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匆匆语文教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匆匆语文教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匆匆语文教案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我们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什么?(生答:匆匆)请你把课题写在黑板上。(生板书课题。)

师:匆匆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做事匆匆忙忙的。

师:能不能换一种解释?

生:忙碌。

师:忙碌有可能匆匆,但是所有忙碌的人不见得都匆匆。

生:飞快。

师:我们国家有个运动员叫刘翔,跑得快不快?能说刘翔跑起来很匆匆?(众笑。)

生:急急忙忙。

师:对,急急忙忙比较恰当。事情多,时间短,所以急急忙忙。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诗人、散文家,《匆匆》就是他很有名的一篇散文。什么叫散文?

生:散文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生:是富有韵味的。

师:用富有韵味的,像诗一样的语言写成的。

师:你们读了课文没有?(生点头)从课文中读出了一个完整而有趣的故事吗?(生:没有)这就奇怪了,我们学的课文一多半都是写事的、写人的、写景的、状物的,朱自清既不写人又不记事,既不写景又不状物,他在写散文,他写这散文要干什么?

生:表达心中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师:一语中的。散文多半都是在抒发内心的感受。抒情是它的一个主要的特色,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以你习惯的方式读一遍。(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书最好的?好,你是第一个,读第二段。(一生读第二段。读得非常好,掌声。)

师:不愧是有自信的同学。你能不能推荐一名同学,比你读得还好那么一点点?(该生推荐一生读第三段。)

师:读得不错。你能不能推荐一位全班胆子最小的同学?(生提名一生。)

师:他推荐说你胆子最小(生笑),敢读吗?接着往下读。(生读第四段。)

师:嗯,读得不错啊。我不相信你是全班读得最少胆子最小的。你再推荐一位比你还胆小的。(该生推荐一生读第五段。)

师:其实你有一定的基础,以后多读多练一定能赶上全班最好的。我发现大家都很会读,但是还有一个缺点,想不想听我指出来?(生答“想”。)

师:你们除个别同学以外,大多数同学,包括个人读、齐读,都是用嘴读的。这就是缺点。刚才说了,散文是作家在书写自己的内心感受,它是用什么写成的?(生答“心”。)

师:对,它是他用心灵写出来的,所以读这样的文章也应该用心灵诵读。大家跟我一起来写。(板书:用心灵诵读。)

师:怎么叫用心灵诵读呢?先说用嘴读。用嘴读就是眼睛看到文章,嘴里就把文字念出来。用心灵去诵读要多走一点路,眼睛看进去,脑子里还一边想这句话写的是什么,进行想象,体会它表达的情感。然后再用合适的情感,用相应的声音把它读出来。眼睛看进去,在心里走了一圈,再用嘴表达适当的情感,这就是用心灵诵读。本来想给大家做一个样子,但是我读不好,我请一位老师读一下。闭上眼睛听是一种享受,听一听它表达了什么情感。(播放一女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录音。)

师:陶醉了没有?听出她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呢?

生:是一种懊悔、愧疚。

师:对,她对白白流去的岁月感到懊悔和愧疚。还有吗?

生: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希望。

师:对,她还赋予人生一种希望。刚开始大家就听出这么多来,有懊悔,有希望……还有什么?

生:对时间的珍惜。

师:对,对生命的珍惜,对流逝的岁月感到惋惜,这两种情感都有。你听她读的整个语调,是什么样的语调?

生:我听她的语调有点忧伤。

师:对呀!有一种淡淡的哀伤,似乎在抒发内心的感慨。大家一下子听出这么多情感来,这就是因为她在用心灵诵读,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大家一听就能够受到感染。这位老师虽然读得很好,但她丢了一段,她把第几段丢掉了?

生:把第二段丢掉了。

师:咱们能不能给她补上,好,你来读第二段。(生读。)

师:这位同学非常会读课文,大家要记住,朗读不是声音越高越好,得根据文章的感情色彩读。比如像这样的情感,是很深沉的情感,读的时候就不能读得太实了,不能读得太软了,不能读得音色太亮了,要读得“虚”一点。今天我们先来学一学虚读。

师:(范读)“在默默地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从我手中溜去……”惋惜之情就读出来了。(学生学习老师的范读。)

师:(范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一起来读这一段,来,一边读,一边看着我的手——打拍子,读书也可以打拍子,能帮助你体会。(师生齐读)“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师:大家读得多好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就是你们读出来的,读出了时间的流逝,它是无影无踪的。你看,一读,文章字句中包含的意思就明白了。再读。(生深情地朗读:“在默默里算着……”)

师:这“头涔涔”是什么意思呀?你看我的额头,什么叫“头涔涔”?

生:就是流汗。

师:对,流汗的样子,你知道我为什么会流汗吗?看看台下那么多老师听课,我心里紧张呀。朱自清先生“头涔涔”,他为什么也紧张?

生:他为时间紧张。

师:时间无情地不停地流逝,他心里紧张,他不但“头涔涔”而且“泪潸潸”了。“泪潸潸”是什么?流泪呀,有个词语叫潸然泪下,是哭的样子。“头涔涔”的“涔”字意思是出汗的样子,但它本身并不当出汗讲,就好像纷纷扬扬是描写下雪那种样子,但它本身并不当下雪来讲,明白吗?

师:读了这么多了,我觉得这段能背了,可不可以?(师生同背:“在默默里算着……”)

师:咱们现在来看第一段,谁来读?(生读:“燕子去了……”)

师: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是令人高兴的事,你干嘛读得那么哀伤?

生:因为我觉得时间流逝了,是一去不复返了。

师:对,世上的许多事物都能去而复回,唯独这时间一去不复返了。想到一去不返的时间,看到花开花谢,燕去燕来,就感到悲哀,是不是?谁再来读一遍?(生再读)很好,他读得就更哀伤了。但是我想,是高兴的事情,我就把它读得很高兴,行不行?我试试,我把这三件去而复回的事情读得很高兴,你看看有什么效果?(师读。)生:这两种读法相差很大,相比之下,更感觉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悲伤。

师:两种读法是一种较大的反差,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就触摸了我们的心灵。我相信同学们这一段又会背了。(师生齐背。)

师:非常好,下面第三段谁来读?(生:“去了尽管去了……”)

师:很有点感叹的味道。(生接着读。)

师:要让太阳挪得快一点,不是显得时光流逝得更快一点吗?(生再读,师相机指导。)

师:读得非常好。大家一起把中间的一段话再读一遍。(师生齐读。)

师:这一段从早上一直写了整整一天,日子就这么过了。特别是刚才我们又读的这几句。

生:我觉得时间流走得无影无踪,这都是我们平常习惯的,我们生活经常做的一些事,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时间就已经流走了。

师:正如你说的。在我们平常日子,干平常事的时候日子就流走了,而且在不知不觉间就不知去向。你们看这跟前面哪些句子有点关联?

生: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师:对呀!不知不觉中时间就从平常的小事中溜走了。再读。(生读。)

师:凝然的双眼是什么样的眼睛?

生:发呆的眼睛。

师:对,就是发呆的眼睛,动也不动,像凝固了似的。好,下面我们学全文含义最深,也是作者用笔最重的一段,谁来读?(生读。师指导。)

师:这两句写得特别好,大家一起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轻烟被微风吹散的那种情节和薄雾被太阳蒸融的那种情景,你就明白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那种状态。再来一块读。(生读。)

师:当你读到这时,有没有觉得作者有点觉醒了?(生点头。)

师:对,把他的觉醒读出来。(指导学生反复读)等等,你说,作者为什么连着说两次痕迹的事?说了一次,为什么又加一句?

生:强调了这句话,前面说留下痕迹,后面又突出像游丝一样的痕迹。

师:你用两个词,一个强调,一个突出。那么你通过你的读把它强调出来。(生接读。)

师:游丝知道是什么吗?看见过被风吹破的蜘蛛网没有?一根两根,随风飘荡,微乎其微。就连那样的痕迹,作者说他都没有留下。就是他说的(指生),强调,严厉的指责。

师:非常沉痛地责问自己,为什么偏要白白地走这一遭啊!大家再一起读。(生齐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师:我有点不懂,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这个我懂了,那么还要赤裸裸地离开,这怎么理解?

生:我觉得就是作者没有为这个社会作贡献,光光地离开。

师:从字面上讲怎么说?怎么叫“光光地离开”?

生:就是没有游丝一样的痕迹。

师:对,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痕迹就走了,你们知不知道朱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大岁数?

生:二十二三岁。

师:对,八千多个日子嘛,除以365天,只有二十二三岁,二十二三岁就写了这样的文章,你们说他算不算赤裸裸地去了?(生:不算。)

师:说了半天,朱先生这篇文章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呀?

生:朱爷爷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生:要我们珍惜时间,还要我们以后努力学习,为世界留下伟大的一笔或者轻微的一笔。

师:要留痕迹,不管是伟大的一笔还是轻微的一笔。还有更深沉的意思吗?再跟我读一读,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师生轮读。)

师:赤裸裸而来,赤裸裸而去,这中间在说什么呢?

生:让我们懂得人生的道理。

师:她说了一个词很重要,你们注意到了吗?要学会倾听,不但学会听老师的话,也要学会听同学的发言。

生:人生。

师:对啦,人生。朱先生这篇文章不但劝我们要珍惜时间,而且这篇文章是朱先生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这才是这篇文章最深层的意思,明白没有?带着这种感悟读读最后一段。(生齐读。)

师:日子永远是一去不复返的,但如果你没有给流去的岁月留下痕迹,没有做出一点事情,那么时间就是白白地过去,你活得就没有价值,是不是?下面再来读一读黑板上的话。

生:用心灵倾听。

师:把朱自清的心里话说出来吧,每个同学都写出一句话,简简单单,来倾诉对这篇文章的感悟。最好是写出格言或警句之类的话。

生: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师:非常好,最基本的道理被你说出来了。

生:生命一去不还,那你就用宝贵的生命展现出无限的价值的意义。

师:意义两个字就不要了,到价值为止。非常好,格言一句,还有吗?

生:朱爷爷在二三十岁的时候觉醒了,我应该比他更早,正所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啊。

师:又有自己的感悟,又有引用,很好。

生:时间在嬉戏中飞速流逝,在勤奋中定格于一瞬间。

生:有的人死得轻如鸿毛,有的人死得重如泰山。生命如一支笔,你是要写下辉煌的一笔,还是放下笔呢?

师:把前面去掉,只读生命如一支笔,再读。(生读。)

生:我们要为生命画上一笔,不管它是辉煌的还是渺小的,我们都没有虚度光阴。

师:这个观点很好。不见得每个人都得去干大事,即使做了很平凡的事,也没有浪费时间。你为我们这节课增添了光彩。下课。

教后感言

《匆匆》教学思考

支玉恒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散文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一篇比较特殊的文章。它的抒情并不借景借物,而是直抒胸臆,阐发自己对时间与生命的感悟。文章语言清晰,高雅而优美。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想到:

一、一定要创设一种充满艺术与文学意味的课堂氛围,绝不能把课上得闹闹哄哄。气氛当然要活跃,但应是一种思维与想象的活跃,是一种明澈而清雅的品味,深沉而隽永的咀嚼。

二、课文语言如此优美,应该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一句话,通过诵读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由于作者在文章中感叹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一种追悔、惋惜、内疚、自责的思想感情,因此,诵读这样的文章,在声音、语调、速度、节奏等诸方面,都与学生日常习惯了的朗读方法有很大区别,技巧性比较强——朗读是一种能力,必然有技巧在内,不能讳言技巧——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注意使学生的朗读情感符合课文的情感基调。这就有别于朗读一般课文,尽力避免那种高亢响亮的语调,估计要为此做出一定努力。

诵读不仅仅是情感的体会与表达,它还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通过诵读让学生学词学句,在诵读的情感体验中,不着痕迹地“催化”学生把握文章意蕴,领悟作家写作目的。

三、要把课上得简洁而朴实。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为课堂关注的全部,要让课堂干干净净、本本分分,拒绝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一切赘疣。因此,我这两节课只设计了“用心灵诵读”和“用心灵倾诉”两个大步骤,给学生学习、思考、诵读、表达留下较大的空间。大步骤中间的细节处理,完全按照学生当堂的反馈情况随机调控。学生缺什么就“给”他什么,哪里阻塞了就给他疏通……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四、“用心灵倾诉”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之后,把自己的感悟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出来,要求他们“创作”出自己的格言或警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写出立意或语言独特的句子,以表达自己对课文、对时间和生命的个性化的感悟。同时,这也是一种练笔,是语言训练,而这种语言训练的结果,应该能表达出学生感受到的人文陶冶,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