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急救常见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教学模式的转变
所谓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开展学习。在急救护理课程中,我们根据急救护理工作的实际流程组织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同时将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学做合一”。教学中注重将临床的真实情境再现于课堂,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改革的途径
2.1课程目标的制订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课题组教师经多次讨论,并走访市内5家有代表性的“三甲”医院,广泛征求医院护理专家的意见,认真分析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结合课程特点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具有“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具备较扎实的急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急救的基本技术、技能,如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电除颤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2)能力目标: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及时识别常见急危重症,并对病情做出判断;能将掌握的专业技术转化为从事临床急救护理的职业本领;具有主动求知和继续学习的能力。(3)素质目标:热爱护理专业、爱岗敬业,具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乐于奉献的精神、高度的责任心、慎独严谨的品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良好的护士仪表、举止、语言、态度和职业情感。
2.2教学内容的组织
摘要:为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尝试以临床内科情景案例为切入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案例实训素材库,并应用于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为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提供教学平台。
关键词:内科护理;实训素材库;岗位胜任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和临床实践需求,急需培养出一批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在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带动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尝试以临床情景案例为切入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案例实训素材库,并应用于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以推动临床护理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内科护理案例实训素材库建设
1.1素材的收集
(1)充分利用网络、期刊、教材等共享资源,从各级精品课程网及临床教材上收集内科护理常见疾病、多发疾病案例资料,将分散的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并按照分属系统(呼吸、循环、泌尿、消化、血液、内分泌、代谢、神经、传染系统)进行分类、命名,以满足护理教师教学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一、传统教学方式
1.讲授法。
使学生了解电能的产生、输送和分配、用电操作的安全规范、触电伤害、防止触电技术措施、触电急救、电气火灾扑救等内容。
2.观摩法。
组织学生观看电工安全教学录像,观看用电违规案例和用电规范,以及触电急救视频知识。
3.操作法。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便利抽样法选取进入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实习的护理本科生100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观察组年龄19~23岁,平均(21.14±0.83)岁;对照组年龄19~23岁,平均(21.08±0.89)岁。两组护理本科生均为女生。
1.2方法
观察组护理本科生采用CPR护理实习教学路径联合CBL教学法。对照组护理本科生采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学法。两组护理本科生均由护师职称以上的临床教师实施带教,实习时间均为1个月,每轮有4~6名学生,每组2~3人。临床带教共计7个学时,其中模拟人操作练习均为4个学时(每学时45min)。
1.2.1观察组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RFID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了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各个领域。RFID的应用已经成为科研机构,商业系统,信息产业和国家部委等非常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RFID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也展望了未来的趋势和挑战。我们特别地介绍了RFID技术典型应用领域,例如RFID供应链管理、RFID在医院和国防领域中的应用。基于这些,我们也总结了RFID技术在企业中的一个应用框架。
[关键词]RFID标签阅读器频率数据格式安全性标准化
RFID技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已经发展五十多年了。近年来,由于这种技术成本的急剧下降以及功能的提升,使得零售业、服务业、制造业、物流业、信息产业、医疗和国防领域对RFID技术的关注迅速升温。
基本的RFID系统由RFID标签、RFID阅读器及应用支撑软件等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还需要物体名称服务(ObjectNameService)系统和物理标记语言(PhysicalMark-upLanguage)两个关键部分。用户可以根据工作距离、工作频率、工作环境要求、天线极性、寿命周期、大小及形状、抗干扰能力、安全性和价格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应用的RFID系统。
RFID的应用领域在逐渐扩宽,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下面就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一、安全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