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教育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学前教育学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片面,笔者尝试在这些方面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改革,以期更好地实现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学课程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特别体现在教学内容空泛,无法紧密结合学前教育实践;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片面,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为了更好地实现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指引下,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难点是: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实践性教学方法,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模式,提高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改革
为改变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空泛枯燥,体现新的幼儿教育理念,紧跟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我们秉承“以就业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开发课程体系”这一先进理念,与多家幼教集团共同合作开发课程内容,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体现真实幼儿教师工作过程,以实际工作岗位为载体,我们将行动领域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之下,我们按照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学习情境,以幼教机构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确定学习任务。为更好地体现项目引领,任务导向教学,我们对课程重新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下是我们对进行改革后的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对话。提问者:作为学前教育学任课教师,您认为教学内容改革之后,您有什么感受和变化?教师代表:改革之前,我们备课时要准备大量理论材料和案例,呈现在课堂上以后发现学生并不爱听,老师费了很大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很理想。现在课堂学习的主体转换为学生,老师给学生呈现情境任务,请学生来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都比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不再拘泥于课堂上固定的知识点,不再抱着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就万事大吉的想法,而不管学生有没有掌握,能力有没有提升,因而我们与学生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和谐,更多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也更愿意亲近我们。另外,还有感触颇深的一点就是,我们在教学内容环节上加入了对时下学前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和评价,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是要紧跟时代,更新幼儿教育理念,关注学前教育实践发展动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问者:教学内容改革后,对你们学生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学生代表:之前上课就是老师讲,我们听,满堂灌,刚开始我们还听的比较认真,但是一会儿我们学生就开始睡觉,玩手机,做小动作,一节课下来感觉什么都没记住,什么都没学会,也不知道幼儿园教学是什么样子。现在老师让我们进行实践演练,结合多媒体课件,我们了解了幼儿园教师和教学状态,明确了自己将来如果从事学前教育方面的工作所欠缺的能力和素质,因而我们喜欢在动手练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现在我们上课没有一个在睡觉、玩手机的了,都特别认真,也特别喜欢上这个课。另外,一些幼教专家也经常来给我们上课,让我们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幼儿园实践方面的知识,也初步了解了各幼教机构的企业文化和教育理念,为我们的就业做了很多有益的指导。
2教学方法改革
1学科特点及地位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大体包括学前教育发展史、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原则、幼儿园体智德美教育、幼儿和幼儿教师、幼儿园环境、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游戏、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等。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形成必备的技能;同时本门课程历来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必考科目,是每一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之前必须要跨过的门槛,学科地位重要。
2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
尽管学科地位重要,但是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本门课教和学都易陷入困境。
(1)教师方面:教师普遍反映本门课难上,尤其是在缺乏多媒体的传统教室。原因在于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条条框框多、内容枯燥,不适宜展开。比如讲授幼儿园环境这部分内容时要讲到幼儿园环境广义概念(指幼儿园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和狭义概念(指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分类(广义、狭义物质环境及其含义,广义、狭义精神环境及其含义)、特点(教育性、可控性、安全性、参与性、生活性、探索性、交往性、可变性、支持鼓励性)、影响因素(物质因素、精神因素——人的要素、幼儿园文化),面对这些概念性和规范性的理论知识,教师不能随便增减发挥,既不能像思想政治课那样可以通过旁征博引、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讲授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又不能像语数英等基础学科那样可以通过读写练来要求学生,学科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教师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幼儿园教师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对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控制越来越严格,而获得教师资格证是首要条件,各省纷纷开始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在保教知识和综合素质考试中教育学相关知识约占50%,远超其他考试科目。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不得不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很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境地,学生则对教师授课方式不满意,难以接受。
(2)学生方面:处于一种不愿意学而又不得不学的局面。不愿意学原因在于教材内容枯燥无味,要求死记硬背,缺乏实践性,加上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照本宣科,缺少趣味性;但是因为有教师资格考试的现实压力,学生又被逼学,陷于两难局面。为了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死记硬背基本上成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唯一方法,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用于记忆,面对大量需要机械记忆的概念、原则、规章制度、思想理论等内容,学生感到压力大,有的甚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对他们提出要求时往往感到茫然。例如学前教育史这部分讲到了中外近代以来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洛克、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皮亚杰等幼儿教育专家的思想流派,内容多且分散凌乱、晦涩难懂、理论性强、各种思想相互干扰,学生记忆有较大困难。
摘要:教育学作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优秀专业,近年来相继在各大高职院校开展,有很多高职院校也将教育学作为了本校的特色专业,在招生过程中吸引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目光,尤其在就业问题严峻的当下,各类原始专业几乎各个专业都人满为患,在此情此景下,国家必须批准开设新型专业,以此来满足社会所需,减少就业的压力,但是,在当今社会教育型人才紧缺的情况下,而教育学的就业率仅为20%左右,教育学专业处于低就业率状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没有达到一个等量的状态,要大力推进教育学教育的发展,用最快的速度达到最优的状态,所以我们必须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走捷径,在一些高职院校开设教育学专业,可以在政策上有所放宽和鼓励。例如将教育学作为第二必修专业,在毕业时可以拿到双学位证书等,将一些古老、陈旧的原始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进而推进教育学的加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优质型教育人才。
关键词:教育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所谓教育学就是一门相对独立性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教育的现象等问题。教育学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逐步积累经验、探索研究中形成的,为了研究过程的准确性,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跟踪调研反馈,尤其在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活动复杂多样化,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走访跟踪,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无误。但目前,我国教育学课程的开展之路走的并不是那么顺利,如何有效的开展教育学课程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首要问题,如何开展、怎样开展、用什么样的宣传手段去吸引学生的参与,高职院校的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如何进行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当下的一大难题,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为了大力推进教育学课程的展开,诸多高职院校都将教育学纳入第二学历,也就是说,在校期间,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将教育学作为第二专业去学习,在毕业时就可得到双学位证书,这在当今就业压力庞大的今天,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很好的选择,扩大了就业面,减少就业压力,同时也带动了教育学专业的发展。
一、我国教育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事事都离不开网络,在网络中我们可以汲取到最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快速知道国家新闻大事,可以在网络的世界中尽情去索取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当然,也包括教育教学所需的材料,如今,我国的教育学就业压力很大,这种压力并不是来源于竞争多么激烈,而是来自于就业率的低下,这个根源往往就是我们的教学模式、课件太过陈旧,没有适应这个时代所需。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教育学专业目前的专业人数愈发减少,根本原因就是就业问题,所以在学校的重视程度不高,但如今,国家大力扶持推进高职院校教育学的改革,所以我们要响应号召,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将我们古老的本本主义适当的摒弃,多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将课件做成PPT,每日更新最新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们所学的知识,永远是最新的,将教学中的实用性提高,例如,考什么讲什么,用到什么学什么,要摆脱那种不切实际,不实用的教学模式,要摆脱书本上一成不变的古老概念的和原则,多讲案例和经验,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抽象化的东西实际化,将书本上的概念放到现实生活实践中,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这里仍然适用。教育学教材的内容滞后,教学手段传统成为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学专业的一大难题,摆脱这种原始、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使中国的教育学发展之路不可限量。其次就是课堂的教育模式太过于传统,仍旧延续着老师讲课,学生记录的状态,要将这种师教授业解惑转变成学生课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生活化,由几个学生组成小组,用讨论、表演、演讲、实验等方式展现出来,将枯燥乏味的说教课堂变成生动演绎的模拟化职场,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转变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普遍状态。认真教学的知识反而无用是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的通病,要转变发展方向和方法,将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发展下去。
二、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学的发展前景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特殊教育学校盲生音乐教学的现实背景和重要意义作以简单的剖析,并对目前盲生音乐教学现状作以分析,并提出特殊教育学校盲生音乐教学的创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盲生;音乐教学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的现在,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许多,特殊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盲生作为特殊学生的组成部分,是特殊学生的庞大群体。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发展,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盲生他们拥有灵敏的听觉,音乐教学能够为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打开一扇窗,给予他们自信,使他们能够发现美、感受美并且拥有美。通过创新音乐教学,不仅能对盲生的缺陷给予补偿,对其今后的个人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的材料。
1.特殊音乐教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特殊音乐教学的理念。
特殊音乐教学是指在音乐教学中,根据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程,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不同的音乐教学目标。对盲生,他们的视力之窗关闭,但在音乐教学中将所需用眼的线谱等通过言语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他们用耳朵或者触觉就能够感受音乐之美,感受音乐的魅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做了良好的铺垫。
一、TRE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沿革
莫雷诺把角色扮演看作当事人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在现实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并按这一特定角色所要求的行为方式和态度行事。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德(G.Mead)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称为社会角色。他认为,角色扮演是人际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1966年,马克•切斯勒(MarkChesler)等人率先把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到学校课堂,并对其教育效果展开了实证性的探索。1967年,美国的乔治•沙夫特(GeorgeShaftel)和范尼•沙夫特(FannieShaftel)在《关于社会价值的角色扮演》一书中提出角色扮演教学模式,认为这种模式“不仅在培养学生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尤其是人际交往问题”。该书的出版正式确立了角色扮演教学理论。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角色扮演教学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角色扮演教学理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角色扮演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教学模式被许多领域学科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Leaning)理论在1984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DavidKolb)在总结了杜威、勒温和皮亚杰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他认为学习是通过经验的转换创造知识的过程,学习并不是学习内容的获得和传递,而是在经验中去获得知识,转化知识,运用知识。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通过“做中学”来掌握和运用知识“,强调知行合一,注重通过学习者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自身实践来认识事物”,这是一种能有力激发个人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学习方式。借鉴以上两种理论,结合高师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高师教育学TRE教学模式的内涵可以界定为:教师在讲授教育学基本理论的过程中,精选部分适宜情境化的章节内容,引领并组织学生在虚拟的教育情境中以教师角色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TRE教学模式有其突出的优势,传统教育学课程更多的是告诉职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而TRE教学模式则为学生提供一个高仿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做、去体验“当”教师的过程。学生在体验教师角色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升华情感、发展能力,进而获得未来从教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意识、经验和智慧,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高师教育学TRE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理论学习
教育学TRE教学模式应以教育学基本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积累为基础。因此,学生在进行角色体验实践之前,应在教师的引领下系统学习、深刻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为理论指导实践打好基础。比如开展课堂教学体验活动前,学生必须先了解备课的内容和要求、课堂教学方法、应当遵循的原则、上课的技能、评课的标准等课堂教学相关理论;开展师生关系角色体验活动前,学生要首先学习关于教师角色、教师专业发展、师生关系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利于以后观察学习内容的同化与顺应,提高学习信息的可感受性及传输效率,以促进学习的迁移。此外,角色体验前还应通过教育见习和观看优秀教育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和目睹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丰富感性经验,为他们正式体验教师角色提供示范和样板。
2.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