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教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学设计思路】
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懂得比较同类物质的化学活动性强弱时当控制在同等条件实验下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归纳总结出部分金属与酸反应活动性相对强弱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应用知识解释一些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本节课侧重介绍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情况的探究、分析和归纳,总结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溶液的置换反应;知道金属酸溶液反应时所需反应条件和反应的快慢程度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概括和总结,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2、置换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比较同类物质的化学活动性强弱时当控制在同等条件的实验下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活动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
学生实验用品:镁片、锌粒、铁片、铜片、铁粉、稀盐酸、稀硫酸、滴管、砂纸、滤纸、镊子、简易反应盒、烧杯(装废液)。
演示实验用品:钠、镁片、锌片、铁片、铜片、铁粉、铝片、金或银手饰、稀盐酸、10%稀硫酸、20%稀硫酸、水、砂纸、试管、小烧杯、镊子、滤纸、小刀、打火机(酒精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导复习、回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和使用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有句俗语:“真金不怕火炼”,你知道这句话的化学含义吗?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学案上完成,投影更正。
回忆、记录、巩固相关知识。
比较镁、铝、铁、铜、银、金的活泼程度差异。
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习相关知识。
1、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加深印象。
2、为金属与酸、盐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
【提问】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探究金属的活泼性差异呢?提醒学生回忆前面曾经做过的有关金属的反应,学生能自己提出“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探究活动】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提示】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实验探究:
A组:镁片、锌片、铁粉、铜片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B组:镁片、锌片、铁粉、铜片分别与稀硫酸反应。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现象的影响以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提示】
(若学生无法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反应物颗粒大小的差异来思考)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探究结果,从中发现问题,锌片与铁粉的反应现象几乎一样,学生产生疑问,进一步探讨问题所在:铁粉颗粒小,与酸接触面积大,反应会快些,而其它是片状,与酸接触面积小,无法比较铁的性质,当把铁粉换为铁片。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自主探究,在各种尝试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在动手和动脑的活动中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引导】为了正确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你准备怎样改进实验?思考、讨论并得出:将铁粉改为同样大小的铁片。进行实验,观察。
【提问】猜测几种金属与酸反应生产的气体是什么气体?你的猜测理由是什么?
【演示】在试管中进行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用点燃木条验证。
学生根据反应物组成元素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猜测。
将猜测到的气体一一讨论、排除可能,并用实验验证,得出气体是氢气。
记录实验现象,书写有关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充分发挥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育作用,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应用。让学生在对探究过程和探究成果的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思想的启迪。懂得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引导交流讨论】金属与酸的反应还会受什么条件控制呢?(提醒学生之前自己实验用到的是同一种酸)
若将同种金属(锌)与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现象会一样吗?
【演示】锌与两种不同浓度的稀硫酸的反应学生尝试大胆猜测。
通过观察实验,知道不同种类的酸或不同浓度的酸会导致实验现象有所差别。
让学生触摸试管外壁,感受反应放热的差异。强调对科学实验方法的学习,由此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小结】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
回答:活泼金属与不活泼金属
通过多种方案的交流共享,学生归纳总结出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规律。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打下基础。
【知识介绍】金属钠非常活泼,不仅与酸反应,与水也会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氢气。
【投影演示】水与钠的反应
NaMgZnFe(H)Cu
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
分享成功的喜悦,回味探究的过程。参阅教材12页,初步了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知道哪些金属可以与酸溶液反应放出氢气,哪些不能。
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对比实验。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
【引导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金属元素的位置与它的活动性有什么关系?【讲述】科学家经过很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归纳总结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顺序。我们刚才的探究和实验正是重演了这一科学结论得出的过程,我们应为自己的成功而高兴。
大家非常感兴趣的金、银能不能跟酸溶液反应呢?我们不妨试试。
【演示或学生操作】金或银手饰与酸溶液的反应
【提出问题】以上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和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相同吗?如果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思考、交流、讨论,小结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教材中标注。初步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课堂小结】得出今天的探究结果。学生得出结论: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它们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运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体会“生活处处有化学”。
【课堂练习】
1.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
2.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用化学方法帮他鉴别这枚银元的真假。
【布置作业】
家庭小实验:收集几种金属,取少量分别放入几个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个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试根据现象判断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