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教育创新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社会环境的变化呼唤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专业人才,而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实施审计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笔者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探讨了审计案例教学的优越性,并结合亲身体验,分析了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现实障碍,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审计;案例教学法;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素质教育
知识经济的日益兴起、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以及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日益趋同,对高校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新世纪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王明珠,00)。而传统审计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导,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无法培养出具有理论功底扎实和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改革传统审计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势在必行。笔者从事审计教学工作几年来,常常遇到“审计难教、审计难学”的尴尬境况。而在众多探讨审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文献中,审计案例教学无疑提供了值得努力的方向。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呼声最高。笔者旨在结合亲身体验,谈谈对审计案例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审计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其含义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原则的一种方法(刘淑芬,00)。据称曾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育中获得巨大成功,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特性决定了在审计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实施审计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优越性:
地方教育行政体制创新是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核心,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关键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这一点从历年来我国出台的重要文件中都有所体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落后的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决定》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职责,将基础教育管理权下放地方,除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中央定外,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修订和实施,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责任和权力都交给地方。《决定》还提出,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在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系统地提出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要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这些都成为当前深入推进教育行政改革、开展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资源。从以上政策文本和现实改革实践所反映的内容来看,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涉及范围很广。如果我们从理论上对地方教育行政体制创新进行归纳,可以初步分解成四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要创新(why)”、“谁在创新(who)”、“在创新什么(what)”、“怎么创新(how)”。这既是政府制度创新的思维逻辑,更是实践逻辑,因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促进教育行政体制创新的一个基本路向。
服务型政府是地方教育行政创新的基本目标服务型政府强调的是政府职责的价值取向。地方政府应在“服务理念”下,实现从控制本位向服务本位的转变,由“牧民之术”(administrationofthepublic)变为“为民行政”(ad-ministrationforthepublic)。就像“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登哈特认为的那样“:公共行政官员……在忙于掌舵的时候,他们是否忘记了是谁拥有这艘船呢?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致力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其工作重点既不应是‘掌舵’,也不应是‘划桨’,而应是建立一套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为公民服务。”[2]因此,地方政府应通过向公民提供公共教育产品与服务,完成政府使命;通过公共教育服务过程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公民参与教育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提高政策、决策质量,提高公民对公共教育服务的满意度。
责任型政府是地方教育行政创新的首要前提责任型政府强调的是政府职责的主体区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责任体系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责任边界界定模糊[3];二是政府责任规定的泛化,使得各地政府在保证“硬指标”的前提下,可能出现根据自身利益扩大或缩小职责、变相履行职责等现象;三是在规定政府职责的同时,或者没有建立问责制度,或者规定的问责制度语焉不详。地方教育行政体制要实现创新,就要以责任政府的建设为前提。没有相应政府责任体系的建设,任何创新都可能会背离政府所应履行的社会义务和职责。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并将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硬约束”指标。这本身不仅是政府对教育事业职责上的真正履行,也是作为政府领导者的“自我成熟”[4]过程。同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责任政府意味着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政责任追究程序,加大行政责任的惩戒力度,保证政府责任的切实实现、不打折扣。
有限型政府是地方教育行政创新的行动框架有限型政府是强调政府职责的能力限度。长期以来,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导致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问题的复杂性逐渐增强,必须打破“政府万能”的神话,改变政府统揽一切、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权力格局。在教育治理过程中,政府只是治理结构中的一种强力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政府要在教育治理中做到“能为”“、有为”,就必要建立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的新型政府,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建设有限政府要以“3E”原则进行“三次限定”:第一次,政府干预被严格限定在市场失灵范围内,即有效率(efficiency);第二次,政府干预被限定于确能弥补“市场缺陷”的范围内,即有效(effectiveness);第三次,政府干预遵循成本—收益原则,即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一样,做事要有成本意识(economy)[5]。这就要求政府在教育治理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不该管的事情,坚决不要去管。社会中介组织能够自律管理好的事务、能够参与管理的事务,政府应放手让他们去管。政府不能因为有利可图就与之争利,更不能有责相推、撒手不管。
规制型政府是地方教育行政创新的重要保障规制型政府是强调政府职责的方式选择。无论是对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认定,还是对政府能力有限性的描述,都不是在说明政府的“无能为力”,而是在表达一种政府有效作为的方式。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是以控制教育资源、垄断教育发展、压抑学校活力为特征的,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和随机性。而“规制型政府”则是市场失灵情况下,对于政府责任方式的一种表达,强调的是教育治理各主体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遵守。虽然,政府规制始终要处理和“过度管制”(over-regula-tion)、“解制”(de-regulation)之间的关系,但就像有学者提到的那样,“政府管理模式经历着从‘计划—控制型’到‘规制—服务型’的变迁”[6],规制是一种方向,也是地方政府体制创新的重要保障。就目前而言,政府规制的手段主要包括监管、付费和直接提供三个方面。付费和直接生产是基于对于一种产品在生产和提供阶段上的可分离性,也就是说对教育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可以是不同的两个主体来分别实现,政府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提供者[7]。作为直接生产者的政府通过直接设立公立学校作为自己的生产单位来实现教育产品的生产过程。而政府作为提供者时,政府就不直接设立公立学校,或者是不依靠自己的生产单位进行生产,而是通过社会其他的主体生产单位(比如设立民办学校)等等来进行生产,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虽然不承担直接生产的任务,但是却承担着对其他生产单位进行付费的责任。至于政府的监管责任是一个很弥散的责任,或者说它的作用范围很广,在政府作为直接生产者时需要监管,在政府向其他生产单位进行付费时也同样需要监管。监管使政府成为教育秩序形成中的“检验官”,制订“游戏”规则,对其他生产单位的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管,对于好的,要积极加以制度激励,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对于那些生产中违规、懈怠、以次充好的单位应立即加以处理,甚至采取摘牌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教学概述
1.案例教学法教学概念。对于案例教学法教学的理解,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就是将其和原有的教案式教学进行比较。教案式教学指教师通过日常备课,在教案中写出讲课的内容、中心及关键点,然后在讲课的时候进行这些内容的讲解工作,是我国普遍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教学是在经济社会和现代化社会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他不同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主张学生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力量,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能力分析问题、考虑问题最后再解决问题之后由教师进行讲解的一系列过程,这种新的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方式就是案例教学法教学方式。
2.案例教学法教学的特征。目前,我国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要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案例教学法”教学法恰恰就是符合了这点要求。对于加快促进案例教学法展不仅仅能够对学生在知识理解上产生影响,对教师知识能力提高也是想而易见的,具体的可以从“案例教学法”教学法特征为切入点进行了解。
2.1提升教师间交流,促进老师教学水平。以中职金融专业教师教学为例,在对案例教学法教学探索期间,事实上教师对于学生的喜好程度了解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我们总能看到部分学生对某一老师特别的喜爱或是对某一老师上课时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教学在上课期间对学生的态度、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决定的,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中职金融教师间可以定期交流协作,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小宇方法的同时也能了解学生的喜好程度。
2.2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标的提出,对于中职金融教师的教育方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更多的是需要认识当下的环境,去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创新性学习的要求,是案例教学法对中职金融教师和学生间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改变,即学生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独立自主的进行问题的探究工作,最终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问题的解决,当然在这之后需要教师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使得相关知识能够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随之蓬勃发展。5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在21世纪的各个领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很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学生通过案例法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能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案例教学法
1.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通过案例模拟将学习者引入实践情景中,通过互动或对话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情景时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
1.2案例法的主要特征
案例法在从兴起到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主要的特征。第一,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创新力,尽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案例中所发生的问题,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第二,案例法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通过学生结组讨论等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改变之前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第三,通过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学生的基础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同时学生思维模式得到培养。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摘要:介绍了案例科研指导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案例科研指导的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并阐述了该方案在暖通和能动专业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创新能力,科研活动
0引言
暖通和能动专业在建筑、电厂、电子设备等很多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并且工程性和理论性都很强。这些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知识创新水平甚至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提高,因此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探索[1-8]。马跃良[1]探讨了营造和加强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的一些基本条件和特征,强调在面对研究生大规模扩招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研究生培养必然的趋势,也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问题,特别指出要加强管理方法创新,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及加强学术交流等良好的建议。邓义江等[2]细致论述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和策略,指出导师的指导作用和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周娟[3]针对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的现状,分析了科研实践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提出强化科研实践,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建议。韩斌等[4]就如何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特别指出论文工作阶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关键阶段。肖健梅等[5]通过分析和结合自己多年培养研究生经历及总结的经验,从校园创新氛围、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这四个方面提出见解和切实的建议。董发昕等[6]提出从拓宽研究生的实验技能角度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袁青等[7]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角度结合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探讨了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影响。刘新亚等[8]指出把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特点,努力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以上学者针对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自身教学科研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非常有益的措施,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而本文结合普通211院校的实际,提出了基于案例科研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在读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
1案例科研指导
案例教学从1870年哈佛法学院以来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完善推广,案例教学已经从哈佛大学走向了世界,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9]。张继学[10]综述了案例教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李巍等[11]对视频案例教学及其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刘婷[12],温国强[13]和张俊文等[14]分别对会计专业课程,高校体育教学和矿业工程课程的案例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徐延宇[15]系统地论述了案例教学及其运用。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针对自己的教学科研实际对案例教学进行了非常有益的论述和分析,通过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案例教学的优势已越来越广泛的被采用。本项目针对热动专业的实际拟采用科研案例来指导研究生并对其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其他专业研究创新能力培养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课题通过对研究生进行科研案例指导,提高研究生的知识理论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科研案例指导主要是结合自身科研实际进行,由导师来讲解和引导并对学生掌握不扎实的基础环节进行实践,从根本上提高其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这对完成研究生的科研任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科研案例指导方法,不但能让研究生快速入门,又能让他们不断创新,进一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兴趣。本课题的培养方法可以很方便简洁地推广到其他学科,提高其他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