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教学教研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作者:曹永志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法律系
增强环境法学师资力量
当前环境不断恶化、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法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大力宣传保护环境,节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学校这个宣传主阵地的环境法教学工作,各高校应尽可能地聘任环境法专业的硕士或博士来担任环境法教学工作。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环境法知识的传授和普及。另一方面,也要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的便利,在请国内外著名环境法学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也应使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有机会针对环境法教育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起到拓宽环境法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环境法教学效果,实现环境法之培养学生对环境法学基本理论的理解,系统掌握环境法律规范,达到对环境法律的实际运用的目的。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不断完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首先,尽量采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授课形式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清晰简洁的特点,所以该教学手段已经非常普及。并且环境法教学具有的需要大量案例、图片和视频资料支撑的特点,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原本枯燥的环境法理论变得丰富而生动。其次,切实贯彻案例教学法。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相当突出,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层出不穷,政府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也不断出台,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选择最新发生的,并且发生在身边的案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适时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客观点评,让学生进行分析,使同学们能够亲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提高环境法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传统法学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到邻近的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实习,侧重于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演练和掌握,而不是法律职业技能的训练。同时,由于环境法的理论性、抽象性较强,所以环境法教学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精神和责任感方面尚需加强。因此,在环境法教学中有必要丰富传统法学实践的内容,以适应环境保护需要。首先,可以考虑到一些邻近当地的自然保护区、废物处理中心、污水处理厂等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理念,又可以结合实践对环境法律规范中的相关内容产生生动的理解与认识,便于学生把环保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在环境法实践教学中引入法律诊所教育,以此简单易操作的参加法律实务形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环境法教材建设
幼儿园2005学年第一学期研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行动指南,围绕市教育局教研室下达的幼儿园研训工作要点和本园工作目标,以深入贯彻新《纲要》为核心,以实施新课程为重点,以园本研训为抓手,以教学评比为载体,以促进师幼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教科研先导、服务功能。立足本园特点,挖掘资源优势,逐步形成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努力提高幼儿园教科研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组建设,创建“学习研究型”教研组建设,扎实开展新课程备课。
2、结合新课程实施,加强区域活动专题研究,优化区域设置,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区域活动科学性和实效性。
当今知识经济年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科技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体现出来并被人们所认识。因此,我国把“科教兴国”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适应新时展的要求,走出一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特色路子,探索“科研促教、科研兴教”的道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此制定以下教研制度,以期促进我校教研活动,使我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
一、学校教研活动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管,具体工作由教科室和教务处负责,教科室下设由各科组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组,教研工作以科组为单位,全体教师参与。
二、教研工作实行科组长负责制,科组长为教研组长,全体科组教师参加,不得无故缺席,否则视作旷工处理。各科组按照学校安排每周至少开展教研活动一次,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期末科组长要对各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以书面形式向教科室、教务处和校长进行汇报和小结。
三、教研组长每四周开展活动一次,由校长或教科室传达学校教育教学主要精神和任务,各教研组长汇报科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互相取长补短。
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建立和健全师带徒制度,对新教师实施“八个一工程”,(即每位新教师每周听师傅或其他老师一节课;每个学月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每一学期上好一次公开课;出好一份试题;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写好一份拜师总结,师傅对其进行一次评价;每年教务处和科组长对新教师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学校每一学年为其提供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对旧教师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一学期出好一份试题;带好一个班级和联系好一个学生;读好一本专业或教育理论书;每一学年上好一节优质示范课;写出一篇质量好的论文。)
五、学校课题组每周至少开展活动一次,相互了解课题开展情况,交流心得体会,及时协调和调整,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适时进行汇总,形成理论。
指导思想:
认真执行上级行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精神,以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工作,以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为突破口,抓严“六认真”工作,抓实教研活动,抓紧课堂教学,把好教学质量关,推进我区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
主要工作:
一、继续实施教学质量工程。
贯彻落实今年5月召开的全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教研室将进一步抓好考试研究工作,完善质量调研制度,初步形成区级质量监控体系,建好各学科质量档案表,加强分类指导与帮助,尝试实施分层评价,努力提高我区学生学业水平。
1.认真把好各年级的教学质量关。教研室将初步建构区级质量监控体系,把好各年级学科质量达标节点。本学期将在期中、期终阶段进行两~三个年级的语、数、英综合质量调研,并加强单项过关抽测。教研室将做好考试研究工作,再次解读省、市调研试卷,把握考试评价的改革方向;严格根据新课标命题,进一步增强质量调研的科学性、针对性、检测性;继续抓好测试、调研后的面向学校和任教教师不同层面的教学质量分析。各校要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现状,初步建构校级的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把好调研命题关,着重做好学生的后续辅导工作,努力提高及格率,增加优秀率,降低低分率。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教育改革形式下,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成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效途径。教学研究形式是多样的,最基本的是常规校本教学研究。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研究型、学习型教师,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参加对象
我校所有的专任教师。
二、组织形式
在教师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教研组(村校)为单位集中实施。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