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教学故事

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育教学故事

教育叙事辨析

【论文关键词】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技术质的研究

【论文摘要】目前对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尚无清晰明确的定义和区分,不利于研究的开展和写作的规范。本文从目的意义、定义内涵、基本要素、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等方面,对近年来受到教育界推崇的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对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育研究者愈来愈强烈地认识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自然科学,那种满足于理论思辨,或以经典自然科学为标准的研究方法难于把握复杂的教育现象。在此背景下,质的研究方法逐渐在教育研究中得以提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研究等质的研究方法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它的最大意义在于真正能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讨与挖掘那些很难用理论推导或实验数据来概括与抽象的内涵、意义与深层规律。它重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与情感活动的研究,重视行动与反思,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主张“一例胜千言”,提供“样板”与“范例”,提倡移植与借鉴,强调理论要来自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与修正,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能够应用的理论才是有价值的。这也就是当前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越来越受到推崇的原因。

目前对于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大多数教师甚至教育技术工作者都不知道两者的准确定义和区别。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检索到含“教育叙事”关键词的网页160,000条,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网页919,000条,以“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网页16,900条;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从1979至2006年,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论文1940篇,以“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论文168篇。通过对内容的初步分析,笔者发现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一种是自说自话、大同小异;第三种是有所区别、但未进行系统比较。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都属于同一类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但又各有侧重;教学案例与广义的教育叙事中的一种类型——教学叙事比较接近。为写作和研究方便起见,应加以区别和规范。本文将就两者的异同之处进行辨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并就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案例一词译自英语“Case”,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点击阅读全文

教育叙事客体

[论文关键词]教育叙事体题材

[论文摘要]教育叙事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正在广大中小学校得到迅速的推广,它符合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实际。但许多教师在教育叙事的客体即叙事题材的发掘和选择上深感困惑,尽管拥有大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素材,但不能从这些丰富的素材中选择出有典型意义的题材来,因此,造成叙事内容平淡,缺乏深度。本文试图对叙事题材的发掘和选择作较全面的解读。

教育叙事首先要有“事”可叙,这个“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闭门杜撰出来的,而是来自于真实的教学实践,来自于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这样的“事”就是叙事的“题材”,题材是叙事的基本材料。

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事件,这些事件所表现的内容、涉及的主要人物以及时间和发生的场所等都是有区别的。如有的事件是表现课堂教学的,有的是表现课外活动的;有些事件的主角是学生,有些事件的主角是教师;有些事件是关于少先队工作的,有些是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等等。这些不同的事件,表现出不同类型的叙事内容,实际上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叙事题材。

在这里,我们选择课堂、学生和教师作为发掘叙事题材的切入点,简要的论述有关课堂题材、学生题材和教师题材发掘中的一些关注点,为我们更好的发掘叙事题材提供一些视角。

一、课堂题材的发掘

点击阅读全文

动画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的应用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也融入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为21世纪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动画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是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但制作优质动画比较困难,动画各板块的设计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很多教师不是动画专业,也缺乏动画制作经验,因此难以设计出高质量的动画,无法通过动画创新高职教育教学,对高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造成限制。因此,文章立足动画教学的特点、教育现状,从教学模式、动画软件、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互联网+”时代下动画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动画;高职教育教学;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下动画辅助教学的特点

第一,VR虚拟仿真,情景再现。动画将不同的故事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无论是操作过程,还是实验过程,均具有较强的模仿功能。例如,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所有学生无法同时看到课程的操作步骤,不利于学生课程的学习,而三维虚拟仿真动画针对上述问题具有关键性作用,能够将各个操作步骤还原出来。VR技术是动画辅助教学的重要因素,如若该技术历经了长时间的发展,能够将VR虚拟技术作为主要手段,制作出全新的实验环境,在此环境下重新调整角色调度等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沉浸式学习,在独特的氛围中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感受[3]。在VR虚拟仿真的作用下,教师无需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且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也会得到拓展。第二,编撰动画故事,寓教于乐。编撰动画故事是一个充满艺术色彩和想象力的过程,主要从专业知识入手,通过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展现出专业知识。此环节体现出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特点,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各个问题,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更多与现代社会相一致的技能。较为成功的科教动画如《工作细胞》,故事以人体的细胞们为主线展开,提出它们为了身体正常运行二十四小时不停工作,发生着很多值得人们探索的故事,故事将枯燥乏味的生物学知识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呈现,提升了学习此部分知识的趣味性。通过对这些动画的学习,能够着眼于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的动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摒弃消极的学习态度,还能够避免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比较困难,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第三,放大实训细节,攻克难点。当教师在讲台上教学演示时,只有前排学生能够看清楚各个操作环节,并了解某个步骤的关键点,而其他同学往往对这些步骤认识比较模糊,无法充分了解到实训环节的重要内容,不利于学生学好各个知识点。而对于上述内容,都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制作动画视频,针对重难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清晰明了,便于学生尽快掌握到精髓,攻克学习中的难点。

二、“互联网+”时代动画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第一,各个院校的专业教学设施不完善。动画专业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时间不长,很多高职院校都刚刚开始进行动画教育,院校内的专业教学设备较少,未针对动画专业设置画室的高职院校不在少数,或者还没有设置拷贝室,教师授课的环境只有教室,专业机房数量较少,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动画教学需求。并且,在高职院校群体中,可以配备和行业接轨的生产设备的院校占比极低。面对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职院校顺利开展专业技能教学。第二,教师制作教学动画能力有限。“互联网+”时代下,动画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注入新活力,很多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动画辅助教学已是大势所趋,并在教育工作中应用了此种方式,但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足[4]。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动画的了解不足,制作动画的能力有限,创作动画理念比较落后,或者绘画水平偏低,制作的动画不够生动形象,设计的背景音乐无法完全吸引学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旧较差;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足,教育理念依旧停留在灌输式教学的阶段,虽然采用了动画教育,但仅仅是从中选择一段动画展现在课堂中,没有良好的创意性,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佳。第三,教学动画制作难度高成本高。掌握动画这门技能是一个相对艰难的过程,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是三维动画,那么需要有过三年以上学习的才可以具备制作能力,还需要一两年的制作经验,对于其他专业教师,对动画技术的了解必然甚少,难以按照正确流程很好地应用动画技术。在所有动画技术中,PPT和万彩动画大师是相对简单的两种方法,但这两种动画的动作较少,仅具备调整位移的作用,无法为学生呈现出十分理想的动画效果。而市面上动画制作的成本极高,普通教师难以承受这昂贵的价格。

点击阅读全文

农村教育叙事管理

【论文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背景意义策略

【论文摘要】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新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揭示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指导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有利于农村教师进行自觉反思、不断成长,还有利于教育科研走向“平民”化。农村教师在具体应用教育叙事研究时,需要把握叙事的标准,处理好叙事者与研究者、特殊性与普遍性、主观性与客观性三组关系。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1.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

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借此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促使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更加完善和灵活。”它的研究主体既可以是教育主体,即叙述者(教师)本人(这种教育叙事研究被称为叙事人类学),也可以是专门的研究者(这种教育叙事研究被称为叙事行动学)。一个完整的教育叙事研究应包括:叙述事件——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如解决时的所思所想,何以得到最后解决;反思事件——从整个事件的表面现象提炼出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升发事件——从先前的反思中建构新的思想或经验,使主题事件所蕴含的意义普遍化或理论化。

2.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

点击阅读全文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教育论文

一、网络教育叙事与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一)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戴炜栋、王雪梅(2011)提出,现代信息化环境赋予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内涵,包括教师信息与通信素养、网络元评价能力以及网络教育叙事研究能力。从宏观来看,教师信息与通信素养(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和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了新内涵和高要求。就微观而言,网络教育叙事研究能力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随着微博、微信、微课、慕课(MOOC)等网络新名词的出现,学习者似乎不用中规中矩地坐在教室就可以听课,可以获得知识,于是学习习惯趋于碎片化、泛在化,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平板等便携上网设备,短暂的时间内就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文秋芳教授称这种泛在化的学习方式为4A学习(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在颠覆传统的学习模式变革之下,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更应该借助网络,利用叙事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和记录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超脱故事本身,获得隐含在故事中的教育规律和价值,最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可行性和优势

首先,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相对年轻,因专业特点经常接受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熏陶,多有出国接受教育或进修的经历,因此网络媒介素养较高,网络媒体使用频繁,多媒体操作能力强,更易于借用网络媒介帮助教学和科研,这是他们的自身优势,也为他们进修网络叙事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wifi等的快速普及,使得网络教育叙事较之传统的教育叙事有其独特的优势。传统的教育叙事研究往往是教师通过纸和笔记录下有关的校园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及其反思,花费时间较长,易受时空限制,局限在个人经验中难以共享和互评,且随着量的增多,难以管理和查阅。而高校外语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已非常繁重,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反映每周平均课时可达16节,忙碌的工作生活往往会让他们疲于奔命,很难有时间静下来专门撰写教育故事,等到终于抽出空来,留在脑海中的教学问题和冲突细节又寻不到踪迹,而有了网络,教师则可以摆脱时空限制,及时记录(或录制)现场文本,即时,即时更新,具有强大的云存储功能,可以时间为轴自动归档,便于查阅,更容易交流和分享,相互促进。

(三)提倡基于微视频的网络教育叙事研究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