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训俭示康语文教学教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训俭示康语文教学教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训俭示康语文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借鉴古人崇尚节俭、反对奢靡的思想作风;

2.学习本文采用大量事例进行论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例证的不同角度。

2.难点:训诫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字词正音:

赧nǎn(因害羞而脸红)忝tiǎn(辱,谦词)簪zān(簪子)垢gòu(污秽)嗤chī(嘲笑)

行xíng(行酒)酤gū(通沽,买酒)脯fǔ(干肉)醢hǎi(肉酱)觞shāng(酒杯)zhān(稠粥)guǐ(盛食物的器具)hóng(帽带)兑zhuó(梁上短柱)qiū(泥鳅)

作者和司马康:

作者已在《赤壁之战》中讲过。

司马康是司马光的儿子,字公休,从小严谨、聪明、博通古书,曾任校书郎、著作佐郎兼侍讲,为人廉洁,口不言财,可见受司马光的影响很深。

解题:

本文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教诲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文章,训:训诫。俭:节俭。示:给……看。要求司马康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并教诲子孙崇尚节俭。

吾本寒家⑴,世以清白相承⑵。吾性不喜

(出身在)贫寒一代一代(都)(的家风)继承生性喜欢

华靡⑶,自为乳儿⑷,长者加以金银⑸华美之服,辄羞

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在我身上)把饰有金银的衣服(我)总是害

赧⑹弃去之。二十忝科名⑺,闻喜宴独不戴花⑻,同年⑼曰:“君

羞扔掉它20岁考中进士(参加)(时)只有(我)(花是)

忝:辱,谦词,忝列

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⑽,食取充腹,亦

才在帽檐上插上一向穿衣(只)求御寒食物填饱肚子

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⑾,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

穿脏破的衣服违背世俗常情追求名誉本性认为奢侈浪费

为荣,吾心独以俭素⑿为美。人皆嗤吾固陋⒀,吾不以(之)为病⒁,应

是光荣独自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嘲笑固执不大方缺陷

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固宁’⒂,又曰‘以约失之者鲜

他们说谦逊不如固执不大方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

矣’⒃,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有志于探求真理而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这种人)是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未足与(之)议也’⒄,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⑴,嘻,

不值得谈论却因为互相讥议认为是缺点

异哉⑵!”

(真)奇怪呀

本段从司马光自己从小不爱奢靡写起,写了几件自身的事例。接着以自己和众人对比,以古人和今人对比,引用孔子三句话,并把节俭提到美德的高度来论述,批判了“以奢靡为荣”的不良风气。

近岁⑶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⑷,农夫蹑丝履⑸。

年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多(穿)士人的衣服穿丝织品做的鞋

吾记天圣中⑹,先公⑺为群牧判官⑻,客至未尝不置酒⑼,或三

年间父亲作司的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

行五行⑽,多不过七行,酒酤⑾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⑿止

次有时五次水果限于这一类下酒菜

于脯⒀、醢⒁、菜羹⒂,器用瓷、漆⒃: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⒄

干肉肉酱汤食具瓷器漆器都这样并不互相讥评

也。会数而礼勤⒅,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

聚会次数多礼意殷勤食物少感情来(如果)不是(照)

内法⒆,果、肴非远方珍异⒇,食非多品,器

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如果)奇珍异品食物(如果)很多品种食

皿(21)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

具摆满桌子约会招待客人朋友往往(先用)几个(的时间)准备

敢发书(22)。苟或不然(23),人争非之,以为鄙(24)吝(25),

才请帖如果有人这样做非议他(他)没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

故不随俗靡(26)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27)如是,居位者(28)虽(29)

跟着习俗顺风倒败坏身居高位虽然

颓弊如是:如是颓弊

不能禁,忍助之乎⑴!

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

本段回忆自己的父亲招待客人的情况,与“近日士大夫家”对比,指出“近日”风气与自己父亲时大不相同,说明“近岁风俗尤为侈奢”“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⑵为相,治⑶居第⑷于封丘门⑸内,听事⑹前仅

从前(的时候)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

容旋马⑺。或言其太隘⑻,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

能够让一匹马转过身狭窄是作为

诚隘,为太祝、奉礼⑼听事已宽矣。”参政鲁公⑽为谏官⑾,

确实(用作)当(的我的子孙的)当时

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⑿。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⒀曰:

派人紧急召见找到馆(宫)从哪来用实话

“卿为清望官⒁,奈何饮于酒肆⒂?”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

清高有名望为什么

果,故就酒家觞之⒃。”上以(之)无隐,益重之⒄。张文节⒅为相,自

喝酒因为没有隐瞒越发尊重自己

奉养如河阳掌书记⒆时,所亲⒇或规(21)之曰:“公今受俸不少,

生活享受如同当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规劝领取俸禄

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⑴,外人颇有公孙布被

生活享受(节俭)知道清廉节俭讥讽你点(像)公孙弘盖布

之讥⑵。公宜少从众⑶。”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⑷

被你应该稍稍随从众人(的作法)现在俸禄(这么多)即使全家

锦衣玉食⑸,何患不能?顾⑹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

穿绸缎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只是人们进入奢侈容易

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能长有?身岂能长存?一旦⑺异于

长期享有吗身体健康难道保持(如果)有一天

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⑻俭,必致失所⑼。岂若吾居位

立刻一定会招致(饥寒)无所依何如(不论)做官

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

或不做官活着或死了(家中的生活)固定像(同)天大的贤才的

岂庸人所及哉?

难道是平庸的人比得上的呢

本段引述李文靖公、参政鲁公、张文节公三个人崇尚节俭的言行,并加以赞扬。

第二课时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⑽

是(各种)品德共同(特点)是(各种)罪恶中大罪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⑾寡欲

就是是说好品德都是的就会贪欲有地位的人

则不役于物⑿,可以直道而行⒀,小人⒁寡欲则能谨身节用⒂,远

役使被外物行正直之道没有地位的人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

于:表被动,引进主动者,被

罪丰家⒃,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

免犯罪丰裕家室贪图羡慕

枉道速祸⒄,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⒅,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

不走正路招致祸患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作必

贿⒆,居乡⒇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然受贿作平民盗窃

本段引御孙的话并加以解说,从道理上阐明“俭”和“奢”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的必然性。

昔正考父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⑴。季

古时候用稀粥来维持生活(因此)推知后代显达的

文子相三君⑵,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⑶。管

辅佐国君(他的)小妻穿丝绸衣服喂粮食认为(他)忠于(国君)

仲⑷镂⑸朱⑹,山节⑺藻⑻,

(使用)刻有花纹的食具,红色的帽带(住宅上边)刻着山岳的斗拱,上边画着水藻

孔子鄙其小器⑼。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知其

的梁上短柱看不起他,批评他器量狭小宴请知道他(一

及祸,及戌,果以富得

定会)遭到灾祸到了(文子去世,文子的儿子)公叔戌(时)(公叔戌)果然因为富裕招

罪出亡⑽。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⑾。

逃亡一天吃饭(要花)一万个铜钱到了孙子这一代因为奢侈傲慢而家人。溢:满

石崇以奢靡夸(于)人,卒以此死(于)东市⑴。近世寇莱公豪侈冠

死光用奢侈浪费向人夸耀终于因此刑场上近来豪华奢侈名冠

一时⑵,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⑶,子孙习⑷其家风,今多穷

但是因为(他)人们中没有人指责习染多数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困。其余以俭立名,以奢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⑸,聊举

立下(好)名声自招失败的事例还很多(完全)列举姑且

数人以训汝。汝非徒⑹身⑺当服行⑻,当以(之)训汝子孙,使(之)知前辈之

教诲不只本身应当实行了解

风俗云⑼。

(生活)作风习俗;云:句末助词

举出正考父、季文子、公叔文子、何曾、石崇、寇莱公的事例,用事实来证明“俭”和“侈”的结果截然不同。最后提出写作本文的目的,是要司马康“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写作特点:

举例繁富而不显累赘:

文中列举了12个人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节俭的重要性。一篇不长的文章里用这么多恰当的例证是比较少见的。

作者先以自己例,现身说法,接着又以他父亲为例。这两个人的事例,是从家风的角度,以长辈的身分,正面教诲后代,娓娓而谈,特别亲切。

第三段举的三个事例,主人公都是宋朝初年的人,与司马光父子不同时而同朝,而且这三人都是宰相或副宰相(参知政事),与司马光的地位相同,以这样同朝同地位而同样节俭的事例教育后代,同样使人感到亲切。这三个事例论证的角度各不相同,事例虽多而不重复。李文靖公是厅堂狭窄居室问题;参政鲁公是家无器皿、肴、果待客饮食问题;张文节公是做宰相后,“自奉养”如当掌书记时地位变了,节俭作风不变。所引李、张两人的话,也不是一般的说教,而是深谋远虑,各有独到之见,是至理名言,使人信服。

第五段一连举了七个人的事例,事例更多,但因为论证的角度和典型意义不尽相同,仍不觉累赘。前面两个事例从正面说明“以俭立名”,后面五个事例从反面说明不俭必“自败”。同样是说明不俭自败的,各个事例的具体情况又各有不同:有的当代就败,如石崇丧生;有的身后败名,如管仲受讥;有的祸延子孙,如公叔文子、何曾;有的本人和子孙都受其害,如寇莱公虽因“功业大,人莫之非”,但毕竟豪侈是缺点,受到司马光委婉的非议,而且“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这些事例,都是有根有据,确凿无疑的。

作者对12个事例的表达,能够根据内容的不同而各有变化:有的详写,有的略写。前者如:

作者自身、作者父亲、李文靖公、参政鲁公、张文节公的事例;后者如第六段中七个人的事例。同样是详写或略写,写法和用词也不尽相同。有的侧重写对话,有的着重写行动,有的对话和行动并重,有的又着重写他人对事例主人公的评价。同样表述他人评价,对正考父是“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对季文子是君子以为忠“,对”管仲是“孔子鄙其小器”……“知其”“以为”“鄙其”,用词尽量避免重复。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现代语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

语文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语文考试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语文学习报社