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台阶语文教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学段:初中年级:初二学科:语文
课题:《台阶》
一、时间:2006.11.3
二、地点:胶州七中
三、执教教师:张日
四、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父亲的性格特点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3、德育目标:学习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六、教材内容分析:
地位:《台阶》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以农民的儿子作为叙事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父亲性格的核心
七、教学对象的分析: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理解能力比初一能力有所提高,在初一记叙文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
教学时数:一课时
八、教学用品:多媒体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学过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爱,父亲身上的慈爱和坚强、艰苦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泪水模糊的晶莹泪光中的背影上,父爱是世上最无私、最深沉的爱,表达是这么简单,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其普通而又撼人心魄的细节.今天再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向《台阶》,走近文中的这位父亲.
二)、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三)、整体感悟:
1.出示速读要领:要默读,不出声,忌回视
2.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用一句话来概括.
父亲用毕生精力造起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父亲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造台阶
四)、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
以上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驾驭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吃苦耐劳具体的研读,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请大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刻画父亲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请大家依据这种形式,谈谈你对文中细节刻画的认识.
说片段位置
读课文内容
扣字词分析
探内心世界
3.合作探究
4.全班交流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爸爸",但是他却能够艰苦创业,不惜用毕生精力去铸就一个象征着他的尊严和梦想的高台阶.所以我们说……
以"父亲是一位—的人"说话.
五)、拓展延伸:
父亲一辈子艰苦创业,所得的结果只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屋,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父亲这样做究竟值不值得?
六)、欣赏歌曲
画面中有父亲的许多形象,联系生活,你是否也有这样难忘的时刻?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日记:《父亲》
板书设计:8.台阶
李森祥
台阶高吃苦耐劳
父亲老实厚道
地位高坚忍不拔
十、教学反思:笔者始终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单篇课文,不见一类文章.语文教学应该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把阅读权交给学生,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基于以上这几点的思考,本节课,从小说的文体出发,笔者安排了三个板块的教学.
第一板块"抓关键词句,理读故事".严谨的文学作品,作者非常注意内容的前后联系,段与段的过度,思路异常清晰,但我们的学生却往往忽略前后有关联的词句,从而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教学中,刚好两位同学的意见有了分歧,其实,他们的分歧,也正是班上同学的困惑之处,因而,我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句,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思路理清了,学生对文本也就有了整体的感知和把握.阅读中,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习得写作方法,我想抓关键词句,理作者思路,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也许能启发学生今后在写作中,也要注意前后句子的联系,段和段的衔接.
由理读故事第一板块中父亲和台阶的关系,很自然地带出了第二板块"抓细节描写,析人物形象"的教学.这一板块的教学,我遵循先感性、后理性,教师引路、学生自主的教学理念加以设计.应该说,这一板块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学生的交流比较精彩,在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螺旋式上升中,学生对细节描写理解的比较到位,第二天作业的反馈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应该说,这一板块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完成了"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两个板块的教学后,笔者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板块"读懂主旨、读出自己"的教学中.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笔者始终扣住关键词"父亲""台阶",始终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读懂父亲,读懂台阶的含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确实要重视,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应在文本的解读、把握中加以体现,对农民的关注、尤其是对农民精神世界的关注,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它只需要教师点一下即可,因而,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编者为何又要编选这篇小说呢",笔者想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整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始终不忘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词句、理读情节到对细节描写的总结,从整个一节课的学法总结到作业的布置,笔者的目标很清楚,那就是真正教会学生阅读小说、主要是阅读短篇小说的方法,应该说,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师生互动较好.
当然,一节课下来后,本人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遗憾.如,这么长的一篇小说,如何在一节课中,即能让学生、听者有一整体感,又要在某一点上讲深讲透;又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该如何体现学生评价,这一问题,武进的张立成校长向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笔者确实没有细加考虑.但过后反思时,笔者还是觉得比较难操作,恳请各位同仁多加指点.
课已上完,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收获也罢,遗憾也罢,这一切都会成为我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上好今后的每一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