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教育行业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远教战略与理念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煤”、“科技兴煤”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网天下智力,育煤炭人才”的宗旨。煤炭行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曹凤超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摘要:本文以全国煤炭行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为研究对象,面向开展行业培训的培训体系建设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远教战略与理念、组织管理与设计、课程体系与制作、平台建设与体系、专业队伍与建设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以探索一条开展行业培训的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新思路。关键词:煤炭行业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人才队伍建设
2、发展思路。着眼于“行业化、专业化、网络化”,沿着“推动、支撑、引领”的发展思路,落实“质量、服务、共享”、“平台、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开创煤炭行业“云培训”的崭新发展时代。
3、战略定位。立足职工教育培训,辐射人力资源建设;立足继续教育,辐射学历教育;立足主体专业技术,辐射多元化需求;立足煤炭行业,辐射能源领域。
4、煤炭远教第二个五年发展目标——985工程。煤炭远教网覆盖90%大型特大型煤炭产业集团,并兼顾中小煤炭企业;满足会员企业80%的煤炭主体专业培训的要求,并兼顾非煤专业;50%的煤炭员工可以通过煤炭远程教育网学习。
5、“456”煤炭远程教育模式“4”是完善“一网四平台”。直播网平台:脱网、随网并行;企业局域网平台:搭平台、铺网络、设端点、重运行、要考核;互联网平台:管理、分发、上传、使用、考核;有线电视网平台:搭平台、建网络、用课程、重宣传。“5”是推广五种课件使用模式:在线课堂集中使用,互联网上自学使用,企业局域网络使用,企业有线电视使用,脱网学习使用。“6”是健全“六类管理模式”:领导管理机构模式,网络技术管理模式,教学计划制定与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模式,服务与运行控制模式。
一、当前浙江旅游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教育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有形资源是指可以直接使用或开发其存在价值的资源,包括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无形资源是指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对有形资源的使用和开发所显示出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包括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等。[1]教育资源的基本载体就是教育机构。因此,以下内容主要以旅游教育机构为基本对象来探讨旅游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当前浙江省旅游教育资源的分布及其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旅游教育资源的总体构成难以适应浙江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旅游院校的散、小、弱、差等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截至2006年,浙江省旅游院、校(含开设旅游系、旅游专业的学院和学校)共有223所,在校生52635人。其中高等院校(含开设旅游系、旅游专业的院校)50所,在校生16464人,但缺乏一所核心的形成办学品牌效应的旅游院校。中等旅游职业学校173所(含开设旅游专业的学校),在校生36171人。这样的培养规模难以直接有效供给旅游人才的需求。按照实际需求,从2006年起,浙江省每年人才总量需求超过10万人,且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递增,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另外,由于本科教育“理论化”,专科教育“本科化”,职业教育“普教化”,当前旅游教育难以满足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旅游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二)旅游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区域不平衡
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应当能满足当地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数据统计显示,总体说来,浙江省中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地域分布相对平衡一些。杭州38所,约占总数的22%,宁波22所,约占总数的12.7%,金华18所,约占总数的10.4%,温州16所,约占总数的9.2%,其余占45.7%。中等旅游类学校地级市占总数的40%,其余60%主要分布在49个县或县级市。这种分布格局与浙江省旅游人力资源需求的地域分布基本吻合。但是,当前浙江旅游高等教育分布过于集中在杭州。2006年杭州的本专科院校共21所,占总数的44%,其次为宁波共6所,占总数的12%,金华和温州都是5所,各占总数的10%。杭州、宁波、金华、温州四地加起来占了总数的76%。旅游类研究生教育只有浙江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开设,浙江大学也是唯一设有旅游类研究方向博士点的高校。2006年浙江省旅游类本专科生专业共招收6015人,其中专科4486人,本科1529人。招生数量的地域分布格局取决于院校的地域分布,因此,杭州的旅游类专业本专科招生数计3407,占总数的56.6%,宁波计546人,占总数的9%,金华549人,占总数的9%,其余占总数的25.4%。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水利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根据人事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2003-2005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并结合水利行业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人才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水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水利发展的主题。着力解决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等水资源问题,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是各级水利部门肩负的历史性任务。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水利人才的贡献。然而当前水利行业人才总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任何人都不能仅凭学校(学历)教育享用终身,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才能满足水利事业发展的要求。
继续教育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一种后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适应学习终身化需要,合理开发人才资源,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接受继续教育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全行业应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各类继续教育任务,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明确目标,严格要求,切实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年是“诚信旅游年”,行业教育培训工作要紧密围绕全市旅游经济发展大局,以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诚信服务意识为重点,以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要的人才为目标,更新培训观念,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在职人员培训;以满足当前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为目标,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开发急需人才;加强调研,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为此,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弘扬“诚信”为主题,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围绕“诚信旅游年”主题工作,在导游员岗前培训、导游员年检培训、旅行社管理人员培训及其他在职人员培训中增加职业道德教育、诚信经营与企业品牌建设等内容,采取专题讲座、业内经验交流、实地观摩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塑造*旅游的“诚信”品牌。
二、以提高产业素质为主线,积极开展行业岗位培训
按照省旅游局《*年全省旅游行业培训计划》的总体安排,结合我市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力争参训管理人员达到80%以上,一般从业人员参训率达到70%以上。
(一)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
[摘要]文章阐述了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思想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探索构建符合公路交通行业特色的非学历教育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理论。依据课程思政建设原则和基本方法,创建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体系。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建立模块化的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利用课程资源库,通过实践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及思政教师队伍,健全思政教学的“教”和“学”两方面的考核评估机制,探索与考核评估相匹配的非学历思政教育组织管理机制,推动公路交通行业专业课程和思想教育的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课程思政质量。
[关键词]行业非学历教育课程思政
前言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培训不仅要确保学员专业素质、职业技能等能得到稳步提升,而且还要重视学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思政课教师应在学员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学习和养成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积极培育作用。
一、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当下的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课程思政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理而科学地融入专业课程,以对学员的思想行为、办事方式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等融入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专业课程,以形成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课程思政的基础。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课程思政有如下特点:一是非学历教育的培训周期远低于学历教育,因而难以开展系统而全面的课程思政教学,而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开展高度凝练的课程思政教学。二是公路交通行业培训课程的设置与培训对象需求高度匹配,相较于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分得比较细,因而课程思政的设置也要更加精细化。三是公路交通行业培训的对象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对已经比较成熟了,他们对纯粹理论灌输式的传统思政教育教学方式接受度普遍偏低。综上,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不仅要将思政基础理论融入专业教育,还必须将时事思政教育、综合素质思政教育、行业专业特点与具体课程内容进行融合,科学而合理地设置相应的思政课程,同时对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改造和融合,以构建出高度凝练、核心突出、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充分融合的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课程思政体系。如今,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课程思政的目标和意义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认同,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一是统一的指导思想缺失,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课程思政实践中出现简单机械地将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相加,在授课过程中生硬地植入思政内容,导致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两张皮。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是以专业教学活动为中心,充分整理与发掘公路交通行业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要素,然后将思政内容要素科学而合理地融入专业教学,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应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以有效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功效。二是课程思政素材积累不足。当下的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课程教材中思政要素储备不足,导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很难达到课程思政的一些要求。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多年来忽视课程思政建设而造成的专业课程思政素材积累不足,一方面是缺乏既有思政授课经验又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课程思政教学流于形式化的问题较为突出,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要想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创新,亟须进一步充实专业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三是教学评价体系亟须完善。当下非学历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以专业成绩为主导,测评内容也主要是围绕专业知识。而这种以专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已无法适应以思政教育为主导的教学评价,长期以专业成绩论英雄的考评手段使得教师、学生逐渐形成思政教育只是选修内容的观念。四是体系化的课程思政缺失。当下思政课程多是基于教学过程自然形成的,有很强的教育工作者的个人主观意识。这就亟须建设完整的、体系化的课程思政,并且这个体系应包括课程思政素材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机制等。五是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课时短,没时间开展系统的课程思政,这就需要构建出适合实际教育教学需要的课程思政机制,以确保在公路交通行业非学历教育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融入合适的思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