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乡愁教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的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品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在朗读中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意象感悟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预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诗歌、导入新课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大人小孩,谁都能吟诵一两首诗。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哪些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生背诵交流。
教师小结,投影显示常见思乡诗: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现代思乡诗—《乡愁》。
二、欣赏歌曲,简介作者
1、多媒体播放歌曲《乡愁》。
教师:这首歌是由著名歌唱家佟铁鑫演唱的,他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作为歌词。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作者余光中。
2、作者简介(投影显示):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四十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等。1971年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二十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教师:仅仅用了20分钟就一气呵成的一首短短小诗,却广为流传,甚至成为诗人余光中的代名词。总理曾经在访美期间,在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就引用了《乡愁》中的诗句。他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觞,乡之深愁。”道出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心声,这首诗再次引起了海内外广泛的关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余光中的《乡愁》。
三、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强调: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
1、教师配乐朗诵。(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曲》)
思考:听着这样的一首诗,大家的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种什么感情呢?
明确: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朗读技巧。
方法指导:本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本诗感情深沉柔美而略带哀伤,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要多停顿,不宜读长句。具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
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5秒。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乡愁”“小小”“邮票”)
我/在这头(重读“这头”,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头”,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重读“乡愁”“窄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乡愁”“矮矮”“坟墓”)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乡愁”“浅浅”“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四、披文入情,体悟诗歌的情感美。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时间顺序,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可以看出来。
2、诗人的思乡情感是借用哪些具体的物象来表达的呢?
明确:船票、邮票、坟墓、海峡。
3、作者为什么分别选用这四种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
要求:同学们先自学,一边读一边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写在旁边,然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1)乡愁怎么会和邮票联系在一起?
点拨:小时候的余光中离开家乡在四川求学,身在他乡只有借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来传达对母亲的思念,只能用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思念寄回家(教师板书:邮票---母子分离)。
全班齐读这一节,要求读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乡愁怎么会和船票联系在一起?
点拨:长大后与妻子相隔两地,只好借助一张张的船票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对家的思念(教师板书:船票---夫妻分离)。
男生齐读这一节,要求读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3)乡愁怎么会和坟墓联系在一起?
点拨:矮矮的坟墓表达了自己对已故母亲的深深思念(教师板书:坟墓---母子死别)。如果说前两种思念纵有万般愁绪,终有所寄托可以排解。而此时,矮矮的坟墓却永远的阻隔了生者与死者,母亲再也听不到儿子的呼唤,再也无法感受儿子深切的思念之情,这是一种凄凄的别情。
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5秒。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乡愁”“小小”“邮票”)
我/在这头(重读“这头”,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头”,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重读“乡愁”“窄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乡愁”“矮矮”“坟墓”)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乡愁”“浅浅”“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四、披文入情,体悟诗歌的情感美。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时间顺序,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可以看出来。
2、诗人的思乡情感是借用哪些具体的物象来表达的呢?
明确:船票、邮票、坟墓、海峡。
3、作者为什么分别选用这四种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
要求:同学们先自学,一边读一边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写在旁边,然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1)乡愁怎么会和邮票联系在一起?
点拨:小时候的余光中离开家乡在四川求学,身在他乡只有借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来传达对母亲的思念,只能用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思念寄回家(教师板书:邮票---母子分离)。
全班齐读这一节,要求读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乡愁怎么会和船票联系在一起?
点拨:长大后与妻子相隔两地,只好借助一张张的船票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对家的思念(教师板书:船票---夫妻分离)。
全班齐读这一节,要求学生读出悲伤的情感。
(4)乡愁怎么会和海峡联系在一起?
海峡隔开了大陆和台湾,台湾人民有家难回,亲情难叙。诗人只好把浓浓的乡愁寄予这湾浅浅地海峡。前三个意象联结的是亲情、爱情,这节连接的是爱国情(教师板书:海峡---两岸隔离)。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还看不到两岸有交流的可能,思乡情切。作者在1992年首次回到大陆,在1995年回母校厦门大学参加校庆并发表演讲,回到台湾后,写下了绝唱《浪子回头》(投影显示):“鼓浪屿鼓浪而去的浪子/清明节终于有岸可回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一百六十海里的海峡,/为何渡了近半个世纪才到家?……”离开大陆时还是英俊年轻,回到大陆时已是雪满白头。作为一个浪子对大陆、对祖国近半个世纪的期盼终于实现。让我们带着这份期盼齐读第四节诗。
小结:这首诗借小小的邮票表达了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借窄窄的船票寄托了与妻子长长的爱情,借矮矮的坟墓抒发了与母亲凄凄的别情,借浅浅的海峡表达对大陆深深的思念。诗歌由个人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家国之思,主题得到升华,这正是这首诗高于其他思乡诗的地方。而现在有些人试图将台湾从祖国的版图上分割出去,这一阴谋是不可能得逞的,因为五千年血脉相连的炎黄子孙不可能被他们割断。余光中在《当我死时》中写道: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投影显示),即使死也要死在大陆,死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而当诗人得知温总理引用他的诗句时,75岁的老人哽咽着说:“三十年前的乡愁已让我慢慢化解,而历史的乡愁还摆在这里……”(投影显示)“历史的乡愁”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心结。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一背。
五、放飞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诗是精当的含蓄的艺术,光靠这样的领会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到美丽的画面中飞翔。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描绘当时的情景。
学生想象描绘。
示例:
画面1:“生活还适应吗?学习还顺利吗?过节还回来吗?……”一声声的期盼、一声声的叮咛,满载着母亲的牵挂飞到我的身边,我不禁热泪盈眶,这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小小的邮票也请你带着我最诚挚的爱,快快飞到母亲的身边吧。
画面2:亲爱的爱人,你还好吗?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我紧紧地握着手中的船票,站在船舷上,想起了初恋时的山盟海誓,想起了相聚时的柔情蜜意,想起了分别时你婆娑的泪眼,那一声“等你平安归来”一直萦绕在耳畔……也不知哪位诗人为何要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刻,我深深体验到原来生离比死别更痛苦。
画面3:“母亲,你的儿子看你来了!”我撕心裂肺地喊着。跪拜在母亲的坟前,我双手捧起掩埋母亲的泥土。你一定在怪儿子的不孝吧,您有生之年我不能尽孝,而今……“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矮矮的坟墓竟活生生地将我们分开了,母亲,让我再叫一声---母亲。
画面4:海风呼啸,掀动着我的衣裳,我伫立在海边,目光的尽头是海峡那头——大陆,我多想能趟过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海风啊,你吹得再猛烈些吧,我要随着你到我日思夜想的大陆;海浪啊,请你用尽你全部的力量把我带到我亲爱的祖国吧!
六、回味咀嚼,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在所有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一起来回味品读《乡愁》的语言形式美。
1.形式美
结构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短句错落有致,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
音乐上: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掩抑,如怨如诉的基调。
2.语言美
四个时间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平平淡淡)
四个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实实在在)
四个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微乎其微)
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轻描淡写)
小结: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这首诗。
七、布置作业
1、联系生活,仿照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心中的乡愁。
乡愁是。
示例: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故乡那轮永远明亮的月亮。
乡愁是离家时父亲久久的伫立。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叮嘱。
乡愁是记忆中古老的童话。
乡愁是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家园。
2、下面这首诗,也是抒写乡愁,说说它与余光中的《乡愁》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八、结束全课
这堂课,我们通过对诗歌的品析,看得出诗人已经把乡愁升华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诗人在《从母亲到外遇》中写到:“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故土……”“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不啻于泣血的悲啼,含泪的呼唤!“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啊,揪扯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最后让我们静静地聆听余光中作词,罗大佑谱曲并演唱的《乡愁四韵》,再次感受诗人浓浓的思乡感情。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人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主题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隔离普遍家国之思
男生齐读这一节,要求读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3)乡愁怎么会和坟墓联系在一起?
点拨:矮矮的坟墓表达了自己对已故母亲的深深思念(教师板书:坟墓---母子死别)。如果说前两种思念纵有万般愁绪,终有所寄托可以排解。而此时,矮矮的坟墓却永远的阻隔了生者与死者,母亲再也听不到儿子的呼唤,再也无法感受儿子深切的思念之情,这是一种凄凄的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