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漫话清高语文教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漫话清高语文教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漫话清高语文教案

设计说明

漫话清高》是金开诚先生的一篇学术文化随笔,也是一篇说理散文,文题中的“漫话”最能体现文体特点,全文旁征博引,博古通今,记叙,说理,抒情有机融合,论证层层深入,看似庞杂的例证环环相扣令人信服,体现了学者渊博的文史知识和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思维,是一篇文质兼具的美文。设计既扣“质”——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对两种处世态度的认识,培养清高思想,构筑精神家园;又扣“文”——学习本文举例技巧,为写作提供借鉴。

教学目标

1.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其在历史上演变,了解课文所涉人物与清高有关的故事,掌握本文的举例方法。

2.市场经济社会里,培养自己一点清高思想。

3.掌握的生字及有关诗句。

4.提高概括文章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能动性,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1.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并品味语言,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

2.在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指导拓展文章的内容,侧重理解古人两种处世态度,积极有为的人生观。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引起注意

汉语词中有许多词语含义“暧昧”,意义多元化,有的迥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比如说“小姐”(学生会意地笑)“阿姨”。“清高”也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它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源流,在时间的长河中,几经涤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累,新时代又有了新的意义。学者金开诚以独有的视角让我们了解“清高”的历史源流、价值取向。

二、研读课文,自主探究

(一)浏览课文第一段

师:什么是清高,作者有没有提到?用最简练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清”是指“为人清白正直”,“高”即指“孤单、孤僻”。这一段是总括性阐明清高的内涵。

(二)理清古人如何评判清高及作者对清高的看法

接着作者开始仔细的阐明古人心目中的清高。最主要通过什么来说明?——举例(举例丰富是本文写作的最大特点),作者对清高举例说明的三个要点:

□清高与______、______无缘

□清高与__________有关

□清高评定既______、又_______

自由朗读课文,分小组讨论,解答三个内容要点。要求:①用最恰当的词语填充完整;②作者用了例举了哪些人物;举例有什么特点?③作者的看法。

插入,落实字词,“勾当、汲黯、怪癖、禅让、林逋、蓬蒿、罄”特别点出:

1.“勾gòu”,往往误读为第一声

2.罄,知识链接到罄竹难书,告罄两个词语。

学生讨论、发言:

①清高与显贵、富贵无缘

举例许由、诸葛亮。许由一例是从正面来说明不受天下而成为第一个清高之人,传为美谈。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之时,无财无官,可以称为清高,但做官之后,官大位高,却无人说他清高。

举例特点:1.正面例子—不受天下的清高第一人许由,反面例子—辅佐刘备的诸葛亮。2.详略结合。

教师指导:其实许由、诸葛亮是否是清高之人关键是做官与否。只要做了官,不管他的品德如何端正,才能如何卓越,政绩如何突出。只要做了官,就不能评定为清高。因为在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之下,做官意味着荣华富贵,意味着封妻荫子,也就意味着也与清高无缘了。当然更不能不能与金钱沾上点关系,自古“文不言商,士不理财”,一旦沾上了关系,就“铜臭味”十足了。同学们都知道仕途通达是文人墨客的至高理想,所以真正清高的古代文人屈指可数了。

作者的看法:

师:找出文中关键句

明确:<1>……不愿办事却同样受到称赞,真不知是什么道理。

<2>历史上对这些人的评价之高远非清高二字可比的。

师:揣摩语言,看看作者言外之意。

明确:许由缺乏责任感,不值得称赞,对诸葛亮等人的评价有比清高更高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心为国、为民分忧,都是忠义之士。

②清高与才艺专长有关

举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三人。

作者看法:“当然真正清高的人根本不在乎成名的。”“好像认为只要有才就可以做官”——有才不一定做官。像陶渊明等人以过人的诗才扬名。

明确:他们是纯正的清高之人,有清高之“实”之外,还要有一些不平凡的本事来让他有“清高”之名。陶渊明能写一手好诗,林和靖能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咏梅绝唱,而倪云林的画脱尽烟火气,这才能让他们成为纯正的清高之人,作者用这三个人的例子来说明清高与才艺专长有关。

③清高评定既严格、又模糊

举李白例子证明评定清高标准的严格。李白不能算是个清高之人,孟浩然的例子证明标准的模糊。

举例特点:用诗人自己的诗文来说明、对比

作者观点:对李白而言“没有成为公认的清高样板,对他来说也算不了什么。”李白有更值得推崇的一面,“形象思维功夫好、天真馨露”即诗人无人可敌,为人率性。孟浩然理应成为“清高”的样板。清高不是一个非弄清楚不可的概念,它本身就有比较混乱的价值取向。

教师补充延伸:古代文人都做官,子曰:“学而优则仕”,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几乎是古代所有文人墨客都强烈的为官理想。大文人做大官,小文人做小官,做不成官了才退回山林隐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因而,“严格”可以理解成曾经有过很强的用世之心,便有了“污点”,即便一辈都不曾为官也难成清高了。

另外,在古人眼中,像李白与孟浩然这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只是在失意时蔑视权贵,但更多是对做官的神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终其一生,李白都有很强入世之心。孟浩然虽然一生未做过官,在归隐之后也恬淡,殊不知,孟浩然50岁才过隐居生活,而他总共才活了52岁。

三.拓展迁移,深入根由

大文人连小官都不做的才成为“清高”之人。请你思考:历史上、现今社会有符合“清高”条件的人物吗?如何评价?

(一)学生举例:庄子嵇康钱钟书……

教师稍作介绍:

庄子:无欲无为,主张回归自然,追求超然物外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拒绝楚王聘他为相,宁愿做一只拖着尾巴在泥涂中畅游的乌龟。

嵇康:“竹林七贤”的名士,他笑傲公卿、蔑视权贵、有所不为,在山林江海之中,过着放浪开骸的生活,山涛在司马氏那里做了官,在迁升时想到了嵇康,就推荐他接替自己原来的官职。嵇康怒不可遏,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与之绝交。

钱钟书: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他谦守志道,潜心读书研究,从不张扬,从不涉是非,拒绝中国的媒体炒作,连《东方之子》的采访也吃闭门羹。拒绝牛津、哈佛大学的邀请。

(二)如何评价——对人物的处世态度的看法

1.师:清高与不清高的最根本决定因素在于什么?

明确:中国知识分子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一种是“入世”——“明知不可而为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有所为而为积极投身态度,如孟子。一种是“出世”——主张“无所为”“无为而治”。尘世污浊不堪,我乐得独守其身,我遗世独立,自得其乐。

2.师:你怎样评价这些人物?怎么看待这两种处世态度?

给出一些关键词(屏显):富贵、名利、清贫、道义、商人、官员、文人、自由、羁绊、污浊、纯洁、兼济、独善……

生1:清高的人不值得我们大力推崇,如果每个人都去归隐山林,都“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樊丘”,那社会怎么进步,科技怎么发展?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逃避现实。

生2:我觉得做人,有时就要清高点,别把名和利看得太重,它是一种修养,一种胸怀,一种境界。

生3:现在这个竞争社会当然追求积极“入世”的处世态度,天下不会掉馅饼,最基本的存活都要成问题。

3.师:对这些人物看法态度实际上对两种处世态度的看法,我们来看看名人是怎样评述的:

南怀瑾《论语别裁》:清高之人往往比较自私,只顾自己,不能算是忠臣。否则,为什么自己国家有难,弃而不救,到处乱走?严格来说一般普通清高的人,也不过只是自私心的发展,不能做到“见危授命”不能做到“见义勇为”。所以古人的诗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北大怪才余杰在《漫画钱钟书?》一文大唱反调:钱钟书自以为超凡脱俗,但在“”时代,他是设法讨得了一个翻译红宝书的差使,这才得以躲过浩劫。正如论者所云:“钱的淡泊名利是做给社会看的,同时又是一种生存策略,既对苦难和社会不公正保持沉默,又能把自己塑造成似神的人格。在中国,面对那么多苦难与无耻,沉默似乎成了一种美德,一种良知。其实,沉默非但不是美德,反而是一种巧妙的无耻——一种生存策略。无论多大的学问家,一旦珍惜自己的羽毛,就将丧失自己的良知。

教师总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清高者大多是消极避世的隐居者,多是隐士,他们不管国事,不问民生,只图自己清闲自在。他们的遗世寂居往往是对黑暗社会的抗议和不满,逃避的是污浊不堪的官场,以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也是乱世之下无奈之举,无可非议。

至高处世态度,“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淡泊名利,但又积极投入自己钟爱的事业,为之付出毕生。这也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处世方式!

四、略读课文,把握思路

(一)整体把握思路:

(二)分析第二部分

问:作者对在当代的清高持什么态度?

1.齐读,要求:找出表示观点句子

2.理解句子:

“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那么保留一点清高气度,也不失为一种精神安慰,至少能减轻一点心理失衡。就是对发财致富乃至既富且贵的人来说,倘若能够讲一点清,讲一点高,对人对已也是没有坏处的。”

重点理解:“讲一点高”—第一段,“高”就是“孤单、孤僻”,你如何理解?

师点拨:作者赋予新义,“高”可以理解人格的高尚,不来“阴”的,不投机钻营,不利令智昏。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清高在当代持什么态度?

明确:肯定,从“保留一点清高气度,也不失为一种精神安慰,至少能减轻一点心理失衡”这句中可以看出来。

3.结合作者的观点以入现实,谈谈你要清高吗?

相关资料(屏显):

不再清高的象牙塔——中国知识界的堕落

官大权大学问大,考研热中的高官巨贾多,博士、硕士学位点、MBA培养点的含金量高。学会如何红火,名誉和金钱交换。黑箱操作,大众疏远评奖,文人相轻,不仅仅是书生意气用事。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

真正清高人不媚俗,特立独行,不随大流,玉树临风。但假清高的人往往顾影自怜,故作清高。我要是当然是真正意义上的“清高”。

市场经济尤其在我们市场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更多的人为利而动,为外物所奴役,我觉得我们要有些清高,哪怕我们把它理解为坚守自己的人生信条不随波逐流,看成一种自尊自爱自信的人生态度,来守住精神家园、心灵的净土,来保持心中的清正与恬淡,它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追求。最后我们法国大思想家卢梭话来总结:“用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有知识,有智慧,而在于他有道德本性。”

五、总结全文,落实技巧

师: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举例,例子多,但我们觉得不庞杂。我们来概括本文举例特点,也恰好可以作为议论文写作的典范。明确(板书):

□正反对照、详略得当、用诗句来说明

六、布置作业,结合写作

根据以下资料,仿照本文举例方法,写《漫话“入世”》

相关资料: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