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竞赛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大规模网络在线课程的不断兴起,推动了全国各大高校各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该文针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辅导课程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提出“线上视频学习+线上考核+直播课程+线下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满足参赛学生的学习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辅导教学质量,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线上视频课程;直播课堂;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和全球化,各个院校都积极准备或已经把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融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全球教育资源。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能够结合传统教学和线上学习的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可以把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辅导教学课程中。
1混合式教学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相关综述
1.1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背景[1]
混合式教学(BlendingLearning)源于1996年美国《培训杂志》的E-Learning论文,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将课堂时间向课外延伸。线上学习期间,学习者可自主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线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并答疑。这样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循序渐进地引向深度学习,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教学效果。
1体验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原来的主导者变成了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从被动听课变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为学生营造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全面提升。体验式教学法是当前中职汽车营销课程中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验式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动向,要求汽车营销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去发现、评价,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并提高自身的体验式学习能力,真正掌握汽车营销技能。(2)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验式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营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体验提高汽车营销技能,将所学的营销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在解决营销问题上,从而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衔接,这对于培养中职汽车营销应用型人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3)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体验式教学法是建立在师生之间沟通、理解、交往的基础上,在合作中开展教学。教师创造性地对汽车营销知识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营造体验式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亲身经历,获得相应的汽车营销知识和技能,在师生互动中获得情感共鸣,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当前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职汽车营销教学虽然在不断尝试和推进改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效果的提升并不显著。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1)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目前,中职学校大部分生源都是中考成绩不理想、学习自律性不强、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在进入职业院校后,面对实践性要求极高的汽车营销课望而却步。同时,中职学生还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高。(2)课堂互动性不强。由于中职汽车营销课程需要紧随着汽车行业的变化而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但是目前汽车营销课程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只是侧重汽车4S店的销售流程,忽视汽车的基本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应用性不强。同时,一味灌输式、被动式的听课方式让很多学生对汽车营销课程产生厌学情绪,课堂互动性不强。(3)实训教学比重小。中职汽车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当前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存在实践基地缺乏、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等问题,这就导致中职汽车营销实训教学不足,容易使汽车营销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中职学生汽车营销技能水平的提升。
3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体验。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体验式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设定的情境中,感受汽车销售和服务魅力,在情感体验中增加对汽车营销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汽车商务与服务教学软件,通过信息软件为学生营造仿真的汽车营销环境,该软件包括汽车贸易管理、汽车维修管理、汽车配件管理运营过程等,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能够完整地学习到汽车销售流程,同时多媒体教学情境,还能够利用声画结合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汽车营销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根据汽车4S店销售人员的实际工作,为学生创造汽车销售的教学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扮演汽车销售员、汽车购买者,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2)利用校企资源,在实训中体验。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活动中,利用体验式教学法开展实训教学,需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让实训教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强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体验。“走出去”是指中职院校可以与多家汽车4S店强强联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4S店参观,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和感受企业实际的汽车营销活动,利用产教结合的方式,学生定期到4S店实习,让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企业实际岗位中体验汽车销售与服务活动,发现自身在营销技能上的不足,从而做出及时改正,提高自身销售技能。“请进来”是学校可以请一些经验丰富的知名教授到学校做汽车营销的专题讲座;或聘请汽车销售与服务企业的专家为兼职教师来校授课,提高教学效果。(3)组织技能竞赛,在比赛中体验。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利用技能大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汽车营销技能,这不但可以增强汽车营销教学的实践性,还可以从竞赛成绩获悉学习效果,以赛促教,通过技能竞赛检验学生对汽车营销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正和提升。汽车营销技能竞赛的内容设置可以以职业标准为主,选择具有综合性的实操案例内容开展比赛,如可以开设“车辆产品推介”“试乘试驾及异议处理”“新车交付”“二手车销售”等项目,让学生在整场比赛体验中检验自身掌握的汽车营销基本功,团队协作和沟通、服务接待等职业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营销技能。
摘要: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数学主干课程,提升数学课程的应用功能,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从数学课程的教育功能出发,探讨了融入式教学模式提升大学数学主干课程应用功能的必要性,阐述了主干课程融入数学建模思想需着力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从教学内容、情境创设、教学模式、竞赛实践等方面构建了融入式教学的基本方式,有助于从思维方式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索能力。
关键词:融入教学;数学建模;创新能力
一、强化数学课程的应用功能是顺应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信息化时代,数学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使得数学技术变成了一种普适性的关键技术。大学加强数学课程的应用功能,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科学进行定量化、精确化思维的意识,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数学建模课程将数学的基本原理、现代优化算法以及程序设计知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将现实问题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求解运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探索欲望,强化数学课程本身的应用功能,凸显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适应大学数学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宗旨的教育改革需要[1]。大学传统的数学主干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奠定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自学能力以及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在基础方面发挥奠基作用。但是,这种原有的教学模式重在突出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数学的应用重视不够,这使得学生即使掌握了较为高深的数学理论,却并不能将其灵活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更是缺乏将数学应用于专业研究和军事工程的能力,与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差距甚远。教育转型要求数学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素质为主转变,特别是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数学主干课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要适应这一教学模式转型需要,深入探究融入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方式,是推进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数学主干课程融入数学建模思想需着力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2.1理清数学建模思想方法与数学主干课程的关系。
1.营造良好氛围,采用多方式教学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如不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新鲜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应注重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例如,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法。这样不但能够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而且讨论过程中会产生新方法和新思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经过大量实践证明,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能够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效果。即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不是主动地进行讲解,而是结合上节内容给予恰当的引导。要求教师针对要传授的新知识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需要注意教师设置问题时应注重把握问题间的连续性,跳跃性不能太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应鼓励和启发学生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定期学习与考察
高中生的求知欲比较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形象的动画和声音给学生展示要学习的计算机知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定期到其他学校进行参观和考察,学习其他学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并结合自身情况加以利用,尤其应注重思考:教师每讲授一堂课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启发,怎样将教授的计算机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融合等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展实践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注重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具体应注重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结合计算机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上机课节数。通过上机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其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为更深层次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做好铺垫。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专业教育、产业发展和双创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不断推进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融合,按照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将关联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集合到一起形成专业课程群,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变化驱动专业课程群教学改革,依托学科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水平。
关键词:专业课程群;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地方应用型高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进课程改革,深入研究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在注重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综合应用学习成果的能力,从完善双创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创建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互动循环系统角度出发建设专业课程群,推进专业教育与职业能力的融合,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1]。
1当前专业教育课程现状
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应具有应用型和综合型两个特点,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应控制在140~16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学分比例不高于总学分的85%,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5%,专业选修课及通选课的比例不低于总课程数的25%。根据《国标》课程体系设置要求,专业必修课程须大量删减或压缩学分和学时,其中理论教学的学时和学分也要进行相应的缩减,这对传统的专业教育影响巨大。同时,虽然高校按照《国标》的要求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置了专业课程体系,但授课教师对专业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把握不清晰,对专业课程体系缺乏整体理解,或者虽然能够理解专业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但由于课时和学时的限制,无法从专业整体培养的角度进行融会贯通式讲解,这在无形中削弱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应用效果。
2职业能力对专业课程群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