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经济问题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文章客观地评估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全面地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隐患点和发展前景,大胆地提出了以自省为根本途径、以协作为必要条件等拯救经济的几点建议,旨在为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经济;辩证;自省;协作
据国际清算银行第79届年会年度报告称,“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全球许多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仍未好转,走出危机的路依然很窄。”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遭遇了多年未遇的困难和考验。面对这场危机,也有人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也有人急躁冒进、病急乱投医。必须尽快对中国经济形势做出正确评估,以自省为根本途径,以协作为必要条件,依据自身实际辨证施治,迎来中国经济的再增长!
一、辩证看待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辩证思维方式、概率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是现代三大思维方式,辩证的方法、分析的方法、现象学方法和释义学方法是现代四大思想方法。恩格斯把辩证的方法规定为“普遍联系的科学”,列宁称之为“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辩证的方法是我们正确评估当前经济形势的哲学依据。
从横向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但矛盾和隐患依然存在。依据当代经济理论和国际惯例,评估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4项基本指标:
一、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教学的特点
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认识各主要学派的思想,吸收理论的精华,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因此,要适时开展研究性教学,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理论、问题和政策的思考。第一,理论表述方法的多样性。宏观经济学是对现实经济世界的认识,是对现实经济规律的抽象,为了使抽象的理论便于传播、讲解和掌握,长期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叙述法(文字表述法)、算术表示法(表格法)、几何等价法(图型法)和代数法(模型法)等分析方法,同一种方法可以用来解释不同的理论和问题,同一理论和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灵活地选择科学的、通俗易懂的方法,是宏观经济学基本素养的一个体现。第二,理论的复杂性。经济学流派较多,不同流派在理论和政策主张上差异非常大,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很难对每一种流派都作详细的解剖,一般是以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为主线,适当介绍其他主要学派在同一问题上的观点,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与知识面。第三,理论的发展性和实践的多变性。宏观经济理论随经济现实的发展而发展,是发展变化最大的学科之一,新理论层出不穷,教材编写的滞后要求教学中必须对新理论进行补充。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历史传统、政策和政治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存在着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的经济问题也在变化之中,尤其是开放经济下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理论上没有现成答案,要求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第四,与经济现实的联系性。学习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目的之一是洋为中用,让学生用理论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必然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尽可能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但是,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宏观经济学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并用来分析这些国家经济问题的。由于西方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经济结构相对完整,企业有充分的活力,对宏观经济政策反应较为敏感;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发展充分,为政策在各类市场的传导和协调,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这样,无论是以需求为导向,还是以供给为导向的政策工具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由于机制惯性,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具有经济性、营利性和独立性的主体,还需要继续改革,在受到诸方面制约的情况下会使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在中国运用的效应大打折扣。课序上,多数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是在低年级开设的。由于学生缺乏对西方经济社会的了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来理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经常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通过研究性教学,帮助学生科学地理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和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性教学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当今世界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发展迅速,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于强调科学原理形成过程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面向教学的过程,通过将理论的产生、演变、作用等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创造性思维的成果,从而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理论体系,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路径。创造性思维是相对于习常性思维(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而言的,强调主动性和创见性。通过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开拓人类认识的新领域,从而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是人们智慧升华的表现。创造性思维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定义出新的变量,提出新的假设和假说,形成新的结论和创建新的理论等探索未知领域的思维活动,属于高级、尖端的思维,对历史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这种思维对本科生来说,很少有人能达到。广义的创造性思维则是指思维主体有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新的价值等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思维能力,我们所讲的本科生创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正是基于这种理解的。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固然重要,但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主体毕竟是学生,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现实的、潜在和未挖掘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研究性教学,可以为学生奠定研究和创新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也是研究性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教学的特点
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认识各主要学派的思想,吸收理论的精华,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因此,要适时开展研究性教学,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理论、问题和政策的思考。第一,理论表述方法的多样性。宏观经济学是对现实经济世界的认识,是对现实经济规律的抽象,为了使抽象的理论便于传播、讲解和掌握,长期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叙述法(文字表述法)、算术表示法(表格法)、几何等价法(图型法)和代数法(模型法)等分析方法,同一种方法可以用来解释不同的理论和问题,同一理论和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灵活地选择科学的、通俗易懂的方法,是宏观经济学基本素养的一个体现。第二,理论的复杂性。经济学流派较多,不同流派在理论和政策主张上差异非常大,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很难对每一种流派都作详细的解剖,一般是以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为主线,适当介绍其他主要学派在同一问题上的观点,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与知识面。第三,理论的发展性和实践的多变性。宏观经济理论随经济现实的发展而发展,是发展变化最大的学科之一,新理论层出不穷,教材编写的滞后要求教学中必须对新理论进行补充。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历史传统、政策和政治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存在着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的经济问题也在变化之中,尤其是开放经济下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理论上没有现成答案,要求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第四,与经济现实的联系性。学习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目的之一是洋为中用,让学生用理论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必然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尽可能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但是,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宏观经济学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并用来分析这些国家经济问题的。由于西方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经济结构相对完整,企业有充分的活力,对宏观经济政策反应较为敏感;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发展充分,为政策在各类市场的传导和协调,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这样,无论是以需求为导向,还是以供给为导向的政策工具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由于机制惯性,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具有经济性、营利性和独立性的主体,还需要继续改革,在受到诸方面制约的情况下会使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在中国运用的效应大打折扣。课序上,多数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是在低年级开设的。由于学生缺乏对西方经济社会的了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来理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经常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通过研究性教学,帮助学生科学地理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和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性教学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当今世界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发展迅速,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于强调科学原理形成过程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面向教学的过程,通过将理论的产生、演变、作用等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创造性思维的成果,从而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理论体系,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路径。创造性思维是相对于习常性思维(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而言的,强调主动性和创见性。通过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开拓人类认识的新领域,从而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是人们智慧升华的表现。创造性思维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定义出新的变量,提出新的假设和假说,形成新的结论和创建新的理论等探索未知领域的思维活动,属于高级、尖端的思维,对历史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这种思维对本科生来说,很少有人能达到。广义的创造性思维则是指思维主体有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新的价值等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思维能力,我们所讲的本科生创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正是基于这种理解的。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固然重要,但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主体毕竟是学生,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现实的、潜在和未挖掘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研究性教学,可以为学生奠定研究和创新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也是研究性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要以教学团队形式和教师的科研来推动实施
在大多数院校,宏观经济学的教学都是由若干教师同时承担的,这样就可以形成教学团队。研究性教学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如果单凭个别教师的专业知识,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捉襟见肘,因而充分利用不同教师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资源至关重要。如有的教师对西方理论与中国经济的结合颇有研究,有的教师对宏观经济学的多媒体教学倍感兴趣,有的教师偏好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有的教师热衷于对社会经济问题的认识,有的教师对计量经济模型较为精通等,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所必需的资源,因此,宏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要尽可能采用团队形式。近三年来,由笔者指导的学生论文,1篇论文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奖,3篇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论文”,2篇文章获得“江苏省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等奖”。这些虽然形式上是导师的成果,实际上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有研究生、年轻教师、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成果,是由团队共同努力而取得的。因为,无论理论探讨、数据调查,还是结构分析等,都是由团队一起来完成的。特别是涉及到计量模型,往往是这个团队的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再由一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专门给予指导。青年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掌握了更多计量模型的运用方法,个人也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果,成为一股新生的教学和科研力量。
宏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还要以教师的科研来促进学生的研究。一方面,教师要有科研,科研造诣高,教师在课堂上才会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和思维[2]。不做研究,只搞教学,只是教书匠;只做研究,不搞教学,则不是教师。近年来,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的教师主持国家、部省级、厅局级课题近30项,大多数是围绕现实经济问题而设计的。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团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题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一批成果。此外,要做好教学工作,还必须进行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课题去研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规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等。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研究小组中,承担部分基础工作;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项目方案,并在校内或校外自主联系指导教师。笔者在进行“经济增长理论”教学设计时,曾组织师生参与了一个地区委托课题的调研工作,主要探讨该地区民营企业的状况,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等。通过历时近一个月的调查,学生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职工来源、文化程度、工资水平,企业家成长过程,企业投资选择及并购,产品生命周期,市场销售及竞争等诸方面感受很深。这份由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得到了该区区委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该区还组织了广泛的学习和宣传;研究报告获得了“2006年江苏省大学生优秀调查报告一等奖”;并且,其中一名学生还利用调查中的数据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获得“2007年江苏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二、要以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数据资料为基础
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力,善于观察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3]。但对于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缺乏理论知识基础和宏观经济的感性认识,又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教学模式的大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能力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
首先,开展研究性教学要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经济学学派很多,不同的学派假设条件、理论基础、分析方法、政策主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一种经济现象可以用不同学派的理论来解释,而同一种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不同的经济现象。从理论体系上来看,如果不能让学生涉及到更多学派的理论,学生即使对现实经济进行了调查,也无法选择适当的理论给予合理的解释,从而也就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在开展研究性教学之前,要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学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结论、政策主张作详细的讲解。比如,为什么现在用GDP而不用GNP作为最基本的经济总量?根据消费函数,消费决定于收入,是什么含义的收入?投资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是利率、资金数量,还是长期利润率的预期?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解决?凯恩斯反对用削减工资的方式增加就业,但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却采用了低工资政策,实现了高就业,带来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对此应如何理解?等等。在教学中,笔者团队遵循“理论—问题—政策”的思路,首先强化理论模型的讲解,让学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我们还设计了“走近经济学”等经济学基础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让低年级学生认识经济学的基本要求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高年级的学生看到他们在经济学基础上存在的差距,特别是给准备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和考研的学生指引方向。
一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校院两级提供的资源
鼓励与支持课程组成员进修学习,拓展研究视野、提升教学能力。
(2)学习与借鉴国内外高校优秀教学经验与成果
课程组一方面注重跟踪学科的发展,结合《计量经济学》国际国内的最新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跟踪国外、国家与省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有益的经验与方法。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强课程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