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囚绿记语文教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囚绿记语文教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此文被安排在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几篇课文都是写“绿”。

单元要求学生能品味文章语言风格,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学习本文,我们不但要充分感受陆蠡对北京住所窗前常春藤的喜爱和眷念深情,对“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更要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颂扬,体会作者流动奔涌的爱国主义感情。

读这篇散文,我们需要怀着纯净的心灵,适时联系时代背景,充分调动阅读积累,才能有所思,才能有所得。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感受作者的真挚情感,品味作品的诗情画意。

采用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感受作者对绿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同时,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领悟和品味文章真挚而动人情感、深远而浓郁的意境,是我们读《囚绿记》的重要目的。

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绿”象征了“生命、希望”;“绿”象征了“向往光明、自由”;“绿”象征了“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疑点:追寻作者的思想状况的变化。

《囚绿记》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上海“孤岛”,在“烽火四起”的民族危亡时刻,作者选取生活中的细节“囚绿”“放绿”,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离开北平时对绿藤表现出来的对光明、自由的向往,没有完全理解;到上海一年,由衷地体会到常春藤表现出来的生命之力和自由意志,转而自责自己囚禁常春藤的行为,增添了文章的意蕴。

【自主学习过程】

一、初步印象

通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我们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来记叙,除了写“囚绿”之外,还写了哪些有关“绿”的意念和行动?

明确:文章紧扣一个“绿”,由“择绿、赏绿、囚绿”到“放绿、思绿”,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热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重和它们见面”,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不断深化,把对绿的情感推向高潮。

二、走进心灵

(一)圈点勾画品味赏析

绿是一种颜色,人们往往赋予它很多的含义。绿,生机勃勃,它是生命的象征,可以为失意、彷徨的人带来无限的希望,可以为烦躁不安的人带来精神的宁静。读课文,我们采用动笔批注的方法,感受文中的“绿”有哪些丰富的意蕴。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可见“绿”象征了生命、希望;

“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可见“绿”象征了向往光明、自由,象征执著的精神;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可见“绿”象征了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二)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陆蠡说:“我用文字的彩衣给他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文章语言优美、清丽。节奏舒缓,忧郁的色彩同表达的思想情绪十分融洽和谐。读他的作品,不仅感受到作家爱国主义情感的涌动,而且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哪些语句让你获得美的享受的呢?读一读,说一说,可以用具体的例句来剖析。我们在朗读课文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着。建议选择你最欣赏的语句,用恰当的语气进行朗读,来体会作者细腻真挚的情感。

1.“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的理由。”采用有点喜出望外的语气来诵读。读出由内心而出的喜悦和满足,甚至有点窃喜。尤其是加点的字音要慢读、重读。

2.“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工整的句式,传递出内心的体会、激动、喜悦。读出内心的“了解”,语速稍快,加点字要读得非常深切。

3.“我天天望着窗l:2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浙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明确:成功的叙写,要有其灵动之处,既有生命也有灵性,否则就显得木讷,是不值得欣赏的。既然满心的喜悦和欢喜,“天天望着,细细观赏”,自然观察细腻,描写传神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眼前展现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画卷。写“卷须”“嫩叶”“脉络”“嫩芽”,写常春藤的“伸开”“攀住”“舒开”“摆舞”,写“柔软”“折叠”“变青”“变老”“婆娑”。正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写春花,由高到低,从视觉、嗅觉、味觉等角度,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春花的繁茂,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4.“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的。会和我面生么?”

明确:作者的叙述自然朴实,描写简约质朴,情感诚挚而朴素的。借物抒情,即小见大,于平淡之中蕴涵哲理。清新朴实之中,有作者对中国土地的怀念和光复国土的热望。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感悟到深长的意味和浓郁的情思。

三、领略意蕴

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呢?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抗战爆发,华北沦陷,作者身在上海“孤岛”,此时正是全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的时期。陆蠡也用笔参加了伟大的战斗,他由衷地体会到被自己囚禁的常春藤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和向往自由的顽强意志。

而循着陆蠡的生平简历,我们了解到陆蠡不仅是位真诚的作家,更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陆蠡(1908--1942),我国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l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l942年,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英勇不屈,后被日寇秘密杀害。

可以看出,爱国,是陆蠡生命的主旋律。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想到的是生命、希望,想到的是光明、自由,想到的是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更多想到的是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反思与强化】

《囚绿记》朴实清新的字句中含有作家的情感血泪,淳厚淡远而又瑰丽的文笔里渗有和谐真醇的诗意。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个为祖国和人民的光明、幸福和自由而呐喊的崇高形象和圣洁灵魂。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

朗诵、欣赏艾青的《礁石》,进一步感悟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附]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海浪的描绘,塑造了搏击风浪,在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的形象,表现了礁石像勇士那样,搏击海浪、不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本诗中的海洋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海洋,更多的是人类生活韵海洋,在诗人笔下,“礁石”不仅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更象征了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现代语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

语文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语文考试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语文学习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