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政企业管理

家政企业管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家政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家政企业管理

工业经济逆势增长交流材料

春江水暖鸭先知。遭受危机冲击首当其冲的是企业,保增长必须优先保证的也是企业。××市坚持把保增长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需要取得的实效,咬定发展不动摇,谋定后动不折腾,凝心聚力,稳商援企,全力助推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元至4月,全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7.6亿元,增长40.9%;规模工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6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31%;财政总收入2.41

亿元,增长2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9亿元,增长29.8%;元至三月外贸出口总额968.2万美元,增长11.4%;实际利用外资230万美元,增长8%。

一、政策带动,营造企业发展“暖春”环境。一是挖掘优惠政策潜能。认真研究和梳理国家出台的促进经济增长和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按照更灵活、更宽松、更开放的原则,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税收、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企业和投资者最大限度的扶持,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集中,真正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投资优惠政策,充分运用政策的潜力,为经济发展服务。二是放大优强企业优势。全市筛选确定32家优强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从发展环境、资金扶持、要素保障、项目申报、服务审批等方面为重点企业和外来客商提供特殊政策和“直通车”服务,鼓励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目前,××已有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8家,年税收过2000万元的企业4家、过100万元的企业32家。截至3月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51家,同比净增40家。三是催生企业扩规升级。制定出台支持重点投资项目加快建设的政策措施,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技改扩规企业,建立专班协调机制、实行提前介入制度和建立限时办结制度,积极协调项目前期咨询、市场准入、规划选址、征地环评等工作,全程跟综,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目前,全市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个,计划投资8.83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5个。

二、银企互动,破解企业发展融资瓶颈。一是引导金融信贷投入走向。研究出台《××市金融机构支持市域经济发展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和《××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督促和指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市域经济的投入力度,缓解企业贷款融资难。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对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发展有潜力、管理较规范、还贷守信用的科技型、外向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款审查、信用评级、抵押担保、资金定价等信贷管理制度,及时给予合理的信贷支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加大对食品酿造、纺织、化工、建材、电子材料等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的支持力度,满足项目资金和流动资金的信贷需求。目前已协调市内金融机构为全市工业企业提供贷款4.04亿元。二是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工作,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获取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开展征信知识问卷调查,深入到相关单位、企业采集信息,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中小企业信息通报平台,提高对中小企业授信的效率,加大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和a级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力度,帮助企业及时获得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采集企业信息有效信息398户,其中新采集167户,更新企业信息231户,全部录入人民银行总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完成数量和质量名列宜昌第一,其中的电信缴费信息、法院诉讼信息和环保信息等非银行信息在宜昌市乃至湖北省尚属首次。三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在全市组织开展“银行行长企业行”活动,组织全市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信贷经理,主动到有信贷需求、2008年纳税1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或者去年投产,或当年准备投产的招商引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开展信贷洽谈,零距离交流供求状况。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信贷部门负责人深入9个镇(街办),实地参观考察62家有信贷需求的企业,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资信状况、贷款需求额度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剖,并为企业量身设计贷款方案。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制定企业信贷投放计划20.59亿元,惠及122家企业。

三、政企联动,引领企业发展危中转机。一是深入调研,共商应对危机之良策。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先后深入××酒业、三宁化工、中石化湖北分公司、中冶重工等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和产品,在调整产品结构中寻求商机,在应对危机中加强技术改造,在精细化管理中增加效益,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4月末,全市1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2大行业外,其余9大行业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及机械制造业3大行业增幅超过60%,分别为87.8%、76.4%和62.7%。二是优化服务,营造抱团取暖好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企业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等理念,积极构建政企互动平台,经常性、多层次开展党政企等各方面的交流互动,满腔热情支持企业发展,满怀深情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饱含深情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按照“流程最短、环节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目标,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流程,构建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市领导重点项目联系制度,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三是建强队伍,培育企业人才后备军。全面树立“企业家的成长决定我们的增长”的理念,筹备建立企业家俱乐部,主动对接国内外企业管理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主动寻求与国内名牌大学合作,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家学习培训、实地考察学习活动,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要求的一流企业家。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信息库,将后备人才管理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引导激励一批年轻企业管理人员早成才、快成才、成大才,形成企业家队伍的“梯队”结构。

点击阅读全文

经贸局工业经济增长经验交流

遭受危机冲击首当其冲的是企业,保增长必须优先保证的也是企业。*市坚持把保增长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需要取得的实效,咬定发展不动摇,谋定后动不折腾,凝心聚力,稳商援企,全力助推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元至4月,全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7.6亿元,增长40.9%;规模工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6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31%;财政总收入2.41

亿元,增长2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9亿元,增长29.8%;元至三月外贸出口总额968.2万美元,增长11.4%;实际利用外资230万美元,增长8%。

一、政策带动,营造企业发展“暖春”环境。一是挖掘优惠政策潜能。认真研究和梳理国家出台的促进经济增长和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按照更灵活、更宽松、更开放的原则,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税收、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企业和投资者最大限度的扶持,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集中,真正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投资优惠政策,充分运用政策的潜力,为经济发展服务。二是放大优强企业优势。全市筛选确定32家优强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从发展环境、资金扶持、要素保障、项目申报、服务审批等方面为重点企业和外来客商提供特殊政策和“直通车”服务,鼓励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目前,*已有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8家,年税收过2000万元的企业4家、过100万元的企业32家。截至3月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51家,同比净增40家。三是催生企业扩规升级。制定出台支持重点投资项目加快建设的政策措施,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技改扩规企业,建立专班协调机制、实行提前介入制度和建立限时办结制度,积极协调项目前期咨询、市场准入、规划选址、征地环评等工作,全程跟综,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目前,全市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个,计划投资8.83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5个。

二、银企互动,破解企业发展融资瓶颈。一是引导金融信贷投入走向。研究出台《*市金融机构支持市域经济发展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和《*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督促和指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市域经济的投入力度,缓解企业贷款融资难。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对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发展有潜力、管理较规范、还贷守信用的科技型、外向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款审查、信用评级、抵押担保、资金定价等信贷管理制度,及时给予合理的信贷支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加大对食品酿造、纺织、化工、建材、电子材料等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的支持力度,满足项目资金和流动资金的信贷需求。目前已协调市内金融机构为全市工业企业提供贷款4.04亿元。二是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工作,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获取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开展征信知识问卷调查,深入到相关单位、企业采集信息,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中小企业信息通报平台,提高对中小企业授信的效率,加大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和a级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力度,帮助企业及时获得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采集企业信息有效信息398户,其中新采集167户,更新企业信息231户,全部录入人民银行总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完成数量和质量名列宜昌第一,其中的电信缴费信息、法院诉讼信息和环保信息等非银行信息在宜昌市乃至湖北省尚属首次。三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在全市组织开展“银行行长企业行”活动,组织全市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信贷经理,主动到有信贷需求、2008年纳税1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或者去年投产,或当年准备投产的招商引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开展信贷洽谈,零距离交流供求状况。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信贷部门负责人深入9个镇(街办),实地参观考察62家有信贷需求的企业,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资信状况、贷款需求额度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剖,并为企业量身设计贷款方案。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制定企业信贷投放计划20.59亿元,惠及122家企业。

三、政企联动,引领企业发展危中转机。一是深入调研,共商应对危机之良策。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先后深入*酒业、三宁化工、中石化湖北分公司、中冶重工等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和产品,在调整产品结构中寻求商机,在应对危机中加强技术改造,在精细化管理中增加效益,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4月末,全市1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2大行业外,其余9大行业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及机械制造业3大行业增幅超过60%,分别为87.8%、76.4%和62.7%。二是优化服务,营造抱团取暖好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企业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等理念,积极构建政企互动平台,经常性、多层次开展党政企等各方面的交流互动,满腔热情支持企业发展,满怀深情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饱含深情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按照“流程最短、环节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目标,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流程,构建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市领导重点项目联系制度,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三是建强队伍,培育企业人才后备军。全面树立“企业家的成长决定我们的增长”的理念,筹备建立企业家俱乐部,主动对接国内外企业管理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主动寻求与国内名牌大学合作,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家学习培训、实地考察学习活动,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要求的一流企业家。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信息库,将后备人才管理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引导激励一批年轻企业管理人员早成才、快成才、成大才,形成企业家队伍的“梯队”结构。

点击阅读全文

企业资金管理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转向集约型。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我们邮政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迫切的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科技发展中创效益。从长远看这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多数企业来说是受到各种条件制约的。二是从管理中要效益。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把管理工作抓上去,向管理要效益,则是投入少、产出大的一条生财之道。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具有更大的综合性,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而且是企业领导人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

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而邮政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深入研究聚财、生财和用财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企业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财务风险日益显露。突出表现在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方面。这些问题同样在我们邮政企业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息的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也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的效果。

(二)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人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点击阅读全文

企业资金管理控制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转向集约型。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我们邮政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迫切的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科技发展中创效益。从长远看这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多数企业来说是受到各种条件制约的。二是从管理中要效益。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把管理工作抓上去,向管理要效益,则是投入少、产出大的一条生财之道。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具有更大的综合性,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而且是企业领导人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

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而邮政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深入研究聚财、生财和用财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企业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财务风险日益显露。突出表现在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方面。这些问题同样在我们邮政企业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息的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也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的效果。

(二)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人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点击阅读全文

增值税铁路运输论文

一、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

(一)从营业税与增值税计税方式角度分析

铁路运输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营业税政策,造成其生产经营管理以营业税影响下的减少流通环节,内部增加人力、物力,分工协作,完成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铁路历次运输业生产布局的调整改革,不同程度的都有减少营业税支出的考虑,车、机、工、电、辆等主业运输站段和房建生活等运输辅助单位自己配备修理、建筑安装等各类生产车间,形成自给自足的生产能力,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营业税税负。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后,自给自足型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增值税管理需要,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价税分离,道道征收,环环抵扣,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与增值税计税方式的不同,导致生产经、业务流程价值链管理上有不适应增值税管理的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基本属于“自力更生”型,基本大部分业务都自行进行生产经营,造成“营改增”后增值税进项较少,税负增高。

(二)从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特点角度分析

根据《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和核算规程》的规定,成本费用按支出性质分为工资、材料、燃料、电力、折旧、其他等六大要素,在铁路运输企业六大成本要素中可抵扣要素为外购原材料、电、燃料支出,在现行的增值税政策下,可抵扣进项税额支出占43.43%,不可抵扣支出占56.57%;资产类支出中可抵扣支出占37.32%,不可抵扣支出占62.68%,且铁路运输企业本身属于资本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成本费用的特点是固定资产投入大(存量固定资产大导致不可抵扣的折旧费用高)、资产有机构成高、人工成本高,可抵扣支出所占比例更少,抵扣额不足。

二、解决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后税负问题的建议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