职业教育。美国的一些非常普通的中学都已经把职业教育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来学习。作为我们的领过日本,在很多以前就把职业教育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初中阶段的教育就开设了很多专业的技术类和家庭类课程,另一部分是来自高中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并且把这些课程在实践中让学生来体验和学习。这些欧美国家和日本在职业教育方面与我们的办学方式完全不同,给我们的职业教育新的启示。我们不难看出,在办学主体方面,国外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发展模式。除了政府为主体筹办的公立职业教育机构以外,还出现一些社会上的针对企业、社会工作人员、学生和各种社会团体在内的专业培训机构。另外,国外的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呈现立体化,具体表现出办学形式的灵活多样,这在国外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设定和招生对象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最后,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经费来源方面具有很好的安全与保障,首先,经费来源和其他教育比较起来,渠道比较多样化,没有这个足够的经费保证是很难实现和完成的,从这些发达国家来看,我们发现,这些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和西方欧洲国家在培训经费来源方面并非单一的依靠某一个方面来源,而是筹集渠道非常多,也非常的固定。既有来自国家政府的专项拨款,而且还有很多主要由企业负担、社会捐助、私人设立等的资助。数学虽说在很多人看来属于基础学科,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数学教师不单纯是对学生理论进行教学,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实践,所以这不单纯是对学术教师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需要把相应的知识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到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的高职数学教师的未来发展带来以下启示:
1.积极建立数学教师发展奖励机制
针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结合现有情况,要积极建立一套利于数学教师发展的奖励机制,引导数学教师教育理念和思想的转变,重视对数学教师宣传和教育的力度,逐步形成一种乐于奉献、具有正能量的职业氛围。同时,建立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科学、完善和效果显著的晋升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有优良的师资队伍、鼓励数学教师进行实用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晋升制度,可以借鉴和效仿新加坡的数学教师晋升制度,以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高低和数学教师对于实用型企业项目的研发和生产等作为重要的评估体系。当然对于这些评估体系,我们还需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只有良好的评价效果,才能对数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态度,工作和职称职务等等方方面的事情做出合理的评价和有序的晋升,这样才能对其他人起到激励作用。另外,为了对在职数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起到正面影响,可以考虑到企业参加培训可以减免一定的课时,并带薪培训,这样可以增加数学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培训的积极性,同时鼓励一些数学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改进方面的共组,同时保留数学教师在校职位等。
2.改善数学教师发展的大环境
政府或主管部门要从教育资金专项方面,平衡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均衡二者之间的资金投入比例。顺应职业教育和普通普一体化的世界性潮流,改善数学教师发展的大环境,让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师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此外,摒弃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积极树立现代化人才培养理念。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同等重要。国家在招生政策上要向职业院校倾斜,适度压缩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比例,奖学金政策吸引一部分优秀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从根源上提高职业院校的质量。最后,国家或地方政府要建立职业技能发展基金,目的是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为再就业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会职能,强调服务意识,进一步减少了企业为员工培训支付的巨额培训费用,节省成本,同时可以为企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了高素质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3.促进数学教师入职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前言
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它是我们在全球化竞争当中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因此教育肩负的使命从古到今,乃至于未来都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教育发展,从而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兴衰,因此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与效能是我们身为教育者不断努力的目标。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产出相关科研成果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在职业学校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核心者就是教师,社会对他们的考量不仅仅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和提高科研水平,亦或是教师是否是“双师型”载体,而且还包括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处于中职教育当中的教师是正值青春年华、缔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中职学生争相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角色价值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师德绝对不仅仅是个人品德问题,而是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
一、师德概念界定
纵观我国针对教师的法规和政策,在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八条规定里头就明确教师的师德准则和师德规范,即教师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经2008年和2011年分别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分析,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师德的标准规定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最为显著和详细的是2010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建设,即“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2014年为贯彻讲话精神,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首次划出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即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对学生实施性骚扰等都属于违反师德。同时明确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条件的重要指标,以及违反“红线”的责任追究等内容。《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六大长效机制。《意见》称,要创新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摆在高校教师培养首位,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
二、中职学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由于整体素质偏低,“问题”学生偏多,它的特殊性导致中职校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性,其师德师风也会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一些问题: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师德师风建设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关注。文章分析了师德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重点阐述了加强师德建设在提升职业教育形象、促进受教育者健康成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师德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教育行风;教育形象
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正走出低谷,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也赋予了新的含义。
一、与时俱进的中等职业教育师德师风建设
2000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从坚持正确方向、热爱职业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刻苦钻研业务、善于团结协作、自觉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德建设提出了要求。2013年9月,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在《专业标准》中,师德结构被划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和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方面。这既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在师德方面的基本依据。2014年教师节,在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对中等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充分结合了中职学校的特殊性,是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
二、在师德师风方面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