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节能减排政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指标。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明确提出,要加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价格、金融等激励政策,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本文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节能减排。
一、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
(一)重工业比重提高,环境污染加重
*年到*年,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45.1%上升到48.9%;第二产业贡献率由46.7%提高到55.6%。在工业增加值中,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重化工业的比重则由12.87%提高到16.76%(*年)。*年第一季度,钢铁、化工、电力、有色、石油加工及炼焦、建材等6大高耗能行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左右,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64%左右,能耗占全国工业能耗的70%左右[3]。6个行业增加值增长20.6%,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2.3个百分点;用电量增长18.2%,比工业用电量增速快1.4个百分点。重化工产品生产对能源的需求较大,导致了单位GDP能耗不断提高,工业污染物排放也不断增加。据统计,*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28.2万吨,比上年增长1.0%;二氧化硫排放量2588.8万吨,比上年增长1.5%。7大水系中,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
(二)城镇化进程加快,固体废弃物增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年到*年,城镇人口比重由36.22%增加到43.90%,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房屋面积由7.94亿平方米增加到19.48亿平方米。每年大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目前我国已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城乡建筑中,99%属于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已达27%,约为3.5亿吨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多。按这一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建筑能耗将达到10.9亿吨标准煤,其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将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约为1.5万吨。*年到*年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为94509万吨、10042万吨8、1*0万吨、134449万吨、151541万吨。目前,人们在充分享受日趋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承受了因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
摘要:节能减排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举。财税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应该在节能减排方面有所作为。文章分析了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施绿色采购、完善现有税种,开征新税种、调整优惠政策等几个方面提出节能减排财税政策。
一、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严峻。节能减排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节能减排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工业占GDP的比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经济发展方式呈现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特征。快速的经济增长和规模巨大的人口,相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经济体,中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生产和消费都要大。据统计,中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二氧化碳排放占总量的1/5,是世界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当务之急,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依靠物质消耗和要素投入向依靠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转变。而节能减排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二)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两个内容,一个是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一个是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都事关今年一系列重要指标的完成,都非常重要。从刚才各个部门,特别是主要牵头部门的情况介绍看,今年重大项目和节能减排项目准备早、安排充分,所以一季度的完成情况较好,与去年同期相比在开工、推进上有了大的提升。整个项目建设启动快、速度快、效益好,是去年提前谋划具体效果的体现。下面,我就具体问题讲几点意见。
第一,关于高校集聚区的两个项目。现在新区已将花和两个乡整体划转,作为直管区,不仅涉及市城投公司和金阳公司实施的项目,也涉及自己安排的项目。就如何解决好下步的建设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和实施主体问题,我们已和新区进行了对接,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了基本原则。在新区范围内已经实施的在建项目,按照资金渠道不变、融资方式不变、实施主体不变的原则,继续推进。新建项目按两种模式实施,在直管范围内的,由新区的实施主体和平台公司实施;在协调区和对接区范围内的,由新区和市按“一事一议”的方式协商实施。所以,刚才提出的和路项目就按以上原则来推进。以后涉及新区和市的项目,也按上述模式来对接实施。
第二,关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在年,市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低碳交通试点城市,现已纳入全国10个试点城市之一,同步也进行了公交都市的试点申报,已纳入全国15个试点之一,这两个试点资格都需报国家交通部审核批准,一旦通过,对我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市区环境整治,汽车尾气是个重点,在PM2.5中占了较大比重。大力推进公交优先,采取新能源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和公交都市试点还有一些前期手续需要完善,有关经费请市财政局在今年的预算里予以安排。
第三,关于重大项目建设。今年的重大项目整体投资目标为976.67亿元,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目标的近三分之一。目前,我市仍处于“投资需求大、投资空间大、投资拉动大”的特殊发展阶段,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做好项目的储备和前期工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节能减排方面,国家不缺这方面的支持,最终是看我们项目的成熟度。相关责任单位一定要做好项目库准备,项目要做深、做实,做到可以报批的深度,发改、财政及各区(市、县)要认真研究,对我们今年的项目,乃至“十二五”期间的项目进行梳理,分批提前做好谋划。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有些因为规划的原因,有些因为功能区调整的原因,有些因为投资的原因,可能需要进行调整,这就需要有替代项目及时跟上。只有这样,我们的投资才不会受大的影响。
节能减排政策通过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增长速度,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清洁方向转变。服务业具有能耗少、污染轻等特点,将受到格外重视,中长期前景看好。
节能减排政策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对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将面临结构大调整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火电、钢铁、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加工及炼焦等6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增加值占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左右,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64%左右,能耗占全国工业能耗的70%左右。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属于节能减排政策的重点调控领域,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贯彻落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至少面临三方面影响:
一是落后产能面临生存危险。
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占行业比重较高,如*年底炼铁、水泥、火电行业落后产能占各行业产能比例分别是24%、19%、13%,落后产能如不能通过技改达到新建项目准入标准,将直接被淘汰。如果大量落后产能被淘汰,行业布局和结构将重新调整。
今天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动员和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总的要求是: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更有力的措施,确保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了加强节能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也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加强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节能工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必须清醒地看到,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我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提出:“‘*’规划提出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完成“*”规划目标任务,今年是关键。今年的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得好,可以为今后几年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的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得不好,就会增加以后三年的工作压力。从一季度看,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6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扭转,今年节能减排难以取得明显进展,“*”规划目标也难以实现。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减少污染排放,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