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基础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师资现状的比较
城市教师队伍现状。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多配备有专门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受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参加培训,完成教学素养的自我提升,以适应社会的前进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综合能力强,在能较好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多数还能胜任课外音乐特长辅导。此外,城市中还有一批音乐教研人员、音乐教育专家、热衷于音乐的各行业音乐爱好者来支持国民音乐教育事业,并发挥了带头、引导、示范等骨干作用。他们对音乐教育资源的整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音乐新课改要求教师们认真解读《音乐课程标准》。参照标准,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认真研读新教材;及时在课堂上调整教师角色的转换,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并能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了理念和知识的更新。正如音乐教育界专家所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教师的课堂生活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基础教育仍相当薄弱。以海南为例,2003年我们对海南省3320所小学、535所中学当中的109所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292名中学教师当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37人,占被调查教师总人数的12.7%,连专科文凭都未获得的教师有42人,占所调查教师总人数的14.4%;能胜任或基本胜任所从事的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约占60%。海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深圳等在基础音乐教育较为先进的城市相比,要落后至少10年。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占我国总人口65%的农村音乐教育几乎未发生任何影响。笔者曾被从农村走出来学习的一线音乐教师多次问过一句同样的话:“老师,我们那儿没有多媒体、学生又买不起新教材怎么办?”是啊,该怎么办?像海南一些贫困县乡,长期以来无专职的音乐教师,有些地方连语文课都无法保证用普通话正常授课,都是夹杂着海南话的“双语”授课,更甭说音乐课了,我们又怎么能要求其推行新课程标准呢?这种因缺少专职音乐教师而无法确保正常上课、保证教学质量的现象在其他省市也存在。我国80%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农村音乐教育又是我国国民音乐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新课程在农村学校的推广和实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使用教材的比较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工作开展的基本立足点。教师除了传授课本中的知识点之外,也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眼界,从而促进基础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研究
教育对人的成长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对学生正确的“三观”的树立起关键作用,对其的综合品德与素养有铺垫作用。而音乐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关键作用。同时,坚持以核心素养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中心与重点,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基础音乐教育工作,是新的挑战与突破。
一、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保守传统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其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主要是以带领学生唱歌为主,辅之相应的音乐教材理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音乐教学。
(二)学校不重视
幼儿教育
音乐艺术表现的特点
由于音乐使用的物质材料是声音,是诉诸听觉的艺术,它与文学、美术有着不同的表现能力。绘画能够逼真地描绘物体的外形;文学运用语言能够直接地表达概念和思想;而音乐更擅长表达感情。音乐在时间中进行,能够表达事物的运动发展、感情的起伏变化,在表现人们的心理活动、精神境界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正如高尔基在他的自传小说《在人间》中写道:“我的心碎裂了,它充满了一种强盛的感情,这种感情常常是由良好的音乐奇妙地接触心心灵深处而唤起的。”音乐擅长抒发感情,能够深入打动人们的内心深处,起着教育影响的作用。
音乐不能直接提供视觉形象,不能直接思想概念。音乐中的歌曲可以借助歌词,标题音乐可以借助标题和文字说明,帮助人们了解音乐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帮助人们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于音乐作品中的非标题的纯器乐曲的感受,比对歌曲和标题音乐的感受更富有个人性,更多的需要借助于个人在生活经验、文化艺术修养、音乐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出个人欣赏的水平和特点。由于幼儿在生活经历、认识能力、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幼儿音乐教材大多数是歌曲和标题性、描写性音乐。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关于高师音乐教育研究的回顾
通过对中国知网2000年以来篇名分别包含高师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专业、师范音乐、音乐教师教育的全部期刊文献进行检索,为确保所研究文献的学术性,进而又遴选出发表在重要音乐期刊①、主要音乐教育期刊②、音乐学院学报③和南大核心期刊等各类期刊的文献,再剔除检索中出现的重复文献,得到的有效文献共计186篇。通过对这186篇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范畴展开讨论。
(一)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师范性研究
正确认识和理解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办学的首要前提,能为高师音乐教育提供必需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从统计数据来看,关于这一范畴的研究占5.91%④。1952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系教学计划(草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第一个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计划,其中明确规定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中等学校音乐教员。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逐步完善。新世纪之初,关继文指出高等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普通学校音乐教师,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培养目标模糊的倾向,影响着高等音乐教师教育职能的发挥。⑤这里的历史原因为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修课程”演变成“主修制度”,较多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只注重主修课程的单项音乐技能培养,造成了倾向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削弱了高师音乐教育应有的师范性内涵。正因研究者意识到了这一历史误解,新世纪的研究者开始强调高师音乐教育主要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服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师范性。郑颜文、徐菁菁等以正确价值取向重塑高师音乐教育为切入点对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相关阐释。⑥新世纪关于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强调必须改变在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模糊不清的状态,明晰高师音乐教育主要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服务,坚持和加强师范性内涵,这将直接影响到基础音乐教育的优劣成败。
(二)高师音乐教育的问题与改革研究
新世纪的到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者们面对高师音乐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鲜明的问题意识,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此论题的研究占比为19.89%。姚思源指出新世纪初是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处于激烈的动荡、变化的时期,需要从教育理念、办学形式、课程建设、科研及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⑦郑莉认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教育面临来自知识结构和现代教育观念的挑战,必须拓展学术视野、增厚文化底蕴,掌握现当代教育新理念、新技能,才能适应教师教育发展需求。⑧王耀华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提出了高师音乐教育针对性的改革思路。⑨吴修林则论述了在扩大招生规模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通过调整招考政策、合理调配师资等办法来改善办学质量。⑩还有研究者从教育模式、教育评价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崔永日、王立东认为高师音乐教育缺乏良好氛围、教育内容过于单一,教育评价存在局限性輥輯訛;徐敦广从教育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对音乐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倡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輥輰訛随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以及修订稿的颁布和实施,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也要进行相应改革。韩勋国、廖家骅等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视角提出高师音乐教育要进行多方面改革,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新发展。輥輱訛这一方面的研究关系到如何打通基础音乐教育和高师音乐教育,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更多有创见性的成果。
本文将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提出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以来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文献论著进行分类梳理,将其归纳为理论思想研究、教学实践探索、教学体系的对比探析等几类,指出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研究丰富了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体系、拓展了学校音乐教育研究范围等学术贡献,并提出该体系在学理基础、与国家颁发的教学指导文件关联性研究、实际教学研究角度单一这3方面研究之不足,最后就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自身发展和完善提出一些思考,试图通过研究成果之评析,为该“新体系”的丰富与完善提供理论引导。
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概述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音乐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规范化开始逐渐成为学校音乐教育建设的特点。1981年3月国家修订并中小学教学计划,调整了音乐课时。1986年4月,我国公布(起草)了《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在1989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此时,中国音乐学者陆续将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柯达伊等世界音乐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引进国内,介绍给音乐一线教学的教师与音乐教育研究者,旨在吸收这些音乐教学体系中的理念精髓,将这些音乐教育方法运用到中国学校音乐教学课堂中。2001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确立了新音乐课程理念,设计了新音乐课程目标。在2011年又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但如何将这些国外音乐教学法合理地运用到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实践中、将这些国外音乐教学法“中国化”等问题成为学者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高等学府,1999年设立了音乐教育学院。该院从初建起就不断探索中国音乐教育教学体系。2009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高建进教授提出以奥尔夫、柯达伊及达尔克罗兹教学法3种音乐教学法综合化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该体系是针对目前我国国情、学情等方面,结合上述3种教育体系中的教学方式与理念,与我国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新的音乐教育体系。自2011年起,中央音乐学院组织开展一年两次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新体系全国音乐骨干教师培训”。时至今日,该培训共开展了19期教育培训课程,对“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推广与传播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掀起了“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实践热潮,关于该体系的学理研究也进入音乐教育研究者的学术视野,相关学术论文层出不穷。笔者研读相关文献,将其进行逻辑归类,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新体系”自身的问题,也有研究成果显现不足的问题,进而引发读者的新思考。
二、文献综述
根据中国知网词条的文献数据,笔者将其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一)理论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