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南京屠杀语文教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南京屠杀语文教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屠杀详情。

2.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与本课的独特风格。

3.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4.准确认读生难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观看影片,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以及本课的独特风格,最后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专门设置了一堂讨论课。

情感态度价值观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体会文章的内容编排设计以及用史料为证表达自己态度的方法。

3.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内容编排设计以及用史料为证表达自己态度的方法。

2.把握报告文学整体风格。

教学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本文为何从老太太写起是一个疑点,要加以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南京大屠杀具体情况。关注当今日本对侵华历史的态度。

2.准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

3.准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学生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日军侵华与抗日战争历史。2.预习课文,标记理解有疑问的地方。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景,导入课1.观看影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2.介绍报告文学的风格,指导阅读2.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3、研读阅读课文1-8段3、研读1—8段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展示

相关图片。

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日军侵华史、

抗日战争的了解和认识。

3.师:大家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原

因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吧,谁跟我们

说说?

4.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但除此之外

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在学习课文

的过程中相信大家会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1.看影片和图片,为南京大屠杀血淋

淋的场面所震撼,心中充满愤慨。

2.纷纷发言,讲述自己的所知与认识。

3.生:落后就要挨打,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旧中国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土地上

的人民,导致了南京城内30万居民

的被害。

4.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

二、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结构(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r

f

1.介绍报告文学的整体风格,将内容

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从而指导1.抓住报告文学的特点来阅读课文,

了解文章内容。

课文,把握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3.研读阅读课文1~8段3.研读1-8段

学生阅读本文。

2.抽学生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3.根据学生的表述,补充,纠正。

2.划分课文层次,归纳文章的主要内

容,并思考本文作者的意图。’

3.与教师共同明确文章结构,了解作

者意图,作好笔记。

三、分析课文l-8自然段(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让学生快速阅读1-8自然段。

2.结合报告文学的特点,组织学生讨

论交流本课题目与开头的特色。将

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3.师:作者为什么要以一个老太太的

经历来开始文章的写作?

4.指导完成随堂练习1。1.快速阅读。

2.分析讨论本文标题和开头的特色。

3.思考回答。

生:因为她是曾经受到日本侵略者

迫害的中国民众的缩影。

4.完成随堂练习l。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组织学生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扩充了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这节课对报告文学的特点作了一定的分析,学生针对其特点浏览了全文,理清了文章结构,并重点分析了课文的前半部分。

五、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南京大屠杀

温书林

报告文学的特点

新闻性:真实,准确,时效

文学性: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

政论性: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标题:吸引力和震撼力;概括力和气魄

开头: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制造悬念,引发主题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研读9—33自然段1.研读课文,分析文章的内容安排及写作特色

2.研读34—38自然段2.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意图

一、研读9~33自然段(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让学生快速浏览9-33段,可以请

几名同学朗读9--15段(提示:这是

唯一一节详细叙述)。

2.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情况。

3.师:这一节一共讲述了哪些内容?

指导完成随堂练习设计2。

4.结合报告文学的特征说明本节特

色。(见课末板书设计)1.快速阅读课文,朗读相关段落。

2.倾听,充满情感。

3.根据9—33自然段中的多家新闻媒

体报道,将其分别改为30字以内的

新闻导语。

4.与教师共同探讨完成。·

二、研读34—38自然段(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34--38自然段。

2.师:前文讲述了历史事实,这一节表

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请问作者的

情感态度是什么呢?

3.抽多名学生回答,小结。

4.结合报告文学的特征说明本节特

色。(见课末板书设计)1.充满感情的朗读。

2.思考。

3.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4.与教师共同探讨完成。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按照课文浏览、内容分析、特色探讨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作者情感有了深入了解。

四、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南京大屠杀

温书林

中间结构多线条发展

事件(或人物)以线穿珠

效果:鲜明、集中、新颖,表现主题

结尾鼓舞展望式

哲理思索式

效果:余味无穷

教学步骤

(第3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疑难字词练习1.查字典或通过课文掌握字词

2.组织讨论2.讨论交流,确立目标

一、掌握字词(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指导完成随堂练习设计3。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方式完成字词

积累。

二、讨论.明确懵感态度价值观f约分钟1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士的日记,多

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1946年2

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等大量1.生: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可信度,南京

大屠杀是有据查的,并非当前许多

日本人认为的那样是凭空捏造。

史料,请问引用这些资料有什么作

用?

2.组织讨论:作者结尾时说南京大屠

杀“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

怎么走”,为什么?我们以后的路到

底该怎样走?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

应该怎样要求自己?

2.积极参与讨论,表明心志,明确情感

态度价值观。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是堂讨论课,其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历史的惨痛教训,明确方向,树立目标,下定决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四、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南京大屠杀

温书林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明确方向,发奋图强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尽管证据确凿,南京大屠杀却仍不被一些人特别是日本人承认,而且中国受害人的理赔之路异常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未来之路我们该如何去走?教师可介绍当今日本政府和社会对日军侵华历史所持的态度,启发学生作深入思考。

惨绝人寰举世闻名

个性练习设计

作者在文中写道:“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应该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教学探讨与反思

1.这是一篇关于日军侵华历史的报告文学作品,所以一要注意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要注意结合报告文学的风格特点来讲述课文。

2.文章比较长,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在培养学生情感的时候,注意创造情景,调动大家的情绪。

补充资料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进城后,对无辜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长达六个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杀。日军在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当时集体屠杀中国军民19万余人,零散杀害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达15万多具,被屠杀总数达30万人以上。

这场大屠杀,是在日本当局策划与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等战犯的指挥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

南京暴行发生之后,引起中国人民和世界正义人士的极大愤怒和谴责。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在所著《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中,称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是“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杜廷谴责日军“把南京变成一座恐怖的城市”。

然而,在日本却有人否定历史事实。日本拓植大学讲师田中正明便是其中的一个。此人于1984年6月出版一本名为《“南京大屠杀”之虚构》的书,想把南京大屠杀从历史上一笔勾销。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证明南京大屠杀的人证、物证俱在,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