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艺术论文

教育艺术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教育艺术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育艺术论文

艺术教育公共艺术论文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公共艺术教育目标不明确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向学生讲授艺术的基本理论和鉴赏方法等,使学生在提高艺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品位,塑造人格。而一些高校没有把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手段,而是以专业化的要求对待教学,使公共艺术教育变成专业化培训,其培养目标没有兼顾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当前高校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并且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研究不深,不能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性质和学生特点来开展艺术教育,传统的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个性,不能充分发挥公共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公共艺术教育的原则

1.坚持积淀人文精神和提高艺术素养的结合我国艺术教育先驱者丰子恺先生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赏识自然与艺术之美,应用其美以改善生活方式,感化其美而陶冶高尚的精神”,因此,要通过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在让学生获取基本艺术知识技能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人文情怀,积淀人文精神,在艺术教育中汲取丰富内心世界的精神文化,努力塑造自己的心灵家园,培养健康进取和谐的人格品质。

2.坚持文化性和审美性的结合马克思认为“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对美的追求和需要是人与生俱有的,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成就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当前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和鉴赏能力普遍较弱,而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再在对学生讲述学习艺术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以艺术之美来熏陶学生,以艺术之美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精彩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点击阅读全文

校园文化教育音乐艺术论文

一、校园文化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浓缩,它能够将社会中时代性的要求、思想、观念、原则以及价值规范蕴含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使自己的教育表现出超前性、规范性、辐射性、多样性等特点,从而对整个社会孕育、创新出进步超前性等理论、思想和精神,为社会培养并输送大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处于青少年的中职学生则可以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美感作用和熏陶下,达到自身道德、思想、身心、智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学科,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并使这种能力渗透到其他学科中,作用在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和人格的培养上,有着其他非艺术类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是以实现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为着眼点的,坚持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为定位。从校园文化下的音乐教育的特征、功能、主要内容为依据,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文化建设应充分运用音乐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使他们从音乐自娱升华到人格的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进而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校园文化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以音乐教育的特征为基础,在校园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思想是国家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情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而音乐教育则能以蕴含着爱国情义、一种鲜明且富有时代感的形象来激发和感染学生的情操、品德与情感。作为学校和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到一首好的音乐作品给学生在爱国情感和思想上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将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进行融合与渗透。

1.将校园文化精神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学校组织一些歌唱和合唱类的活动或比赛,教师选择和教授一些具有时代思想和精神的歌曲,通过音乐中的旋律、情感、形象等艺术效果来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教育,使整个校园文化中渗透着爱国的思想情感。另外,课堂教学中,音乐器乐的演奏也对音乐艺术对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如演奏民乐合奏曲《翻身的日子》,既可通过乐曲朴实、热情、欢快、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音乐语言(曲调)为学生描绘出广大农民翻身后的幸福生活和内心无比喜悦的感情,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个人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个人的心智才会更加完美。

2.在课外可以通过校园音乐广播等多种形式,增强校园文化的精神氛围。音乐的聆听与欣赏对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选择符合自己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校园音乐至关重要。如欣赏田农作词、践耳作曲的《清晰的记忆》,然后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帮助学生捕捉音乐形象,让学生回忆经历过的“鲜艳的红领巾,飘在我胸前”的充满朝气的童年时代,从而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共青团的徽章,挂在我胸前”这富有活力的青春岁月。校园文化自身的精神及其灵魂与核心所在,它既是符合现代社会思想的校园群体的本质且深层的思想意识的集中反映,又是凝聚师生和谐的团结力,形成向心力的关键。音乐教育与这一精神的产生、形成和持久存在有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联系。音乐教育不仅给学生带来了精神、情感、品德等德育方面的培养,还是他们透过作品深刻了解到主题中所反映出的历史、社会思想,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进而成为影响学生潜意识中方方面面的一种激励力量,最终形成完整的人格。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教育改革公共艺术论文

1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些高校在开展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时候,会在大学生的角度上利用独特的教育方法来完成学生的培养工作。在此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权利和意识将得到尊重,并将自身想法自由地表达出来,能实现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大学生完善自身人格,最终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

1.1接受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对象较特殊通常情况下,接受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生年龄大概处于17岁和23岁之间,正是处于青年时期,该年龄段青年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具有相对成熟的思想品质,另外,还具有较稳定的心理状态,能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拥有自己的见解。面对此类接受公共艺术教育的对象,高校必须要选用合适的教育方法。

1.2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存在差异高校汇聚了五湖四海的学子,由于生源所在地的公共艺术教育情况和学子的生活环境等存在差别,导致不同的大学生接受公共艺术教育的程度不同,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高校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时,必须意识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和层次性,因此,高校必须要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来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从而提高各个层次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1.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形式比较多当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进入大学之后,就要不断依靠自学来充实自己,自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大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了帮助大学生获得充足的艺术知识,高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时除了课堂授课之外,还要为提供一些社团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公共艺术教育,从而让个性不同的大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公共艺术教育之中,从而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

2素质教育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点击阅读全文

通识教育摄影艺术论文

一、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摄影器材,作为一系列复杂的工具,不仅包括照相机,还包括各种应用附件,具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无论社会人士或在校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及经济条件,择优选择适合自己的机型,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照相机实际上是一个高级玩具,它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实验性和创造性,它集物理、机械、人体工程、电子、材料、数学等学科为一身,融科技知识和专业学问为一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拥有着多种功能,良好的效应,便于入门,充满趣味及那神奇的奥秘,引发人们探索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并充分展示人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造的能力。所以说在通识教育中,选择摄影工具来培养与提高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很合适的。

二、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人的智力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核心的思维力外,还体现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等水平上,而观察是诸种智力因素的先导。常言有云:摄影是一种减法的艺术,摄影实践需要摄影者在纷繁复杂的景象中抽取出其中精华的部分,在平凡的世界中发现闪光的东西。因此,摄影可以训练学生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在稍纵即逝的瞬间捕捉美,在时间的长河里猎取美,在空间的坐标中塑造美,在百姓日用的凡俗中择取神圣。摄影家的观察具有细致入微、深刻洞察、反应敏锐、迅速发现(按快门)的特点,这种观察力素质是摄影家特有的基本素质。因此说,学习摄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教师的责任是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不能“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摄影创作中,教师要求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拍得清楚,而且要构思新颖,角度独特,运用一些与众不同的技巧来创作。鼓励学生运用一些新颖的手法创作作品,有利于坚定学生的创新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掌握摄影技术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穿插发散、联想、类比、逆向等思维训练,让学生利用这些思维方法,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尝试拓展性的创作拍摄,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灵活性、独特性的思维品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摄影实践,既训练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还能培养其创造能力。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摄影实践不但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且教会了他们去欣赏美,享受美,使学生成为美的创造者。

点击阅读全文

通识教育高校公共艺术论文

一、通识教育理论下的公共艺术教育

“通识教育”这个名字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音译而来,通常也称为“通才教育”“普通教育”等。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最先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自此引发了人们对通识教育的各种不同的表述和对其本质含义的思考。而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表现即是,通识教育是没有专业之分的,是在大学教育中每个大学生都需要学习和接触的大学教育。简要来说,通识就是为不同的受众者提供具有通行于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观。而通识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是一些普遍的并且对他们认识世界和感知文化本源有帮助的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中国古老的思想能够在一些著名古籍中瞥见,如《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通识即为博学,博学并不是说所有学问都精通,而是对于各个领域、各个地域的文明发展和文化进程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便是通识最初的定义。

二、公共艺术教育的内涵

1、美育教育

公共教育是一种美育教育,美育教育的概念美学家席勒曾在其所著书中提出“想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美育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使其拥有感知美的能力,成为审美的人。公共艺术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性的课程,它并不具有很强烈的目的性,不强求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某种技能,而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对学生精神的净化和思维的引导。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是为了塑造拥有健康情感和心理的大学生,笔者认为美育教育中的美,并不是单纯的体现在构图、色彩配比、音符的精妙或文字的艺术,美育是通过艺术去熏陶学生心中对美的触感,拨动人们最原始和单纯的心弦。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健全,富有爱心与感恩之心的人,对和谐与友爱心之向往。在艺术中畅游,感受身心愉悦的奇妙体验。陶冶情操,净化情感。

2、德育教育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