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家庭护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60例待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研究组各为3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1~33岁,平均(29±1.5)岁,研究组年龄22~31岁,平均(27±1.5)岁。所有患者均属于初产妇,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孕期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为待产妇提供普通产房,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详细介绍本院待产妇住院的经过,告之待产前相关注意事项,日常活动或饮食需遵照医嘱,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能降低分娩的痛苦。
【摘要】
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应用家庭中心式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儿110例参与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儿实施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中心式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55%,对照组78.18%;观察组患儿住院用时平均为(5.26±1.07)天,对照组(9.31±1.56)天。结论家庭中心式护理应用在儿科护理中能够提升患儿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关键词】
儿科;护理;家庭中心式护理
随着患儿需求的转变,临床护理模式从传统的一般护理逐渐转变为整体护理,当前家庭中心式护理也逐渐应用于儿科护理中。家庭中心式护理属于一类对患儿及其家庭给予重点关注的照护模式,强调家庭成员是患儿护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参与者[1]。本研究具体分析儿科护理中家庭中心式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式家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性别、年龄、高血压等级为配对条件,筛选80例(40对)满足配对条件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为家庭组和常规组,家庭组40例给予程序式家庭护理;常规组40例给予常规性社区护理,共干预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6个月后降压效果及依从性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程序式家庭护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促进血压的降低,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值得在社区护理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高血压;家庭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9%,即目前高血压患者达到1.8亿;在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控制率并不高,美国1988-1992年的调查为28%,英国最近的调查为7%,我国北京方庄的调查为19.5%。血压控制率低与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差密切相关,有学者指出,家庭护理干预是影响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庭护理是对有后续照护需求的个案及其家庭,能在自己的家庭环境中,获得定期性的专业健康照护服务,并达到健康促进、健康维护与疾病预防的目标。因此,高血压患者家庭护理质量对其依从性与控制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探讨程序式家庭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依从性的影响,为开展高血压患者家庭护理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一、方法
以同年龄组(以5年为年龄组的划分标准)、同性别、同高血压等级为配对条件,以1∶1为比例进行配对。从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出,4对满足配对条件的高血压患者,将同一对的两例患者随机分配到程序式家庭护理(下称家庭组)与常规社区护理(下称常规组),共干预6个月。
1.1家庭组干预方法:评估的实施:本研究进行2次评估。首次评估指第1次对患者身心状况总体的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再次评估指除首次评估及定期评估外,其他时间段随访的评估,评估主要的重点是护理措施的效果、新的健康问题及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定期评估是指干预第3、6个月时对患者的评估,除包括再次评估的内容外,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生存质量、依从性进行整体评估。
【关键词】新生儿
新生儿期是从出生到适应环境生长的一个特殊时期,需要经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的复杂变化,才能适应新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健康发展,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免疫功能不足,病情发展变化快,此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先将我院早期实施护理干预的结果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为200例新生儿上门服务,其中男120例,女80例,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未发病新生儿176例,发病新生儿24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黄疸9例,新生儿低钙血症4例,腹泻2例,上呼吸道传染3例,发病率12%。
1.2方法
1.2.1护理人员的选择:护理人员自愿报名,由科主任科护士长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满5年,富有爱心,专业知识丰富,业务知识丰富,业务技术熟练等综合素质技术较高的护理人员担任。建立护理人员登记卡,卡上有工作人员照片,姓名、学历、职称、工龄、联系电话等。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0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2例,女49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4.3±1.1)岁。同时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9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4例,女47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4.4±1.1)岁。两组患儿在体质,平均年龄及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儿科常规基础护理,如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而观察组再给予家庭中心式护理,主要有如下几点:①指导患儿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有些患儿家属对患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不了解,甚至不参与,这可能导致实际护理质量下降,故家庭中心式护理要求家属共同参与患儿的护理及治疗,并对家属情绪进行管理[2],同时优化教养模式和家庭环境,使家属起到榜样作用。②疼痛的护理。在常规疼痛护理基础上,护理人员也需指导患儿家属如何进行疼痛的处理,如当患儿疼痛来临时,患儿家属首先需平静心态,再可通过向患儿讲故事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以减少患儿体验疼痛的时间[3]。③其它。在脑瘫,肾病等其它慢性疾病的护理中,家庭中心式护理可指导患儿家属如何进行护理,如何进行心理沟通,从而提高患儿家属的保护意识,以控制患儿病情,提高患儿依从性,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1.3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