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金融化

经济金融化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经济金融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经济金融化

我国经济金融化现象成因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存在金融化现象,不确定性是经济金融化的驱动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对经济不确定性加以界定并梳理其测度方法,然后分析经济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微观主体的影响,进而探讨经济不确定性下我国经济金融化现象的成因。最后,本文结合现有文献进行未来研究展望并分别从货币政策、风险管理、要素定价和金融监管等角度提出防范经济过度金融化负面影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微观主体经济金融化

一、引言

经济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运行中存在市场参与主体无法预知的因素并导致其难以对未来经济状况进行准确预期的特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当局加强经济干预,使经济不确定性上升(Baker等,2016)。危机后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多表现为相机决策形式,企业和家庭部门等微观主体的投资和融资决策也需要随政策变化加以调整。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政府部门相继推出各类经济改革政策和措施,经济不确定性也随之上升。有研究指出,经济不确定性使企业和家庭进行预防性储蓄,降低投资和消费(Bloom,2014);也有研究认为,不确定性是经济金融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彭俞超等,2018;李沛然等,2019)。研究经济不确定性及其影响有助于从宏观和微观等层面厘清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波动的金融化成因,进而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防范经济过度金融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经济不确定性的界定及测度

经济不确定性涵盖的范畴较广。Knight(1921)将“对未来收益和损失的分布状态和范围无法预测或无法确定风险分布类型本身”定义为不确定性。Le和Zak(2006)将政府部门未明确经济政策预期、政策执行和政策立场变更的指向和强度引发的结果定义为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本文根据研究对象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将经济不确定性的测度方法归纳为变量法、主观推断法和模型估计法等三类。

点击阅读全文

艺术市场金融化探索的价值

艺术品的权益拆分交易模式是近年的热点,它将一件艺术品的产权进行拆分,向公众公开发售,取得份额的投资者可将其份额在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最终并以其所持有的份额对艺术品享有相应的权利。这种模拟股票的交易模式蕴含着巨大的投机风险,对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与交易体系规则的建立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中国艺术市场金融化现状探索

2010年中国艺术市场的爆发给人们以巨大的信心,艺术品“权益拆分”这种在西方发达国家尚且处在摸索阶段的投资模式,却正在中国成为现实。2010年7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了“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这是国内外首次出现的“权益拆分”投资模式。紧随其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于2010年12月推出“艺术品产权1号”。2011年1月,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出了与股票交易形式极其类似的“份额化交易模式”,在此模式中,首批两件作品是白庚延的国画作品《黄河咆啸》和《燕塞秋》,其估值分别为600万和500万,都拆分为每份额一元由参与者认购。这两只“艺术股票”一经发售,每天都是涨停,30个交易日后《黄河咆啸》市值就已经突破亿元。市场的反应迫使天津文交所对艺术股票紧急停盘,并且之后不断修改交易规则。艺术市场交易方式的创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总的来说,舆论更多地倾向于认为艺术股票的疯涨是一种投机与炒作。疯狂之后,市场气氛谨慎了很多,在越过一段很陡的抛物线之后,两只最早的艺术股票被打回原形。天津文交所近乎失败的尝试并没有影响其他文交所进入“艺术金融”领域的信心,很多地方政府、投资公司、文化公司仍准备加入其中。各地纷纷建立了类似的艺术股票交易平台,并且都有信心制定出好的制度与形式来保障交易平台的正常运行。但文交所遍地开花的乱象蕴藏着巨大的投机风险和社会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其进行引导与整顿。2011年11月,《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38号文)正式下发,对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交易方式、参与人数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限制性规定。此后的2012年1月,等五部委又联合下发了“49号文”,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还下发了“37号文”,对落实清理整顿工作作了详细规定。这些规范性文件明确禁止了天津文交所首创的类似股票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形式,国务院批准的两家全国试点文交所只有上海文交所和深圳文交所。各文交所纷纷另寻途径,努力延续自己的发展。有的文交所按照“38号文”的规定修改交易规则,如将其艺术品共有权益进行不等额拆分、取消做市商机制、改T+1交易模式为T+5模式等。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则在2012年6月推出了“艺术品保真保值”交易平台,承诺售后一年内若投资者发现所购艺术品为赝品,并且能出具权威鉴定文件,则南方文交向投资者退回购买本金。还有的文交所寻求联合发展之路。2012年9月,湖北、山东、天津、安徽、广东4省1市文化产权交易所,在武汉召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会议,签署协议,成立战略合作联盟,先期将共建数据库,实现信息异地自主同步,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共同开发文化新产品。而作为试点的上海文交所在最初就没有进行份额化交易的尝试,而是致力于打造以文化版权、股权、物权、债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为对象的交易平台,发展稳定,但相对来说速度较慢。

对艺术市场现有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一)艺术市场金融化探索的相关研究

艺术市场的这些新发展自然形成了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1.中国艺术市场的状况《中国艺术市场的购买欲望浅析》、《回顾与反思——中国艺术品市场二十年启示》等文章分析了中国艺术市场的现状,指出了:⑴中国艺术市场中当代艺术品占主导地位的现状及其原因。⑵国际买家掌握中国艺术市场话语权,在几十年前低价购买了大量中国当代艺术品,现在有炒作抛售的可能。⑶中国艺术市场过分注重投资收益,忽视了长期的艺术普及教育与市场培育。2.艺术品金融化的国外经验《艺术品“权益拆分”的海外市场概况》、《国外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作经验——以摩帝富艺术品投资基金为例》等文介绍、分析了国外相关经验,并指出在艺术品金融化方面中国艺术市场已然走在了实践探索的最前沿。3.艺术品金融化的可行性艺术市场的种种创新模式,特别是天津文交所的股权式艺术品交易如坐过山车般的交易行情引发了人们对艺术品金融化的各种讨论。大部分研究性文章表现出客观、审慎的态度,如《国内艺术品投资的金融界视角》、《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若干问题》等文对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问题、环境、形式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陈述。当然也有提出质疑的,如《艺术品证券化:资产泡沫还是金融创新》一文就从交易制度、金融产品设计、政策法律等方面分析了艺术品证券化的问题,认为其目的只是“资本利得”,这本身就违背了金融创新的目标。《产权交易,艺术市场的新拐点?——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调查》则问道:“投资者放弃了拥有该艺术品所获得的审美需要,完全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的证券化投资是否适应中国的国情现状?什么样的艺术家作品是能够成为标杆的权益拆分对象?”还有完全持否定态度的,新加坡苏富比艺术学院院长菲利普的文章题目就表明了立场:《艺术基金为何无用》。另一篇文章的题目更加尖锐:《“艺术品股票”横空出世谁是最后的“傻瓜”?》,文章认为,艺术品成为了被疯狂炒作的符号。4.艺术市场发展中的艺术家与艺术价值艺术市场的火爆让很多人思考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艺术价值的关系。《十年艺术市场:富起来的艺术家该干些什么》、《投资当代艺术“慎”者为王》等文章提出了让人深思的现象:“中国现行的艺术生态只能使极少数人享受到西方炒作带来的成果,更多的艺术工作者则生活在底层”,“这些民间资本本可以在各项文化艺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应该被绑在几个内涵虚空的符号上。”《艺术市场营销的战略逻辑》13提出了将客户价值和艺术价值加以平衡的艺术品营销战略理念,为思考艺术市场如何将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整合起来提供了参考。

点击阅读全文

谈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

艺术品金融化的历史借鉴及其特点

在西方社会中,早在18世纪艺术品金融化就盛行于欧美,许多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的投资资产组合中都配备了艺术品资产[5]。例如,历史上名声远洋的艺术品基金是熊皮基金和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6]。熊皮基金是一批金融家在1904年号召专业投资人出资而建立的。他们通过购买包括毕加索、塞尚、马蒂斯等现代大师的早期作品而运营基金。之后就是1974年发起的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由于当时处于英国经济低迷,失业率高、通货膨胀严重的大背景下,该基金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就拿出一部分钱投资艺术品。为了保障其专业性,还请了苏富比拍卖公司为其做投资顾问。我国艺术品收藏历史可能不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但是将艺术品与金融资产相结合,实现艺术品金融投资的时间并不长。目前,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艺术品与金融资产结合的步伐加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速度迅猛,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势头明显。除个人爱好者外,在投资性艺术品金融化进程中,投资者机构化趋势明显,但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诉求增加。目前,参与艺术品市场投资的企业主要来自文化传媒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领域。二是大量金融投资机构开始在艺术品投资领域试水。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获取收益的方式不同,其借助的是雄厚的资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更专业的资本化操作方式。由此推断,随着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将逐步从散户市场向机构市场转变。

第二,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金融化产品逐渐增多。以艺术品为标的物的金融产品是投资性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标志。目前我国推出的艺术品金融化产品主要有: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保险产品等。艺术品基金的发起人通常是一些艺术家或者金融投资人,召集拥有一定经济实力或对艺术品有投资计划的投资者,通过组合多种艺术品,获得理想收益。艺术品基金投资市场的发展经过了散户阶段、专业机构投资阶段和艺术品衍生品投资阶段。专业基金投资艺术品和个体-易受个人喜好影响的方式不同,基金主要考虑的是艺术品的未来出售增值价值,因此,前一种方式的收益率往往要比后一种方式收益率高[7]。随着我国提供给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成长环境逐渐向好,艺术品投资基金市场频传捷报。2010年各种艺术品基金开始试水,先是年初中国民生银行消息称推出“非凡资产管理-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再是同年6月怡桥财经艺术基金宣布启动。同年7月,德美艺嘉艺术基金正式,发行规模数亿,发行面向全球。目前情况下,由于艺术品投资基金的门槛不高,其广泛参与性使得艺术品投资的另类价值显现了出来。同时,艺术品基金让投资者不用费心思去照顾那些娇贵的艺术品,还能有所收益。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所以其未来十分值得期待。把艺术品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的机制和过程称之为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与信托的结合有两层不同的含义:一是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在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及资产定价时发挥作用,即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二是首先将艺术品资产化,然后金融机构向投资者发行投资基金;最后,将整合的资金重新投放到艺术品市场中。艺术品信托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阶段:一是以散户市场为主的起步阶段,即个人或者投资机构在没有采纳任何专业指导和咨询的情况下,作出的个人直接购买行为。二是以机构购买为主的发展阶段,例如,购买由金融投资机构发行的艺术品按揭产品、艺术品基金产品等。这种背景下导致的问题是艺术品没有所谓的所有者,只有当投资者收购后,才能获得艺术品的所有权。三是交易艺术品衍生品的成熟阶段,即跨过艺术品变现的过程,通过艺术品指数挂牌上市进行交易。与之相适应,艺术品保险业务也开始起步。2010年12月,我国《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8],指定了一批文化产业保险试点,确定了11个与文化产业“联姻”的险种业务。自此,保险公司就有资格提供从保管、展览到运输等环节的艺术品综合保险项目。但考虑到艺术品确真估值以及出险后评估的瓶颈,保险公司目前只向公信力强、规模大的机构提供这类保险服务,艺术品个人持有者的保险服务尚未出现。

第三,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投资性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另一大特点,是艺术品正逐步实现由商品向资本的转变。艺术品投资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9]。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年增长率达到41%,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上所占份额已超过英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中存在大量闲散资金,使艺术品交易市场成为金融资本寻求利益的价值洼地。虽然发展势头向好,但是,艺术品金融化交易火爆的场面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少业界人士提出异议,即过分强调艺术品在资本投资市场的作用,会磨灭其自身的文化属性,让艺术品单纯沦落为金融炒作的工具。西沐教授也曾指出:“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还面临许多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缺乏有力的风险监管体系,等等,都需要政府政策与时俱进”[10]。

目前我国艺术品金融市场面临的三大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

粮食金融管理

摘要: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粮食安全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近两年粮食金融化特征愈发明显,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建立粮食安全新框架。

关键词:粮食金融化;粮食安全;金融化;粮食价格

前言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有着世界人口的22%,但仅有世界耕地的7%,粮食安全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粮食安全放在了农村各项政策的首位。当前,生物(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能源的出现、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和粮食金融投机的凸显,使得粮食金融化特征愈发明显。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粮食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波动,在粮食金融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热点问题。

一、粮食安全问题的由来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

点击阅读全文

农民土地征收金融化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的征地运动具有广泛性、持续性的特点。当前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政府对征地过程的过度干预以及政府不能正确行使其公共服务功能。金融化方案的本质是在土地征收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它可以在不触动当前土地制度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解决土地征收造成的政府单方定价问题,以及失地农民失业、失地、失保障问题。

关键词:征地;失地农民;政府;金融;融资租赁

一、农民土地征收的必然性和持续性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搞开发区,最高峰时开发区达8000多个,当时全国每年流失的耕地数量为1000万亩以上,这只是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征用的一部分。

现在虽然限制开发区建设,但城市化的进程却更快。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9月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国城市总数661个,城镇人口5.7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随着大面积土地实现农业用地到城市用地的转变,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而言,大规模的征地运动有其必然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圈地运动即土地适当集中和土地用途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把一部分农业人口从土地上剥离出来,使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由农业向市民和产业工人转变,这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都曾经走过的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