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校合作机制

家校合作机制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家校合作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家校合作机制

高校家长委员会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高校家长委员会是高等学校中由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群众性教育合作组织。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家长委员会可营造“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家长全方位、多层次地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来,了解、支持、参与、监督学校的各项工作,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高校;家长委员会;家校合作;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和家庭是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域,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教师与家长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因此,各个高校设立家长委员会,密切家校联系,优化合作机制,构筑起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协同网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传统的家校联系沟通机制也势必需要创新。网络环境下的家校联系,特别是家长委员会建设需要架构新的“互联网+”理念,展示新的组织形态,完善新的联系沟通网络。目前,各高校陆续通过网站、微信、微博、APP应用等媒体工具打造了一批官方性信息平台,这些师生使用程度较高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快速便捷地、低成本地架构起了家校联系的新桥梁。

一、高校家长委员会的定位及作用

高校家长委员会是各高校中由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群众性教育合作组织。它不同于初、中等教育阶段时期的家长委员会,不再是完全实体化的家校联系组织。但与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相类同的作用是,高校的家校联系主要发挥学生家长在育人过程中的正向作用,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接受管理”转向“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家长能够在学校、高校教师触及不到的领域里,参与大学生教育工作。而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也需要社会、家庭对教育过程的关注、合作与介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定位应当是沟通、协调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实现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参与和监督,通过学生家长的渠道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支持高校培育更加优质的人才。根据宁波大红鹰学院的相关工作实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家长委员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积极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协助开展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点击阅读全文

风口浪尖上的职业教育论文

一、课程是职业教育的“胃”

在职业学校中课程能否与时俱进,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既然是“胃”我们就应该让其消化社会成长中需要的东西,输送给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再对学生进行因时施教,让社会不因课程而停滞不前,而因课程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职教课程除了重视素质教育,还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受教育者生存发展的需求。职教课程必须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首先市场就业现在是“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要求劳动者既要具备适应市场就业机制的观念和意识,还要具备竞争上岗和选择用人单位的实力;其次现在跳槽现象严重,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就连现在事业单位和政府都实行轮岗,那么劳动者必须具有在一群相关职业中流动的基础,也就是掌握的知识面要广一些。能力本位和终身教育应成为职教课程的指导思想。

二、招生是职业教育的“心脏”

招生是职业学校的命脉,是职业教育的心脏,没有生源一切都是空谈。在国家改制后对职业学校有了新的更艰巨的要求后,招生变的就更加重要。我们经历过招生,也听说了其他学校的招生情况。我们会听到家长这样的话:“我家就一个孩子,来你们这上学,毕业后安排工作好点,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工资不用很高,家里也不缺他这个钱,就别让孩子受罪。”“有辐射有污染吗?对身体好吗?”等等。我想说的只有一句:“请正视自己,正视学校,正视职业。”职业学校的目的就是给国家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抛开自卑感,抛开“我想怎样就怎样”的想法,抛开寄生虫的生活方式,抛开空想主义。什么工作都不轻松都不容易。我认为:“脚踏实地,纯粹地做好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快乐地鼓励自己,尽最大的努力谱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的一生。”干一行爱一行,干稳一行,干好一行。这才是我们该有的职业精神。钻石需要打磨才更能体现出价值,难道你不需要吗?

三、就业是职业教育的“肌肉”

想让职业教育真正跨步动起来,没有“就业”当“肌肉”是不科学的。学校教的再好,不能就业,一切都是空谈,都是没有价值的。“动”不起来,最后只有停滞和淘汰。实践证明,抓好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仅是为毕业生找出路的小问题,还关系到学校、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惠及千家万户的大问题。随着教育的发展,毕业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在这种趋势下,加强就业指导成为职业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良性循环下去,职业教育才能动起来紧跟时代步伐。

点击阅读全文

校企合作电气专业论文

一、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创新

成立由行业的专家和企业家、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跟踪电气技术发展,定期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制定本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并在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基础上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电气技术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坚持以“人才培养与岗位零距离”理念为办学主线,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推行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

二、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改革

当前,中职学校主要采用国家统编的教材,由于国家统编的教材更新周期较长,教学内容较技术发展速度相对滞后,致使有些内容学而无用,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打击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教材改革应该遵循“以产品带教学”、“以实验带教学”、“以技能带教学”的原则,根据专业建设委员会确立的教学体系,以教学模块为单元编写出版相应的校本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三、校企合作,为教师的业务锻炼和业务提升搭建了平台

通过成立校外实习基地既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还为各专业教师提供了学习锻炼、提升素质的机会。学校采取挂职锻炼、跟班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相关教师参与实习基地建设。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专业能力水平得到回报;专研能力提高更有动力;教师亲历实践有利于教学内容实用;同时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了解企业用人规格,便于学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实效。各专业教师通过进厂学习锻炼,业务水平和新技术的应用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学校“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点击阅读全文

国外学校心理学服务的剖析

〔摘要〕美国学校心理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形成相当完备的学校心理学服务体系,拥有系统化的服务机制,多样化的服务内容。美国学校心理学服务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学校心理学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

〔关键词〕美国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服务;专业实践

一、《专业实践》的框架与内容

《专业实践》中介绍的十个学校心理学实践领域是高度相关的(见图1),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学校心理学实践领域进行审视,涵盖了学校心理学服务的各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3]:

图1全面和综合的学校心理学服务模式

(一)渗透于学校心理学服务所有方面的实践

点击阅读全文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设立

一、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根据一般定义,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它是引导和制约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作用在于协调影响校企关系中的种种主客观因素,它受到政府政策法规、教育发展体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显现出来。目前,国际上盛行两大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其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和日本的“产学合作制”;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其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和俄罗斯的“学校一基地企业制”。但由于校企合作的主体只是学校与企业(或事业单位及其他单位),因此,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之间的不同特征,最终还是体现在合作双方微观操作层面上。这一点在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外部机制

导向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是政府通过政策、法规、法律对校企合作进行干预的三种机制。导向机制主要是政府在推动高职教育过程中,通过明确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指导思想,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主导校企合作发展方向,这一机制主要是形成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层面的行为。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则往往形成于政府在推进当地高职教育的过程中采取的政策行为。约束机制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有物质处罚的内容,对于区域内的行业企业、学校,强调其进行校企合作的责任与义务。一般而言,约束机制更多的是倾向于约束企业,促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人们认为,企业是人才的消费者,因而应与学校一起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与义务。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在国家法律框架下的校企合作,这种约束已上升到了国家的政策层面。因而有人认为,为根本性地解决我国企业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政府需要采取有力的行政干预。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省市制定并公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校企双方尤其是企业方参与人才培养的义务、权利进行了明确的约定。然而从纯粹的理论意义而言,约束机制是对校企双方的约束,实际情况是人们往往忽视对学校的约束。激励机制成为政府推动校企合作的重要法宝,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专项投入、减免税收等举措鼓励校企之间进行合作。基于外部因素形成的导向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对于起步不久的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推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也适合我国市场经济转型阶段下的国情。分析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可以看到,其背后都有这些强大的外部机制在支撑。但是,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些外部机制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弱,特别是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在市场体制越来越完善的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要思考行政权力是否“越位”的问题,公共资源的倾斜也要有一定的限度。

(二)内部机制

1.利益机制。任何一种合作的内在动力都来源于共同的利益,没有利益的驱动,合作不可能深人,更不可能长久,校企合作概莫能外。因此,校企合作首先要找到双赢的利益结合点,其次还要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不断扩大合作利益的动力机制。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出现的“一头冷一头热”现象,根本原因是企业没有在校企合作中找到愿意为之付出的利益,本质上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由于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企业急需扩充生存发展的空间,对于利益不明显或无利可图的合作,企业的参与度必然非常有限,同时,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成本比较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性也很大,企业投资参与职业教育未必能使自己直接获益。因此,如何挖掘双方对等的合作效益,并建立协调校企合作良好关系的利益机制,成为解决校企合作问题最为关键的环节。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