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教案阿Q正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设想:在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安排1课时进行书面概括练习,要求学生用三五百字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
2步骤:①布置学生预习,要求通读全文,标记精彩语句,思考“旁批”提出的问题。
②课堂上安排30分钟由学生用三五百字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提示学生不要写成“故事梗概”一类。
③抽查“概述”文字,适当评点,举一反三,让全体学生基本了解这部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附内容概述参考文字:《阿Q正传》共分九章。前三章属于小说的交代部分。其中第一章“序”交代了给阿Q作传的缘起,概略介绍了阿Q身世、处境;二、三两章着重描写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畏强凌弱,奴相十足。中间三章是小说情节的发展,重点描述了阿Q的精神痛苦与不幸。第七第八章描写了辛亥革命波及未庄以后,阿Q自发地“神往”革命的愿望和行动,以及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以后,他对辛亥革命的极度失望。最后一章描写了反动派窃取革命果实,阿Q被杀害的悲惨结局。
④课外作业可布置学生根据“评点”修改自己的“概述”。
二、研习课文
1设想:安排4课时研读课文,其中1课时学习前三章,1课时学习中间三章,另外两课时分别学习最后三章。学习时,导读引路,“旁批”切入,捕捉要点,抓住关键,着力培养研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2步骤:①第一课时:学习第一章,拟引导学生归纳阿Q的“四无”(即无名目、无姓、无名、无籍贯),了解阿Q的政治地位低下,生活环境恶劣;探讨行文中三处讽刺手法的运用(即讽刺主张“名不正则言不顺”的“正名论”,讽刺抱住“国粹”不放的遗老遗少们,讽刺胡适的考据癖),体味鲁迅小说的独特笔法;回答两个“旁批”提问,初步了解赵太爷和阿Q的性格特征。
学习第二章,拟引导学生剖析有关阿Q的4个生活片断——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讥笑未庄人“不见世面”,癞疮疤的故事,押牌宝的故事——把握阿Q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妄自尊大,自欺欺人。
学习第三章,可要求学生仿照第二章的学习方法,概括该章所记生活片断的主要内容(即阿Q败于王胡,挨“哭丧棒”,调戏小尼姑),归纳阿Q精神胜利法构成的另一层面:畏强凌弱,奴性十足。
②第二课时:学习第四章,可引导学生边朗读课文,边思考“旁批”的设问,尔后归纳章节大意(即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受的可悲结果,进一步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学习第五章,可要求学生复述“龙虎斗”和“偷萝卜”两个情节,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进而认识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学习第六章,主要应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前半部分着重揭示国民趋炎附势的本性,后半部分重点突出世态的炎凉,人们的愚昧无知。总而言之,中间三章的文意不难理解,由学生读一读、议一议即可。
③第三课时:学习第七、八两章。首先可布置学生浏览课文,概括情节,然后由师生共同讨论回答“旁批”的提问。七、八两章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
未庄风传革命/阿Q宣布革命/梦中幻想革命/地主投机革命
(以上为第七章的主要情节)
未庄没有革命/洋先生不准革命/革命幻想破灭
(以上为第八章的主要情节)
④第四课时:学习第九章。这一章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思想开掘深刻,讽刺入木三分,是作者精心打造的“大团圆”,也是编辑们着意设计“旁批”的一章。因而研读时应调动多种朗读方式去朗诵,去品读,并认真回答“旁批”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与此同时,可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孔乙己》《药》《祝福》等作品中的看客形象,就练习三的答案作点提示:作品最后以讽刺看客作结,解剖中国人的灵魂,揭示国民的劣根性,以唤醒那沉睡的民从,实现民族振兴的目标。
三、拓展探究
1设想:安排一课时,用于鉴赏要点(即分析人物形象、归纳艺术特色),处理练习,为“单元说明”中提出的“理解”“体会”“把握”等要求画上一个圆满句号。2步骤:结合练习一,探讨《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如有必要,可简要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让学生阅读文后所附王富仁的《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结合练和练习五,概括阿Q的性格特征,认识阿Q的“精神胜利法”,启发学生就“人要不要一点阿Q精神”展开讨论。同时,引导学生简析赵太爷父子和假洋鬼子的形象。
结合练习四,理解小说的艺术特色。关于“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主要由教师讲授;关于“白描的手法”,尽可能让学生找出例证;关于“杂文式的笔法”,略举一两个例子即可。
练习六安排在课外完成。
教案点评:
《阿Q正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艺术手法精湛绝伦,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昆仑,在世界文学中也是一流的精品。这样千古不朽的名著,理应全面、深入研读之,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目的。为此,教学该文时可安排6课时,重点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深层的严肃与悲哀,把握作品语言的独特风格。
教案示例1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设想:在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安排1课时进行书面概括练习,要求学生用三五百字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
2步骤:①布置学生预习,要求通读全文,标记精彩语句,思考“旁批”提出的问题。
②课堂上安排30分钟由学生用三五百字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提示学生不要写成“故事梗概”一类。
③抽查“概述”文字,适当评点,举一反三,让全体学生基本了解这部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附内容概述参考文字:《阿Q正传》共分九章。前三章属于小说的交代部分。其中第一章“序”交代了给阿Q作传的缘起,概略介绍了阿Q身世、处境;二、三两章着重描写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畏强凌弱,奴相十足。中间三章是小说情节的发展,重点描述了阿Q的精神痛苦与不幸。第七第八章描写了辛亥革命波及未庄以后,阿Q自发地“神往”革命的愿望和行动,以及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以后,他对辛亥革命的极度失望。最后一章描写了反动派窃取革命果实,阿Q被杀害的悲惨结局。
④课外作业可布置学生根据“评点”修改自己的“概述”。
二、研习课文
1设想:安排4课时研读课文,其中1课时学习前三章,1课时学习中间三章,另外两课时分别学习最后三章。学习时,导读引路,“旁批”切入,捕捉要点,抓住关键,着力培养研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2步骤:①第一课时:学习第一章,拟引导学生归纳阿Q的“四无”(即无名目、无姓、无名、无籍贯),了解阿Q的政治地位低下,生活环境恶劣;探讨行文中三处讽刺手法的运用(即讽刺主张“名不正则言不顺”的“正名论”,讽刺抱住“国粹”不放的遗老遗少们,讽刺胡适的考据癖),体味鲁迅小说的独特笔法;回答两个“旁批”提问,初步了解赵太爷和阿Q的性格特征。
学习第二章,拟引导学生剖析有关阿Q的4个生活片断——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讥笑未庄人“不见世面”,癞疮疤的故事,押牌宝的故事——把握阿Q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妄自尊大,自欺欺人。
学习第三章,可要求学生仿照第二章的学习方法,概括该章所记生活片断的主要内容(即阿Q败于王胡,挨“哭丧棒”,调戏小尼姑),归纳阿Q精神胜利法构成的另一层面:畏强凌弱,奴性十足。
②第二课时:学习第四章,可引导学生边朗读课文,边思考“旁批”的设问,尔后归纳章节大意(即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受的可悲结果,进一步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学习第五章,可要求学生复述“龙虎斗”和“偷萝卜”两个情节,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进而认识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学习第六章,主要应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前半部分着重揭示国民趋炎附势的本性,后半部分重点突出世态的炎凉,人们的愚昧无知。总而言之,中间三章的文意不难理解,由学生读一读、议一议即可。③第三课时:学习第七、八两章。首先可布置学生浏览课文,概括情节,然后由师生共同讨论回答“旁批”的提问。七、八两章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
未庄风传革命/阿Q宣布革命/梦中幻想革命/地主投机革命
(以上为第七章的主要情节)
未庄没有革命/洋先生不准革命/革命幻想破灭
(以上为第八章的主要情节)
④第四课时:学习第九章。这一章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思想开掘深刻,讽刺入木三分,是作者精心打造的“大团圆”,也是编辑们着意设计“旁批”的一章。因而研读时应调动多种朗读方式去朗诵,去品读,并认真回答“旁批”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与此同时,可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孔乙己》《药》《祝福》等作品中的看客形象,就练习三的答案作点提示:作品最后以讽刺看客作结,解剖中国人的灵魂,揭示国民的劣根性,以唤醒那沉睡的民从,实现民族振兴的目标。
三、拓展探究
1设想:安排一课时,用于鉴赏要点(即分析人物形象、归纳艺术特色),处理练习,为“单元说明”中提出的“理解”“体会”“把握”等要求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2步骤:结合练习一,探讨《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如有必要,可简要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让学生阅读文后所附王富仁的《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结合练和练习五,概括阿Q的性格特征,认识阿Q的“精神胜利法”,启发学生就“人要不要一点阿Q精神”展开讨论。同时,引导学生简析赵太爷父子和假洋鬼子的形象。
结合练习四,理解小说的艺术特色。关于“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主要由教师讲授;关于“白描的手法”,尽可能让学生找出例证;关于“杂文式的笔法”,略举一两个例子即可。
练习六安排在课外完成。
教案点评:
《阿Q正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艺术手法精湛绝伦,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昆仑,在世界文学中也是一流的精品。这样千古不朽的名著,理应全面、深入研读之,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目的。为此,教学该文时可安排6课时,重点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深层的严肃与悲哀,把握作品语言的独特风格。
教案示例2
【重点】
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创作思想
2理解典型人物阿Q的典型性格
3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性格化的细节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4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5理解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难点】
1作品中反映出的社会生活
2作品中涉及的国民性、革命、妇女、传统等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关于鲁迅及其创作
(1)少年时家道衰落;
青年时留学日本,希望以医学拯救祖国;
弃医从文,力求改变国人的精神;
从日本回国,创办《新青年》;
发表了《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和大学杂文。
(2)鲁迅的创作
鲁迅的作品大体可分为小说、教文、散文诗和杂文,现归类如下:
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朝花夕拾》
散文诗——《野草》
杂文——《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意
舂来(chōng)鄙薄(bǐ)犯忌(jì)抵触(chù)
出豸(zhì)擎起手(qíng)鼾声(hān)
怃然(wǔ)托庇(bì)错愕(è)
2.解释加点的字
素不相能(向来)(和睦)
咸与维新(都)(参与)
初隽秀才(考取)
茶坊酒肆(店铺)
秋行夏令(时令)
三通过预习、划分小说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世。
第二部分(第二章《优胜活动》、第三章《续优胜记略》)描写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部分(第四章《恋爱的悲剧》、第五章《生计问题》、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描写阿Q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遭遇。
第四部分(第七章《革命》、第八章《不准革命》)描写阿Q在未庄风传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遭遇。
第五部分(第九章《大团圆》)阿Q被杀。
四分析第一部分
问:《序》部分目的是什么?直接进入主题,舍去序言好不好?
总结:阿Q住在未庄,没有土地,没有名字,甚至姓什么都不清楚,属于雇农阶级。《序》中阿Q的身份和地位为下文作了辅垫,使得阿Q的想要革命水到渠成。
第二课时
问:我们知道阿Q生活在未庄,未庄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呢?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回答。
总结:
这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受封建思想严重封锁的村镇。代表封建势力的赵太爷和曾经留过洋的假洋鬼子等统治着一切。社会下层的农民面对剥削和压迫逆来顺受,麻木不仁,甚至相互争斗。未庄人看不起城里人,因为城里人把“长凳”叫“条凳”,煎鱼时放葱丝而不放葱段。未庄人几乎不怎么进城,在革命的风波波及未庄时人们探头探脑地调查,把自由党说成“柿油党”,把证章说成“顶子”以及关于辫子的盘法等细节,都反映出未庄的落后、封闭的特点。
问: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阿Q有什么样的表现?依据原文回答。
总结:
阿Q头上长了癞疮症,别人奚落时,他觉得自己头上仿佛“是一种高尚的光荣”,别人还不配。
阿Q被人揪住辫子打了,他总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当别人打他时要他说“我是畜生”,他就说自己是连畜生都不如的“虫豸”。
他的洋钱被赌徒抢走之后,擎起右手,用力在自己脸上打两个嘴巴,“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于是又飘飘然得意地胜了。
请用一些词归纳这种表现。
总结:自轻自贱自欺欺人自尊自大欺弱怕强自我陶醉。
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种精神胜利法在革命涉及未庄时也十分清晰地渗透在他的言行中。
问:革命的消息是怎么样传到未庄的?
总结:
“举人老爷的船”趁黑来到了未庄,给未庄带来“大不安”,未庄人风传革命的消息。
问:未庄的传闻有几种?
总结:
序号传闻来源船上载物使命结果
1茶坊酒肆举人老爷逃难不详
2邹七嫂破衣箱寄存退回
3谣言箱子长信排亲寄存藏起来
问:邹七嫂真的知道内情吗?
总结:
其实邹七嫂也许是依赵太爷的吩咐这么说的,因为不知城里局势如何,赵太爷希望极力摆脱与举人老爷之间的瓜葛。从中可看出恐惧、狡猾的封建头面人物的丑恶嘴脸。
问:革命风潮涉及未庄了,从中可看出举人老爷由于害怕革命而慌恐,赵太爷由于看不准形势而狡猾;那么未庄的百姓有什么反映呢?
总结:
未庄人“大不安”“人心”“摇动”,可看出未庄百姓的怯懦、多颖、蒙味、闭幕和封建。
问:阿Q生活在未庄这样一个环境,又身处社会的最底层,他对革命的态度是什么呢?
总结:
由“深恶痛绝之”到“神经”“快意”,以至于想“投降革命党”。
阿Q对革命的要求反映了贫苦农民的自发觉醒,但他同时又是带着小生产者的传统的和有观念来认识革命的。
我们一起来看阿Q在谷祠中的四处心理活动。
第一种:阿Q想像中的革命党人。
问: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革命党人使用的武器,这种武器在阿Q的想象中出现,有什么特点?
明确:武器列举不厌其烦,亦中亦西,亦古亦今,有“炸弹”“洋炮”“钩铺枪”“三尖两刃刀”武器的混乱反映出阿Q思想的混乱,混沌。
第二种:阿Q想像的革命对象。
问:阿Q的革命手段是什么?
总结:杀光。
问:阿Q要杀的对头有谁?具体原因是什么?
总结:赵太爷、秀才、假洋鬼子、小D和五胡,因为他们都曾欺侮过阿Q。
阿Q将小D和赵太爷放在一起作业革命对象,可以看出他对革命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坚定的决心。
第三种:阿Q的革命目的之一。
问:阿Q对“宁式床”和“钱家的桌椅”的向往表现了什么?
总结:反映了阿Q的贪心,想改变现有地位的心态。从中可看出阿Q的革命是为了营利。
问:作者使用了“直走进去”“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可看出阿Q的什么心态?
总结:可看出阿Q不可一世的神气,代替赵太爷成为未庄的头面人物,摆起了架子。
第四种:阿Q的革命目的之二。
问:阿Q想象中对几个女人分别作了什么评价?
总结:赵司晨的妹子丑
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
假洋鬼子的老婆不是好东西
吴妈太大
秀才老婆眼胞上有疤
问:阿Q是用什么标准去评价这几个女人的?
总结:封建意识和封建习俗。
阿Q(处在社会最底层,希望改变现状)想象
问:阿Q向往的是革命吗?如果阿Q真的“革命成功”,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总结:
阿Q所向往的并非革命,从他的想象中可看出他的革命只是对旧有封建制度的适应,只是要改变在现有社会中的低下地位。这种革命目的,注定他的革命目标不够明确,信心不够坚定,也就不会成功。
了解了阿Q和他的精神胜利法,我们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阿Q式的人物,有时从我们自己身上也许也会看到阿Q的影子。
思考:顺境时有无自我满足?
逆境时有无自欺欺人?
弱者面前有无自高自大?
强者面前有无自轻自贱?
作业:
阿Q死了,小说中虽没说他碰过女人,但阿Q并不像小尼姑所说的“断子绝孙”,据我们一些考据家研究,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你怎么看这个现象:写一篇700字的小文
【板书设计】
阿Q正传
一、鲁迅及其创作
1鲁迅生平:
家道中落→医学救国→弃医从文
2鲁迅创作
二、《阿Q正传》
1典型环境——未庄
封建、闭幕、落后
2阿Q的“精神胜利法”
自轻自贱自欺欺人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3阿Q的革命
“深恶痛绝之”→“神经”→“投降革命党”
4现实意义
探究活动
1.鲁迅写《阿Q正传》的目的在于“暴露国民的弱点”,“引起疗救的注意”。“国民”究竟指的是哪一种人?
研究方法:
(1)集体讨论法:一种意见认为:“国民”指的是全民族的人,包括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种意见认为,“国民”就是鲁迅作品中所说的“百姓”“人民”,是与“阔人”“食人者”等相对立的概念。
(2)温故知新法:从《<呐喊>自序》中的“国民”来看,这里的“国民”指那些“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从鲁迅对“食人者”的态度,主张的是“扫荡”“痛打”,而绝不是“疗救”。
参读书目:
(1)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
(2)关于《阿Q正传》的研究论文介绍,《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第9期。
2.怎样阅读和欣赏鲁迅小说?
研究方法:
(1)前提必备法:一定要先多读一些背景资料,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掌握小说特点。
(2)情节分析法。
(3)评价人物法。
(4)品味语言法。
(5)技巧欣赏法。
参读书目:
(1)鲁迅《文艺的大众化》(关于文学鉴赏的一段论述)。
(2)桑建中主编《中学文学鉴赏与高效训练》,内蒙古少儿出版社。
3.走近鲁迅:批注和想像。
研究方法:
(1)批注法:文题批注、词句批注、结构批注、写法批注等;熟悉内容,提出看法,掌握精髓。
(2)想像法:①再造形象法,将文字变成图象。②填补创造法,对省略的情节作形象填补。如夏三爷告密、夏瑜在狱中、“红眼睛”对夏母的敲诈。③扩充想像法。如,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可作动态性的扩充,便于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④逆向想像法,如对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或文章结局进行逆向思维,合理想像。
参读书目:
(1)鲁迅作品《呐喊》《故事新编》等。
(2)《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B刊“鲁迅作品教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